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延安肉类特产 延安特产哪里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延安肉类特产 延安特产哪里最好更新时间:2024-05-14 18:39:43

一.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黄陵苹果

黄陵苹果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黄陵苹果以果型端庄典雅,色泽艳丽柔和,果质肉脆汁多,香味浓郁悠长,质地硬度适中,以及含糖量高,适口性强、耐贮藏易运输而称著,备受消费者青睐。

黄陵,地处陕西省中部、延安市南端,是中华民族始祖——轩辕黄帝陵寝所在地。总面积2275平方公里,辖6镇4乡和1个街道办事处,192个行政村,总人口13万人。交通发达,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极为丰富,森林覆盖面积达70%。黄陵县属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是世界苹果最佳优生区之一,所产苹果素以果大、味浓、肉脆、多汁、多糖、果面光洁、耐贮藏、无污染而深受中外客商青睐。目前,黄陵苹果面积已达20余万亩,总产量26万吨以上,成为全国绿色苹果示范基地和陕西优质苹果生产出口基地。

二. 陕西省 延安 志丹县 黑楞楞

黑楞楞由土豆做成沫状,去处淀粉,然后做成圆球状,放入锅内蒸熟,陪上调料便可食用。虽然去处了淀粉在营 养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丝毫不能影响其令人难忘的味道。

黑楞楞做法步骤

1、将土豆去皮,切片,放入搅拌机中打成沫状。

2、用水反复浸泡,使洋芋末颜色由红变白。

3、把水控干后加入沉淀下来的淀粉。

4、若想吃起来口感更为筋道,也可以加入一些干的土豆淀粉。

5、加入调料和少许盐。

6、最后团成丸子大小,放入锅内蒸15-20分钟即可。

蒸好的黑楞楞呈半透明状,吃起来口感筋筋的。蘸上调好的蒜水便可食用。凉了以后切成片可炒着吃。冷热味道都很不错的。虽然去除了淀粉在营养方面有一定的影响但是丝毫不能影响其令人难忘的味道。

三. 陕西省 延安 吴起县 剁荞面

“剁荞面”,顾名思义是用刀剁的荞麦面。荞麦是陕北的上等杂粮之一。它高蛋白,低脂肪,维生素含量高,营养相当丰富,陕北当地人用它做在许多好吃的传统食品。剁荞面就是其中最受欢迎的一种。这种食品,有软化血管、保护视力、清热、降火、健胃、预防脑血管出血等食疗价值,被誉为“长寿食品”。

制作方法:剁荞面,贵在一个“剁”字,把养面揉成面团,放在面案上用擀杖逐次擀开,擀至比白面条略厚一点时,操刀剁面。剁面刀形制特别,刀身长约2尺,寸宽,薄厚如菜刀,刀刃向下,刀背两端装有两个木柄。剁面时,提臂悬肘,双手持握两柄。刀下见面,准确匀称,刀落面案“噔噔噔噔”急如雨点,面条翻动,若银丝飞舞。面,若细粉丝,整齐如机制挂面,堪称“陕西一绝”。

在吴旗,新媳妇进厨房,第一道关口就是看剁荞面的熟练程度。民谣称:“媳妇强不强,先看剁荞面宜用臊子汤,民歌唱道:“羊肉臊子剁荞面,开店婆姨赶脚汉”,道出事物双方的内在关系及亲密程度。此为荤食。素食以洋芋为主,去皮切作绳头小方块,加调料炒煮酥绵,有时还配以豆腐丁,制成臊子汤,食时佐以葱花、小菜。剁荞面,汤香味美,面条滑爽,为地道的北方风味美食。

四. 陕西省 延安 洛川县 洛川苹果

洛川苹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洛川苹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陕西洛川,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它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高于外地苹果2%~3%),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耐贮藏(在土窑洞中可存放至翌年4~5月)等优点而居全国同类苹果之冠,誉满四方,驰名中外。该县被列为全国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年销量数亿公斤。

