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湖北荆州特产金瓜 湖北荆州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湖北荆州特产金瓜 湖北荆州特产更新时间:2024-01-31 04:26:01

一. 上海市 崇明 崇明金瓜

崇明金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崇明金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金瓜,又名金丝瓜,在崇明已有百年以上种植历史,是崇明的传统特

产。金瓜鲜嫩清香,松脆爽口,是家庭、饭店、宾馆中色香味俱佳的上等菜肴,享有“植物海哲”之美誉。金瓜不仅味美可口,而且营养丰富,除了有人体所需要的多种维生素外,还含有易被人体吸收的磷、铁、钙等多种营养成分,又有补中益气、消炎止痛、解毒杀虫的作用,对老年人高血压、冠心病、肥胖症等,亦有较好的疗效。

地域范围

崇明岛是中国第三大岛,也是世界上最大的河口冲积岛屿,位于长江入海口,三面环江,一面临海。它东濒浩瀚东海,南与上海市宝山区、浦东新区及江苏省太仓市隔水相望,西接滚滚长江,北与江苏省海门市、启东市一衣带水。崇明金瓜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上海市崇明县所辖三星镇、绿华镇、庙镇、港西镇、城桥镇、建设镇、新河镇、竖新镇、堡镇、港沿镇、向化镇、中兴镇、陈家镇、新海镇、东平镇、新村乡,共15个镇、1个乡、267个行政村,总面积1411平方公里,其中崇明岛1267平方公里,长兴岛88平方公里,横沙岛56平方公里,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9′30″至121°54′00″、北纬31°27′00″至31°51′15″。崇明金瓜总生产规模1000公顷,年总产量3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崇明金瓜茎较细,果形卵形,果皮金黄色、有10条棱,纵径约15cm~32cm,横径约10cm~25cm,单瓜重0.5kg~3kg。崇明金瓜果肉金黄色,能自然成丝,瓜肉由瓜丝彼此镶嵌排列环绕而成,瓜丝与瓜丝之间由一层薄壁细胞相连。瓜肉经蒸煮、盐渍或冷冻后,瓜丝之间相连接的薄壁细胞破裂解体,分离而成面条状的瓜丝,成丝率在30%以上,瓜丝色泽金黄,味清香,口感较脆。 2.内在品质:每100g金瓜瓜肉干物质中含有蛋白质0.5g~0.9g、脂肪0.17g~0.57g、钙15mg~18mg、磷20mg~23mg、铁2.63mg~5.83mg;每100g鲜瓜肉中含维生素PP 12μg~16μg、维生素C 3.14mg~9.14 mg、维生素B150μg~80μg。金瓜含有丰富的人体必需的腺嘌呤、瓜氨酸、天门冬氨酸、精氨酸等多种氨基酸。 3.安全要求:崇明金瓜严格执行NY 5010《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 地环境条件》、NY 5074《无公害食品 瓜类蔬菜》标准,崇明金瓜产品质量标准符合表2要求。禁止使用以下农药: 六六六,滴滴涕,毒杀芬,二-,除草醚,艾试剂,狄试 剂,汞制剂,砷、铅类,敌枯双,氟乙酰胺,甘氟,毒鼠强,氟乙酸钠毒鼠硅,-磷,甲基对硫磷,对硫磷,久效磷,磷胺,甲拌磷,甲基异硫磷,特丁硫磷,甲基硫环磷,治螟磷,内吸磷,克百威,涕灭威,灭线磷,硫环磷,蝇毒磷,地虫硫磷,氯唑磷,苯线磷,乐果,水胺硫磷。

二. 湖北省 荆州 江陵 荆州三丝春卷

三丝春卷是一种以面粉摊成薄皮,内包鸡丝、火腿丝、香菇丝加嫩菜混合的馅,卷成筒状,用旺火炸酥的传统名菜之一。春卷原名春盘,是薄饼包馅,摊于盘上,故名。后来演变成圆筒状,并用油炸,叠滚成卷。此菜为春节前后的应市菜,含有迎春之意,它色泽金黄、外皮酥脆,味道鲜美,是春节筵席上必不可少的时令佳肴。

