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乐山四川特产店 乐山特产哪里买划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乐山四川特产店 乐山特产哪里买划算更新时间:2024-05-08 07:48:03

一. 四川省 乐山 夹江 土门泡海椒

夹江县土门乡是夹江县的“海椒之乡”,所种植海椒的品质佳、外形好。近几年已经形成了一套完整、先进的海椒加工技术,特别是其“土门泡海椒”独有的色、香、味,使之已经形成了独具地方风味的产品和知名品牌,该产品不加保鲜剂,是纯天然的绿色食品。

二. 四川省 乐山 夹江 夹江麻辣烫

夹江麻辣烫

麻辣烫不是一道菜,属于小吃类,但不是很纯粹的小吃。牛杂、鸡杂、各种肉丸子,豆腐干,鸡蛋、新鲜莴笋、白菜、生菜、空心菜、海带、好几种食用菌等等,你要是个拿一份,还真不知道怎么叫手里捧的那盘东西了。

它不在有名的食肆出现,街头的小摊却很常见,又麻又辣,色香味俱全。

三.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峨眉兰花

峨眉山是兰科植物分布最集中的地区。已知的有47属220多种,占全国150属的三分之一,占全国1000种的十分之二。珍稀品种尤多,拥有中国特有种69种,峨眉山特有种48种,比邻近的秦岭、神农架、二郎山、金佛山等产兰地区多出三倍以上。既有分布于东南亚的种类;甚至有的种类是以峨眉山为界限的。特别引人注意的是,红门兰全球约有80种,主要分布于北温带。峨眉山虽然只有3种,但峨眉红门兰,竟为峨眉山独家所有。兰科植物中的兰花一属,全球约有50多种,列名上万,半数以上分布在我国,由于生境生态的不同,一般分为地性、附生、腐生三大类型。我国传统栽培的兰花,绝大部分属于地生类,原产我国,世界上通称“中国兰”,按季节分为春、夏、秋、冬四大类。峨眉山的兰花四季飘香。春兰,集中分布于伏虎寺、善觉寺、纯阳殿、神水阁、白云峡直到九十九倒拐一带。以“白花春剑素”等最为有名,位列世界珍品。三月开花,叶色深绿,花色如玉,独枝挺拔,异香袭人,多为日本以及东南一带国家引种。夏兰,品种较多,着花5至13朵,以缀有红紫色斑点的“嘉定朱砂”,花香如醇,经久不失,令人闻之陶然若醉,为世界瞩目。朱德老人生前爱此花。曾在山中石笋峰下采得,特为之赋词一阕,调寄《鹦鹉曲》:峨眉山上随缘住,石笋幽谷作仙父;松竹友朋常照映,同受雾云风雨。在空知遇来访寻,志愿随君前去。若得贡献作国香,不朽芳名留处处。老人逝世后,女儿朱敏遵照老人遗愿,不远数千里,从北京送归峨眉。秋兰,又名建兰,分布在仙峰寺、华严顶、弓背山等处的深谷之中,每年开花两次;第一次为7月下旬至8月下旬,每梗着花7至9朵;第二次为9月,着花3至7机。建兰中名品甚多,觉的有“大一白”、“铁杆素”等十多种,早已远渡重洋,遍播欧美等国。冬季开花的多为“墨兰”。花期一般在冬暮至早有春,所以又名“报春兰”。着花5至12朵,花瓣多现紫褐色条纹,觉的有“小墨”,“长汀墨”。以“四川墨兰”最负盛名。冬春之际开花的尚有附生型的虎头兰和红蝉兰等,分布在伏虎岭、玉女峰、白云峡等处,尤以着花较多,联珠成串的西藏虎头兰,附生在苍楠翠柏之上,独领风骚,散发着阵阵清香。早在公元8世纪初,唐代大历年间的太常博士乡贤仲子陵,曾读书于山中的大峨石旁,生活在兰花丛中,写出了他的名篇《幽兰赋》,以“不择地面长,不因人而芳”等名名,歌颂了兰花的高风雅节,在文坛传为佳话。到了公元15世纪,我国兰花栽培艺术的发展盛况空前,养兰成为社会时尚,山中僧人,每到春秋两季,在报国寺、伏虎寺、中峰寺、万年寺等处举办兰花展鉴或采供佛前,以荐馨香,以示虔诚。( 峨眉山)

