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广西玉林年货特产零食脆子 最新广西玉林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广西玉林年货特产零食脆子 最新广西玉林特产更新时间:2024-01-06 14:13:45

一.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玉林八角

玉林八角

玉林之一八角(其形有八个角,故称之),又称大茴香。八角树为木兰科常绿乔木,整株发散香气,是我国珍贵树种之一。八角树高5米至10米。每年在2月至3月开花8月至9月结果。八角树性喜温暖气候、土层浓厚肥沃、排水良好的峡谷地土壤。八角果实、枝、叶提炼出的茴香油广泛用于食品、化妆品,如牙膏、香皂、名酒、啤酒、糖果的生产中。

二. 广西 桂林 平乐 广西名茶桂花干

桂林因桂花成林得名,桂花气味辛温、无毒,入药有化痰、止咳、生津、止牙痛等功效。外包装采用本地甜竹做成双木桶,美观大方又极具民族特色,是送礼和观赏的佳品。

三. 广西 玉林 容县 烟草

为一年生草本茄科作物,分栽培型和野生型。栽培型可分为黄花烟和红花烟两种,由于烟草品种、栽培、调制等方法和用途不同,一般红花烟又分为烤烟、雪茄烟和晒烟、晾烟等

(玉林)

四.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陆川铁锅

陆川县是全国著名的铁锅之乡,该县生产铁锅历史悠久,始源于嘉庆年间。现全县有铁锅厂23家,年产工业、民用铁锅1200多万口,是全国最大的铸铁锅生产基地之一。生产的铁锅规格齐全,品种繁多,有普通铁锅、荣获广西科技进步奖的稀士合金锅、抛锅、搪瓷锅、调温锅、平底锅等。各种铁锅美观大方,质量上乘,热传导性能好,耗能低。民用铁锅曾被评为部优、省优产品。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及东南亚国家和地区。

五.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石南春酸脆菜

石南春酸脆菜

石南春酸脆菜是石南正源商贸有限公司经过多年的探索和不断改进加工技术生产出来的产品。目前年产50多万公斤,产值250万元。产品注册“石南春”商标。产品有酸萝卜、酸李果、酸柠檬、酸蒜头、酸荞头、酸佛手瓜、酸青刀豆、酸四季豆、酸梅子、酸潮菜、酸椰菜、酸姜、酸椒、酸甘榄、酸余甘果等。

六.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玉林大红薯

 以玉林独特土质出产的大红薯,肉质嫩滑、个大清甜、含淀粉高,久负盛名,尤以红薯干为最。种植品种有红皮、黄皮薯,年种植面积约0.85万亩,年产量4万吨,分春种和秋种两造,上市时间分别为7~8月和11~12月,产地批发参考价600~800元/吨。

七. 广西 桂林 七星区 广西壮锦

产于广西天峨。

相传宋朝初年,壮家妇女0了一个织布能手,她的名字叫达尼妹。达尼妹织布有个特点,喜欢不断创新。有一次,她为了想出一个新图样来,坐在大门坎上,眼盯着屋檐下的一个大蜘蛛网,冥思苦想,从月出想到月落,又从月落想到第二天早晨太阳出,整整想了一夜还没有想出来。她正要起身离开时,突然看早晨太阳的光芒照射到沾满水珠的蜘蛛网上,这时整个蜘蛛网呈现出五彩缤纷的绚丽色彩,好看极了。达尼妹灵机一动,立即奔到堂屋把织布机搬到屋檐下,对着美丽的蜘蛛网图案和色彩,用五彩丝线,织呀织呀织了起来。她两手上下翻飞,一刻不停,不到半天就织出一块锦缎来。消息传开,各地壮家织女纷纷前来向达尼妹学习。织壮锦的工艺技术就这样在壮族居住的地方流传开来。

