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安徽太和土特产香椿芽腌好的 安徽特产香椿芽咸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安徽太和土特产香椿芽腌好的 安徽特产香椿芽咸菜更新时间:2024-01-15 10:40:41

一.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太和板面

太和板面,即太和羊肉板面,是安徽北部地区面食的一面旗帜。由于它起源于太和县,加之又是在铁板上摔打而成,故它的这个名字多少年都未曾改变过。太和县不大,但却以制作各种小吃而让人们熟知。

  太和羊肉板面
太和板面的由来,没有想去考证过。太和是小城,地处安徽的西北角,名不见经传。但是本地人颇多跑江湖者,东西南北国内国外跑一圈之后,往往感叹——住在大连多伦多,消费在上海香港,吃——还得在太和!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这里没山没水,有何可吃?就有太和人笑你,那你是没吃过!板面,羊肉板面! 太和板面一是面好,二是汤料好。太和县出产优质小麦,板面条取小麦精粉,根据一年四季的不同,按比例用食盐、水加以搅拌,和成面团,反复揉搓之后,制成直径半寸,长八寸的小面棒,再涂上香油,码在案子上,蒙上干净的湿毛巾。滋润好的面棒柔软缠绵,触摸如丝绸。 做板面时,厨师在案子上排好三根小面棒,左手捏三个头,右手捏三个头,猛地举过头顶,狠狠地摔在案子上。接二连三,噼里啪啦,边摔,边拉,边闪,板面由此而得名。三根小面棒在厨师手里由短变长,由粗变细,折合三次,总长度达五丈有余,而且粗细均匀,提起似一道瀑布。 捞起煮好的板面,清白润滑,晶莹透亮。厨师捏上一些嫩绿的青菜放在上面,然后浇上沸好的枣红色的汤料。白的面条,绿的菜叶,红的汤料,使人食欲大增。 臊子的制作也十分讲究。用料有茴香、花椒、桂皮、面酱、食盐、红辣椒、羊油和羊肉等。制一锅臊子,各种用料按一定比例和顺序投放。制作时,先将羊油稀释烧沸,然后再下佐料。晒干的红辣椒用量较大,以突出臊子的辣味和色泽,羊肉也占较大的比例。把上等精羊肉切成方楞四正的小块块,待辣椒红颜色下来之后,再把羊肉丢进锅里。这时,必须掌握好火候,才能把羊肉烧得不老不嫩,恰到好处。 臊子做好后,舀到搪瓷盆里,凉后便凝结成固体,随吃随取,常年存放,不会变质 漫步太和,板面馆见缝插针般地散布在全城的每个角落,随处可见,食客还没进门就冲老板喊:”一大碗!!!多加点辣的”老板便会爽快的说:好嘞,里面坐!!!有时候还让老板加个鸡蛋,那鸡蛋是在板面汤里泡了很久的,蛋黄里面都有臊子的汁液了.在面还没上来之前筷子已经在手里了,听着老板在案板上啪啪的摔板面的声音再加上鼻子闻到板面汁飘来的香,已经是口齿生津了.吃板面是没什么讲究的,白白的宽宽的面(很劲道的)有绿的菠菜叶盖着,红的羊肉臊子汁液浇在上面,盛板面用的是姜黄色的搪瓷大号碗,就这大碗也透着太和人的豪爽!一大碗端上来,迅速的用筷子在面里搅拌几下,有人有耐心的会慢慢的搅,让胃再吊吊,吃的时候可都是虎狼模样了,有人中途用双手捧起来大碗喝板面汤,有人习惯先吃完碗里的面,菜叶也拣吃干净喽,再捧起碗将汤一饮而尽,餐巾纸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最寒冷的冬天里,满头大汗不及时擦喽汗珠儿会坠入碗中的. 三五知己小酌,板面馆是绝好的去处。简单几个小菜,悠悠一壶老酒,随性几声笑谈,但可引出一片欢腾。家长里短的琐屑,亲朋邻里的纠葛,在热情火辣的板面汤里,化作淡然笑声。趁着那热乎乎的劲头,发几句牢骚,讲几句心愿,也许,不曾相识的陌生人,从板面馆出来后,就成了无话不说的朋友。太和人的豪爽与好客体现的淋漓尽致。 太和板面一吃上瘾,食者无不感叹:“太和板面,面中之王,食太和板面,天下无面”。矣,这话听着咋象广告呢!......哈哈!
编辑本段制做
羊肉板面的制作包括三道程序,味汤制作、面皮制作和板面制作。
味汤的制作:
味汤是板面制作成败的关键,也是羊肉板面风味体现的基础。 选上等羊油放入锅内,加入料2中的香料,细火慢熬约30分钟,等香料充分出味后,用漏勺捞出。锅内继续低油温加热,投入干红椒,使其炸出香味,待油色逐渐转黑时,再把已经切好的3厘米见方的羊肉块放进去,改用细火熬煮约30分钟,最后调入精盐、黄酒、味精、冰糖等即成味汤。味汤制好后,还要再往锅添里少量开水。
面坯的制作:
用上等的面粉和冷水调成面团,并用少许的盐和碱扎面两次,待用。玉米淀粉用布袋装好,把和好的面团切成约8厘米长、2厘米宽的长方形块,然后用玉米淀粉拍打,最后放在铁板上并用湿布覆盖,待用。
板面的制作:
逐一取制好的面皮,用面杖擀压成片,取10~12个面片放手上,在铁板上用力平摔,待其摔长以后丢入沸水锅内,待水重沸后,再放入已备好的小白菜。用漏勺去将已经煮熟的面和菜捞出,然后放入黄色铁瓷碗内,浇一份制好的味汤料即可。

