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桂林旅游带什么特产回去 桂林旅游带的必需品有什么东西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桂林旅游带什么特产回去 桂林旅游带的必需品有什么东西更新时间:2024-01-13 20:08:51

一. 广西 桂林 雁山区 桂林干捞粉

桂林。用大米打浆,制成像面条一样的粉丝,一般比拉面粗一点,但比拉面柔软。做好后冷却,拿到市面上卖,人们买回来后(也可以直接在桂林地区的大街小巷里的小店里吃到,很便宜,才5、6块钱一碗,有的地方可能是汤粉)用开水烫上一两分钟,取出,加之桂林特有的一种酱,叉烧牛肉、猪肉,以及南方人爱吃的豆角酸菜,或是酸萝卜、花生、黄豆,姜片,喜欢吃辣的同志还可以加上辣椒酱,碗里不加汤,吃完粉后来一碗冬瓜汤,感觉爽!

材料:

京酱:甜面酱2大匙、酱油1大匙、酒1小匙、糖1小匙、味精少许。葱爆酱:酱油1/2匙、盐1/3匙、糖1匙、胡椒粉1/3匙 ,酸辣酱

材料:葱1支,姜2片,大蒜3粒,青辣椒2支,红辣椒2支。

调味料:酱油1小匙,糖1小匙,酒1小匙,醋1小匙,豆瓣酱3小匙,太白粉水1/2大匙。

制作方法:

葱洗净,姜去皮,大蒜去皮洗净分别切末,红辣椒及青辣椒分别去籽洗净切成细末,锅中热油1大匙放入葱末,姜末及蒜末爆香,加豆瓣酱略炒后加入其它调味料拌匀,倒入半杯水煮开并以太白粉水勾芡,最后再洒上青椒,红辣椒末即成。

二. 广西 桂林 荔浦 荔浦扣肉

荔浦扣肉是中国菜系粤菜菜系中很有特色的菜式之一,桂林特色名菜,以正宗桂林荔在司马迁的《史记·贷殖列传》中就有“闻汶山之下,沃野,下有蹲鸱”的记载。相传荔浦芋头从福建引种而来,个大饱满,头尾均匀,品质优良,堪称芋中之王。清代时已成为广西著名的。清嘉庆年间,广西桂北厨师取用荔浦芋与猪肉制成了荔浦扣肉,成为桂北一带居民婚嫁和节日席上必不可少的特色名菜。

前些年,随着《宰相刘罗锅》的热播,荔浦芋头也随之火了一把。

在荔浦,芋头的传统吃法是作成扣肉。这到菜的做法还是有些讲究,但是几乎家家都会做,逢年过节,婚丧嫁娶都少不了这道菜。

扣肉者,首先自然要准备一块肉,放入适量的盐,糖,白酒腌制一两天,并在其周围抹上蜂蜜,再炖煮20分钟,待肉快熟之时拿出来后切成长方行块状。同时将芋头也切成和肉块同样的大小,然后放入油锅油榨十几分钟,待到芋头周围成黄色油榨状后捞出。

等到芋头和肉都冷却后,拿出一个大碗,把芋头和肉块互相镶嵌着立着排入碗内,这时碗内就是一块肉一块芋头排成,这些东西只能与碗口平齐。再将这碗扣肉放入高压锅蒸煮一刻钟,拿出来后,用一个比碗口大的盘子倒扣于碗上,最后将碗和盘子迅速翻转过来,将碗拿开,盘中就是一道做好的扣肉了。

上桌前,可在盘子周围用些西红柿片做点缀,或是在扣肉上撒些葱末,这样扣肉就做好了。

这道菜看上去精致美观,做得好自然是色香味具全,加上正宗的荔浦芋头,香疏松软。一般都是一次同时夹平行的肉和芋头,一口咬下去吃到嘴里有芋头的香味和肉的鲜美,两者融为一体极为可口。

