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常州恐龙园附近特产店 常州恐龙园附近本地菜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常州恐龙园附近特产店 常州恐龙园附近本地菜更新时间:2024-01-16 13:05:55

一. 江苏省 常州 金坛 金坛雀舌

金坛雀舌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金坛雀舌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特定品质

金坛雀舌:产于江苏省金坛市方麓茶场。以其形如雀舌而得名,属扁形炒青绿茶。为江苏省新创制的名茶之一。金坛雀舌成品条索匀整,状如雀舌,干茶色泽绿润,扁平挺直;冲泡后香气清高,色泽绿润,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嫩匀成朵明亮。内含成份丰富,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咖啡碱含量较高。

金坛雀舌茶以其形如雀舌而得名,属扁形炒青绿茶。

“金坛雀舌”产于江苏省金坛市方麓茶场。金坛东近上海,西偎南京。这里四季分明,气候宜人,中国道教圣地茅山就坐落在这里。

茅山山峦起伏,仓松翠竹连绵,终年林阴覆盖,云蒸霞蔚,古人赞道:“峰从云间出,烟自幽谷起。”

这里水库塘坝密布,山清水秀,道家的三宫五院和洞、泉、池等自然景观交融在一起,令人吨生“花飞佛地三千里,人在瑶峰十二层”之感。

金坛雀舌成品条索匀整,状如雀舌,干茶色泽绿润,扁平挺直;冲泡后香气清高,滋味鲜爽,汤色明亮,叶底嫩匀成朵。

金坛雀舌茶为江苏省新创制的名茶之一,因其形似雀舌而得名。茶区主要分布于金坛市西部方山、茅山东麓的丘陵山区,境内山峦起伏,苍松翠竹连绵,森林覆盖率达30.%,水库塘坝密布,山青水秀,景色秀丽。茶园土层深厚,土质肥沃,有机质含量丰富,pH值5~6,生态环境良好,适宜茶树生长。

金坛雀舌茶以其形如雀舌的精巧造型、翠绿的色泽和鲜爽的嫩香屡获好评。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和发展,金坛市引进名优茶机械,进行金坛雀舌茶机制试验,克服了手工炒制费工多、成本高、质量不够稳定等缺陷。通过试验,还探明了机制金坛雀舌茶的适制品种,以及各炒制阶段的适宜温度。

二. 江苏省 常州市 新北区 常州糟扣肉

据考,常州糟扣肉的产生已有100多年的历史。糟扣肉属于苏南民间的家常菜系列,在冬令和春节时,为招待亲友所用。旧时,一般常州百姓人家经济不富裕便以糟扣肉长时作为可以反复蒸制而味道更佳的荤菜。过去,乡村地区的常州人春节前素有杀猪、酿酒的习惯,故而产生了以酒糟和肉同烹的糟扣肉。由于深受广大百姓的喜爱,糟扣肉于民国初期,相继被引入各大饭店、菜馆,当时常州地区的兴隆园菜馆、德泰恒菜馆、常州饭店的糟扣肉的质量为最佳,曾风靡一时。上世纪80年代作为首批地方特色菜肴入选中国菜谱和江苏菜谱。

糟扣肉的制作由三部分组成,一红烧,二扣碗,三上笼,其中“蒸”所需时间大致是三个半小时。如此方可将油份蒸出而吸进酒糟内,达到低胆固醇、浓香、肥而不腻的效果。具体制作过程为:其一,将所用的五花肉洗净;然后在锅内放清水,投入五花肉,煮沸后改中小火煮20分钟左右。后捞出冷却,切成1厘米厚小片备用。肉汁亦倒出备用。其二,在锅内放适量清水,加入适量黄酒、姜、葱、八角、酱油和白糖,将五花肉煮沸。大火烧10分钟,再改文火烧30分钟。完成后倒入碗中。其三,把香糟投入肉汁里,放糖、酱油,文火烧制6—8分钟后盛出备用。将烧好的五花肉片排列在碗底,烧好的香糟放于其上。食用时,隔水煮20分钟取出,倒扣在碗中,便是一道色香味俱佳的糟扣肉了。