二. 山东省 淄博 沂源县 沂特油焖香椿

沂源沂特油焖香椿:沂蒙山香椿芽被誉为“黄金蔬菜”“森林蔬菜”,营养极其丰富,含有大量人体所必需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香椿芽中还含有非常丰富的维生素C,含量是普通水果的数倍、甚至数十倍之多。沂特油焖香椿原为沂蒙山区民间的一种菜品,采用沂蒙山天然香椿树的嫩芽,利用民间独特的传统工艺制作而成。沂源沂特油焖香椿保持了香椿芽独特的香味,于独特的香味中闻辣,于闻辣中品香,口感爽滑,是开胃、可口的纯正绿色传统食品。

三. 安徽省 阜阳 皖北猪

皖北猪产于安徽省的阜阳地区。皖北猪主要分布在安徽省的阜阳、涡阳、蒙城、颍上等县。淮南、淮北、蚌埠、定远、芜湖、马鞍山等地也有饲养。此外我国广东、江苏、黑龙江等省的部分县也有引进。

生长环境:阜阳地区位于黄淮海平原南端,安徽省的西北部,是一个以旱粮为主的农业大区。该地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全年无霜期208~222天,粮食作物有小麦、红芋、玉米、大豆、水稻等;经济作物有油菜、棉花、红麻、烟叶等。优越的自然条件和便利的交通,为种植业和畜牧业生产提供了有利的条件。丰富的农副产品为养猪提供了物质基础。

外貌特征:皖北猪体型中等大小,被毛全黑色。头轻秀适中,耳较大且下垂,嘴筒长而直、额部有菱形皱纹。体躯较长,背腰平直,腹部较大而不下垂,腿臀部较丰满,体质结实。07对以上,排列整齐。

品种性能:皖北猪成年公猪平均体重210公斤,成年母猪为170公斤。皖北猪具有适应性强、繁殖力高、瘦肉率高、胴体品质好的特点。但具有皮厚、骨粗的缺点。

四. 安徽省 阜阳 太和 太和贡椿

太和贡椿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太和贡椿

太和贡椿芳香肥嫩,质脆味美,品种多样,有黑油椿、红油椿、春油椿等。太和椿芽尤以黑油椿品质最佳,谷雨前来摘,腌制后长年不腐,常食可抗肿瘤。早在唐朝,每年谷雨前后,驿者就驮着上等鲜椿芽马不停蹄赶往长安;明万历二年《太和县志》载;“每届春季,各地游人都到太和尝鲜(指椿芽)”;清道光年间,椿芽已远销到东南亚各国。太和贡椿多次被选送参加全国农产品展览,被清朝乾隆皇帝点为御用贡品,可见太和香椿的味道之鲜美。

五. 山东省 泰安 新泰 马家寨子香椿芽

马家寨子香椿芽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马家寨子香椿芽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泰市放城镇马家寨子村香椿芽历史悠久,相传明代初年的一个早春,朱元璋路地此地,远过错看到枫红一片,并随风传来的阵扑鼻的香气。走近一看是片香椿,信手掐了一叶含入口中,遂赞不绝口:“此地香椿最好。”从此,马家寨子香椿便成为皇宫贡品。

马家寨子村地处新泰市南部山区,土层较薄,为沙质棕壤土,早春气温回升快,香椿芽比其它地方早上市7~8天。该地所产的香椿芽具有浓郁的香气,嫩芽质脆、多汁、无渣,可以生吃(凉拌)、炒食、腌制多品种的咸菜,还可提取卤油、制作调味品及干叶粉。香椿含有大量的营养物质和微量元素,是人们喜受的初春佳肴。