洛川苹果甲天下。洛川苹果集中产在渭北黄土高原,以洛川为中心的延安、铜川、淳化、礼泉、白水诸县市一带。果园分布,绵延千里。

地域范围

陕西省洛川县菩堤、黄章、旧县、永乡、凤栖、京兆、交口、杨舒、老庙、槐柏、石泉、土基、秦关、百益、石头、朱牛16个乡镇

特定品质

陕西洛川,人称“苹果之乡”。这里出产的苹果,素以色、香、味俱佳著称。它品质优良,果形优美,个大均匀,果面洁净,色泽艳丽,肉质脆密,含糖量高(高于外地苹果2%~3%),香甜可口,硬度适中,耐贮藏(在土窑洞中可存放至翌年4~5月)等优点而居全国同类苹果之冠,誉满四方,驰名中外。该县被列为全国苹果外销的重要生产基地之一,年销量数亿公斤。

文化典故

洛川县位于延安市南部,地处渭北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以苹果为特色主导产业的农业县。全县总面积1804平方公里,总耕地64公里,辖7镇9乡1个街道办,371个行政村。总人口20.4万,其中农业人口16.1万。洛川发展苹果产业的自然资源得天独厚,是举世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先后被确定为国家优势农产品(苹果)产业化建设示范县、优质无公害苹果标准化生产示范县、食品安全(苹果)示范县和陕西省唯一的“一县一业”示范县。洛川苹果已成为人民大会堂、钩鱼台国宾馆、中国女排和奥运会专供苹果。2010年10月,洛川县“洛川苹果”地理证明商标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并于10月8日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网站公示。“洛川苹果”以25.23亿元的品牌评估价值,入选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百强品牌。

五.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子长红薯

红薯含有丰富的淀粉、膳食纤维、胡萝卜素、维生素A、B、C、E以及钾、铁、铜、硒、钙等10余种微量元素和亚油酸等,营养价值很高,被营养学家们称为营养最均衡的保健食品。这些物质能保持血管弹性,对防治老年习惯性便秘十分有效。遗憾的是,人们大都以为吃红薯会使人发胖而不敢食用。其实恰恰相反,吃红薯不仅不会发胖,相反能够减肥、健美、防止亚健康、通便排毒。每100克鲜红薯仅含0.2克脂肪,产生99千卡热能,大概为大米1/3,是很好的低脂肪、低热能食品,同时又能有效地阻止糖类变为脂肪,有利于减肥、健美。红薯含有大量膳食纤维,在肠道内无法被消化吸收,能刺激肠道,增强蠕动,通便排毒,尤其对老年性便秘有较好的疗效。吃红薯时要注意一定要蒸熟煮透。食用红薯不宜过量,中医诊断中的湿阻脾胃、气滞食积者应慎食。

六. 陕西省 延安 子长县 子长粉条

子长粉条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子长粉条(丝、皮)为陕西延安子长县,以马铃薯为主要原料、经磨浆、过滤、沉淀制成淀粉、再经熟制加工而成,其色泽洁白光亮、条干均匀滑爽、柔韧适口,热炒、凉拌、作汤均可。清末至民国时期,民间以石磨磨浆提取淀粉制作粉条。20世纪80年代前,马铃薯的加工利用只限于手工操作,马铃薯粉条(丝、皮)产量甚微,只有少量外销。80年代后,随着薯类加工机械的采用,马铃薯粉条(丝、皮)产量逐年增加。1980年,子长县年产粉条(丝、皮)200吨,外销100余吨,1995年,生产2.94吨,外销2.36吨,为大宗外贸商品。1993年并获常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展览会银奖。1999年全县有大、中、小洋芋加工点3512个,年加工能力15—20万吨,生产粉条(丝、皮)2.5万吨,农民人均靠洋芋实现纯收入382元。

七. 陕西省 延安 宝塔区 延安油糕

延安油糕是陕西省延安市宝塔区的。延安油糕又叫年糕、枣糕,是陕北最具代表性的地方风味小吃之一,由糜子、大枣精制而成,经植物油炸后,其味清香细腻、香甜可口。

当年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延安人民就是用油糕来款待红军将士的。陕北民歌《山丹丹开花红艳艳》中对此就有生动的描述。油糕一般常见于逢年过节或款待亲朋好友时,特别是婚庆筵席中。盛在碟中,每碟十片,每片0.5元。食用时佐以白糖和粉汤,味道盛佳。油糕色泽金黄、细腻柔软,经久而不变色不变质,属天然绿色食品。将软谷米或九谷米冷水浸泡后碾成粗粉,入笼蒸熟,取出揉合,再加入红枣泥,即为枣糕。其色金黄,绵软适口,味道清香,食用后回味无究,营养丰富。各宾馆饭店均作为地方特色风味有售。

