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成都王老五特产 成都特产店排行榜前十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成都王老五特产 成都特产店排行榜前十名更新时间:2024-01-19 06:21:48

一. 四川省 成都 新都 麻酱凤尾

·原料:嫩离笋尖400克。 细盐3克、芝麻酱10克、酱油10克、味精0.5克、芝麻油10克
·制作过程离笋尖去皮,修整齐后,在粗端改成四瓣(切开部分为莴笋尖长度的3/5),放入沸水锅内焯至断生捞出,撒上少许细盐拌匀摊开,整齐摆放于盘内,淋上由芝麻酱酱油、味精、芝麻油调成的味汁即成。 ·特点:质地脆嫩,酱香浓郁,鲜美可口,清爽宜人。( 成都)

二. 江苏省 泰州市 靖江 姚老五包烧饼

姚老五包烧饼

距今有百年历史。皮面加油擦酥,反复走锤碾压,馅心加蟹熬制。烤烙成熟后,香脆而不散,油多而不腻。

三. 四川省 成都 新都 宝光素斋

宝光素斋,凡是成都平原川西坝子上的人,无不知道新都宝光寺有一个素斋餐厅。宝光寺的素斋远近闻名。工艺考究、色香形似,连味道也是那么逼真,无不令过往食客啧啧称奇。

简介 宝光素斋 宝光寺的“素斋”也是小有名气的,雷康当然也要再次品味一下。素食菜谱中的品种有30多种,其“锅巴肉片”中的“锅巴”很酥脆;“排骨”制作和口感不错,神形...

历史文化 宝光素斋宝光寺的素斋远近闻名。凡是成都平原川西坝子上的人,无不知道新都宝光寺有一个素斋餐厅。素斋餐厅始建于上世纪中叶,名厨世代相传,成名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是成都地区佛教寺院中开办最早的发扬佛门传统饮食文化场所之一。生活在成都这个美食之都的人,吃惯了山珍海味、火锅烧烤,去宝光寺品尝一下这里的素食斋饭,那硬是别有一番风味。

主要品种 宝光素斋 宝光寺的素斋品种众多,名厨世代相乘,经近年的研究创新,食谱已达百种以上。什么“龙眼虾仁”、“金线吊葫芦”、“清蒸冬瓜盅”,仅听其菜名,就会让人垂涎欲滴,食欲大开,但凡是品尝过宝光寺素斋的人,都为这里的美味佳肴所折服。而更令人叫绝的是,这里的“脆皮鱼”、“卤鹅”、“酥炸板鸭”、“虫草炖鸡”等“鸡鸭鹅鱼”,不仅工艺考究、色香形似,连味道也是那么逼真,无不令过往食客啧啧称奇。

饮食特色 宝光素筵宝光素筵一千多年的历史,以其“素菜荤做、素质荤形”的烹饪手法,开创了独特的佛家饮食——仿荤素筵。共有仿荤素菜一百余道,多以豆筋、豆油皮、面筋为原料以凉、炒、蒸、炸等川菜烹调手法仿制鸡、鸭、鱼、肉等菜肴,椒麻鸡块、宫保肉丁、糖醋鲤鱼……一道道川味十足。

四.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蛋烘糕

蛋烘糕是金堂县名小吃之一,其实他的制作过程很好看,圆形的黑平锅,很小的那种,把鸡蛋和面粉揉在一起,倒进锅里,在火上烤,里面放白糖和芝麻,要不了几分钟就好了,省时便捷便宜,路边上有很多卖的,1元钱一个,就像北京的煎饼一样普遍,而且路边的蛋烘糕里面可以放任何东西,有咸的有甜的,可以放榨菜,放果酱。

成都名小吃中,蛋烘糕是其中佼佼者,营养丰富,老少咸宜。 制作流程: 1、制糕坯液。将面粉倒入陶盆内。红糖用开水化成汁,滤去杂质,倒入面粉中。蛋液倒糖水中,勿粘干面粉。用木棒搅拌均匀,再加苏打(先用水调过),继续搅拌成面糊状,静置。 烘糕

2、制馅。去掉金钩的杂质和虾皮,用绍洒浸渍。猪肉剁细,用水豆粉上浆。猪板油在锅中熬出油,去油渣,将猪肉倒入锅中炒,放酱油续炒后,放金钩炒转,起锅前放味精。 3、包馅烘烤。特制的直径约12厘米、高约2厘米、有益的小圆铜锅,置小烤炉上。用油刷蘸熟菜油少许涂铜锅内,舀50克糕坯液入锅中,桰:炉烘烤约30秒钟,即将馅舀进糕的面上,盖好盖,再烘烤30余秒钟即熟。取下,将糕对折成半圆形即可。

五. 四川省 成都 新都 蒜泥白肉

    "蒜泥白肉":是川菜中人们非常喜爱的一款家常风味菜式。 该菜以成都的竹林小餐、蜀苑酒楼两处最有名气。蒜泥白肉讲究 选料、要求肥瘦相连的猪腿肉;讲究刀功,要求片张薄而均匀, 肉皮、肥肉、瘦肉三者相连;讲究调味,要求色红味浓,突出蒜 香味。品尝此菜给人以爽口、肥而不腻的美感,宜于下酒佐饭。

选用肥瘦相连的坐臀肉或五花肉传统上选用前者,经水煮刚断生、切片、卷片和凉拌而成,成菜香辣鲜美,蒜味浓厚,爽脆嫩滑。五花肉一向是中式菜的主角,将它放入清水中连皮烹煮,可使汤汁浓稠油亮,五花肉肥美多汁,用青瓜条将肉片卷成团,蘸着蒜泥酱汁送入口,就算多吃都不怕腻。