四. 四川省 乐山市 峨边 三月竹笋

三月竹笋味道清淡鲜嫩,营养丰富。含有充足的水分、丰富的植物蛋白以及钙、磷、铁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分和微量元素,特别是纤维素含量很高,常食有帮助消化、防止便秘的功能。所以春笋是高蛋白、低脂肪、低淀粉、多粗纤维素的营养美食。春笋有“利九窍、通血脉、化痰涎、消食胀”的功效,现代医学证实,吃笋有滋阴、益血、化痰、消食、利便、明目等功效。

五. 四川省 乐山 峨边 酱汁春笋块

酱汁春笋块

原料:鲜春笋500克,花生油、甜面酱、白糖、鸡精、虾籽、麻油、鲜汤各适量。

做法:

1、将鲜春笋削去老皮,用刀剖开,切成长笋块,再用刀面将笋段轻轻拍松;

2、用水将甜面酱化开,花生油放入炒锅,烧沸去油腥味待用。

3、炒锅上火,放入花生油,烧至五成热时,放入笋段焐油后,倒入漏勺沥油;

4.炒锅复上火,放入花生油,将酱汁放入,加糖搅拌,装盘待用;

5、炒锅再上火,放入鲜汤、虾籽烧沸,再放入笋段烧沸,待汤汁快煮干时,再放入酱汁,待汤汁紧裹笋段时,加入味精,淋上麻油即可。

六.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朱砂莲

    朱砂莲,峨眉山一种稀有名贵的药材,历来视作治疗胃腹疼痛的特效药。最早见于《蜀本草》,叫做"辟虺(音"悔",一种毒蛇)雷"。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此物辟蛇虺有威,帮以雷名之。"因而又有"背蛇生"、"躲蛇生"的别称。并说:"今川中峨眉、鹤鸣诸山皆有之,根状如苍术,大者若拳。彼人以充方物。"因断面有朱砂色点状物,味苦如同黄连,故近代以"朱砂莲"著称。据调查,夏季游山者,因受暑热而肚冯有或胃痛时,磨水饮服,往往见效较快。    它以根茎入药,性寒,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力。    朱砂莲是多年草质藤本。根状茎呈不规则的多节块状,外皮黄褐色,断面黄红色。单叶互生,叶柄细长而弯曲,叶片卵状心形,先端渐尖,夏季从叶液开出黄绿色而具紫斑的小花,曲折条形,十分奇异。分布在海拔1100米左右中山地区的洪椿坪、石笋沟一带,喜生于阴湿岩畔、阔叶林中。( 峨眉山)

【别名】背蛇生、躲蛇生

【来源】为马兜铃科马兜铃属植物朱砂莲Aristolochia cinnabaria C. Y. Cheng,mss.以根状茎入药。春初新苗发出前或秋后地上茎叶干枯时采挖,去掉残茎及须根,洗净晒干。

【介绍】峨眉山一种稀有名贵的药材,历来视作治疗胃腹疼痛的特效药。最早见于《蜀本草》,叫做“辟虺(音“悔”,一种毒蛇)雷”。据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解释:“此物辟蛇虺有威,帮以雷名之。”因而又有“背蛇生”、“躲蛇生”的别称。并说:“今川中峨眉、鹤鸣诸山皆有之,根状如苍术,大者若拳。彼人以充方物。”因断面有朱砂色点状物,味苦如同黄连,故近代以“朱砂莲”著称。

【性味归经】苦、辛,寒。有小毒。朱砂莲是多年草质藤本。根状茎呈不规则的多节块状,外皮黄褐色,断面黄红色。单叶互生,叶柄细长而弯曲,叶片卵状心形,先端渐尖,夏季从叶液开出黄绿色而具紫斑的小花,曲折条形,十分奇异。分布在海拔1100米左右中山地区的洪椿坪、石笋沟一带,喜生于阴湿岩畔、阔叶林中。

【功能主治】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用于肠炎,痢疾,尾、十二指肠溃疡,咽喉肿痛,毒蛇咬伤,痈疖肿毒,外伤出血。据调查,夏季游山者,因受暑热而肚冯有或胃痛时,磨水饮服,往往见效较快。