三. 湖北省 荆州 监利 监利猪

监利猪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监利猪是湖北优良地方猪种,为我国华中类型代表品种之一,具有早熟易肥,肉嫩味鲜,适应性强、抗病力较强、母性好、耐粗饲、杂交优势明显等特点,在省内享有较高声誉。1956年全国猪种普查时,最先在监利新洲、堤头、朱河、尺八、上车等地发现,1959年统一命名为“监利猪”。监利猪以肉嫩味美而闻名,历史上有“监猪介贡”之说。据《监利县志》记载,清乾隆十六年(1752年),监利土猪曾作为贡品上解京都,故又称“贡猪”,至今已有260多年历史。

品种特征

监利猪的躯干、四肢为白色,头.颈、臀、尾为黑色,俗称“两头黑”猪。皮上黑白毛交界处有2~3厘米宽的黑皮上着生白毛,称“晕带”。额有一小撮白毛,称“笔苞花”或“白星”,有的白毛由额心伸延至鼻梁,称“破头花”。多数尾尖有白毛。少数猪的躯干上有—两块不定型的黑斑,称“腰花”。头大小适中,鼻一般直长,鼻吻多为肉红色,称“肉嘴”,也有黑色的,称“铁嘴”;上下唇结合较好,称“鲫鱼嘴”,额多有皱纹;耳中等大而下垂;背腰微凹,腹大下垂,母猪0很少拖地,臀倾斜,后肢多卧系。

品种性能监利猪体型中等。成年公猪平均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分别为130.18公斤、135.64厘米、73.96厘米、120.43厘米;母猪体重、体长、体高,胸围分别为94.02公斤、122.67厘米、61.55厘米、107.35厘米。 监利猪是湖北省江汉平原优良的地方猪种之一。具有遗传性能稳定,体型外貌一致,适应性强,能大量利用青绿饲料,边长边肥,周转快,骨细,肉质嫩美,繁殖性能好以及“种小肥猪大“的特点,但也存在斜尻、卧系和瘦肉率不高的缺点

监利县畜牧技术推广站

所在地域:2013年

地域范围

监利猪主产于监利,位于东经112°35′— 113°19′、北纬29°26′—30°12′之间,共23个乡镇场。具体范围为: 南临长江,与湖南华容、岳阳交壤,包括大垸、红城、容城、上车、朱河、尺八、三洲、柘木、白螺等9个乡镇场;东跨洪湖,与洪湖市接壤,包括桥市、棋盘、汴河、福田、分盐、龚场、网市等7个乡镇;西接江陵,包括程集、汪桥2个乡镇;北依东荆河,与潜江、仙桃接壤,包括黄歇、荒湖、新沟、等3个乡镇;中部有毛市、周老2个乡镇。产区总面积13.72万公顷,存栏监利母猪(能繁)3000多头,年产监利猪及杂交一代育肥猪5万头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监利猪体格中等,躯干、四肢为白色,头、颈、臀为黑色,俗称“两头乌”;皮上黑白毛交界处,有2-3厘米宽的黑皮上着生白毛,称“晕带”;额有一小撮白毛,称“笔苞花”;多数尾尖有白毛,少数猪躯干上有一两块不定型的黑斑,称“腰花”;头大小适中,鼻一般直长,鼻为肉色,称“肉嘴”,也有黑色的称“铁嘴”;额多有皱纹,腰背微凹,腹大下垂。育肥猪饲养至180-240天出栏,屠宰体重75公斤以上。胴体肉脂分明,瘦肉鲜红,肥肉洁白,膘厚3-4厘米。 2、内存品质指标:监利猪肉色鲜红、肉质细嫩,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瘦肉率44.32%。每百克瘦肉中,蛋白质≥19.0%,实测20.2%;脂肪≤6.0%,实测3.1%,灰分≤1.5%,实测1.1%。富含各种氨基酸。 3、质量安全要求:严格执行《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饲料使用准则》(NY5032)、《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医防疫准则》(NY5031)《无公害食品生猪饲养兽药使用准则》(NY5030)的规定。