其织造,以原色棉纱为经线,以各色丝绒为纬线进行提花。使用传统小木机,又称竹笼机,机上设有“花笼”用以提织花纹图案,用花笼起花为壮锦织机的最大特点。织锦的人可按构思的图案用挑花尺将花纹挑出,再用编花竹与大综线编排于花笼上。织锦时,即按花笼上的编花竹逐条依次转移,通过综线牵引,即将花纹体现于锦

八. 广西 玉林 兴业县 大肉余甘果

大肉余甘果

余甘果又称油甘果,具有丰富的维生素C、E、B、多种微量元素及矿物质,同时还含有人体所需的14种氨基酸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丰富的有机硒,尤其是维生素C,每100克鲜余甘果中含维生素C500-1841毫克,比素有维生素之王猕猴桃高4倍,比柑桔高25倍,具有多种保健医药功能。

九. 广西 玉林 玉州区 玉林牛巴

玉林牛巴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在玉林,“牛巴”是一种十分难得的传统美食,说它难得一是它的制作不易,二是因其味美而非常畅销。

传说南宁开庆年间,一个姓邝的盐贩子,在运盐途中牛累死了。他舍不得将牛丢弃,便把宰好的牛肉腌起来,晒成牛肉干。回家以后,他把咸牛。肉放到大锅里煮。又辅以八角、桂皮等佐料焖烧。牛肉出锅后异香扑鼻,满室清香,左邻右舍闻香而且至。主人便热情地请乡邻共同品尝,席间从人无不称道肉香味美。因于“牛巴”的味道香美,“牛巴”逐渐成了一种人见人爱的风味美食。

正宗玉林牛巴,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韧而不坚,越嚼越有味。为下酒美肴,馈赠亲朋挚友的佳品。玉林人举办筵席以及逢年过节,多喜以牛巴与油炸花生米拼作冷盘。夏秋季节,各摊档的凉拌粉,常以牛巴搭配。牛巴的制作以精选新鲜牛肉(黄牛后腿肉最好,前腿肉次之)为主料,拌入甘草、甘松、丁香、八角、小茴、归身、陈皮、草果、沙姜粉、胡椒粉、蒜蓉、葱蓉、白糖、柠檬、上好米酒各适量经制作而成加工。

玉林牛巴的制作历史悠久,但初期制作规模小,销售量少。30年代至40年代,西街吴常昌的牛巴最负盛名,曾装罐头,销往柳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等地。解放后,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制作牛巴的数量增加,懂得制作工艺的人也比前多。牛巴已成为饭店、酒楼、熟食摊档必备之食品。

江湖杂耍有一句俗语,叫作“一招鲜,吃遍天”。这句话用来形容“玉林牛巴”是最适合不过的了。正宗玉林牛巴,其颜色半透明,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鲜美爽口,韧而不坚。为下酒的名菜、佐餐的佳肴,更是馈赠亲朋挚友的佳品。玉林人举办筵席,以及逢年过节,多喜以牛巴与油炸花生米拼作冷盘。夏秋季节,各摊档的凉拌粉,常以牛巴搭配。

玉林牛巴的主料很普通,用的是黄牛臀部肉(俗称打棒肉)。但是经过精心加工后,却能入口感觉“肉质细而有嚼劲,吃后满口生香”,堪称地方一绝。据《清异录》载:牛巴“赤明香,世传邝士良家脯也。轻薄甘香,殷红浮脆,后世莫及”。怪不得牛巴作为桂东南的一种传统风味小吃,一直流传至今。

玉林牛巴味美鲜香,制作过程却是颇费功夫的。在朋友的小店里,我目睹了玉林牛巴的制作全过程。

首先是选料。选用黄牛臀部肉,洗净后用刀片成长12厘米、宽6厘米、厚2厘米左右的薄片,放在盆内,加白酒、精盐、酱油、白糖、味精、姜汁蒜白葱白各、小苏打、硝水,混合拌匀后腌渍1至2小时。