【用法用量】它以根茎入药,性寒,味辛苦,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效力。 2~5分,研粉或磨汁服;外用适量,研粉或磨汁搽敷患处。

【摘录】《全国中草药汇编》

【提示】根据国食药监注[2004]379号号通知,朱砂莲具有伤肾的副作用,已经设定为处方药。严格管理,防止肾衰竭事故发生。

七. 四川省 绵阳 涪城区 窝窝店包子

特点是包皮洁白,光滑,皮薄馅饱,油而不腻,老少皆宜。该店因位于警钟街地势低窝处而得名。( 绵阳)

八.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老鹤草

老鹳草为乐山市峨眉山药草,全草入药,性平,味苦微辛,有祛风湿、活经络的疗效。一般泡酒服用,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疗效极高;也可治疗皮肤麻木、疼痛等病症。

九. 四川省 乐山 峨边 藤椒鸡

藤椒鸡

四川的藤椒鸡更是一绝,好吃嘴来吃过一回就“过口不忘”,来到四川,不吃这个东东硬是过不得。端上桌来,先轻轻一闻,清香、麻香混合着钻进鼻子头,逗得口水只往外冒。

怪麻、淡辣、清香的味道硬是让人差点把舌头都要吞下去,鸡的鲜嫩更在各种香味间“发挥”得淋漓尽致。

十. 四川省 乐山 峨眉山 四川黄姜

黄姜,学名盾叶薯蓣,俗名火藤根、粉黄姜,属薯蓣科,为多年生草质缠绕藤本植物。其有效成份是根状茎内含丰富的皂甙配基(即皂素),是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的起始原料。以黄姜为原料制取的上述特用药,在国际卫生组织禁用化学合成甾体激素的情况下,目前尚无其它原料可替代。黄姜生产于中国和墨西哥。中国主产区在秦巴山脉,而西南地区是黄姜生长的最佳适生区,尤以川西南的黄姜品位最高,一般生药含量在3.5%以上。黄姜原产中国及东南亚等热带地区,最早的记录来自公元600年前的西亚地区的亚述。中古时代在欧洲称之谓印度番红花,因为此姜亦可用作染料。中国自古栽培,在国内分布很广,除东北和西北等寒冷地区外,中部和南部大部分地区都有种植。直立多年生,叶直立,并具可观赏的花序。狭窄多分枝的地下根茎橙色。一般广为栽培作为香料。

黄姜的用途:根茎去皮磨碎与其他香料包括丁香,芫荽子,小茴香,姜,辣椒以及肉桂同为咖喱粉的组合成分,黄姜亦用於煮糯米饭时加色於水中而成黄姜饭,马来人在节日食用。欧洲食品加工厂亦用黄姜为某些食品的染料。也可用提取鲜黄姜皂甙配基合成双烯醇酮。

黄姜的妙用: 烹调常用姜有新姜、黄姜、老姜和浇姜之分。新姜皮薄肉嫩,味淡薄;黄姜,香辣气味由淡转浓,肉质由松软变结实,是姜中上品;老姜,又称姜母即姜种,肉厚肉坚,味辛辣,但香气不如黄姜;浇姜,附有姜芽,可做菜肴的配菜或酱腌,味甚鲜美。

黄姜的开发前景:皂素是甾体激素类药物的起始原料。过去,由于黄姜原料紧缺,很多激素类药物都有采用代用品。一九九二年,联合国卫生组织宣布,禁止使用代用品,只能以黄姜原料为主生产的皂素合成甾体激素类药物,黄姜原料成为国际市场的紧俏产品,供求矛盾十分突出。世界年用皂素量约2800吨,我国约1000吨。我国目前皂素生产能力约为900吨,年出口量为200吨,国内供求缺口300吨。近几年来,皂素的需求量每年以6?7%的速度递增。八十年代末,皂素价格18万元/吨,九十年代末,皂素吨价达40?45万元。

万亩黄姜生产基地:该基地位于乐山市所辖峨嵋、夹江、沐川、犍为境内,沿213国道、成昆铁路附近分布,占地5万亩,是四川省最大的黄姜产区之一,有100多年的种植历史,主要在秋季上市,年产鲜姜8万吨。该基地还拥有姜汁、姜片加工企业10多家,姜片出口东南亚、日本等国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