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无为县的特产板鸭 家乡特产无为板鸭自己在家做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无为县的特产板鸭 家乡特产无为板鸭自己在家做更新时间:2024-04-15 02:19:16

一. 新疆 伊犁 昭苏县 哈萨克的烤饼

哈萨克的烤饼是用干牛粪作燃料烤制的一种厚饼,味道特香。这种饼也是哈萨克人喝奶茶时不可缺少的食品。原料:面粉、牛奶或羊奶、羊尾油。做法:把酵面用水泡开和入面粉、羊尾油、牛奶或羊奶揉好面,放入羊皮口袋中发酵(也可用厚的棉织物包起来发酵)。面稍发后即开始做饼,不放碱。一般他们发面不多,一次只做2—3个,随烤随吃,使饼始终保持新鲜。饼的大小根据哈萨克人的“卡盘”(类似汉族人用生铁铸成的平底锅)大小来定。“卡盘”呈圆形,直径在25—30厘米,厚在5—6厘米。面揉好后,放人“卡盘”内,用手压平。上面再扣一个和下面大小一样的“卡盘”。把“卡盘”放在己燃红的牛粪火堆上,上面也放—堆燃着干牛粪。由于受热力均匀,上下不用翻饼,约20分钟即熟。饼厚一般在6—7厘米。特点,饼呈金黄色,味香松软而可口;食时,一般用刀切成小块给客人食用。客人一般不要自己动手去掰,否则,被认为是不礼貌的举动。( 伊犁哈萨克)

二. 安徽省 芜湖 无为县 剔墨纱灯

剔墨纱灯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剔墨纱灯

无为剔墨纱灯工艺发明于清嘉庆年代,有着300多年的历史.清鼎盛时有民间纱灯作坊30多家,代代相传,后经历了近百年的战乱年代,到新中国成立初期,百废待兴,万业复苏。政府把民间工匠组织起来,成立了无为纱灯厂,其产品在全国工艺品展览会,建国十周年庆典中为无为纱灯争得了很高的荣誉。后因各个政治运动和0的冲击,使得民间作坊式的生产断断续续,形不成规模。20世纪80年代实现改革开放,民间和县文化部门集中了社会流散的画师、工匠,研究发掘,恢复过无为纱灯的生产,但由于纱灯全是手工制作,制作过程费工费时,价格太高,产品销不出去而停产。加上现代科学技术对传统产业的冲击,以及历史形成的传承人缺失,工艺不普及,产品定位不准,导致了目前濒危的状况。

代表性传承人朱晓钟,自幼喜爱工艺美术,在县文化部门一直从事工艺美术工作。20世纪80年代参加了县文化部门组织的恢复无为剔墨纱灯生产制作工作。近年来。为了保护剔墨纱灯这一优秀民间工艺品,朱晓钟通过收集整理,研究开发,熟练掌握了无为剔墨纱灯各项制作工艺流程,并搜集、整理、保存了有关无为剔墨纱灯的一整套完整资料,使得无为纱灯这一传统工艺得以传承下来。

三. 四川省 成都 崇州 石观音板鸭

清光绪年间石观音场(今观胜镇)一周姓大娘创制,时名“周板鸭”。制作工艺集腌、熏、卤于一体,选用仔鸭,剃除毛、血、内脏,切开腔骨,入缸腌制,然后重压24小时成板状,再经微熏后,放入有18种香料的卤水中沸煮而成。皮色金黄,肉嫩醇香,干而不硬,油而不腻,砂而不绵,味长耐嚼。( 崇州)

四. 湖北省 黄冈市 武穴 大金板鸭

大金板鸭是湖北省黄冈市武穴市大金镇的。大金板鸭从选料、制作到煮食,都有一整套传统方法,食法可炖可烧。

大金板鸭是武穴著名。相传南北朝时,侯景叛乱,围台城,梁朝审兵为守城顾不上吃饭,时值初秋,城中百姓便取白鸭洗净,加盐和佐料煮熟后,几十只鸭捆一捆,送到城上时,送到城上时,鸭子已又干又扁。士兵开捆煮食,香气扑鼻,都高兴地说,这压板了的鸭子真好吃,干脆就叫板鸭吧。

五. 江苏省 南京市 鼓楼 南京板鸭

南京板鸭驰名中外。明清时南京就流传“古书院,琉璃塔,玄色缎子,咸板鸭。”的民谣,可见南京板鸭早就声誉蜚然了。板鸭是用盐卤腌制风干而成,分腊板鸭和春板鸭两种。因其肉质细嫩紧密,像一块板似的,故名板鸭。南京板鸭的制作技术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到了清代时,地方1总要挑选质量较好的新板鸭进贡皇室,所以又称“贡鸭”;朝庭1在互访时以板鸭为礼品互赠,故又有“官礼板鸭”之称。 为金陵人爱吃的菜肴,因而有“六朝风味”,“百门佳品”的美誉。板鸭色香味俱全。外行饱满,体肥皮白,肉质细嫩紧密,食之酥、香回味无穷。

六. 江西省 吉安 遂川县 遂川板鸭

遂川板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遂川板鸭、俗称“炮腌”,原以遂川良种麻鸭为原料,经精心喂养后宰杀加工而成。遂川板鸭外型美观,呈扁平桃圆型,刀口整齐,皮张完整,体表光洁无毛,皮色乳白。其肉干爽肥嫩,咸味适中,骨脆可嚼,尾油丰满,味香可口,风味独特。

