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五月份的金华特产 金华十大特产礼物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五月份的金华特产 金华十大特产礼物更新时间:2024-01-20 20:26:39

一. 浙江省 金华 兰溪 兰花

兰花,为兰溪市花,史载明武宗皇帝在游江南时曾慕名专程到兰荫山欣赏兰花。 兰溪的兰花历史和知名度可见一斑。兰花性喜肥沃、疏松、微呈酸性的土壤。叶长而狭,花序有鞘状苞 片,有的直立,有的倒垂,花朵清雅芳香。若将其栽入盆中,置于客房、书房,令人顿生“室有兰花不炷香”之感。 兰花品种繁多,四季开花,色香俱绝,惹人喜爱。除了观赏,还可入药,治神经衰弱、阴虚等症。( 兰溪)

二. 湖南省 长沙市 长沙县 驰名中外的湘绣

    湘绣起源于民间刺绣,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已发现最早的实物是1958年从长沙楚墓0土的一幅龙凤图。1972年,马王堆汉墓又出土了40件刺绣衣物和一幅铺绒绣锦。这些绣品图案多达10余种,绣线有18种色相,并运用了多种针法,达到针脚整齐、线条洒脱、绣工纯熟的境界。至清代,长沙刺绣遍及城乡。    

湘绣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形象生动、逼真,质感强烈,它是以画稿为蓝本,“以针代笔”,“以线晕色”,在刻意追求画稿原貌的基础上,进行艺术再创造。故其独特技艺,尽在“施针用线”之中。湘绣针法多变,以掺针为主,并根据表现不同物象、不同部位自然纹理的不同要求,发展为70多种针法。线色万千,根据各种不同画稿的题材,运用各种不同的针法,选配各种不同色阶的绣线——丝线或绒线,凭借针法的特殊表现力和绣线的光泽作用,使绣制出来的物象,不但保存着画稿原有的笔墨神韵,而且通过刺绣工艺,增添了物象的真实性和立体感,起到了一般绘画所不及的艺术效果。以致湘绣独成一派,到清末“湘绣盛行,超越苏绣,已不沿顾绣之名。法在改蓝本、染色丝、非复故步矣。”从此,湘绣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国内外人士,1910年在南洋劝业会上被誉为“浑笔墨于无痕,”“字格簪花,迹灭针线”。1933年在美国芝加哥举行的国际博览会上,湘绣出尽风头。长沙锦花丽绣庄送展的一幅美国总统罗斯福的半身湘绣像,引起轰动。时湖南省主席何键授意以他人名义赠给罗斯福,传为佳话。该绣像现藏于芝加哥亚历山大博物馆。    

解放后,湘绣工作者一改过去传统产品多为单面绣的工艺,着力发展双面绣艺术,同时又创造出难度更大的“双面全异绣”,使湘绣艺术提高到一个崭新的水平。它在一块透明底料的正反两面,绣制出两个主题、构思、色彩、针法各异的物象。如双面全异绣“花木兰”绣屏,取材于《木兰词》中的名句。一面绣的是“万里赴戎机......寒光照铁衣”,一面绣的是“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这样不仅出色地反映了木兰女扮男装,披坚执锐的英雄形象,又反映了“脱去战时袍”身着女儿装的少女姣态,而且使对比的形象更加生动。一面戎装,一面红装,其构思之巧妙和绣艺之精湛,堪称巧夺天工,令人拍案叫绝。湘绣题材广泛,风格多样,绣品丰富多采。著名绣品有传统名牌“虎”、“狮”和“百鸟朝凤”等挂屏;有获“省优产品”的百鸟、百鱼、百花、百童、百蝶“五百”被面;还有众多的双面全异绣湘绣精品。(长沙)

