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厦门特产姜老鸭 厦门特产姜母鸭成品怎么吃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厦门特产姜老鸭 厦门特产姜母鸭成品怎么吃更新时间:2024-04-16 09:27:40

一. 贵州省 六盘水 六枝特区 苦荞姜茶

姜茶是传统的保健饮品,含有大量的姜黄姜油、姜辣素、姜二酮等,对水土不和、晕车有较好的疗效,且具有祛寒、暧胃健胃、活血、生发黑发、预防冻疮等功效,特别是产妈恢复元气、补血,快速恢复体型等的最佳饮品。

毛大速溶姜茶以云贵高原乌蒙山自然保护区的世界名姜---水城小黄姜为原料,经进口设备、现代工艺加工精制而成;成份天然,不含化方,对解酒很好的效果。用可乐冲泡的姜茶防治感冒有独特疗效。

二. 山东省 烟台 牟平区 富姜西瓜

牟平区“富姜”牌西瓜

口感脆嫩、含糖量高

“富姜”牌西瓜为牟平区姜格庄镇上庄村民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所种植。“富姜”牌西瓜以其口感脆嫩、含糖量高、瓤色鲜红且药物残留等各项指标均达到优级标准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在诸多西瓜品种中脱颖而出。经市农业品牌办公室组织的专家团综合评审,“富姜”牌京欣二号西瓜荣获全市第一名。

近年来,上庄村以打造胶东半岛最大的果蔬基地为目标,大力发展高效绿色农业,目前共有瓜果2000余亩,蔬菜1500余亩,形成了该村农民致富的龙头产业。“富姜”品牌注册于1999年,自牟平区民强农产品专业合作社成立以来,上庄村为了扩大农产品品牌的影响力,一方面外出找市场,同家家悦等超市签订了长期果蔬供应合同,并在胶东半岛地区小有名气,在威海、烟台、大连、青岛开辟出稳定的销售市场;另一方面全面改善果蔬产品质量,引进大棚栽培技术,施用沼渣、沼液等有机肥料,采用无公害果蔬种植技术,并在全村种植户中进行技术普及培训,该村瓜果产量和质量大幅提升。

今年上庄村共种植西瓜2000余亩,“富姜”牌西瓜普及率80%以上,平均每亩纯收入达6000元,仅西瓜一项,为农民增加收入1000多万元。

三.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凤梨穗龙眼

凤梨穗:为同安县祥桥乡特有的鲜食品种。其树形类似水涨,果穗长达半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该种适应性广,丰产稳产,实为众龙眼品种中一枝独秀,今后可作为鲜食龙眼进一步推广。

同安凤梨穗龙眼是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的。同安“凤梨穗”龙眼以其肉厚透明、柔软核小、色泽透红、味甜渣少,即可用药,又可作为茶点的特点,更是深得广大消费者得厚爱。同安凤梨穗龙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厦门市同安区龙眼栽培历史悠久,品种资源丰富,有记载近50个品种品系,现有面积9万亩,年产鲜果2.5万吨。龙眼生产在厦门市同安区农业经济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被列为全国六大龙眼基地之一。目前同安区主要推广的主要品种是“凤梨穗”,该品种种植基地主要分布在集美区后溪镇以及同安莲花、洪塘、五显、汀溪等镇,栽培面积3万亩,常年鲜果产量1万吨。“凤梨穗”龙眼果穗长可达50厘米,果粒中大,均匀美观,果皮薄,果肉厚而脆,味甜适口,鲜食最好。

同安“凤梨穗”龙眼是厦门市同安区的名果,原产地厦门市同安区新民镇西塘村马垵自然村,栽培历史已有100多年。由厦门市同安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于1980年全区龙眼品种资源普查中发现,发展壮大。“凤梨穗”龙眼具备抗“冲梢”、 高产稳产、果实品质优、成熟果实退糖慢的优良品种特性,结合同安区高接换种技术,“凤梨穗”龙眼得到广泛推广种植,2012年推广面积达3.6万亩,已成为同安区区龙眼的主栽品种。2007年通过福建省品种认定,2010年通过厦门市科技成果鉴定。2011年项目荣获厦门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四.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萝卜皮

萝卜皮是福建厦门的一特色佳肴,该菜肴老少皆宜,选料上乘,工艺考究,又打破了传统做法,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其口味酸咸略香 。

做萝卜皮只要将水萝卜洗净,去除根部和头部,用刀将萝卜皮片下来,最好片的厚一些,让皮上带有一些红色的萝卜肉。盆中倒入清水,加入冰块,然后将萝卜皮放入浸泡三十分钟。取出后沥干水分,切成细丝,放入碗中调入盐后搅匀,腌制十五分钟。腌制后用手挤压一下萝卜丝,会有一些汤汁出来,倒掉不用。然后,往萝卜皮里调入生抽,米醋,糖和辣椒油搅匀,最后撒上白芝麻即可。

