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甘南的特产有哪些呢 甘南藏族自治州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甘南的特产有哪些呢 甘南藏族自治州特产有什么更新时间:2024-05-08 10:11:22

一.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甘南 甘南大豆

大豆,中国古称菽,是一种其种子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的豆科植物。大豆呈椭圆形、球形,颜色有黄色、淡绿色、黑色等,故又有黄豆、青豆、黑豆之称。大豆最常用来做各种豆制品、压豆油、炼酱油和提炼蛋白质。豆渣或磨成粗粉的大豆也常用于禽畜饲料。在中国,日本和朝鲜,不同软硬的豆腐已经吃了几千年了。大豆加工之后,也可以成为酱油或腐乳。欧美现代也开始吃豆腐,但是一般用来代替奶制品。

根据中国大豆气候区划,除了热量不足的高海拔、高纬度地区和年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又无灌溉条件的地区以外,一般均有大豆种植。我国大豆的集中产区在东北平原、黄淮平原、长江三角洲和江汉平原。根据大豆品种特性和耕作制度的不同,我国大豆生产分为五个主要产区:

一、东北三省为主的春大豆区

二、黄淮流域的夏大豆区

三、长江流域的春、夏大豆区

四、江南各省南部的秋作大豆区

五、两广、云南南部的大豆多熟区

其中,东北春播大豆和黄淮海夏播大豆是我国大豆种植面积最大、产量最高的两个地区。

二.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甘南 铁锅靠大鹅

铁锅靠大鹅是精选没有污染的农家鹅为原料,并辅以多种名贵中草药和上等调料,形成独特的配方,采用传统铸铁锅烹制,皮色金黄,口感纯正、肉烂脱骨、质地细嫩、香而不腻、回味无穷。

所需原料:家养肥鹅10干克

所需调料:鹅油、豆瓣酱、葱丝、姜末、红辣椒末、花椒末、豆油、香菜末、清水

制作做法:

(1)肥鹅宰杀治净后,切成7—9厘米的大方块。

(2)炒锅放入鹅油,炒香上述调料,鹅肉块,小火翻炒,加入适量清水烧开,倒入大铁锅中。

(3)大铁锅的加热火源以木柴为好,这样更加突出乡土气息,小火慢慢靠烧鹅肉至九成熟,关火将鹅肉泡在原汤汁中以利于吸味。

(4)将鹅油烧至六成热,下入鹅肉块炸至外焦里嫩,撒上香菜、芝麻即可。

制作窍门:

1、选料:宜选用一年至一年半左右的家养肥鹅,这样才能保证口味的上乘与肉质的鲜美。

2靠制:宜选用大铁锅、木柴来进行初加工,还要确保加工时火候要小,才能使鹅肉充分入味,突出铁锅特殊的香味。

3、炸制:最好选用鹅油炸制,这样会有种特殊的香味,用色拉油、花生油也可以,但口感、色泽均不及鹅油理想。

三. 甘肃省 甘南州 舟曲县 舟曲热豆腐

热豆腐 “点”豆腐不用石膏,而用天然硝水。豆腐箱内豆浆滚烫,卖豆腐的乘热用刀切块盛入碗内。豆腐雪白细嫩,香气四溢,浇上鲜红的辣子汤、色、香、味具美,令人一见即馋涎欲滴。辣子汁用菜油浇泼,加葱、豆豉及各色调料制成。时下,人们早点兴上街吃热豆腐。

四. 甘肃省 甘南州 迭部县 迭山羊羔肉

迭山羊羔肉

五. 甘肃省 甘南州 玛曲县 首曲藏獒

珍贵犬种首曲藏獒:首曲藏獒是藏族群众在高寒生态环境中,长期选育和保存下来的珍贵牧养大型犬种,它对青藏高原寒冷的气候,严酷的自然环境适应力强。具有五千年的生存发展史,是我国乃至世界唯一被保存下来的原始珍贵犬种。首曲藏獒主要分布于甘、青、川的安多地区,其中心产区为甘、青、川三省交界处的黄河首区地带。1993年8月19日被甘肃省质量管理局制定为《甘肃省地方标准》。

1.体形外貌。首曲藏獒体形高大、结构匀称、粗壮结实、略显粗糙、头大额宽、顶骨略圆、两耳下垂,呈倒三角形。嘴状,杏仁眼大小适中,目睛黑黄。颈部粗壮,长短协调。喉皮松弛,形成环状皱褶。胸廓深宽,肋骨开张良好。腰背平直,腹部微收。臀部宽短,稍倾斜。尾大毛长,侧卷于臀上,形如绣球。前肢粗壮端直,爪掌肥大。后肢有力,飞节坚实。被毛厚,周毛粗长,绒毛软密。臀尾毛特长,头和四肢下部毛短。毛色以黑背四眼形为主,黄四眼为佳,且黑黄分界明显,其次黑色、黄色、褐色、白色。

2.生理特性。雌獒八个月性成熟,一岁半体成熟。雄獒一岁半性成熟,二岁体成熟。雌獒每年发情一次,多在初冬,产仔在春节前后(12月、元月、2月)。寿命为15年左右,少数个体达20年以上。

3.习性和气质。首曲藏獒适应高寒阴湿的气候,在摄氏零下三十度的冰雪中,仍能安然入睡。食量大,偏肉食。适应性好,抗病力强。气质刚强,秉性悍威。虎威熊风,野性尚存。忠实主人,记忆力强。