糟扣肉色泽酱红,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几经复蒸而食则香味更足,口感更糯。凉后糟扣肉凝成一团,便于携带,为百姓间的馈赠佳品。

糟扣肉,是以肉和香糟为主要原料的“扣”菜,完成后的菜品,由10多块肉片和香糟组成,呈圆形,色泽酱红。糟扣肉取材方便,制作上,属于先烧后蒸,先猛后文,因此属性平和。糟扣肉操作精细然而不复杂,故而寻常人家常在家中制作。糟扣肉之糟,吸油去腥添香,所制成品口味上肥而不腻,气味上糟香扑鼻,有酥烂入味、浓汁浓味等特点,几经复蒸则香味更足,口感更糯,是居家待客和宴请的特色菜肴,所以深受广大百姓的青睐和喜爱。

(主料辅料)

    猪五花肉1 长方块猪肉汤...200 克

    ...约重500 克酱油....l05 克

    香糟....125 克绍酒....l00 克

    白糖.....75 克姜片.....15 克

    葱结.....15 克

    (烹制方法)

    1.将猪五花肉刮洗干净,入冷水锅中,煮至五成熟时,捞出再洗净。皮朝下放入内有竹算垫底的砂锅中,加酱油100 克、白糖、绍酒、葱结、姜片和猪肉汤,用圆盘压住,盖上砂锅盖。置中火上烧沸5 分钟,再移小火上悯约30 分钟,将肉取出凉透。

    2.用一碗,倒入酱油5 克,将肉切成长约9 厘米、厚约0.9 厘米的块,皮朝下排入碗内。把香糟用l00 克焖肉原汁调匀,铺在肉面上,用玻璃纸封住碗口,上笼蒸约1 小时,将肉翻扣在盘中即成。

    (工艺关键)

    猪肉先用水煮,断血水即捞出。加调料后焖30 分钟,使之入味。再加酱油、香糟蒸至酥烂,约需2 小时。经煮、焖、蒸三道工序。成品色、香、味、质皆佳。

    (风味特点)

    “糟扣肉”是常州冬令、初春的时令佳肴,源于苏南民间家常菜,70 余年前引人菜馆。1925 年常州名厨强良生在烹制工艺上将涂拌酱色改为直接加料走红,使此菜色、香、味更佳。现以常州德泰恒菜馆制作质量最好,菜品色泽酱红,酥烂入味,肥而不腻,入口即化,几经复蒸而食则香味更足,口感更糯,加上凉后还能凝成一团,便于携带,当地百姓常作礼品馈赠亲友。

三. 江苏省 常州 溧阳 乌米饭

与乌饭密切相关的乌饭树,很早就被载入祖国药典,《本草图经》称之为“南烛草”,《本草纲目》称之为“墨饭草”。据忡药辞典》说,乌饭树属杜鹃花科常绿灌木,高l-3米,多分枝,叶子形状椭圆,色呈紫红,生长在山坡。路旁或灌木丛中。乌饭树在长江以南各省.区是很多的。乌饭树的叶、根和果实,皆可入药。特别是其叶,性平和,味甘而微酸,属补益类中药,可在大暑前采集,晒干入药。乌饭树叶能治久泄、梦遗、赤白带下。消化不良等症,还有明目、乌发之功能,煎汤舍嗽可治牙龈腐烂。

经研究,乌饭树叶中含有的药用有效成分大体有6类:花青苷类、黄酮类、酚性化合物、丹宁类、三萜类以及各种有机酸和肌醇。维生素等,其中不少成分对延缓人的衰老及老年病的防治是有效的。近年还研究发现,乌饭树嫩叶和嫩枝叶色素中含有丰富的微量元素,其中铁、锰、锌的相对含量较高,约各占23%-24%。由此可见,乌饭堪称一种强身滋补的保健食品利用乌饭树开发各种保健食品大有前途。

四. 安徽省 淮北 杜集区 段园石榴

段园石榴是安徽省淮北市杜集区段园镇的。段园镇石榴以其果色艳丽、粒大籽小而软、风味独特、口感适中、营养丰富,多年来一直享誉淮北、徐州等果品市场,被称之为“水晶珠玉”。

