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县曹满娟土特产店 云县土特产专卖店在哪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县曹满娟土特产店 云县土特产专卖店在哪更新时间:2023-12-31 12:14:36

一.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大营土陶

祥云禾甸镇大营土陶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很有名气,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据调查统计,以大营村为中心的约1.5平方公里的地域内,分布着规模不等的古址20多座,均属“龙窑”,其中多数已废弃不用,现在还在使用的有5座。大营土陶以自己独特的造型和别具一格的凸线花纹饰缀形成自己特有的艺术风格,质朴地显示着丰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明显的时代特征。大营土陶神气活现,造型奇特,“土”的可爱,“俗”的天真,充满了艺术的感染力。大营土陶不仅具有一定的学术价值、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经济价值,还具有实用价值,主要是民间使用,普通、纯洁,让人用着虽然没有那种奢华感,却很是亲近、踏实。由于大营陶器的气密性好,其使用价值更是独树一帜。做出的腌菜酸香可口,藏出的酒口感绵长、醇厚,蒸闷出的鸡肉香气四溢,烤出的茶芳香而纯,特别受人们欢迎。

二. 江苏省 连云港市 灌云县 灌云大豆

灌云大豆是灌云县的一大优势作物,生产历史悠久,“灌云大豆,大豆之王”更是名闻华夏,据《灌云县科学技术志》载:“1917年已向美、英等7国出口大豆”;《中国实业志》载:“1932年12月,灌云县输出大豆1.5万石”。为了加强灌云大豆的良种繁育,1961年建灌云县大豆原种场,先后繁育出软条枝、灌云大白花、58-161、灌豆1号、灌原1号、74-5-31等17个灌云大豆新品种,为推进大豆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特别是该场1963年赠送给朝鲜的“软条枝”大豆原种30公斤,更是被传为佳话。

灌云县地处黄淮南部沿海地区,位于沂蒙山南,东经119°2′50″-119°52′9″,北纬34°11′45″-34°38′50″。突出的气候特点是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尤其是大豆开花结荚和籽粒充实的7月下旬—9月上旬,是当地日照足、雨量大的高能季节,有利于大豆多结荚和籽粒充实,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因此,相同品种在该地区种植,生产大豆的产量、品质等均优于其他地区。

灌云大豆,是大豆类中营养价值最高的品种之一,含有大量的不饱和脂肪酸,多种微量元素、维生素及优质蛋白质。大豆经加工可制作出很多种豆制品,是高血压、动脉硬化、心脏病等心血管病人的有益食品。灌云大豆富含蛋白质,且所含氨基酸较全,尤其富含赖氨酸,正好补充了谷类赖氨酸的不足的缺陷,所以平时人们都以谷豆混食,使蛋白质互补。

三.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火腿木瓜鸡

云县、临沧风味佳肴,主要原料是腊火腿、白花木瓜、山地子鸡。此属药膳佳肴,吃之不仅口感好,还有保健价值。火腿木瓜煮鸡,以云县、临沧交界地羊头岩一带最有名,这里头道水和蚂蚁堆的山地鸡源充足盛产木瓜,给制作提供便利。羊头岩地处交通要道,来往车辆行人多,对火腿木瓜煮鸡风味特感兴趣,往往专程赶至品尝。

四.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黄果软饼

产于云县,采用澜沧江沿江一带所产的黄果和云州冰糖酿制而成,具有香甜可口、止咳化痰的特点,解放前即远销东南亚诸国。

五.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蒸莜面

蒸莜面
首先,将莜麦加工磨成莜面,要经过"三熟":地里收割一熟,上磨前用炒锅炒黄第二熟,和面前用开水"泼烧"搅和第三熟。这样和成的莜面色黄、味香、很筋。 将和好和莜面捏成各种形式的小件儿,上笼蒸熟,蘸腌水(腌"烂腌菜"或"大菜"的盐水)调食者总名之曰"蒸莜面"。"蒸莜面"的捏法总计有十三种:
(1)"窝窝"(当地土语音汪)即歌唱家郭兰英唱的"莜面栲栳栳",其做法是:用手将和好的莜面压成小剂子,在"推窝窝砖"(或在陶质小缸盖)上,用手掌推压成小长薄片儿,卷成猫耳朵的小圆桶,整齐装立于笼内。 (2)"圪卷儿":两手掌相合,将莜面小剂头,夹于其中,两手掌来回搓动,将面剂搓成细如粉丝的长条儿,头儿上用双掌压成"鱼"形,虚虚地装于笼内。(3)"饸饹":用饸饹床子将莜面压成细饸饹丝或扁饸饹条,来回拉直装于笼内。(4)"囤子"名("讨吃子行李"):将莜面用擀面杖擀成大圆薄片儿,上面匀撒上擦(音插)好的山药丝儿,然后将其卷成夹馅式长卷儿,用刀切成高约二寸的小囤子,装入笼内。其所以名曰"讨吃子(乞丐)"行李者,因其内含山药馅儿如讨子吃子行李之乱也。(5)"懒卷子":在擀好的莜面大圆片儿上,撒上少量的葱花儿、食盐、花椒卷起来,切成小卷子(如囤子型)。(6)"鱼子":将莜机用两手掌搓,按成头尖,上部扁,状如鱼形的短条儿。将这种"鱼子"用山药条,元白菜、豆角等杂烩菜生闷或熟闷出的饭名曰"闷鱼子"。食之又别具风味。(7)"呼哨儿":将搓成小鱼子的中部用手掌边在搓卷一下,使其中略成海螺形状如(音必)粟(号角),因土名之为"呼哨儿"之故也。(8)海蚌儿:用拇指与食指将小面剂推卷成带波纹的小壳儿,状如海蚌。(9)"刨渣子":用拇指在手掌上或小臂内侧,奖小面剂子推搓成状如推刨推下的刨渣样的薄卷儿。(10)"老娃(应为鸦)儿含柴":上、下两面是莜面薄片,中夹山药薄片儿,然后切成细长的夹馅式条子。状如老鸦咀内含着柴的样子。(11)"驴驼草":在装入笼内的切好的莜面条子上密撒一层刀切山药细条儿或擦成山药细丝。"驴驼草"者,山药丝儿"驼"在莜面条儿上之意也。 (12)"毛条子":用刀切成的莜面细条子儿因其有"干扑面"的作用,刀切过的两边略带点"毛"故名。(13)莜面饺子:将莜面小剂子用两个手掌捣成有波纹的椭圆小皮子,内包山药丝或萝卜"英子"(叶子)等的馅子,捏成饺子。