五.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郭山蔬菜

厦门市同安区洪塘镇郭山村总人口2800人,耕地面积4500亩。该村是中国科教兴村计划试点单位、国家紫长茄大棚栽培示范基地、福建省科技示范村。拥有“郭山”牌紫长茄、“古樟”牌系列蔬菜知名品牌。全村98%的农户从事蔬菜种植,年种植面积达4500亩,其中紫长茄种植基地2300亩,产值4600万元。2012年全村农民人均纯收入1.5万元,位居洪塘镇首位。被评为“厦门市十佳农民专业合作社”、“福建省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2003年12月郭山村成立了“厦门市同安区郭山蔬菜协会”;2008年10月成立“厦门市郭山蔬菜专业合作社”。合作社统一基地建设、统一生产标准、统一技术指导,实行规模化、标准化、高效益生产,大力推广蔬菜无公害栽培技术。合作社积极为社员与菜农开展产前、产中、产后等一系列服务,并依靠合作组织与市场带动,初步形成“合作社+市场+农户”的运作格局。通过把农民单个无序种植吸纳到协会或合作社,形成有组织、有系统,产、供、销一条龙的模式,助推了紫长茄规模化、效益化发展。每年推广反季节紫长茄嫁接栽培2000多亩,茄子通过嫁接栽培,达到高产稳产、品质优良、抗青枯病、抗根结线虫,延长采收期,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每亩产值可达1.8-3.0万元。2011年,郭山村(紫长茄)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

六. 湖南省 永州市 江永 老鸭笋尖

老鸭笋尖

鸭肉是夏季最佳的补品,鸭肉中仅富含人体在夏天急需的蛋白质等营养,而且能防许多疾病。鸭肉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仃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肿等,而这类疾病多见于夏季。

俗话说:六月笋尖肥又美,可见六月正是笋尖最好吃的时候。这款特色菜---老鸭笋尖,选用正宗老土鸭及来自乡间的六月笋尖为原料,放入土陶罐中用慢火煲上几个小时。“老鸭笋尖”在调味时不放入过多的调味料,煲出来汤汁的鲜美完全是原汁原味的,鸭肉的清爽与笋尖的鲜嫩相铺相成,让这道菜的鲜美发挥到了极致。在这个炎热的夏天,喝上一碗这样的鲜汤,再吃上几口鸭肉、笋尖,会让你那久违了的食欲又逐渐激发起来,整个夏天都拥有一个好的胃口。

七. 四川省 南充 阆中 千佛竹根姜

千佛竹根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千佛竹根姜

阆中生姜种植已有180多年的悠久种植历史,据《保宁府志》记载,阆中千佛古镇自清代起就盛产生姜,每年秋天新姜收获后,都要用车拉船载到成都、重庆、巴中、汉中等地销售,目前主要集中在千佛、老观、方山等十几个老基地乡镇,面积上万亩。

阆中当地人民将千佛生姜作为招待客人和普遍食用的香辛调味品,有“菜中之祖”之称,可作蔬菜炒食,也用来腌成咸菜下饭。烹调蔬菜时,生姜可使菜味清香可口,烧炖鱼肉时能去腥膻,增鲜添香。如今,阆中还把生姜加工制成姜片、姜粉、姜油、糖姜、醋姜、糟姜、酱姜、盐姜、泡姜等,并把生姜作化工提取香精的原料,产品远销省内外各大商场酒店。

四川

阆中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阆中市所辖千佛镇、金子乡、望垭镇、鹤峰乡、三庙乡、峰占乡、龙泉镇、西山乡、老观镇、方山乡、石滩镇共11个乡镇122个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6°06′~106°24′,北纬31°38′~31°51′

八. 福建省 厦门 翔安区 厦门瓷塑

厦门瓷塑

九. 福建省 厦门 海沧区 蚝仔煎

蚝仔煎为厦门最具风味的传统大众化名点。它以鲜牡蛎为主料,掺入适量的地瓜粉,再加入已切成小丁节的鲜蒜或韭菜及少许的盐,倒入热油锅煎炒而成。其味鲜甘美,糯芳香,富有营养。若再加上一点沙茶、辣酱等佐料,或加蛋在一起煎制,味道更为可口,滋味更香

冬至以后,随着牡砺(闽南称蚝仔)盛产季节到来,厦门的蚝类小点心相继应市。其中“蚝仔煎”的独特风味,更是脍炙人口。

提起厦门蚝仔煎,民间有“土地婆,不吃蚝”的传说。据说,土地公原世上人人一样富。土地婆生气地说:“世界上人人一样富裕,咱们闺女出嫁,就没有人给抬轿子啦,要让富的富顶天,穷的无寸地。”人们恨透土地婆。听说土地婆不爱吃蚝肉,偏在她诞辰时用蚝肉和番薯粉制成“蚝仔兜”供她,表示报复。从食谱发展看,“蚝仔兜”,就是“蚝仔煎”的前身。

厦门蚝仔煎,选用珠蚝,还要求没有用水浸泡过的蚝肉,这样才不失甘鲜。其他原料常用青蒜,切成蒜段,并准备上等番薯粉筛过备用。烹制方法简便,先要将蚝肉、薯粉、蒜段和在一起加水搅拌均匀,加入适量酱油,便可在平底锅中煎制。应注意的是:要用猪油,如用花生油,则要先热过。作料上锅前要先随手搅拌,避免薯粉沉淀,煎制时注意两面煎至酥脆,里熟边透。

厦门蚝仔煎还可加上鸭蛋或其他作料一起煎制,增加滋味,食用时要配上香料,如芥辣酱、辣椒酱和翠绿的芫荽,这样色、香、味俱全,吃起来十分可口。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