三. 浙江省 金华 东阳 东阳香榧

东阳香榧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早在公元五世纪末,南朝陶弘景《名医别录》载“榧出东阳郡”;北宋严友翼著《艺苑-》认为“东阳所产之榧子,香脆与他处迥殊”。无论是医学名家,还是文人墨客,都对东阳香榧青睐有加。香榧与东阳人民的生活戚戚相关,其民俗民风民谚中都体现了香榧文化。专家考证,香榧的祖先“玉山果”、“玉山榧”、“蜂儿榧”均出自东阳,东阳是孕育香榧的圣地,具有丰富的香榧文化底蕴。

北宋著名诗人苏轼的《送郑户曹赋席上果得榧子》,对东阳香榧有“彼美玉山果, 粲为金盘实”的美誉。南宋哲学家叶适《蜂儿榧歌》诗:“平林常榧啖俚蛮, 玉山之产升金盘。”表述了对东阳“蜂儿榧”的赞美……

世界上现存的最早一部药典《新修本草》记载榧实药用:“榧实,味甘,主五痔,去三虫,蛊毒,鬼疰。生永昌。今出东阳诸郡……”药王孙思邈,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等历代名医名家都在他们编著的古医籍中记录了有关香榧的药性和功效。

东阳种植香榧历史悠久,形成了特有的香榧民俗文化:一是在香榧采摘前,家庭要举行祭祖仪式,意为谢恩、求平安,这一习俗保留至今。二是在婚庆中,有些地方在新娘出嫁时,要将香榧染成红色后与花生、玉米花一起装进“果子袋”,到新郎家时向亲朋好友、邻里乡亲分“果子”。在嫁妆“荷花被”上放一根雄榧枝和一根雌榧枝,寓意忠贞的爱情;新郎新娘要面对佳宾将香榧送到对方的嘴里,象征着新婚夫妇青春永驻,早生贵子。

香榧不仅带给人们吉祥,也成为东阳山区农民的摇钱树。至今老百姓盛传着许多香榧谚语:“香榧熟、衣食足”、“吃香榧、用香榧、靠香榧”、“吃香榧、无病不求医”、“一年种榧千年香,一代种榧百代凉”、“小时栽香榧,老年得保险”、“云雾榧树老林、深山医院保健”……这些谚语道出了香榧在东阳百姓心中的重要地位,表达了榧农对香榧的依赖和依恋之情。

四. 浙江省 金华 永康 永祥竹笋

永祥竹笋是浙江省金华市永康市江南街道的。永祥竹笋与其他地区的竹笋相比,道更为鲜美,且无渣,嫩如萝卜。

江南街道永祥一带有竹林1.12万亩,年产竹笋5000吨。竹笋不少地方的山区都有,而永祥竹笋与其他地方不同的是:味道鲜美,无渣,笋嫩如萝卜。能产出这么好的竹笋,源于当地的土质特别好,加上农民讲究使用农家肥和有机肥,不用农药和化肥,无工业污染。

永祥竹笋还可加工成盐水笋和笋干。因竹笋本身鲜嫩,盐水笋也因此色泽黄亮,肉质嫩;生产的笋干是用刚出土的鲜笋洗净,沸水氽过后,用木炭烘干机烘干而成,不添加任何防腐剂、色素和“吊白块”。在春节时可以烧一盆热气腾腾的肉炖竹笋,招待亲朋好友。

五. 浙江省 金华 义乌 金华火腿

金华火腿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华火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名称:金华火腿

产品产地:浙江金华

产品特性: 色、香、味、形“四绝

产品简介:由于所用原料和加工季节以及腌制方法的不同,金华火腿又有许多不同的品种。如在隆冬季节腌制的,叫正冬腿;将腿修成月牙形的,叫月腿;用前腿加工,呈长方形的,称风腿;挂在锅灶间,经常受到竹叶烟熏烤的,称熏腿;用白糖腌制的,叫糖腿;还有与狗腿一起腌制的,称戌腿。

产品历史:据传南宋抗金名将宗泽(义乌人)是火腿业的祖师爷;有的传说讲他把家乡猪肉经过腌制带至皇宫,进献给皇上,皇帝见到剖开的腿肉绯红似火,即把它命名为“金华火腿”。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黄莲中的精品---鸡爪莲

