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武进东安特产有哪些 东安县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武进东安特产有哪些 东安县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1-01 13:55:26

一. 湖南省 永州市 东安县 东安白果

东安白果是湖南省永州市东安县的。东安县白果味道鲜美,柔韧滑腻,别具风味。

东安白果是永州之一,产于湖南永州东安县。东安县是一个农业大县,境内农产品资源十分丰富,是全国重要的商品粮、瘦肉型猪、柑桔、楠竹、银杏基地县,东安白果味道鲜美,柔韧滑腻,别具风味,全县种植银杏7.6万亩,年产银杏籽300多吨,产叶5000多吨,被誉为“中国银杏之乡”。

二. 江苏省 常州 武进 芝麻糖

芝麻糖原名麻团糖。相传北宋末年,康王赵构南渡,常州、武进地区的百姓把麻团糖改为火铳那样的圆柱形,奉献给康王,以激励抗金复国的勇气。常州芝州色泽白亮,具有甜、香、松、脆的特点,食时不粘牙。它是馈赠亲友的佳品,也是很好的营养品。

三.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 太湖银鱼炒蛋

“冰尽溪浪绿,银鱼上急湍;鲜浮白玉盘,未须探内穴。”这是明朝诗人王叔承对银鱼的一首赞咏诗。

    银鱼与鲚鱼、白虾并称“太湖三宝”,它历来是席上珍馐。据史书记载,早在春秋战国时太湖就盛产银鱼。清康熙年间,银鱼与白虾、梅鲚并列为贡品。近百年来,无锡和苏州地区烹制的“银鱼炒蛋”、“银鱼九子”、“太湖银鱼”等菜肴,一直受到中外顾客的欢迎。下面介绍“银鱼炒蛋”的制法。

    原料:银鱼100克,鸡蛋3个,笋丝、韭芽、酱油各25克,水发木耳、绍酒各10克,精盐2克,猪油、白汤各100克,白糖、味精各少许。

    做法:一、将银鱼摘去头尾,用清水洗净沥水。鸡蛋磕入碗中,加盐1克调散。笋丝入开水锅中焯一下捞出。木耳清水洗净,用开水泡发沥干。

    二、炒锅上火,用油滑锅,放猪油25克烧热,下银鱼先煸炒几下,倒入蛋液中搅和。炒锅内再加猪油60克烧沸,倒入银鱼和蛋液,待蛋液涨发、一面煎黄后,端起炒锅翻身,再煎另一面。煎熟后,用铁勺将蛋块拉成4大块,加入绍酒、酱油、精盐、白糖、味精、白汤,倒入笋丝、木耳,加盖用小火焖烧二三分钟,再旺火收计,放入韭菜,再加猪油15克,出锅装盘即成。

    特点: 色泽金黄,肥鲜香嫩。

    掌握关键:银鱼肉质细嫩,烹制时必须注意火候。第一次入锅只需略炒一下立即取出,倒入蛋液中拌匀,再入热油锅煎制,以保持其质嫩味美。

四. 湖南省 永州市 东安县 永州水竹凉席

主要原料是水竹,也有用小楠竹编织的。水竹凉席加工细致,有“薄如纸,明如玉,平如水,柔如帛”的美誉。可以折叠,携带方便,易于保存,不仅是精美的床上用品,还可加工成各种工艺品。水竹凉席历史悠久,长沙出土的战国楚墓和汉墓等文物中都有花纹别致、加工细致,独具风格的精美竹席,是我国传统的出口产品。

五. 福建省 福州 台江区 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是福建省福州市的。鼎日有油酥肉松呈深红色,颗粒大小均匀,质酥软,入口溶化,含蛋白质高,含脂肪低。

福州三坊七巷里的肉松被称为肉制品中的一绝。色泽鲜艳,入口自溶,味道清醇鲜美,酥香可口,有油香味,却不生油腻感,风味独特,食后满口留香。肉松创制人林振光(小名鼎鼎)生于清咸丰三年(1853年),闽侯上街人。因家贫,来福州当兵,后学厨,最后进入刘府当家厨。一次,在烹煮方块肉时,因煮得太烂,不得已就试着将肉的筋膜、油等剔去,加上特别调料,焙成条状肉绒,勉强端上桌去。不料刘府人食后非常满意。于是林鼎鼎不断加以改进,使之成为人人喜尝的名牌产品而流传下来,就是现在的鼎鼎肉松和鼎日有肉松。

