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宁特产红纸米饼 广西传统手工米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宁特产红纸米饼 广西传统手工米饼更新时间:2024-01-11 14:30:21

一. 广西 南宁 兴宁区 上品豆腐

上品豆腐

采用本地黄豆,用手工石磨制作,原料由石磨豆腐、肉末、香菇、木耳等各种辅料做内馅,用豆腐包裹而成,并放入锅内煎至两面金黄,摆盘,淋上味汁即可。此菜外焦里嫩,豆香浓郁。

二. 广西 南宁 青秀区 铁鸟酱料

据《南宁市志》记载,清咸丰年间(咸丰元年是1851年),广东南海人李亿万、梁迪臣两两人合资开设的大盛祥酱园,是南宁最早的酱料铺,店址在沙街(今南宁市解放路)。其生产的铁鸟酱料酱料选料上乘,制作讲究,味道纯正,很受百姓喜爱,尤以酱油最为有名。

1960年,“大盛祥”鱼其他酱园一起被合并,更名为国营南宁市酱料厂,地址仍在南伦街原“大盛祥”加工厂厂址,所生产的酱料产品被注册为“铁鸟”牌商标。

2010年10月至2011年1月,为扩大品牌规模和影响力,“铁鸟”进行了停产搬迁。

2011年,“铁鸟”获评“中华老字号”,主导产品“铁鸟”牌酱油、食醋产量占据广西市场半壁江山产品畅销全区。

2012年,铁鸟黄皮酱被列入广西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录,其最高销售记录为每月6000件(120000瓶)。

三. 广西 南宁 邕宁区 酸糟

酸糟

这是一道最具民间特色的调味美食,流传于邕宁一带,酸糟采用一种能协助食物消化作用的酵母菌与米饭搅拌经数天发酵而成,食用时将经发酵的酸糟用食盐、花生油猛火爆煎至金黄,然后加蒜米、香菜、紫苏等佐料,其味酸中带甜、甜中带香,与酸醋的“酸”完全不同,令人大增食欲,许多离家外出的人每谈起家乡这道简单的美食总是眉飞色舞,依依不舍乃至津津乐道,很多身在异乡的人免不了也家藏一罐“酸糟”随时享用。

四. 广西 南宁 邕宁区 红龙果

种植面积1万亩,年产量0.7万吨,全年均有产品供应,主要产地在大沙田、那马。去年已建成两个大型育苗基地,可批量供应纯种果苗。( 邕宁)

五. 广西 南宁 宾阳县 宾阳鱼生

土鲮鱼和青竹鱼是宾阳人的最爱。土鲮鱼肉质脆口,并且鱼刺很细,切片后入口不会影响口感。土法自榨花生油是宾阳鱼生的法宝,吃鱼生时至少要加三四汤匙的花生油,才能够把鱼肉的涩味盖去。自榨花生油的香气又较普通花生油更香浓,吃起来口感更醇厚滑腻,将鱼生片的鲜凸显得更淋漓尽致。

在宾阳少数地方,还保留一种传统特色吃法。鱼片上桌前需要先浸泡在自制米醋中,片刻之后,鱼片开始泛白变软,当地人称其为半熟状态,这时再捞出来食用,鱼生裹着米醋香,吃起来别有风味。据了解,这些米醋是自家酿制的,有独特米香。鱼片浸泡其中,能起到杀菌的作用。吃起来虽没有完全生吃那么爽口,但香味浓郁。但随着现在的人追求鱼生新鲜口感,这种吃法已经不常见。

另外,宾阳鱼生在所用的配料当中,有许多就地取材的香料。柠檬叶是别处吃鱼生少见的,浓郁的香味胜过香菜、紫苏许多倍。还有自酿酸辣椒,呼应了宾阳美食酸酸甜甜又微带辣味的特点。宾阳鱼生的配料当中还有米粉,这又是别处见不着的一大特色。米粉吸取了酱汁的味道,与鱼片一起送入口中,别有一番滋味。

做法

1. 以淡水鱼为主,挑选市面常见的草鱼、生鱼(以生鱼为最好)。 2. 先将鱼置于砧板上用刀拍晕。剖腹取出鱼肠,用汤匙刮清鱼腹肉血污。用刀尖 划破腹背部鱼皮,用手撕开鱼皮,起出一面鱼肉,去掉腹内鱼骨,用干净白布擦干水 分。再如法处理另一面鱼肉,鱼骨不用。把鱼肉挂于通风阴凉处风干,鱼皮用开水鱼 烫去鳞片,捞干待用。 3. 从豆酱捞出豆瓣控干研末,加麻油南姜末调和成酱料。(增加味道鲜美感)