九十年代后,板鸭加工规模进一步扩大,有县办、乡办、村办、个体加工等多种形式。1991年,年产量达8万只的板鸭加工厂有珠田、瑶厦、盆珠、巾石、雩田、枚江等乡镇办板鸭厂。1991年加工量151.8万只,经外贸出口到香港及东南亚市场50万只,创汇600万港元,其余大部分销往广东、广西、福建等大中城市。

1996年起,遂川大力开发利用吉安红毛鸭资源,将吉安红毛鸭作为遂川板鸭加工原料的主要品种。用此鸭作原料鸭加工的板鸭毛根少,皮板洁白,瘦肉率高,出口率比原来增加20%。1999年,吉安地区技术监督局发布了遂兴板鸭有限公司板鸭产品企业标准。板鸭生产工艺从此标准化、规范化,促进了产品质量和产量的提升及市场的拓宽,仅公司下属20家板鸭加工企业年加工板鸭达200万只。真空包装、纸箱礼品包装新品种不断推出,产品销售市场扩大。除原有的东南亚各国和国内广东、广西、福建市场外,还开拓了湖南、上海、浙江、北京等省市市场。同年组建遂兴板鸭有限公司,2000年9月注册“遂兴”商标,结束了长达80多年遂川板鸭使用“南安”板鸭商标的历史。2002年“遂兴板鸭”被评为江西省著名商标。

遂川板鸭

遂川县农业产业化办公室

12514641

板鸭

七. 广西 桂林 临桂县 临桂回族板鸭

会仙旧村板鸭的制作工艺产生于清朝末年。由白崇高老先生家五代传承。其产生的背景是:会仙历史上自然条件差,当时人民生活贫困,旧村回民因不食猪肉,逢年过节均只以鸡、鸭为主。由于贫困,只好把鸡、鸭以腊制方式存放,只有来客人或过节才拿出来吃。长期的手工加工成为主业,旧村人逐渐成为加工、制作板鸭主力军,旧村板鸭也成为送礼佳品,一直流传至今。

旧村板鸭制作工艺尽管不很复杂,但每道工序的细腻程度和要求均很高。选本地产重量约为3-4斤的活鸭,经宰杀、腌制、定型、晾晒、烘烤等十多道工序。自创始以来,世代相传,形成了一个村庄带动一个村庄、互相学习腌制板鸭的风俗。且历代都有代表性传承人。旧村板鸭手工技艺是会仙镇人民长期劳动的智慧结晶,且难以为现代技术所替代。

八. 江西省 赣州 大余县 南安板鸭

南安板鸭是江南省著名的。外形美观,色泽白净,皮薄肉嫩,尾油丰满,骨脆可嚼,味香可口,诱人食欲。成为国内外市场上的腊味珍品。

早在清朝(1850年)时,南安府(即面在的大余县南安镇方屋矿一带)就有板鸭生产。当时是一家一户加工,名曰:“泡腌”。为了提高加工质量和出口价值,对“泡腌”在色、香、味,型上不断摸索,总结经验,对生产工艺进行改革,重视对毛鸭的育肥,并用辅板造形等,使鸭身成为桃圆形,平整干爽,因而得名:“板鸭”。由于板鸭生产发源于南安府,故定名为南安板鸭,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九. 福建省 三明 沙县 沙县板鸭

浩田板鸭

沙县板鸭系传统名品,历史悠久。宋朝宰相李纲谪居沙县时,将沙县板鸭誉为禽肉之上品。该产品采用农家饲养的半番鸭制作,肉质优良,营养丰富,用料考究。成品状若平板、色泽黄润、肉香味美,咸淡适中,清香不腻,不须加任何佐料,隔沸水蒸十分钟即可食用。产品含有多种维生素和氨基酸,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的营养美食佳肴,为宴宾待客、馈赠亲友之佳品。“沙阳牌”板鸭连续获省内外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会“最佳新产品奖”、“最受消费者欢迎奖”、“最畅销产品奖”等10个荣誉称号。目前还开发出酱鸭、糟鸭、啤酒鸭、桂花鸭、鸭爪、鸭翅、鸭肫干等系列产品。全县年加工板鸭达300多万只。

十. 四川省 成都 彭州 九尺板鸭

九尺板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彭州市九尺的人们历来就有养鸭子的习惯,1986年九尺镇被四川省誉为“板鸭之乡”。早在明朝,九尺板鸭已颇有名气,是当地待客宴宾的必备菜式。九尺板鸭分干板鸭、卤板鸭两种,做工讲究。干板鸭加精盐、香料浸渍、烟熏、风干。卤板鸭则晒干水分后,用优质锯末烟熏,然后选用八角、茴香、花椒、老姜、陈皮、酱油、白糖、胡椒、苹果、冰糖等多种香料下锅卤制。

到了彭州可到有 “小成都”之称的白鹿古镇游玩,白鹿古镇文化底蕴浓厚,是四川省的十大古镇之一。全街东、南、西、北四栅子门俱全。镇中一条水渠穿街而过,并且,在正街与油房街的交会处聚成一汪水面,下面蕴藏着一个涌泉,水温冬暖夏凉。

美食地:苏老八板鸭店。招牌菜有八哥板鸭、凉拌鹅肠、凉拌鸡胗等。

彭州九尺板鸭

彭州市九尺家禽业联合会

11985541

板鸭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