没有荔浦芋头,用土豆代替来试试可能也会不错,品尝一下正宗的桂林名菜——荔浦扣肉。

三. 江西省 吉安 安福县 安福带皮牛肉

由纯天然放养的健壮嫩黄牛加工而成,肉质鲜嫩,每有客来,尝过之后,都交口称赞,如今它已成为了安福地方的一道名菜,并由此开发出了一系列产品。

江西省安福县,山地资源丰富,当地一直有养牛的传统。农户通常把牛散养在山上,早上放出去,晚上再找回来。怕牛走丢,他们就在牛的脖子上挂个铃铛,这样就可以顺着铃铛的声音把牛找回来,因此这种牛也被称作“铃铛牛”。“铃铛牛”常年在山中放养,品质很好。

黄牛皮韧度好,耐磨损,通常被用来做皮带、皮鞋等皮具。如果是要作为菜肴的话,口感会比较硬。要做出口感较好的带皮牛肉,就要选择生长期较短的小牛。

四. 广西 桂林 灌阳 桂林豆腐乳

桂林豆腐乳是以黄豆为王要原料制成的。分有五香腐乳和辣椒腐乳两种。它的特点是皮薄肉嫩,质地幼细,味道鲜美。辣中有甜,甜中喷香,香中又能品辨出川椒、桂酊、八角、蒜泥以及三花酒的混合馥郁,可以说是滋味无穷。人们在盛夏酷暑,或病后初愈,吃点腐彵稀粥,更能刺激食欲。当年周恩来到桂林视察时,听说桂林腐乳是广西有名。还特地要求服务员买给他品尝呢。桂林腐乳历史悠久,清代诗人袁枚在《随园食早》中称赞说:“广西白腐乳最佳。”现在则被誉为“腐乳中之上品”,畅销国内外,特别受港澳同胞和日本、东南亚人民的欢迎。( 桂林)

桂林豆腐乳是白腐乳的代表,远在宋代,桂林的豆腐乳已很出名。桂林豆腐乳历史悠久,颇负盛名,是传统“桂林三宝”之一。桂林豆腐乳制作工艺细腻严谨,从磨浆、过滤到定型、压干、霉化都有一套,选材也很讲究。制出豆腐乳块小,质地细滑松软,表面橙黄透明,味道鲜美奇香,营养丰富,增进食欲,帮助消化。是人们常用的食品,同时又是享饪的佐料。做乳猪、扣肉、狗肉、红烧肉、白切鸡等,均宜用腐乳作配料,香味四溢。用以凉拌豆腐、皮蛋、椿芽、小笋等,更是风味别具,回味无穷。 白腐乳蜚声海外,受到港澳、东南亚及日本人的欢迎。桂林豆腐乳品种繁多,历史悠久,200年前就享有盛名。桂林豆腐乳有辣椒豆腐乳、五香豆腐乳两大类。它们做法相同,而配料各异。它还是极好的调味品。桂林名菜乳猪、地羊、扣肉,即用腐乳佐料,汁鲜味美;烧肉、白切鸡蘸桂林豆腐乳,其味隽永。

五. 广西 桂林 平乐 黄片糖

0糖为县内传统产品之一,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以风格独特而久负盛名。其特点是:糖块薄而脆,两面色泽鲜黄且带腊光,中间夹有白色粉状,三线分明,软硬适中,香甜味浓,含水份少,极耐久藏。0糖性温而具滋补之功,既是产妇、儿童营养之佳品,又是制作糖果糕点饼干馅心的上等配料。主产于县内沙子、二塘、福兴等乡(镇),尤以沙子所产的0糖品质最佳。解放前,县内已有0糖出口。民国24年,出口量达61.25吨。解放后,全县糖蔗种植面积逐渐扩大。特别是60年代以来,引进推广“印度蔗”、“台糖”、“桂踣”等一系列优良糖蔗新品种,种植面积迅速扩大,产量大为提高。1970年后,全县每年种植糖蔗都在1万亩以上,商业部门年平均收购0糖在500吨左右。1974年全县种糖蔗12640亩,当年收购0糖1963.6吨。此后,由于偏重粮食生产,糖蔗种植面积减少,故0糖年收购量只有250吨左右。1984年县糖厂投产后,大部份糖蔗被用作榨机制糖(白糖),县内0糖产量骤减。1990年,县内0糖年产量在800吨左右。除自给外,主要销往邻县及湖南、广东等地。

