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麻油月饼特产 山西胡麻油老式五仁月饼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麻油月饼特产 山西胡麻油老式五仁月饼更新时间:2023-12-21 01:40:44

一. 四川省 宜宾市 屏山县 叙府小磨麻油

产品名称:麻油
产地:中国四川宜宾。

特点:其油品质优良,色泽橙黄红亮,油质纯净,香味馥郁,是一种营养丰富的上乘调味佳品,人们誉称为“一滴香”。

二. 安徽省 蚌埠 固镇县 固镇小磨麻油

何集乡陆集村:小磨麻油。

三. 内蒙古 乌兰察布 四子王旗 四子王旗月饼

四子王旗的月饼,是用精制面粉或全麦面粉、鸡蛋、奶油、白糖等为原料精制而成,每个月饼三到四两重,色泽油亮、红黄,口感松软幽香、绵甜爽口。是休闲品尝、馈赠亲友的佳品。

四. 湖南省 衡阳市 衡阳县 酥薄月饼

衡阳市名优传统名特食品,在衡阳生产已有140余年的历史。衡阳市南北特食品厂对传统酥薄月的配料、制作进行了详细研究,创造出配料考究。做工精细、风味独特、松酥可口的新一代石鼓牌酥薄月,受到海内外食客喜爱。石鼓牌酥薄月用高精白糖、饴糖、精粉、奶油、动植物油、玫瑰、桂花、乔饼、麻仁麻蓉等12种原料配方,经14道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相结合精制而成。面呈金黄色,底呈米黄色,形圆如月,厚薄均匀,约10个为O.5公斤。1981年获国家银质奖,1988年获首届中国食品博览会金奖。

五. 山西省 大同 天镇县 贾家屯麻油

贾家屯的麻油是从胡科植物脂麻种子榨取的脂肪油,俗称“胡麻油”“脂麻油”。胡麻油自古以来就被天镇百姓视为美味食品,无论是制点心,还是打饼子,只要是用胡油加工的均被视为上品。

麻油中还含有蛋白质、芝麻素、维生素E、卵磷脂、蔗糖、钙、磷、铁等矿物质,是一种营养极为丰富的食用油。但温度过高的环境会造成香味的挥发,因此,应将胡麻油置于低温保存。

六. 甘肃省 白银 会宁县 会宁胡麻油

会宁胡麻油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会宁胡麻油是由会宁境内种植的胡麻籽生产食用植物油。胡麻油具有α-亚麻酸含量高,是一种有较高营养和对人体具有保健功效的油品。 “会宁胡麻油”作为会宁特色食用油,流行于甘肃、宁夏、青海等地。2009年1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亚麻籽油国家标准》颁布实施。

胡麻种植历史悠久,早在5000年前,波斯湾、黑海及里海地区就开始种植胡麻,出现了用胡麻织就的布料。到中世纪时,胡麻籽在小亚细亚地区广泛种植。

中国对胡麻的利用有2000多年的历史,公元前2世纪汉代特使张骞出使西域时带回胡麻种子,在我国甘肃、内蒙古、山西等地开始种植。据甘肃史话丛书《会宁史话》载,“会宁种植胡麻大约始于唐代,系油用亚麻,为主要油料作物”。 2013年8月26日,以“亚麻产业与健康”为主题的中国(会宁)第一届亚麻产业与健康高峰论坛在会宁召开,会宁县被中国协会授予“中国亚麻籽之乡”的美誉。

生长环境

胡麻喜凉爽湿润气候,耐寒、耐旱、耐贫瘠、怕高温。以土层深厚,疏松肥沃,排水良好的微酸性或中性土壤栽培为宜,含盐量在0.2%以下的碱性土壤亦能栽培。会宁海拔高,土层深厚,常年少雨,昼夜温差大,环境无污染,在这样的特殊自然条件下,所产的亚麻籽含油率高、品质优良,是全国最好的胡麻籽。

营养价值

胡麻油中的必需脂肪酸亚麻酸含量达50%以上,远远高于深海鱼油的5%和核桃、松子的6%~12%,堪称“陆地鱼油”。亚麻酸是一种欧米伽3脂肪酸,在人体内可转化为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它们能到达大脑细胞膜和视网膜、视杆细胞膜中,使生物电脉冲在大脑中的定向传递加快,有利于思维,并使记忆容量更大。所以,亚麻酸具有增强智力、记忆力、逻辑思维能力和保护视力的功能。亚麻酸还能调整血脂异常,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栓形成,并抑制癌细胞的产生和转移。