鼎日有肉松的做法:

材料:

主料:猪腿肉(5000克)

调料:白酱油(500克)白砂糖(400克)赤砂糖(250克)

制作工艺:

1.原料整修:选用猪后腿精肉,去皮拆骨,修尽肥膘和油膜,切成方形小块。

2.煮烧:先将肉块煮烂,撇尽浮油,至肉纤维能松散为度。加入白酱油、白糖和红糟混匀。

3.炒松:锅内倒入配料后,不断地翻动肉块,将肉块挤碎挤松,一直至锅内肉汤烧干为止,然后分小锅炒,有铁瓤翻动挤压,使水分逐渐烤干,待肉松纤维疏松不成团时,改用小火烘烤,即成“肉松坯”。

4.油酥:将“肉松坯”再放到小锅内用小火加热,用铲刀翻动,待到80%的“肉松坯”成为酥脆的粉状时,用铲刀铲起,用铁丝筛子筛分,去除颗粒后,再将粉状“肉松坯”置于锅内,倒入已经加热溶化成液体的猪油,用铲刀拌和,结成圆球形的圆粒,即为福建肉松。

六. 湖南省 永州市 东安县 永州脐橙

脐橙果大色鲜,外表美观,无核,可食部达71-80%,品质优良,风味甜酸适度,囊壁薄,化渣爽口,肉质脆嫩、香、甜,故有“柑桔之王”称号。

七. 江苏省 常州 武进 “横山牌”肉松

企业介绍:常州常德乐食品有限公司位于常州风景旅游区横山镇,沪宁高速公路出口处,是省内最早专业生产肉制品的企业。公司现占地面积15000平方米,厂房面积5000平方米,固定资产500万元,拥有全套现代化不锈钢自动生产流水线设备,具有年产500 吨的生产能力
公司地址:江苏常州武进横山桥镇法人代表:钱宗义( 常州)

八.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 阳湖水蜜桃

阳湖水蜜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进种植水果历史悠久,很多水果品种在国家和省、市评比中获奖。近几年来,武进区林业部门和区果品协会坚持以林果板块为依托,果品协会为载体,做强做优林果产业为目标,带领农户推进林果精品工程建设,全力打造“阳湖”林果品牌,让果农充分尝到了“集团化”的好处。基层各林果合作社,统一品牌,统一包装,统一收购和销售,全力打造“阳湖”品牌,扩大“阳湖”的市场知名度。

常州市雪堰镇水蜜桃专业合作社组建于2002年3月。合作社社员从建社时的13名发展壮大为现在的103名,已成为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带动着该镇2000多户果农的水蜜桃种植。合作社建有示范基地1000多亩,2009年该镇生产水蜜桃7000多吨,产值达5000多万元。“阳湖”牌水蜜桃已被认证为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并连续荣获第三届、第四届“神园杯”省优质水果金奖、市名优农产品、市信得过产品等诸多荣誉。

为了打响“阳湖”水蜜桃品牌,雪堰镇水蜜桃专业合作社每年组织社员参加区林果节,扩大知名度。同时,充分发挥当地水蜜桃产业资源优势,做大做优做强全镇水蜜桃产业。通过整合品种资源,调整品种结构,创新栽培技术,并制定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水蜜桃生产技术规程,推广标准化生产,提高产量和产品质量,合作社的示范园区——谢家村水蜜桃生产基地已经成为江苏省水蜜桃标准化示范园区、常州市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武进区现代农业示范园区,该村水蜜桃面积由2001年的120亩迅速发展到1100亩,而且沟、渠、路、桥、喷滴灌等基础设施建设配套,颇具现代农业园气息。近几年,通过园区的示范带动,该镇水蜜桃面积连年增加,2009年全年产水蜜桃7000多吨,产值近5000万元。