然后,取一个簸箕,将腌制好的牛巴片一块块地摊在簸箕上,在室外曝晒至七成干。

最后是下油锅。在干净锅里加精油(即未使用过的植物油,使用茶油或花生油最佳)少许,爆热;加入八角50克、草果8个、沙姜40克、桂皮50克、丁香40克、桂花40克、桔皮100克、花椒50克、茅根200克、姜块(捣烂)100克、蒜白(捣烂)100克、发冬菇100克、爆香;再放入晒好的肉干,用中火炒,待肉干回软,锅中无汁时,加入清油翻炒,盖上锅盖,改用文火慢慢煨制2小时。注意,在煨制过程中要按时揭盖翻炒,以免焦锅底。

牛巴煨好,拣去姜、蒜及其它香料,自然晾干晾凉,就可以上饭桌或另配原料烹制各种菜肴了。

正宗玉林牛巴,色似咖啡,油亮,香味浓郁,咸甜适口,韧而不坚,越嚼越有味。为下酒美肴,馈赠亲朋挚友的佳品。玉林人举办筵席以及逢年过节,多喜以牛巴与油炸花生米拼作冷盘。夏秋季节,各摊档的凉拌粉,常以牛巴搭配。牛巴的制作以精选新鲜牛肉(黄牛后腿肉最好,前腿肉次之)为主料,拌入甘草、甘松、丁香、八角、小茴、归身、陈皮、草果、沙姜粉、胡椒粉、蒜蓉、葱蓉、白糖、柠檬、上好米酒各适量经制作而成加工。

十. 广西 玉林 陆川县 乌石酱油

五十年代中期,广西首府南宁召开了一个有中央首长参加的盛会。与会人员听说陆川有土——乌石酱油,便派一辆专车前来乌石采购,运了满满一车回去。此后,乌石酱油名声大震,每年前来要货、订货人络绎不绝。乌石酱油虽然年年增加产量,但仍供不应求,满足不了广大用户的需要。
乌石酱油并非徒有其名,它实实在在是上等配料。真正的乌石酱油,呈黑黄色;有粘性,是浓缩的液体混和物。味道香甜且芬芳。拿一块白切鸡肉去粘点,可以将酱油全部粘光不余。青绿脆口的博白蕹菜,如能拌上乌石酱油,那就如同锦上添花,美不可言了。幼嫩的陆川猪肉,拌上乌石酱油,慢炆、紧炒、生燉、炸扣肉,则是桂东南特有的风味了。
顾名思义,乌石酱油的产地就在乌石。据说长300年前,从福建方向来了个聪明、漂亮的农家妹,因孤身只影,投宿在如今的乌石街边。这个农家妹姓夏,凡事都动脑筋想问题。有次她发现黄豆拌上糖水煮熟后留存一段时间,有一股香味飘溢出来,便产生了兴趣。于是她在乌石安居乐业,利用大半生的精力,经过千百次的反复试验,终于配制出一种味道甜香的液体。这种液体便是乌石酱油的前身。夏氏姑娘变成白发苍苍的老妪后,才将自己的手艺传授给自己的得意门徒。为此,世世代代的酱料师傅都不忘记夏氏夫人的功德,总是将她的偶像作为神灵来供拜。

字串5


老一辈人说,乌石酱油之所以色鲜味美,与木笼井有关。木笼井在乌石街边,是一口古井,井宽0.67米,水深1.33米,井水呈温性。不管下多大的雨,井水仍清澈见底,不涨不浊;一年四季,水位固定,一尘不染。据说是国师许了愿,让这口井供乌石出酱油使用。因此,长期以来,木笼井一直成为乌石酱油的专用井。
其实用水并不是决定因素。决定乌石酱油质量优劣的主要原因是科学的生产技术。从古至今,制作乌石酱油的师傅们,对技术精益求精,在科学面前一丝不苟。从蒸化到发酵,储在缸里,搁置在炎炎烈日底下,天天曝晒。短期的二三个月,长期的半年、一年,曝晒越久越是上乘之品。乌石酱油以久晒而取胜,因此,乌石酱油了叫乌石晒油。一个平凡的“晒”字并不引人注目,可它正是“晒”出了特色,才使乌石酱油得以名扬八方。 字串6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