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吉林特产小豆羹批发 吉林特产小豆羹有什么功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吉林特产小豆羹批发 吉林特产小豆羹有什么功效更新时间:2023-12-31 23:49:24

一. 山东省 滨州 滨城区 小窝头

小窝头由玉米面、黄豆面加白糖、糖桂花蒸制而成。色泽金黄,形似宝塔,小巧玲珑,甜香细腻,500克面可制出小窝头100多个。

二. 广东省 云浮 新兴县 小石螺

小石螺,又名山坑螺、穿笃(新兴土语,意为底部、尾部)螺。这种螺生命力极强,而且都没有尾部。据《卢溪通志》载:“小石螺,生于国恩寺后溪涧中,去壳用酒浸食,味甘,利小暑及热病。他产或有相似的,味之始知其别异。”

今天,以小石螺为原料做成的“白饭仔老鸡煲山坑螺”、“黄儿菜老姜煲穿笃螺”、“生炒穿笃螺”等美食,已成为新兴农家菜的上选菜式。食客们除了享受它的鲜美,更看重它祛黄湿、疏肝、消食的食疗功能。

相传,这种体态特异的小石螺,还与六祖惠能有一段渊源。相传六祖惠能年少时在龙山后山打柴,碰到一位少女在小溪旁敲打小石螺的螺笃,于是上前问道:“姑娘为何要敲打这些小石螺呢?”少女回答:“敲穿了螺笃,加姜、葱、油、盐、紫苏等炒熟了,吮吸一下,肉就全出来了,味道可鲜美啦。” 六祖惠能听后劝道:“万物皆有灵性。你忍一下口,全部放生吧,或许它们能生还呢!”少女听了顿生恻隐之心,于是把小石螺全部倒入溪中。说也奇怪,这些被敲掉了尾部的石螺竟然存活下来,繁育的后代也都没有了尾部,于是便有了今天这道人们饭桌上的佳肴——山坑螺。

三. 山西省 太原 小店区 山西小窝头

窝窝头从16世纪的明代中国开始种植玉米时即有了。李光庭著《乡言解颐》卷五,载刘宽夫《日下七事诗》,末章中说及“爱窝窝”,小注云“窝窝以糯米粉为之,状如元宵粉荔,中有糖馅,蒸熟外掺薄粉,上作一凹,故名窝窝。田间所食则用杂粮面为之,大或至斤许,其下一窝如旧而覆之。茶馆所制甚小,曰爱窝窝,相传明宫中有嗜之者,因名御爱窝窝,今但曰爱而已”。

引文中的“杂粮面”,就是玉米面中加入黄豆面等形成杂合面,其蒸制品,在明清时叫窝窝,清末民初才开始叫窝窝头。相传1900年慈禧逃往西安,刚入境山西,就饥肠辘辘。此时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看见有个叫贯世里的逃难者正在啃窝窝,慈禧就拿了吃起来,倍觉香甜。问何物,答:“玉茭子面做的窝窝”。慈禧说,此是进山西吃的第一口,就叫窝窝头吧,意思是个领头的食品(张寿臣《窝头论》)。慈禧到乔家大院时,乔致庸以八碗八碟接驾,最后一道主食,为其上了穷苦百姓吃的菜窝窝。《中国历代御膳大观》记载,慈禧回京后要吃窝头,御厨做了一个,老佛爷食不下咽,怒杀厨子。后来老厨师在玉米面里加入糖和栗粉,做成小窝头,慈禧吃得上口,说:“总算吃到当时的窝头了。”于是小窝头便成了皇宫御点、晋馆名品,北京仿膳饭庄、太原全晋会馆有传承此技。