如今,雪堰水蜜桃已成为常武地区市民一致公认的地方特色产业。该镇水蜜桃特色产业连年发展,水蜜桃面积由2002年的千亩左右发展到目前7000亩左右,水蜜桃生产已经走上了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商品化生产轨道,这一地方特色果品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当地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发挥了重要作用。现在一般果树亩产值在7000元左右,高的可达1万余元。据调查,谢家村火舍浜、杨树浜两个村民小组共53户农户,靠水蜜桃收入超5万元的有5户,超3万元的有20户,户均收入超3.5万元。雪堰水蜜桃已成为致富一方的摇钱树。“一村一品”、“一品一社”的发展格局已在雪堰镇初步形成。

九. 江苏省 常州市 武进 留青竹刻

非物质文化遗产留青竹刻为常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竹刻有圆雕、透雕、皮雕、浅雕等类。皮雕又称留青竹刻,是竹刻中难度最大的一种。“留青“刻法就是留用竹子表面的一层青筠雕刻图案,由作者巧施全留、微留、不留、多留、少留的功夫,使作品显出层次、明暗、浓淡,比浅雕更具立体感。

留青竹刻是常州传统工艺品之一,在我国工艺美术苑里属凤毛麟角,享有盛誊,一九八三年、一九八八年二次荣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

留青竹刻它对材料要求很高,最好是取三至五年的腊月毛竹进行刀刻。新选来的毛竹必需经过特殊的工艺处理,才可以书画动刀,以防虫蛀,便于珍藏。它的特点是在竹子表面极薄的一层青筠上进行镌刻的传统艺术,竹刻艺人在这层竹筠上巧施全留、多留、少留、微留,不留的技艺,使作品现出层次明暗浓淡,翻转掩映,显示较强的立体感,又因竹皮为黄色,竹肌为红色,年深月久,竹皮竹肌的色泽反差很大,竹肌颜色渐呈紫红色,犹如初熟樱桃,抛光之琥珀,赏心悦目,令人爱不释手。它刻的山水,收壮美天涯于咫尺竹面,意境深远;刻书法,铁划银钩,刀刀见功;刻出原作笔墨的干湿浓淡,以至飞白牵丝等生动的墨趣和韵味;刻花鸟翎毛似能感其乐闻其声,能给人以文静、淡雅、清秀、高雅古朴的艺术享受,已为众多的国内外收藏家珍藏。

相传很早以前,常州东门外有一村庄,村人大多以竹为原料雕刻扇骨、鸟笼、麻将牌等谋生,后来该村就称“雕庄”,即现在的雕庄乡,这可算是常州竹刻的起源。

当今常州留青竹刻人才辈出,著名工艺美术学者王世襄在他编著的《竹刻》中介绍了5位竹刻艺术家,常州就占4人。在1994年出版的当代中国工艺美术《群星谱》中,选登的全国7位竹刻艺术家,常州又占其中4个席位。常州竹刻家中尤以白士风、徐素白、徐秉方、范遥青为留青竹刻之佼佼者。白士风自40年代开始涉猎“留青”后,刻苦钻研,不断创新。60年代起先后创作了《姑嫂学文化》、《雏鹰展翅》等新题材作品,被国家收购,作为国礼。 70年代,又用传统的留青技法刻制了毛主席诗词手迹,论者誉为“推陈出新的范例”。他的古竹笋式“孙子十二篇”大件竹刻,先后获江苏省工艺美术百花奖和紫金杯大奖。白氏部分精品曾在美、英、日、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展出。徐素白、徐秉方父子俩敢于创新,风格独具,作品常被作为馈赠之国礼,或为工艺美术馆、博物馆收藏;1978年香港出版的《中国竹刻+-艺术》称徐素白为20世纪留青竹刻重要代表雕刻家。 1993年,中央电视台曾播放了反映徐秉方一家艺术生涯的专题片《海内留青第一家》。农民竹刻家范遥青的作品,李一氓认为其“刻画极精,神彩焕然,精到之处,不比明清的竹刻名家差”,是一位“造诣很高的竹刻家”,目前,常州已成为全国的竹刻中心,从事留青竹刻的有数十人。

目前,留青竹刻表现的产品主要有:工艺台屏、工艺挂屏、各种形状的工艺笔筒,笔搁等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