四. 湖北省 荆州 沙市 龙凤配

先将凤头鸡宰杀,去内脏,洗净,在沸水内煮至七成熟,在锅内入味,再入油锅炸至皮酥,切成块,在盘内摆成凤形。另将大黄鳝宰杀去骨,切成条状,抹上猪肉泥、姜沫、淀粉是以大黄鳝和凤关鸡为原料,加工制作一道江陵地方传统名菜。其选料严,制作精。,在油锅中炸至酥脆,在盘中摆成龙形,再配一碟汁,入席。此菜金黄油亮,造型生动,外酥内嫩,甜酸可口,相传为刘备从东吴招亲回荆州时诸葛亮令人所作,故名龙凤配。

五. 湖北省 荆州 石首 头菜圆子

鱼肉多数采用麻鲢鱼,也有用青鱼。绞肉机打碎鱼肉,放蒜姜末,淀粉等。将鸡蛋蛋白蛋黄分离,鱼肉蒸制,涂蛋黄,继续蒸制,泛起鱼香,起锅切片。白鱼丸做法一样,蒸制即可,黄鱼丸却要热油炸制成型。三种不同口感,配上肉丝,菜中无间道木耳,煮汤盛盘。此菜以吃鱼不见鱼,鱼含肉味,肉有鱼香,清香滑嫩,入口即溶,老少皆宜。

六.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欢喜坨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荆州江陵等地的传统风味小吃。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老干妈蒸皖鱼

原料:草鱼2斤半左右

辅料:老干妈酱一瓶半

调料:生姜5克、大蒜10克、蒸鱼豉油10克

烹制方法:

1、将鱼洗净打成扇形连块;

2、将料酒与调料一起炒制;

3、上笼猛火蒸8分钟,装盘即可食用。

湖北荆州老干妈蒸皖鱼风味特点:鲜嫩可口营养丰富翡翠白玉汤翡翠白玉汤,是古城荆州著名的肴馔,它是以碧绿的菠菜焯水后,配以雪白的豆腐并加入原汁排骨汤烹制而成,滋味鲜美醇厚相传,乾隆皇帝颇爱吃豆腐菜,在他从北京启程南巡,仅达官贵人进贡和御膳备用的,就有用燕窝、酒肉、鸡鸭、野味等烹制出瑰丽多彩的各种豆腐肴馔。一日,当乾隆微服出访行至南乡时,忽感肚空舌燥,又饥又渴。便随意走向一茅舍中,见一农妇在家,说明需求充饥的来意后,凑巧这贫家农妇屋里尚存放有一块豆腐,又从菜园中拔来些新鲜菠菜,洗净后与豆腐同烧,熟后盛一大碗给客人解饿。尽管乾隆平日多吃山珍海味和名馔佳肴,有道是饥不择食,其时,乾隆尝此民间风味,顿觉口颊一新,自思难得如此口福,并问女主人此乃何等美味?农妇笑着说道:“这菜名为“金镶白玉板,红嘴绿鹦哥”。后来乾隆回京,并派人将农妇接到京城,遂封为“皇姑”,此菜亦取名为“皇姑菜”。从此,这一农家烹制的菠菜豆腐,竟被跻入了清宫御膳房,登上大雅之堂,成了乾隆爱食之菜。现今,古城荆州沿传演变下来的“翡翠白玉汤”,其前身就是当年的“皇姑菜”

七.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八岭山朱橘

八岭山朱橘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朱橘在荆州种植历史悠久,春秋战国时期就在楚都江陵一带大量种植,爱国诗人屈原的一首《橘颂》让朱橘名满天下。盛唐时期,著名诗人杜甫、白居易、杜牧、元稹、杨衡等都对朱橘大加赞扬。到了宋代,朱橘成为朝廷贡品。改革开放以来,政府加大了对朱橘这种具有地方特色农产品的保护力度,引导广大农民使用有机肥,采用生物防虫和物理防虫的方法,保持了朱橘的原生态生长要求,稳定了该品种的遗传特性,使其优良品质得到了传承和巩固。