4.体尺。成年雄獒体高70厘米,体长80厘米,胸围85厘米;成年雌獒体高66厘米、体长76厘米、胸围81厘米。藏獒区分为特级、一级、二级、三级四个等级,以上数据为特级藏獒体尺数据。

六. 甘肃省 甘南州 舟曲县 舟曲洋芋搅团

  洋芋搅团 舟曲俗谚:“要得吃好饭,洋芋砸搅团”。砸洋芋搅团,先用光滑硕大的洋芋煮熟剥皮,盛在专用木槽中,用木榔头轻轻揉搓,待洋芋成团则用力夯砸,直至洋芋团变成一整块。洋芋搅团多配酸菜,苦根儿咸菜。酸菜用油加葱、辣子面儿和调料炒成,加水煮沸成为带浆水的菜汤。苦根咸菜切细加辣面用热熟油浇好。先在碗中盛小半碗带汤的酸菜。再将洋芋团夹成小块放入碗内食用,搅团柔软细腻,菜汤酸辣可口。食之,余味无穷。

七. 甘肃省 甘南州 临潭县 临潭杂碎汤

杂碎是指煮熟的牛羊的头、心、肺、肠、胃、四蹄等,俗称“下水”。它又分两种,即“牛下水”或“牛肉杂碎”、“羊下水”或“羊肉杂碎”。杂碎汤就是杂碎煮成的汤,即下水下锅后,加调料、山楂等物,文火煮,肠肚烂后捞出,继续煮头蹄,去上层油凝固(称“化油”),全部捞出备用。汤中加一些干葱丝、绿芫荽等调味品。杂碎汤香味浓、不腻、补身。它既能补身、耐饥,又能抗寒.

八. 甘肃省 甘南州 玛曲县 刀什哈

刀什哈

即“石炙肉”。先将石头在篝火中烧红,然后将羊宰杀后取出羊胃翻洗干净,再将羊肉剔骨切碎,和烧红的石头一起装入羊肚,扎紧羊肚两头。由于羊肉在肚内受热煮沸,羊肚逐渐膨胀,此刻用刀尖或其他利器轻轻戳洞放气,直至羊肚不再膨胀,割开羊肚,同食羊肉及汁,鲜嫩丰美无比!这种作法最早源于民间游牧生活和马帮生涯,简便易做,鲜美直接,反映了草原民族丰富的饮食文化内涵。

九. 甘肃省 甘南州 玛曲县 玛曲牦牛

玛曲牦牛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玛曲牦牛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有着“亚洲第一天然优质牧场”美誉的甘肃省玛曲县把发展畜牧业作为调整产业结构、增加牧民收入的有效途径,大力发展高原牦牛和优质肉羊等高原畜牧业,并形成了由龙头企业带动的产业化发展的县域优势产业。

近几年来,在“天玛生态”等大型龙头加工企业引领下,玛曲县畜牧业加快转变生产方式,大力发展专业化、标准化养殖规模,形成了一批牦牛生产专业村、专业乡,涌现出了一批高产高效标准化的联户牧场,创立了在国内外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牦牛系列产品品牌。日前甘南藏族自治州在京主办“促进牦牛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论坛暨天玛生态牦牛产品进京推介会,将玛曲县高原牦牛生态食品推介到北京“美廉美”等大型超市。甘南州州委常委、副州长才智在推介会上介绍说,自2008年甘南州把牦牛藏羊产业确立为全州战略性主导产业以来,畜牧业产业化规模迅速发展。目前,专业养殖规模已达到2万多户,专业化、标准化养殖规模占牦牛养殖规模的50%以上。

玛曲牦牛

玛曲县畜牧工作站

地域范围

玛曲县地处青藏高原东端,甘肃、青海、四川三省交汇处,阿尼玛卿山由西向东贯穿全境,西倾山绵亘于县境北部,大部分地区海拔在3500-3800间。黄河流经境内各乡,流程433km,属黄河水系,黄河在玛曲境内支流众多。玛曲县是甘肃省唯一的纯牧业县之一,畜牧业在玛曲县国民经济中占90%左右。全县有可利用草原面积85.867万公顷,理论载畜量166.67万个羊单位,为发展畜牧业经济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是甘肃省重要的畜牧业商品基地之一。2014年底全县共饲养各类牲畜102.39万头只。目前,全县已建成50万只玛曲牦牛繁育基地,形成了以玛曲牦牛为主的畜牧业生产经营格局。玛曲牦牛生产地域范围为玛曲县所辖尼玛镇、阿万仓乡、欧拉乡、欧拉秀玛乡、曼日玛乡、采日玛乡、齐哈玛乡、木西合乡、玛曲县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和河曲马场共8个乡镇2个场(区)42个村委会,地理坐标为东经100°45′45″~102°29′00″,北纬33°06′30″~34°30′15″。截止2014年年底,全县玛曲牦牛存栏51.17万头,年出栏玛曲牦牛15.49万头,年产玛曲牦牛牛肉13168吨。

十. 甘肃省 甘南州 舟曲县 舟曲蕨菜

有白蕨、羊蕨。羊蕨分布较广,除中牌、弓子石、大川三乡因干旱不生长外,其余19个乡均有生长。白蕨较之羊蕨味佳。近年来,舟曲蕨菜外销国际市场,有“山菜王”之称。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