段园镇石榴主要栽植于北部沿山地带的祁村、段园、毛庄三个自然村,栽培历史已达200多年。近年来,镇政府把石榴产业发展作为继葡萄之后的第二大产业来抓,不仅注重量的增加,更注重质的提高,十分注重优质品种的选育,积极进行品种改良,严把品种关,狠抓树上、树下的精细管理,不断提高栽培技术,同时,注意加强绿化、美化、净化园区生产环境,提倡“四旁”、“十边”栽植,因地制宜地发展石榴产业,石榴生产发展极为迅速,面积正在逐年扩大。现全镇石榴种植面积已达5000余亩,其中成果林3500余亩,幼果林1500余亩,年产石榴1750多万斤,年产值达3150余万元,主栽品种有大青皮、大红袍、冰糖籽、软籽4号等,其中大青皮石榴又称铁皮石榴,为祁村的主栽品种,2001年该品种在陕西省临潼县召开的全国石榴主产区经验交流协作会上被评为优质产品,同年被淮北石榴研究所质检为优质产品,该品种品质属极上品,产量高,可大面积发展,大红袍石榴树势较强,易丰产,耐贮运,品质极佳,是适宜山区地带发展的优良品种。

五.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 常州乱针绣

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常州乱针绣为江苏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乱针绣源于中国传统刺绣,初名为“杨绣”。其绣法在中国工艺美术体系中堪称一绝。乱针绣是在传统刺绣的基础上进行大胆创新的一种审美创造。

刺绣艺术在常州古已有之。宋代《咸淳毗陵志》记曰:“机户善织,号晋陵绢。”宋代,常州生产的“晋陵绢”名噪一时,是常绣生成的基础。及至清末,李仁创立针画象真绣,常州刺绣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李仁为系统传授技艺,创办了第一所女子刺绣学校。近代著名实业家张謇曾赞誉常绣:“又细又合画理。”无疑,刺绣艺术在常州地区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和社会影响。

乱针绣由“常州才女”杨守玉历经十余年时间,在吸收、延续常绣始祖李仁的针画象真绣精华的基础上,于民间初期创立。乱针绣艺术,一改“排比其针,密接其线”的传统平针刺绣手法,以素描和油画的绘画理论为主导,凭针作画,以线达意,形成纵横交错、长短并用、分层加色、疏密叠绣、灵活多变的“乱针”技艺、工艺,使绣面呈现出线条流畅、针法活泼、色彩丰富、层次感强的艺术特点。凡人物、风景、花卉、飞禽、走兽、静物皆可入绣,尤以人物绣为最,乱针绣图象逼真,色泽浑融,形神兼备,被称为“神针”、“针画”。当年,杨守玉创绣的《老人头像》、《少女与天鹅》等六幅乱针绣作品,一经面世,就以耳目一新的绣面和格调,轰动了华夏画界绣坛。京、沪、宁等地多家报纸,载文称誉杨守玉为中国传统刺绣树立了“第三块里程碑”,且“开辟了新的艺术天地”。

1935年,江苏省教育厅对杨守玉首创“乱针绣”传令嘉奖,盛赞“绣法之完美所无善于此者。”1944年,杨守玉以精巧的绣艺创作了代表作《罗斯福》,作为抗战胜利后的国礼赠送给美国总统罗斯福,广受赞誉。此作现珍藏于美国国家美术馆。1952年,杨守玉历时半年。绣制出《斯大林》、《毛泽东》巨幅肖像作品,著名艺术大师刘海粟见后赞誉乱针绣“夺苏绣湘绣之先声,登刺绣艺术之高峰。”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工艺美术协会名誉理事长-则评价常州乱针绣作品:“乱针绣作品比苏绣立体感、层次感更强。”