旧社会,穷苦百姓能吃上一顿窝头也属不易,有这么一幅对联“别家过年二上八下,我家贺岁九外一中”(《清末民国讽喻联集》),其中的二上八下,指包饺子,九外一中则是捏窝头的动作,是说过年人家吃饺子、自己吃窝头。穷人家平日里吃的多是“糠面窝窝”、“草籽窝窝”,还有的要掺杂野菜充饥。解放后经济恢复,窝头逐渐成了山西人的一日三餐主食。文革期间,1三次访问大寨,和社员一起吃的就是玉米面窝头。再好的东西,也经不住天天吃,容易吃伤胃口。老百姓想办法变换花样,晋南就有了柿子窝头,从南到北也有了枣窝窝、菜窝窝。

改革开放后,人们的饮食生活得到了前所未有的丰富发展,窝头在一日三餐中一度消失。现在窝头受到人们的追捧,不仅仅是忆苦思甜,更在其营养价值。玉米中含有较多的粗纤维,当点心食用,有助于肠胃蠕动,益于健康。它含有一种长寿因子——谷胱甘肽,具有恢复青春,延缓衰老的功能。玉米中含的硒和镁均有防癌抗癌作用,谷氨酸还有一定健脑功能。

进入新世纪,山西小窝头这一名点在酒店发展也达到了一个新阶段,太原全晋会馆推出的名菜“鹅肝牛肉小窝头”最具代表,据说该店迄今年8月底的32个月内已售出近58万只小窝头,被称为“黄金小窝头”。黄金小窝头好吃,究其因有四美,一是原料要鲜,选用水磨细粉,营养充足,口感细腻;二是品相要美,上尖而下圆,外实而中空,形似将军之帽,色似帝王之袍;三是佐味要好,鹅肝入味,牛肉剁粒,吃之筋道,闻之鲜香;四是趁热取食,借西餐烹技,铁板为器烧鹅肝牛肉,再置新出笼的窝头,趁热端给顾客,即食足美矣。

四. 河南省 周口 项城市 小白蜡条

小白蜡条,木犀科女贞属植物小叶女贞Ligustrum quihoui Carr.,以根皮、叶及果入药。全年采根皮,夏、秋采叶,秋冬采果,晒干或鲜用。

五. 广西 崇左 扶绥县 特色小南瓜

特色小南瓜

年种植面积0.35亩,总产525万公斤。主要品种有“神龙花脸”、“东升”南瓜。上市时间:上半年3—5月,下半年10—11月。品质特点:个扁圆适中,皮黑绿色,肉黄色,香味浓,肉质粉,耐贮运,优质无公害。

六. 贵州省 毕节 威宁 威宁小粑粑

威宁县小粑粑馅子的香味十分诱人,表面和软,底面焦黄香脆,吃起来清爽可口。

威宁小粑粑是毕节地区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的一种特色食品,是入选《中华食文化大辞典·黔菜卷》的著名特色小吃。

主要原料:

威宁小粑粑是精心选制本地土荞麦及火腿作为材料精制而成。荞麦是面皮的主要原料,火腿是馅的主要原料。

面皮的主要制作方法:

先把荞麦碾成面粉状(也有的直接用面粉来做,但味道不如荞麦面做的),将荞面和水做成面皮,切割成约35-45厘米大小的圆形状。

馅的制作:

把切好的火腿、豆腐、腌菜、葱姜蒜辣(馅的成份可根据个人的喜好加入不同的成份)等用油炒好就成了馅。

威宁小粑粑的制作过程:

面皮和馅制作完成后,将炒好的馅包进面皮里去,然后将小粑粑放进锅里,圆放成几圈,锅底放点水,盖紧锅盖,不让漏气,直到锅里水烧干、稍候片刻,小粑粑里面的油浸了出来,锅底就有了油炸的响声。这时小粑粑也就做好了,馅子的香味十分诱人,表面和软,底面焦黄香脆,吃起来清爽可口。

如今,历经几十年的岁月,威宁小粑粑得到广大消费者的认可,成为当地最具风味的特色小吃之一。

七. 浙江省 绍兴 新昌 新昌小京生

新昌小京生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新昌小京生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产品名称:小京生