保健功效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胡麻籽的营养价值和保健功能引起了医疗、食品、农业等许多领域科学家的关注。大量的研究结果表明,胡麻油是一种优质食用油,富含α一亚麻酸及各种不饱和脂肪酸,在人体内可直接转化成DHA和EPA。会宁胡麻油中含50%以上的亚麻酸,这是植物油中最高的,是一种经济实用的“深海鱼油”。众所周知,“鱼油”指EPA和DHA,是由海里的α-亚麻酸(主要含在海藻中)在鱼的体内变成的。人服用α-亚麻酸(主要含在胡麻油中),在体内也会合成EPA和DHA。所以食用富含a-亚麻酸的胡麻油,就可以起到类似吃“鱼油”的效果;修复更新脑神经细胞膜的不饱和脂肪酸链,起到健脑、促智、降血脂、抗血小板聚集、扩张小动脉和预防血栓形成等。

甘肃省白银市会宁县会师镇、郭城驿镇、河畔镇、头寨子镇、甘沟驿镇、太平店镇、平头川镇、侯家川镇、中川镇、老君坡镇、柴家门镇、汉家岔镇、四方吴镇、大沟镇、白草塬镇、刘家寨子镇、丁家沟乡、新添堡回族自治乡、党家岘乡、杨崖集乡、翟家所乡、八里湾乡、韩家集乡、新塬乡、草滩乡、新庄塬乡、土门岘乡、土高山乡。

《会宁县人民政府关于确定会宁胡麻油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请示》会政发〔2016〕127号

甘肃省地方标准:

《会宁胡麻油》(草案)

七. 四川省 宜宾市 长宁县 江南石磨芝麻油

是宜宾著名传统,历史悠久,早在本世纪初就扬名全国,其采用优质芝麻,经筛选淘净,在锅内文火炒酥,用石磨磨成酱坯,按一定比例加开水搅拌而成,色泽橙黄红亮,粘质纯净,香飘四溢,满座生香,被人们誉为“滴口香”
( 宜宾)

八. 台湾省 云林县 麻油

清朝时期北港附近盛产胡麻,由附近的“麻园寮”这样的地名便可知晓。北港麻油的生产乃因油车业发达所致,现在仍有多家老油行维持古法炼制,故能保持麻油特有的芳香。( 云林县)

九.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肘子

肘子也叫蹄膀,古又称彘肩。最早吃肘子者,有史记载的当数樊哙了。他入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由此出成语“斗酒彘肩”,形容人有英雄豪壮之气。

与生彘肩相比,2200年后的今天,山西人吃肘子不仅要经过煮、炸、蒸等多道熟烹环节,而且从晋北到晋南工艺相别、吃法相异,形成带把肘子、干烧肘子、燎毛肘子、冰糖肘子、虎皮肘子、糖烧肘子、红扒肘子、糊肘子、酱肘子等多种山西宴席名肴。

带把肘子,以晋南万荣制法最为有名,其典故渊源却来自大同。据传明朝弘治年间,抚台巡视至大同府,传名厨李玉山做菜,不料大同府管家买了一堆带骨的猪肘子为难他。肘子如果剥皮去骨,肉不整齐难成菜;如果整做,又费时费力很麻烦。李玉山灵机一动,做成了一道上肉下骨的肘子菜。巡抚大人问此何菜,李玉山答曰:“肉中有腿,形似把柄,叫带把肘子。”巡抚理解其意,赏银十两,暗查管家罪恶,予以严惩。后来带把肘子传到万荣,经过改良,成为一道色红形圆、肥而不腻、味美醇厚的晋南民间菜,是百姓实惠而解馋的百吃不厌美食。

在晋中百吃不厌美食则有干烧肘子,因出自太谷曹家,又称曹家肘子。太谷曹家是明清以来的富商大族,特别是清末其经营的帐庄“用通五”名冠晋中、誉享江南。有一首流传极广的民谣“天上神仙府,地上用通五”,道尽曹家财大食奢。《名食掌故》记,为调换口味以博取主人欢心,厨师们绞尽了脑汁。一日厨师将肘子烧出,手忙脚乱,未加高汤就配以两张饼皮给端了上去,主人食后却赞不绝口。后来这种不加高汤的肘子,名曰“干烧肘子”,即将炸好的肘子肉切小块,撒上椒盐,加入炉饼而食。“七七事变”前,太谷“隆盛长”、“德胜园”等饭庄,均以“干烧肘子两张皮”而名噪一时。