建国初期,有香椿450亩,约75万株。后来由于“左”的思想影响,老树株毁坏严后果,到1978年仅存活2万余株。近年来,为进一步发展这一地方优良品种,新泰市放城镇大力实施整土施肥、密植栽培、摘心、多头矮冠,合理采芽等技术措施,每年可采三次芽,并通过开发加工,增加了香椿的附加植。2000年,放城镇香椿栽培面积已达3000余亩,年产香椿芽60万千克,远销北京、天津、广州等大城市,其加工产品销往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

地域范围

山东省新泰市放城镇境内,涉及马家寨子、小河北、大河北、放城一村、放城一新村、放城二村、放城三村、东埠村、东街村、郗家峪、阚家庄、西石井、东石井、上庄村14个村,地理坐标为:北纬35°38ˊ—35°43ˊ,东经117°33ˊ—117°38ˊ之间,地域保护面积为1200公顷。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香脆可口、色泽紫红、自然早芽、口味鲜美、香气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马家寨子香椿营养丰富,其内在品质指标为:蛋白质含量≥5.40%、铁含量≥4.60mg/100g、磷含量≥100mg/100g、钙含量≥125mg/100g、锌含量≥9.0mg/100g,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和保健作用。 3、安全要求: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按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总局安全要求执行。

六.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昆明太和豆豉

昆明太和豆豉是云南省著名的传统食品,已有100多年的生产历史。相传太和豆豉原产在江西省太和镇,清康熙年间传入四川,后从四川传入昆明。长期以来,昆明制作豆豉的师傅,根据本地的原料和人们的口味,对原配方和工艺不断进行改进,使之逐渐形成具有滇味特色的昆明太和豆鼓。

太和豆鼓其色呈红褐又有光泽,味道咸鲜略微回甜,分粒酥软而不碎,保持了豆豉固有的风味,不酸不霉,营养丰富,易于贮存,食用方便,是佐餐调味的佳品。昆明太和豆豉以本地产的"乌嘴豆"(黄豆)最佳,配以食盐、糯米、甜酒、红糖、八角、茴香等辅料,经淘洗、浸泡、蒸煮、制曲、拌料、装罐、后熟而成。昆明太和豆豉呈颗粒状,具有豆豉特有之香气,滋味鲜美,咸淡适口,食法简便,可蒸,可炒,荤素皆宜。

七. 河北省 张家口 怀来 黑山口香椿

香椿是黑山口村的特色产业。其香味浓郁,营养之丰富远高于其他蔬菜,为宴宾之名贵佳肴。黑山口香椿位于河北省怀来县北辛堡镇黑山口村,该村652户,1694口人,东到郭家庄村,南到京张公路,西到狼山乡,北到燕山山脉。香椿喜温喜光,耐湿,适宜生长于肥沃湿润的砂土壤中。

黑山口香椿叶痕较大,长40厘米,宽24厘米,小叶长椭圆形,叶端锐尖,长10—12厘米,宽4厘米,幼叶紫红色,成年叶绿色,叶背红棕色,轻披蜡质,略有涩味,叶柄红色。富含维生素E和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具有抗衰老和补阳滋阴作用,也可健脾开胃,增加食欲。

黑山口种植香椿历史悠久,清末时期,已在此种植。相传“黑山口香椿”在东晋时期曾为贡品,进贡朝廷,宋代有“香叶可啖”说法。当前,黑山口香椿的种植主要以农户自身经验为依托,为进一步提高黑山口香椿的品质,增加其产量,可以组织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为农民现场提供标准化种植知识的培训指导,从整地、启苗、栽培等环节制定标准,指导农民严格按无公害和标准化操作规程要求进行种植、生产,提升香椿种植的科学化水平,使香椿的质量和产量得到较大提升。同时,做好“走出去、请进来”功课,鼓励种植户进行大棚种植的尝试,提升种植规模,不断沿着观光、采摘的方向发展。

八. 山东省 济南 章丘 赵八洞香椿

赵八洞香椿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赵八洞香椿:赵八洞香椿种植历史悠久,有据可查的历史就有400多年。明代大戏剧家李开先曾与明嘉靖二十四年的农历六月十五日,携其好友杨尚卿等十余人同游龙藏洞,并留下“水自石边流出冷,风从花里过来香”的诗句,可见那时的香椿就已遍植景区内外。赵八洞香椿是章丘市的名优农产品,原产于章丘市南部著名的章丘八大景之一——“龙洞熏风日日清”的赵八洞(原名龙藏洞)而得名,赵八洞“红芽香椿”色泽艳丽、香气浓郁、营养丰富、质佳味美被誉为上品。