八岭山朱橘产地范围为湖北省荆州市荆州区八岭山镇、马山镇、李埠镇、太湖港管理区共4个镇管理区现辖行政区域。

八. 湖北省 荆州 荆州区 荆州漆器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楚国。荆州楚墓中出土的众多木胎漆器,大都造型奇特,雕琢精细,绘画极工,形成典型的楚文化风格。在地下埋藏2300多年仍色彩艳丽,光泽夺目。荆州漆器世代相传,工艺水平不断提高。元末生产的金漆盆、金漆桶即是现在的胎花退光漆器的前身。明代生产的朱漆盒为全国著名的工艺品。晚清生产的成套神话题材木雕漆器如"十殿阎君"、"八仙过海"、"大闹天宫"等,销往南洋群岛及美国、日本、印度等国家,"金漆盘盆"曾参加1911年广州万国博览会。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荆州漆器继承历代传统工艺,制作仿古漆器,使古老的传统髹漆工艺大放异彩。仿古漆器选用从古墓中出土的古楠木为胎,采用退光漆(水磨漆)处理,制作工艺活泼精致,造型轻巧优美。花色主要有彩绘、贴金、嵌花三大类。尤其是仿出土楚文物制作的虎座飞鸟、虎座鸟架鼓、卧鹿、鸳鸯豆、耳杯、奁盒等漆器集装饰精美与耐用增值于一身。


九. 湖北省 荆州 沙市 皮条鳝鱼

“皮条鳝鱼”系荆沙地区的传统名菜,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因段鳝鱼形似竹节,故原名“竹节鳝鱼”。后沙市“义森酒楼”的掌勺曾友海师傅对其烹调技法加以改进,将原来炸一道改成炸两道,使鱼质更加酥脆,因掌勺曾友海小名叫“皮条子”,后来人便以其乳名呼此菜为“皮条鳝鱼”,流传至今。

传说清道光年间,台湾省宜蓝五品县令朱才哲。是湖北监利县人,当时台湾人民还不知鳝鱼能吃,朱县令在请客时吩咐家厨以“皮条鳝鱼”作为头菜,食者喷喷称赞,从此“皮条鳝鱼”在台湾扎根落户。

做法:

1.将鳝宰杀治净,剔取其肉切成8厘米长、2厘米宽的条入碗中;

2.以黄酒、精盐和干淀粉调匀将鱼肉挂糊;

3.将酱油、醋、白糖、葱段、姜末、糖蒜、猪肉汤100毫升放入碗中调成卤汁;

4.炒锅置旺火上,倒植物油,烧至七成热时,将挂糊的鳝鱼条下锅,炸约3分钟,待鳝鱼条展开时捞起;

5.将锅内油烧至七成热时将鳝鱼条下锅复炸,然后端锅离火氽炸3分钟,再移旺火上续炸1分钟至金黄色捞出;

6.炒锅中倒入卤汁以旺火烧沸,用湿淀粉勾芡,放入鳝鱼条,将锅颠翻几下,淋入香油起锅装盘即成。

贴士:

1.此菜用炸烹方法,烹制前需选150克重以上的活鲜鳝鱼3条,从中顺直剖开,去内脏,剔去鱼骨取净鱼肉;

2.挂糊上浆的鱼条入旺火油锅炸3分钟左右,每条即可自然伸开。但在下锅油炸时要保持鱼条平正,不要卷曲和粘连;

3.第二次油炸时,先炸1分钟,再氽炸3分钟,后移旺火续炸,每次油炸可根据火力大小灵活掌握,氽炸时锅离开火口即可;

4.倒卤汁时,动作要迅速。

十. 湖北省 荆州 松滋 欢喜团

欢喜团又名麻元宵、麻鸡蛋,是一种以糯米为原料,加水磨粉,以红糖和适量的面粉,外层裹麻,油炸的食品。据传江陵城内一陶姓人家经战乱失散,历尽艰辛团圆后,找出埋藏地下的糯米、红糖等,作成汤圆油炸食之,取团圆快乐,合家欢喜之意。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