将萝卜,红椒、姜、葱、芹菜、咸萝卜干洗净,切成细丝,萝卜丝控干水分,蒜头、 酸杨桃切薄片,芜荽切段,装盘成配料。(既可以杀灭细菌,又可以去腥味,使其入 口鲜甜) 4.把风干了的鱼肉横刀切成薄片置篾饼上,鱼皮切碎围边,均匀撒上熟芝麻,胡椒 粗末,进食时佐于酱料配料。

六. 四川省 宜宾 南溪县 炸玉米饼

炸玉米饼,炸点:特点:色泽金黄,外酥内嫩,甜香可口,营养丰富。烹制法:炸。

玉米粉加入白糖,用开水调匀后揉至均匀无籽粒,搓成条,切成圆饼,再用擀杖擀成厚1厘米的饼状,入五成热的油锅中炸至色泽金黄、玉米饼炸泡时即成。

操作要领:粉要揉匀;饼坯不宜过薄。

七. 广西 南宁 横县 黑皮果蔗

黑皮果蔗,别名拔地拉,是广西70年代以来主要的栽培品种。

株高2~3米,茎粗大。紫黑色,茎径3~4厘米,节间较短,圆筒形,单茎重1?5~2?0公斤左右。其特点是皮薄、肉脆、节疏味密、水分足、糖量高。植株直立,生长旺盛,产量高,不易倒伏,不用木条作支柱,节省成本,蔗茎抗寒力强。在广西有些蔗叶全部被冻害枯白,蔗茎的品质仍不受影响,可以留在蔗地让其生长延长市场供应时间。在水肥足,管理好的旱地或水田栽培,品质相差不大。适应性广。该品种已成为畅销国内的传统产品,是近几年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项目之一。

黑皮甘庶为广西横县之一,黑皮果蔗具有皮薄、汁饱、清甜、花香味,口感好的优点,是深受人们喜爱的冬令水果之一,其含糖量十分丰富,约为18--20%。值得一提的是,果蔗的糖分是由蔗糖、果糖、葡萄糖三种成分构成的,极易被人体吸收利用。还含有多量的铁、钙、磷、锰、锌等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其中铁的含量特别多,每公斤达9毫克,居水果之首,故果蔗素有“补血果”的美称。

除此之外,果蔗还富含18种氨基酸,具有生津止渴、清热解毒、润肺止咳健胃之功效,其不仅可以生食,可榨汁加工成各类饮料,用途广泛,深受食客的喜爱。

主要产于莲塘、陶圩、百合、附城等地,年产10万吨左右,其肉脆多汁,清甜解渴,质优者,人站立手持果蔗轻放跌地,蔗可自然断成几截。

八. 广西 南宁 隆安县 雁江米粉

但凡到隆安吃过雁江米粉的人,均称赞有加。其实,平时所食用的米粉,在选米、蒸煮调桨、调料汤比真正的雁江米粉又稍逊一筹,外来人若真的吃到雁江米粉,也算是有口福了。

上世纪初至50年代,在隆安县城,有位叫程家智的壮民经营米粉生意,店名“美一馆”。他蒸制的米粉,皮薄软韧,切粉久煮不烂,卷筒粉折而不断。菜肴加工精致,有炖、炒、烤、炸等种,色、味、香俱全;调味式有汤粉、凉拌粉、卷筒粉。其汤料极注重,汤水质量好,从早到晚其味清香不变;拌凉粉讲究配料,酸甜可口;卷筒粉馅料上乘,酱卤得法,味道别具一格。到过隆安的人,多慕名前去品尝。据民国县志记载,1935年举办擂台赛,南宁市名牌“乾隆皇”米粉店以汤粉、凉拌粉与其比赛,结果“乾隆皇”米粉店甘拜下风。

如今的雁江米粉均得其真传,故美名传扬,堪称隆安一绝。选米、磨粉、调桨、蒸煮不得要领,若汤料上乘,其粉质亦不上口,故粉、汤、料缺一不可,十分讲究。

历史故事:

雁江镇美食众多,最著名的是米粉。这里面还有一段故事:上世纪初至50年代,隆安县城有位叫程家智的壮民经营米粉生意,他蒸制的米粉,皮薄软韧,切粉久煮不烂,卷筒粉折而不断;注重汤料,汤水质量好,从早到晚清香不变。他的拌凉粉讲究配料,酸甜可口;卷筒粉馅料上乘,酱卤得法,味道别具一格。据民国县志记载,1935年有米粉擂台赛,南宁市名牌“乾隆皇”米粉店以汤粉、凉拌粉与其比赛,结果“乾隆皇”米粉店甘拜下风。据说,今天的雁江米粉就是得到了程家智真传,美名传扬,堪称隆安一绝。选米、磨粉、调桨、蒸煮独具一格,汤料上乘,十分讲究。