“赵八洞”牌有机香椿由赵八洞香椿专业合作社生产经营。合作社成立于2007年,以章丘市官庄乡南部山区万亩优质香椿为依托,走产业合作道路,所生产经营的香椿和花椒通过了中华绿色有机食品认证。有机香椿生长于风景秀丽的赵八洞-天苍岭景区,红芽似圣火,绿芽赛翡翠,黄芽金光闪,清香润骨髓。环境成就品质,赵八洞有机香椿不仅口感好,而且具有清热解毒,健脾理气,润肤明目之功效;其种壳香棂子是治疗糖尿病的上佳之选,采用古法炮制的有机原浆香椿油既是上等的调味品,也富含多种有益人体的矿物质。

赵八洞香椿

地域范围

赵八洞香椿的地域保护范围为山东省章丘市官庄、文祖、垛庄、曹范四乡镇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17°18′20〞—117°44′9〞、北纬36°26′17〞—36°41′43〞,海拔为118米-924米之间,南北长29㎞、东西宽27㎞,地域保护面积55619公顷,产地面积2400公顷,年产量70000余吨,主要涉及官庄镇赵八洞、东八井、西八井、上白秋、下白秋等182个行政村。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赵八洞香椿芽体肥嫩、叶色红艳,油光闪亮、香气浓郁。 (2)内在品质指标: 赵八洞香椿营养丰富,其内在品质指标为:蛋白质≥4.0%,粗纤维≤1.9%,钙≥130(mg/100g),磷≥80(mg/100g),铁≥35(mg/100g),另外,还含有香椿素等挥发性芳香族有机物、维生素E、维生素C、胡萝卜素等。 (3)安全要求: 赵八洞香椿的产地环境必须符合《无公害食品 蔬菜产地环境技术条件》(NY5010-2002)的要求,入市香椿必须达到农业部《无公害食品 多年生蔬菜》(NY5230-2005)的质量标准。有《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三条规定情形的不得上市销售。

九. 安徽省 安庆 大观 安庆炒米

安庆炒米是安徽省安庆市的特色小吃。盛一碗滚烫飘香的鸡汤,撒一把炒米。不待炒米泡化,用汤勺舀起,慢慢品尝。这道鸡汤泡炒米,简单,质朴,却蕴藏着道不尽的家乡味道,让无数身在外地的安庆人为之魂牵梦绕。

炒米,是安徽安庆市特有的汉族小吃,属于安徽菜。0鸡汤泡炒米,是安庆的招牌菜。来了安庆不吃一顿0鸡汤泡炒米,确是一大损失。鸡汤泡炒米,本来是用来打尖的,现在却成了安庆的一道美食。盛一碗飘香的鸡汤,撒一把炒米,不待泡化,舀起,品尝。简单,质朴,道不尽的家乡味道。可能大家都不知道,在古代,炒米就是“冬米”。

关于“冬米”的词义,地方志解释说,这是因为爆米花只在冬季春节前后才制作。这个说法肯定是错误的:(1)旧时老百姓生活困难,平常也就粗茶淡饭,春节时炸点冬米,用以制作山粉圆子、切糖、欢团,小孩子当然也可以干吃。这说明,爆米花的确多在春节时制作,但其它时节遇到丧事、喜事,也可以制作,跟冬天并无必然联系;(2)仔细品味安庆方言,准确的叫法并不是“冬米”,而是叫“跺米”,这就跟冬天更没有关系了。

有些字典将“冬米”解释为糯米,又叫江米。虽然“糯”“江”古音与“冬”相近,但安庆方言所说的“冬米”明显不是糯米,它特指经过膨胀的爆米花,这是没有疑义的。旧时北方不产糯米,可能也不怎么制作爆米花,往往将南方人所说的“冬米糖”理解为糯米糖,这是不正确的。赣语地区将爆米花称为“冻米”,它与“冬米”“跺米”一样,不同的注音而已。

其实,安庆方言里的“冬米”“跺米”是注音字,本字就是“爆米”,也就是今天的炒米。爆,上古音读若跺。古代没有炸爆米花的大肚铁罐,更没有“嘭”的一声巨响,所谓“爆米”只不过是将糯米坯子在铁锅中加热炒熟,膨胀而成“爆米”。由于炒米膨胀程度小,并不0为“花”,所以方言只称“跺米”“冬米”,从来不称“冬米花”。后来随着爆米机推广,人们将爆米花称为冬米,原来的冬米(爆米)便改称为炒米。