六. 广西 桂林 灌阳 灌阳橙

灌阳橙是县内传统的土之一,其来源不详。原仅在文市、水车一带种植。50年代后新圩、红旗、新街、黄关一带开始引种,现在文市、水车、新圩种植较多。1987年全县共种植3984亩,产果168.55万公斤。1990年全县种植10127亩,产量达405.09万公斤。

灌阳橙树宜种性广,适应性强,长势旺盛。成年树形中大,树冠较大呈园头形。枝干皮色较暗,刺多且密。枝条细短,叶片狭小浓绿。4月下旬开花,11月下旬果实成熟。其果实形状扁园,单个重120~190克,皮质细致紧实,呈橙红色且带光彩,皮薄,肉色鲜艳、种籽少。此树结果多,一般成年树每株达50公斤以上,文市桂岩有1株40年生的橙树年产果达500余公斤。

灌阳橙营养价值高,含糖量8~9%,含酸量1.1~1.5%,果汁量43.1~61%,汁多味美甜酸可口,且具有香味,是灌阳橙优于其他品种的主要特点。另外其储藏期可达8~9个月,且贮藏后含糖量提高3%左右,含酸量减少0.2~0.5%,这时更甜更香,人们都喜欢贮藏作待客之佳品。

解放前,灌阳橙就很有名气,畅销县内外。解放后,灌阳橙出口大增,远销香港、澳门、苏联等地。1956年出口3.31万公斤。1964年至1968年,每年出口量维持在20~30万公斤之间。1969年后因不重视灌阳橙的生产,出口开始下降,到1976年仅为1.18万公斤。80年代,种植面积增加,产量上升。1985年恢复出口。1990年,灌阳橙总产达465.09万公斤,占全县柑桔总产量的37.73%。

七. 广西 桂林 全州 石塘生姜

石塘生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味辣、皮薄、肉嫩、鲜脆”是全州石塘生姜的特点,作为“全州三辣”土品之一,以“五指姜”为上品的石塘生姜每年上市时都能热销一空,甚至远销湖北、广东、福建以及东南亚等国内外市场。

近年来,随着标准化生产新技术的引入,石塘生姜从产量到品质都有了提升,带动了全州全县的产业辐射。今年,全州县生姜种植面积2.85万亩,生姜产量12万吨,平均售价6000元/吨,产值达7.2亿元。“石塘镇种植效益得到提高,也辐射带动了安和、两河、凤凰等周边乡镇规模化种植石塘生姜。种生姜已经成为了当地农村经济的重要项目之一。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林市全州县现辖行政区域。

《全州县人民政府关于划定石塘生姜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通知》全政发〔2016〕50号

广西壮族自治区地方标准:

《石塘生姜》(草案)

(当地种植户供图)

八. 广西 桂林 平乐 大水李

产于同安镇大里村,是该地特有的水果品种,其特点是:个体特大(8~10个有1公斤)、肉厚核小、细嫩脆口、汁多味甜,有机酸成份少,可加工成话李、罐头等。堪称果类之佳品。

大水李为大里村李连同、李秀知于20年代首先从外地引进种植。解放前,因人们消费水平低,市场上李子价格不高,故该项生产发展缓慢。至解放初期全村只有35户农民种植,面积20多亩共500多株。

60年代前期,大水李发展加快,1961~1964年全村大水李种植面积增加到80多亩。60年代后期,每户只许留少数几株,多余部份收归集体,许多村民砍树毁果。加上管理粗放,致使李树面积大减。70年代的“农业学大寨”中,毁树造田造地又砍去很大一部份果树。至80年代,农民毁果建房,又砍掉10多亩果树。至今,该村剩下的李树仅20多亩,650多株。