六. 四川省 成都 青白江 成都“二荆条”

四川1991国际电视节选用辣椒为会徽,正说明四川人酷爱辣椒。四川历来是全国辣椒的主要产区之一。四川辣椒品种繁多,成都及周围各县培育的“二荆条”辣椒,以油亮鲜红、香辣回甜等优点居全省之冠。这种辣椒采用温床育苗。晒干后鲜红发亮,久不变色,已成为正宗川菜,各种名小吃和四川榨菜用以增香,添色、调味的必备辅料。( 成都)

七. 四川省 成都 金堂 三溪脐橙

1996年金堂三溪镇被中国柑桔研究所誉为“中国脐橙第一乡”,经过近10多年的选育改良,三溪脐橙更是味鲜色明。目前,该镇已发展脐橙2万余亩,年产量5000万公斤,脐橙收入占农民人均年收入的40%。

个大、汁多、皮薄、脆甜的三溪脐橙在本次展销会众多脐橙中份外吸引人,记者看到前来购买的市民提着大盒小袋的脐橙离开展位。其中,张先生告诉记者:“我买来主要是过年送礼,这个拿得出手也实惠!”

八. 四川省 成都 金牛 宫保鸡丁

宫保鸡丁,又称宫爆鸡丁,川菜传统名菜,由鸡丁、干辣椒、花生米等炒制而成。由于其入口鲜辣,鸡肉的鲜嫩配合花生的香脆,广受大众欢迎。尤其在英美等西方国家,宫保鸡丁“泛滥成灾”,几成中国菜代名词,情形类似于意大利菜中的意大利面条。

关于宫保鸡丁的来历,一般认为由清朝四川总督丁宝桢所创,丁宝桢是贵州省织金县牛场镇人。他小时不慎落水,巧被桥边一户人家救起,后来他为官后记起此事,遂前去感谢,那户人家就做了这道菜招待,他吃后觉得味道很好,就加以推广,这就是这道菜的真实来历(织金县志有相关的记载)。

其它的三种传说:

一说:丁宝桢原籍贵州,清咸丰年间进士,曾任山东巡抚,后任四川总督。他一向很喜欢吃辣椒与猪肉、鸡肉爆炒的菜肴,据说在山东任职时,他就命家厨制作“酱爆鸡丁”及类似菜肴,很合胃口,但那时此菜还未出名。调任四川总督后,每遇宴客,他都让家厨用花生米、干辣椒和嫩鸡肉炒制鸡丁,肉嫩味美,很受客人欢迎。后来由于他戍边御敌有功被朝廷封为“太子少保”,人称“丁宫保”,其家厨烹制的炒鸡丁,也被称为“宫保鸡丁”。

二说:丁宝桢来到四川,大兴水利,百姓感其德,献其喜食的炒鸡丁,名曰“宫保鸡丁”。

三说:丁宝桢在四川时,常微服私访。一次在一小肆用餐,吃到用花生米炒的辣子鸡丁,叫家厨仿制,家厨以“宫保鸡丁”名之。

九. 四川省 成都 简阳 牌坊面

牌坊面是简阳市王成均的家传小吃,因最初摆摊于该县王庙石牌坊下出售而得名。制作方法是把猪肉洗净,切成绿豆大的粒。将鲜菜的沸水中焯一下,晾凉。豆瓣剁细。鲫鱼处理后连同鸡骨、猪骨、虾米下锅,加适量清水熬成鲜汤。然后捞出骨头后备用。炒锅置旺火上,下入菜籽油,放入肉粒炒散后加入姜末、川盐、辣豆瓣,炒出香味后,再加入鲜汤、胡椒粉做成面臊子。把酱油、辣椒油、葱花放入碗内。把沸水锅置晒火上,下入面条煮熟,捞入碗内,再加入适量鲜菜,浇上臊子,淋芝麻油后就成了面条滑爽利口,臊子酥香油润,猪、鸡、鱼各味兼备的牌坊面。( 简阳)

十. 四川省 成都 温江 全兴大曲

全兴大曲酒是以优质高梁作原料,上等小麦制曲,采取传统的操作工艺,陈年老窖发酵,严格配料酿制,精心品尝勾兑,分坛定期贮存。


历史:东汉末年,刘备建蜀汉于成都曾下禁酒令,对于家有酿酒器具者都要处罚。可见当时 酿酒饮酒之风已成民间习俗。唐代,成都酿造的名酒有了更多记载。诗人张籍在《成都曲》中吟到:“万里桥边多酒家,游人爱向谁宿”。当时的万里桥就是现在的成都南门大桥。据史料记载,唐时,这一带街上酒旗招展,酒家林立。唐时的酒家可以在饮 酒后留宿,游人一醉之后,便在“酒家眠”了。南宋时,成都的酿酒业更为兴旺。著 名诗人陆游在《楼上酿书》中云:“益州官楼酒如海,我来解旗论日买”。据史料记载: 全兴烧坊始建于清代乾隆五十一年(公元1786年),距今已有200多年的历史。特点:其具有窖香浓郁,绵甜甘洌,落口爽净的独特风格的特点。

1963年,在全国第二届评酒会上,全兴大曲被评为中国八大名酒之一;1984年第四届全国评酒会上,全兴大曲再次被评为国家名酒,荣获国家金质奖章。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