六. 山西省 大同 左云县 拌汤和糊糊

拌汤和糊糊:拌汤和糊糊皆是只用面、不下米而做成的稀饭。将面搅拌成块状碎块拨入水锅中熬成者皆名曰"拌汤"。"拌汤"中最佳者为"白面鸡蛋拦汤"。它是将白面加少量的水,细心搅拌成虚面均匀的"扑穗儿",徐徐洒入已开的水锅中,稠稀要适当;熬至将熟时,加入适量的咸盐,再将已打均匀的一、两个鸡蛋糊糊,细细流入锅中,皆成漂亮的"蛋穗儿"漂于汤面上;最后炝入素油、葱、椒等搅匀食之。味道清香,柔软滚烫,是病人或缺乳婴儿的食品,其他面拌汤做法皆同,只是不打鸡蛋,而可切入少量的山药条儿。"糊糊"是将干面直接涮入水锅中而熬成的稀食的总称。其中有:"莜面糊糊、面茶、谷面糊糊、糜子面糊糊、糠糊糊、菜糊糊"等。"莜面糊糊"是不产小米的山区居民常食之稀饭,里面放上一些山药条子,加上盐,熬至烂熟。喝之香咸"热乐"颇有味道。"谷面糊糊"、"糜子面糊糊"则是放少许碱而熬成。"面茶"则是将莜面炒至金黄色,成为"茶面",用"茶面"涮成的糊糊,叫做"面茶",调盐喝之。因其颇有"油茶"的味道,故起名曰:"面茶",以有别于"油茶"。它是普通人家冬季调剂的生活,代替油茶的饮用物。而"油茶"则是用羊或牛油加白面炒成之"油茶砣子",食用时,用刀削下适量,放入锅内熬成。它是中等以上的殷实和富裕人家当家人冬季乐意食用的补品。 

七.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云县糯食

糯食,圆糖粑的制作方法很讲究,它是以糯米为主,加上适量的黏米拌和后,用石磨碾成面粉,用箩筛筛过,将筛下的细粉放入盆中加适量冷开水搅拌浸透均匀,捏拍成圆形粑,以芝麻糖为馅,最后用甑蒸熟而成的。这种圆糖粑细软、滑润,具有糯米和芝麻香味的特色,在当地非常受欢迎。

八.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涌宝冬萝卜

涌宝冬萝卜

在云县说起萝卜,人们首先想到的是涌宝冬萝卜,它既是蔬菜,又是水果,有水果萝卜的俗称。涌宝的冬萝卜在种植过程中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是物美价廉的纯天然绿色食品。最大的优点是

“个大、皮薄、白嫩、甜脆、多水”,常吃有:行气、消谷、和中、去痰、利大小便等功效,此外,生食可止渴宽中,煮食可化痰消导。现代医学认为,萝卜还有美容、减肥、抗癌等作用。故民间有:“十月萝卜小人参,家家药铺关大门”、“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医生开药方”等俗语。涌宝冬萝卜以它的优点和药用价值,将越来越受到广大消费者的亲睐。

九. 云南省 大理 祥云县 祥云野生菌

野生菌高蛋白、低脂肪,富含多种氨基酸和维生素。是天然无污染的绿色食品。为当今世界十大健康食品之最。野山菌配飞龙乌鸡、乳鸽、甲鱼烹制的野山菌菜,鲜美脆嫩,细腻滑爽;菌汤口感醇美,回味悠绵;具有防治多种疾病、减肥、美容、健身的食疗功效。

而食用菌中含有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有清热除烦、补虚提神、强肾养血等功能,尤其对大脑有良好的补益作用,具有健脑益智之效,更是因为具有提高儿童智商的功效而备受关注,在市场上一批以香菇、木耳、猴头菇为主要原料加工制成的保健品更是独领-,被誉为“绿色药品”。

十. 云南省 临沧 云县 舂干巴

舂干巴

舂干巴,是傣族的三大名菜之一,据说过去是专供贵族头人享用。原料选用德宏特有的肥膘黄牛肉,选其无筋、顺刀之精肉,经木炭火烤后,用手按直撕扯为细条,再用油煎炸,将天然香料如柠檬、香草、小米辣等放在木桶之中,用木锤舂制而成,或直接加作料制成凉拌干巴丝来吃。

傣味的干巴吃法独特,具有浓郁的民族风味。市场上已经有人将它做成了打开包装即可食用的休闲食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