产品产地:新昌

产品特性:其特点是壳薄光泽,香而带甜,油而不腻,松脆爽口,色香味俱佳。

产品功效:营养价值比鸡蛋、牛奶还高,农村有顺口溜云:“常吃小京生,胜过滋补品;吃了小京生,天天不想荤。

产品简介:新昌小京生,俗称小红毛花生,以新昌县大市聚、红旗、孟家塘、西郊等一带黄土低台地生产的为最佳。新昌小京生花生,于清朝末年从北京引进,民国初期,就驰名于国内外。其特点是壳薄光泽,香而带甜,油而不腻,松脆爽口,色香味俱佳。经测定,小京生果仁,含蛋白质27%,脂肪48%,营养价值比鸡蛋、牛奶还高,农村有顺口溜云:“常吃小京生,胜过滋补品;吃了小京生,天天不想荤。”1984年,全国花生食味评比中,小京生名列首位。1990年,新昌县暨近邻嵊县,种植小京生花生约1000亩,年产量达1000吨。

八. 湖北省 十堰市 房县 房县小花菇

房县小花菇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房县小花菇,是正宗的房县土,1970年神农架自然保护区成立,林区2/3由房县划出,故神农架与房县同源。2009年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

花菇是菌中之星。花菇的顶面呈现淡黑色,菇纹开暴花,白色,菇底呈淡黄色。花菇因顶面有花纹而得名。天气越冷,花菇的产量越高,质量也越好,肉厚、细嫩、鲜美,食之有爽口感。

花菇是香菇中的上品,素有“山珍”之称,它以朵大、菇厚、含水量低、保存期长而享誉海内外,花菇生产保持天然纯净特色,以其味香质纯,冰肌玉洁而饮誉菇坛,又因其外形美观松脆可口而称为席上佳珍。

九. 江苏省 盐城市 阜宁 东沟“小狗肉”

东沟“小狗肉”实际上并不是狗肉,而是兔肉,每一道工序都格外考究,甚至连起名也有渊源。首先,选料有讲究。制作的主料都是225至250公斤重的肥壮的新鲜野兔。邱洪江有“一看二拎”辨别兔子是否新鲜的绝活。看,就是看兔子眼睛是否发亮;拎,就是拎兔子肚皮。家兔肉质太松,口感较差,因而也拒绝使用。其次,配料有讲究。为了去除野兔肉的土腥味,东沟“小狗肉”选用的都是上等配料,达20多种之多,按一定比例熬制而成,年复一年使用,老囟使用越久越香。配料中绝不使用葱和生姜,保证了“小狗肉”的清淡鲜香。三是分割有讲究。野兔剥去毛皮后分割成块,每只野兔一律分割成36块,每块大小几乎一模一样。四是叫卖有讲究。东沟“小狗肉”在叫卖时有专用的行头。左手提着存放“小狗肉”的竹筒,右手敲打经营删削的竹竿,敲竹竿又称敲“驳子”,必须敲出节奏,敲出韵味,敲出“话”来,细心的人一听就可以听出,那声音活脱脱就是“吃——吃——吃吃看”。东沟“小狗肉”这个名字也有渊源,据邱洪江老人介绍,在20世纪30年代,涟水、淮安一带有许多猎手到东沟打猎,借住在小王庄(也就是今天的曙光村),这些人认为野兔跟风跑,说打野兔不吉利,便把打野兔改称为打“小狗”。东沟“小狗肉”由此得名。

十. 山东省 烟台 莱山区 阿福小西瓜

阿福小西瓜:属早熟品种,瓜皮绿色带细条纹,果肉鲜红色,瓜小椭园形,单瓜重1.8-2.2公斤,瓜皮极薄,糖度为12-14度,口感极好,耐贮运。烟台莱山区解甲庄镇2001年开始大面积种植,春季"五一"开始上市,秋季"国庆节"前上市,市场价格每公斤高于平均水平0.6--0.8元,是目前最好的小型红瓤西瓜品种。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