过去艰难岁月,炒米是出远门时的干粮。路上实在饿了,抓一把就着水干吃。歇脚的时候如果有条件,也可以用开水冲泡着吃。农忙的时候,炒米可以带到田间地头打尖。

那个年代,泡炒米有两种方法:一是糖水鸡蛋泡炒米,俗称糖鸡蛋;二是油煎鸡蛋泡炒米,俗称咸鸡蛋。过去的人家难得杀鸡,而杀鸡的时候通常是下面条,鸡汤泡炒米实在不多见。

平常居家,如果来了贵客又不能留下来吃饭,通常需要烧茶。并不是泡茶,而是糖水鸡蛋泡炒米,做起来快速简单。鸡蛋一般是3个,客人不能全吃完,至少要留下1个给旁边流口水的小孩。

过年的时候,炒米常用来制作切糖,给小孩子当搭嘴食。在切糖众多花色品种中,有一种称为欢团。它跟切糖的原料完全相同,只是被捏成了团状。欢,本字是伙、合,也就是将糖浆、炒米、冬米、花生、芝麻这些东西伙在一起、合在一起。

在漫长的时期内,炒米不管怎么吃,它都是饭而不是菜。后来生活条件好了,鸡汤泡炒米逐渐流行起来,成为一道菜。在大多数上看来,它比糖鸡蛋、咸鸡蛋味道都要好些。今天,在安庆很多饭店里,都有鸡汤泡炒米这道菜。甚至,平常人家的炒米也是买来的,而不是自己亲手制作的。

炒米的制作程序是:将糯米淘净浸泡,添加适当的大米,否则太粘→用饭罾将糯米蒸熟(不能煮熟)→摊开晒干,变成糯米坯子→在铁锅中加热炒熟,膨胀而成炒米。

炒米的制作工艺,说起来也不难。选用上等糯米,先用开水浸泡,待其谷子(米粒核心部位)发软,能掐动,便用竹箩或簸箕捞起来,用大量冷水冲,洗清米粒外围,防止互相粘连。等水分沥干,便可下锅炒作。关键在于两点:其一,开水浸泡时间不能太长,也不能太短。时间长了,把米粒全部泡化了,成了一个粑,只好磨成糯米淀粉了;时间短了,米谷子未软,炒出来吃不动。其二,锅下的火力要恰到好处,火大了,把米炒焦了,吃起来有煳味;火小了,炒出来发僵吃不动。炒作最好用大铁锅,以竹子枝丫扎成扫帚形状,便于米粒翻动。锅里放入菜油,油热后下米,在大火的威力下,众多米粒在锅中竞相跳动、蹦高,宛如一场精彩的比赛,令人目不暇接且油香扑鼻。为了保证“比赛”秩序,每次下锅米量大约在二至三两(常用寿碗半碗),视锅的大小而定。

近些年,人们生活富裕,炒米已成为日常小吃。在古城安庆,到处可见小摊贩卖炒米,而且出现了“炸米”,即米不炒改用油炸熟。炸米操作简单,价格又贵几毛钱,故商家乐此不疲。

十. 内蒙古 兴安盟 突泉县 太和小米

太和小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太和小米

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突泉镇、六户镇、学田乡、太平乡4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内蒙古自治区突泉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太和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报告》,突政发〔2011〕82号 突泉县太和米业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TTMY 001-2011《太和小米生产技术操作规程》

一、品种

山西大红谷系列、张杂谷3号、大金苗系列。

二、立地条件

土壤类型以黑钙土、栗钙土及草甸土为主,土壤有机质含量≥3.3%,耕作层厚度≥25cm。

三、栽培管理

1.播种:当耕层10 cm处地温稳定通过8℃时,及时播种。正常年份播种期为4月20日至5月5日。

2.播种方法:采取豁沟滤水宽播技术。当春季0cm至25cm耕层土壤含水量低于13%时采用该方法。即在陇上用12 cm宽小铧开沟,深8 cm至10 cm,滤足水,待水渗透,用点葫芦加宽后点播。

3.留苗密度:每公顷保苗株≥45万株。3月至5月期间进行间、定苗,做到等距定苗,33cm留苗6株至8株。

4.田间肥水管理:每公顷施入无害化处理的农家肥3t,结合整地一次施入。收割前20天停止灌溉。

5.环境、安全要求: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采收

10月中上旬,籽粒变硬,成熟“断青”时及时收获。

五、加工

谷子→筛选→去石→磁选→碾米→精选→检验→包装。

六、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粒小饱满,色泽鲜黄,气味清香,绵软滑爽。

2.理化指标:水分≤13%,蛋白质≥8%,粗脂肪≥2.8%,直链淀粉12.0%至18.0%。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