质优名贵的利川黄莲。利川黄莲形似鸡爪,称鸡爪黄莲,又称南岸味莲是黄连中的名贵品种。这种黄连在利川有300多年的栽培历史,相传北京同仁堂即以利川黄莲为原料。1976年,利川被定为全国黄莲基地。目前,基地年留存面积4万亩,产量1400吨,质量居全国第一位,年产量仅次于重庆石柱,居全国第二位。以此为原料生产的中药片“黄莲片“,治疗肠炎痢疾功效独特。( 利川)

七. 浙江省 金华 武义 农家土鸡

农家土鸡

农家土鸡采用武义山区的武阳春雨有机茶和山野土鸡合烹而成,经过4小时炖制,清香绕鼻,鲜、嫩、滑。

八.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族的包烧

包烧,是西双版纳傣族特殊的一种烹饪食品的方法。用这种方法加工食品不用锅具,以天然绿叶——芭蕉叶或木冬叶(竹芋科植物)为烹饪工具,将欲烹饪的食物用鲜叶包裹,以火塘的炭火为热源,将食品烧熟。包烧这种方法,可加工小菜、水鲜、肉食
可包烧的蔬菜有野磨菇、野芋杆、南瓜尖、菜豆甜笋等。每包欲烧蔬菜的原料,需250~300克,加配青椒、鲜姜、蒜、芫荽。主料配料洗净,切碎,加适量食盐、味精拌匀,用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在火塘的炭火之下,使其慢慢变熟。包烧的蔬菜,味鲜纯、香中略带辣味(不喜食辣味者,可不加青椒),颇开胃,具有浓郁的乡野风味
包烧水鲜,可取鲜鱼鲜、鲜鳝鱼鲜虾作主要原料,重200克、300克均可。配料选取用适量烧热的青辣椒末或糊辣椒粉、蒜末、姜末、芫荽、苤菜。将欲包烧的水鲜收拾干净,配料切细,加入适量食盐、味精拌匀后,填入鱼和鳝鱼腹腔(鲜虾只需与配料拌匀),也可用配料包住主料,用鲜芭蕉叶或叶包裹严实,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内的炭火之下,至包内水鲜烧熟。包烧水鲜,菜包白绿相间,味鲜、香,水鲜原味浓醇
包烧肉类,可用禽肉、蓄肉、兽肉、为主料,用量一般为200克至300克。以青辣椒、姜、蒜、芫荽、苤菜为配料。肉料洗净剁细,配料洗净切末,加适量精盐、味精,将主配料调合均匀,用芭蕉叶或叶包成长15公分,宽10公分的肉包,用竹篾捆扎后焐于火塘的炭火之下烧熟。包烧肉类,由于有叶片包裹,营养物质不易散失,菜色褐红夹绿,味鲜、醇、香、辣,营养丰富。( 西双版纳)

九. 浙江省 金华 婺城区 金华毛坦

“毛坦”又称“麻坦”、“蟠桃果”,是由上等糯米与金华本地红皮毛芋制作而成的金华特色传统糕点,1950年就已驰名中外。2013年,金华毛坦传统制作技艺列入金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宗金华毛坦的生产厂家金华市起源糕点食品厂,荣获“浙江老字号”称号。毛坦传统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吕芳银老人纯手工制作的金华毛坦堪称一绝,需精选纯糯米,通过浸涨、淋清、碾成粉、蒸熟成团块,再与用手工去皮后磨成的金华土毛芋(红芋)的生芋泥一起放入石臼内,用木棒无数次的挑打后成一体,切成条形后日晒,一到两个月形成像石头一样坚硬的毛坦胚,再通过热加工、低温双锅油炸,对之进行熬糖、裹衣、上麻、烘烤后,制作完成。这个松脆可口的金华糕点小吃,据说历史比金华火腿还要悠久。

十.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