九. 广西 南宁 青秀区 南宁扁桃

扁桃又名小芒果。产于广西南宁。南宁扁桃不是通常吃的坚果扁桃。

它的树形和果实,跟芒果很相似,不同之处是:扁桃的叶子较窄小,果实也较小,稍扁,其果肉柔软多汁,香甜似蜜。能入药,有理气健脾的功能,也能治积食不化、咳嗽多痰、小肠疝气痛等症。

1986年6月,南宁市第八届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确定扁桃树为市树。 扁桃树为常绿阔叶乔木,树干通直,最高达30米,胸径 达1米以上,树冠圆整呈广卵状,冠大浓荫,四季常青,树型纹理美观,果子甜美,香味浓郁,营养丰富,为亚热带名果。南宁广为种植扁桃树,多见于街道绿化带、公园、风景区、大专院校、党政机关单位、宿舍区等,既能乘凉又能观赏。目前全市有便桃树4.83万株。

十. 广西 南宁 横县 横县芝麻饼

横县芝麻饼

横县芝麻饼以其香酥的特色而誉满1,成为人们访亲问友的必备佳品。它选料讲究,工序复杂,工艺精湛,十分讲究色、香、味形,在全国饼类中独具特色。因其饼面遍撒芝麻,故而得名。横县芝麻饼以上好白面为主料,配以芝麻、酥油、碱面等副料,上炉烘烤而成。酥油是将麻油入锅烧沸,取白面适量入油炒之,成稠糊状,变成黄色即可。芝麻要选用颗粒饱满者,并要事先处理,冷水浸泡发涨,捞出后空掉水,放在笸箩内用掌揉搓,使其皮脱,簸去脱下的皮,趁湿使用。搭色用好醋上锅烧热,加适量面粉搅成稠糊状,再烧沸,继续加醋,掺湿开水成稀糊糊。芝麻饼趁热吃坚韧、鲜香,烤干吃酥脆可口。不仅是访亲问友的礼品,而且多做长途旅行、老人孩子、孕妇的干粮,长期食用干芝麻饼尚有开胃健脾之功效。

做法:

1.芝麻要选用颗粒饱满者,并要事先处理,冷水浸泡发涨,捞出后空掉水,放在笸箩内用掌揉搓,使其皮脱,簸去脱下的皮,趁湿使用。

2.搭色用好醋上锅烧热,加适量面粉搅成稠糊状,再烧沸,继续加醋,掺湿开水成稀糊糊。

3.酥油是将麻油入锅烧沸,取白面适量入油炒之,成稠糊状,变成黄色即可。

4.上炉烘烤。

特点:

芝麻饼趁热吃坚韧、鲜香,烤干吃酥脆可口。不仅是访亲问友的礼品,而且多做长途旅行、老人孩子、孕妇的干粮,长期食用干芝麻饼尚有开胃健脾之功效。

历史:

芝麻饼原属西域民族的传统面食,后从胡地传入。东汉时即流行于中原大地,从帝王至平民皆好食之。《后汉书》载:“灵帝好胡饼,京师(洛阳)皆食胡饼。”《后汉书·赵歧传》载:桓帝时,赵歧“常于北海山东寿光市中贩胡饼。”

十六国后赵时,石勒讳胡字,改称麻饼。到唐宋更为盛行。曰僧圆仁《入唐求法巡礼行记》(卷三):“开成六年正月六日,立春,命赐胡饼寺粥。时行胡饼,俗家皆然。”

白居易《寄胡饼与杨惠州》:“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寄于饥馋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

宋代孟元老《东京梦华录·饼店》记载:北宋汴京(开封)亦有胡饼店,所卖品种繁杂,新样满麻。

元代《居家必用事类全集·从食品》载有“山药胡饼”的制法。

明代胡饼演变为烧饼之类。明代蒋一葵《长安客话·饼》:“炉熟而食皆为胡饼,今烧饼、麻饼、薄脆酥饼是也。”

芝麻饼何时传入横县,没有准确的史料记载。相传公元40年,马援将军率大军南下平定交趾时,大军的干粮主要是芝麻饼。最初的芝麻饼按中原的做法:即用糯米为主料,配以芝麻、猪油、碱面等副料,上炉烘烤而成。屯兵横县时这一工艺传到了民间,经过长期的进货形成了今天横县特色之----芝麻饼。

其实以上文字是未经考究的,究竟横县的芝麻饼是怎么来的也许并不是谁能说得清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