大水李以简单的分株直移栽培法栽植,种植1~3年开始挂果,10年后为盛果期,盛果期株产达150~200公斤。

九. 广西 桂林 秀峰区 桂林松糕

用糯米掺粳米适量磨成粉, 稍掺些黄糖水拌匀, 再将半干半湿的米粉层层撒人蒸桶中蒸一至二小时熟透即成。其味松软爽口, 香甜宜人, 若再配以荔浦芋头丁, 其味更佳。桂林习俗, 松糕一般用于喜庆场合, 如生日贺寿、得子、新屋上梁等, 常赠以松糕, 以示庆贺。为桂林的著名风味小吃, 今市场上亦不时有售。( 桂林)

在桂林的习俗中,松糕一般用于喜庆场合,如生日贺寿、得子、新屋上梁等,赠松糕以示庆贺。松糕是周边乡镇逢喜事必备的礼物,送松糕的人都是跟主家特别亲或者感情关系非常好的人,这一贺礼在农村可以讲是“最高”礼品了,朋友要是在喝喜酒时送松糕,主家一般都有“受宠若惊”的感觉。用于庆贺的松糕做成后,会根据不同的用途进行“装饰”,“装饰”不同含义也不同。祝寿送的松糕,在顶部插松树枝,是祝主人“长命百岁”,结婚送的松糕,会插柏树枝,周边点插红枣,当然是祝新人“白头偕老,百年好合”的意思。还有的人会用花生或者红枣在松糕上贴成许多祝福字词。现在生活水平高了,无论哪一种喜事,人们都会买来鲜花直接插在松糕上,美观的同时更增添了喜庆的气氛。

制作方法:

1.用糯米掺粳米适量磨成粉

2.稍掺些黄糖水拌匀,

3.再将半干半湿的米粉层层撒入蒸桶中蒸一至二小时熟透即。

4.刚蒸出来的松糕最好吃,大家可根据自己的喜好把还冒着热气的松糕,用刀切成片。

十. 云南省 曲靖 沾益 沾益花山带皮羊肉

   沾益县的很多乡镇属山区半山区,畜牧业发展中山羊饲养占有很大比重,加之当地又多杂居有彝、苗等少数民族,吃羊肉十分普遍,甚至在一些地方肉食就是以羊肉为主。羊肉的做法在这些地方本都大同小异,但花山镇占了社会经济较发达的优势,曲靖人便都知道花山羊肉有名了。

   花山带皮羊肉,其实便是黄焖羊肉。做这道菜的主料首选大羯羊,而且宰杀后的头皮不能剥掉,刮得干干净净的皮连带皮下一分厚的瘦肉砍成小块,这种肉黄焖来吃,口感特别好。其余的羊杂、羊排类,便适于熬煮清汤了。炒锅里放入羊油和猪油的混合油,热后加干辣椒、花椒、姜、蒜、大料等佐料,待出味再舀一勺老酱进去炸炒,最后将砍好的羊肉倒进去一起翻炒,出油再移至高压锅内,掺入熬好的清汤,焖压一刻钟左右,即可抬出置于文火上边煮边吃。

   羊肉甘温而火热,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及钙、铁、磷等多种营养物质,故有肺结核、咳喘、气管炎、贫血、肾亏的病人及老人、体质虚弱者,在冬天多吃羊肉是大有益处的。而且,羊肝还是养肝明目的良药,羊髓能利血脉、益精气、泽皮毛,羊血可以止血、祛痰,羊心能补心助眼,羊胃能补肺气,羊肾能补肾气、治耳聋等。

   做好的黄焖羊肉汤汁浓稠,色泽金黄,不但具备以上诸方面的营养价值,而且全无膻腥气味,吃起来香辣柔韧,十分舒适可口。还可根据各人喜好添加羊杂碎、干发菜、时鲜蔬菜等共煮,尤为绝妙的是吃到最后就浓汤煮为线、面条,就成了地道的羊肉米线、羊肉面条,滋味鲜美,若是大冬天里三五好友围炉而坐,吃肉喝酒,热乎乎地出一身汗,堪称一大享受。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