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杨守玉在担任常州市工艺美术研究所副所长期间,为家乡悉心培养了一批乱针绣艺术人才。于今杨守玉的弟子及再传弟子,已有多人跻身于国家级工美大师和江苏省工美大师行列。常州乱针绣艺术家培育、传承的弟子和学生已遍及国内20多个省市及乌干达、意大利、美国、韩国等国。常州地区涌现出了第二代代表性传人陈亚先、潘细琴,第三代重要传人孙燕云、吴双凤、单银娣、周明敏、狄静、杨天禄等组成的传承群体。这些传人的百余件乱针绣作品在国际、国家级工艺美术博览会频频获奖,或被国内外知名美术馆和收藏家所珍藏。常州乱针绣作品应邀多次参加国际艺展交流,并有近百件作品作为国礼赠送给外国领导人,为促进中外文化交流和弘扬中华传统艺术作出了独特的贡献。

六. 江苏省 常州 天宁 萝卜干

去过常州的人会说:常州有一怪,萝卜干作下酒菜。正宗常州萝卜干精选常州西门外新闸出产的甜嫩实心红萝卜为原料,经过洗净切条,适度晾晒,配以风味别致的佐料,精心腌制而成。

七. 河南省 商丘市 柘城县 邵园萝卜

柘城邵园的白萝卜,是我省名贵品种,特点是皮绿色,个粗大,水分多,带甜味,质酥脆。远销香港、澳门等地。

八. 江苏省 常州市 溧阳 南山竹鸡

南山竹鸡选用南山竹海优良生态环境下生长的竹鸡为原料,通过传统工艺与现代工艺相结合,按无公害标准精制而成,不含人工香料和防腐剂,具有低脂肪、低胆固醇、高蛋白、高不饱和脂肪酸、肉质鲜美、腊味香醇等特点,是馈赠亲友、旅游、居家宴席之美食佳品。

九.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殷店大米

贡米之乡——随州殷店镇位于长江流域与淮河流域的分水岭、漂水河的源头,特有的地理气候和富含矿物质的无污染水质土质,使该地盛产的大米含有多种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其米质晶莹,色泽光亮,味道清香,口感柔和,营养丰富。所选精米更为人们所喜爱,常吃常新,健胃强身。1987年和1990年分别被湖北省和商业部评为优质产品,畅销全国,出口东南亚,享誉海内外。2003年,曾都区供销社运用传统种植和现代技术相结合的办法,对该品种推行优化种植,并按定向品种、定点种植、定点收购的形式,生产加工无污染、无化学添加剂的优质稻。该产品被曾都区供销社注册为“胜泰”牌大米,经湖北省有关部门检验,被列为全省优质农产品推广项目予以立项。2004年全区落实种植面积20万亩,预计产量可达10万吨。目前“胜泰”牌水晶米已打入各大超市,产品供不应求。

十. 山东省 菏泽 定陶区 南王店西瓜

南王店西瓜是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南王店镇的。南王店西瓜凭借良好信誉和优良的品质,深受市场的欢迎和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更是远销天津、上海、江苏等地。

王楼行政村是南王店镇最早种植西瓜的地方,也是现在全镇最大的西瓜种植村,不少瓜农都是当地西瓜产业发展历程的见证者。该乡在西瓜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技术规程,在病虫害防治上以农业、物理、生物防治为主,明确禁止使用高残留农药,同时推行大量施用腐熟优质有机肥,实行测土配方施肥,辅施三元复合肥和磷酸二氨钾等无机肥,有效控制农药、化肥施用量和残留量,确保产品的无公害性和纯天然品质。2006年8月,南王店西瓜通过省农业厅“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证,10月通过国家农业部“无公害西瓜”产品验证。正所谓“高标准造就高品质,高品质带来高收入”,南王店西瓜凭借着时间上的独特优势和过硬的产品质量迅速在市场中站稳了脚跟,不仅使大批瓜农发了家,也让南王店乡这个人口仅三万余人的小乡镇从此有了“西瓜之乡”的美誉。

南王店镇西瓜种植面积已超过1.5万亩,年产值更是达到1.3亿元,作为菏泽水果市场的新锐力量,凭借着 “上市早、味道好”的特点主攻反季,迅速赢得了当地消费者的喜爱。近年来更是远销上海、兰州等地,与东明西瓜共同在瓜果市场上奏响了属于菏泽的“二重奏”。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