肘子制作,一般情况下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炸后要蒸,最后浇上高汤。如果将蒸好的肘子以清水、蜂蜜、冰糖熬成的浓汁来浇,则是晋味名食冰糖肘子。此菜肴讲究火功,其色红润透亮,其味甜而不腻。但山西民间还有不炸而蒸的,叫烂糊肘子,咸鲜中含烟糊余味,风味又异。

烟糊香味从何而出?即是肘子初起加工时,将褪毛的肘子叉好,皮朝下在火上燎,待皮燎糊后,放入热水中泡透,用小刀将糊面刮净,再入锅煮至七成熟。糊味已入肉内,如果煮后不炸,糊味尚存。长治地区更有一绝,直接将卸下来的肘子叉住,放在无烟旺火上,燎毛并反复烧烤成黑焦色,再放入温水中浸泡后刮去黑焦,清水浇净,不煮而炸,再蒸上汁,味极鲜美,被称为“燎毛肘子”,是长治十大碗酒席之一。过去无论贫富,凡男婚女嫁皆有此菜,有的也称上党糊肘子。

集燎毛肘子、冰糖肘子之优于一体的,即是山西传统名菜“虎皮肘子”,因色如虎皮而名。《特色菜肴》记其1987年曾在烹饪大赛中夺魁,被誉为晋式高档筵席精品,有的还以油炸馄饨围边,称为云吞虎皮肘。此外山西菜中的莲子糖烧肘子、海参扒肘子等,亦为菜中精品。太原全晋会馆在肘子传统制作技法上创新的“家乡坛子肉”,是将肘子蜜渍油炸后,去骨切成菱形块,皮不切透保持原形,放入火腿等料调制好的坛子汤里蒸透,肉质酥烂,味道鲜香,别出心裁。清代时肘子进入满汉全席,多以火腿相伴,如有热菜中的火腿肘煨蹄肘、凉菜中的金银肘 (火肘半边、肘子半边)等。

若是精品之外精细吃法的,太原的酱肘花需大提一笔。酱肘花可远溯到唐代宫廷名菜“缠花云梦肉”,《烧尾宴食单》记其制法为“卷镇”,《中国历代御膳大观》释曰“将肉卷起来,并用重物压住”,并断此“即卷蹄之片,北方的酱肘花”。太原六味斋制作的酱肘子,在清乾隆年间即为贡品,解放后工艺进一步改进,1988年还曾被评为部优产品。食时,横断顶刀切薄片,蘸调味料或凉拌而食,最为太原人喜爱。

山西肘子制法多、味道美、名气大,且多用于筵席。筵席中,两千年前“斗酒彘肩”豪壮,在今人食肘举杯间,已化作亲情、友情、爱情的浓浓祥和之气。

十. 浙江省 宁波 镇海区 苔菜月饼

苔菜月饼是以苔菜为辅料作馅的一种月饼,饼皮松酥,馅料有浓郁的麻油香味,甜中带咸,咸里透鲜,有苔菜的特殊香味。

原料配方:皮料:特制粉6千克标准粉5千克棉油3千克饴糖1千克

油酥:特制粉6千克棉油2.5千克

馅料:熟面粉8.5千克砂糖13.5千克麻油4.5千克糖桂花500克苔菜粉1.5千克

制作方法:

1.制油酥:将特制粉放入和面机,然后放棉油拌匀,分团备用。

2.和皮面:依次放入棉油、饴糖,再加适量开水拌匀,最后放入特制粉继续搅拌,待调拌均匀后,食块备用。

3.制馅:先放糖、油,加适量水搅拌,然后放入熟面粉和苔菜粉、糖桂花,拌匀为止。

4.包酥:将皮面包好油酥,用擀筒擀开,然后切成两块,卷成条状,分成大小均匀的面坯。

5.包馅:包入馅芯,按成扁鼓形,盖上红印。

6.烘烤、装盘:在炉温250~270℃炉中烘烤,烤熟后冷却装箱。

质量标准:形态:大小均匀,圆正、周边鼓起。不走酥,不漏馅,收回处无开裂,盖印正中清楚。

色泽:表面浅棕黄色,腰边浅黄略白,无青色,底棕黄色,不焦,苔菜细嫩色绿。

组织:酥皮光洁,层次均匀,皮,馅比例为1∶1,果仁清晰,无粉块。

口味:皮酥松油润,馅心不硬,有苔菜鲜味,麻油香味浓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