八. 陕西省 延安 安塞区 安塞小米

安塞小米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塞小米,陕西省安塞县,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小米久负盛名,先秦、西汉军屯时期,便有大面积种植,延安安塞小米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安塞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油脂丰富,久贮不变,平均含蛋白质13%,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平均含脂肪4.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85%,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粗纤维含量在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 2008年,经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安塞小米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延安安塞小米久负盛名,先秦、西汉军屯时期,便有大面积种植,有鲍家营、谭家营、东营、冯家营等屯军垦荒要地。隋唐宋元,农牧杂柔,时农时牧,农业受限,但谷子始终是当时农牧民的大宗粮食作物。明清时期,农耕再兴,农牧携伴同行,耕作农业得到全面发展,谷类作物不仅种植面积广阔,而且品种更加齐全。据民国安塞县志记载:“安塞境内宜粟,他郡不及,其米淅之汁为脂。其种有龙爪、狼尾、猪粪、竹叶青、马拖韁、焦泥黄、大期限、小期限、红小料等。”1935年安塞解放后,陕甘宁边区时期开展大生产运动,鼓励垦荒,“小米加步抢”打破了-的经济-,取得了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小米随着全国解放而享誉四海,闻名遐迩。解放后,小米种植面积一直稳定在10万亩左右,种植技术不断改进,单产逐年提高,亩产由1949年的25公斤提高到2010年的300公斤,总产也由1949年的318万公斤增加到2010年的800多万公斤。.

品质特征

延安安塞小米品质优良,蛋白质含量高。据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品种资源研究所对中国谷子品种化验分析,安塞谷子蛋白质平均含量为13.46%,高于全国1个百分点(全国为12.4%)。全国12个蛋白质含量在16%以上的品种,安塞就有5个。安塞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油脂丰富,久贮不变,平均含蛋白质13%,蛋白质中含有人体必须的8种氨基酸,平均含脂肪4.5%,不饱和脂肪酸占脂肪酸含量的85%,还富含多种维生素,其粗纤维含量在几种主要粮食作物中最低。20世纪80年代,从山西引进了晋汾7号,被誉为“香谷米”,在安塞种植后,品质殊佳,优于原产地,堪与传统名米媲美。.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安塞小米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陕西省延安市《关于安塞小米原料来源地域界定的函》(延政函〔2005〕54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陕西省安塞县所辖行政区域。

九. 陕西省 延安 吴起县 陕北鸡

【中心产区】 陕西省延安地区的吴旗、志丹和榆林地区的横山、靖边、定边等县

【主要分布区】 陕西省北部和西部邻省边界沿线各县

大多数体质紧凑,羽毛紧贴,外貌清秀,行动灵活。头较小呈椭圆性,眼大微凸有神,虹彩多黄褐色,单冠居多,也有玫瑰冠与豆冠者。公鸡有较大的肉垂,母鸡肉垂较小。耳垂大小适中,大部红色,喙稍长略弯,多为灰白色及黑褐色。颈部昂扬;体躯稍小,背平欠宽,尾羽高跷。跖稍细,长短适中,大部分灰色。羽毛白色居多,次为芦花色,黄色、黑色与麻色,皮肤大部为白色,少数为黄色。

具有耐寒,耐粗饲,觅食力和抗病力强的特点。但体型不一,毛色杂乱,就巢天数过多的特点。陕北鸡饲养条件差,产蛋潜力大,今后加强本品种选育,提高产蛋量。

十. 陕西省 延安 黄陵县 黄黄馍

黄黄馍是陕西省延安市黄陵县的特色小吃。黄黄馍质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满芝麻大小的窝窝,浸着一汪食用油,正放恰似一只精美的小船,斜放像一轮下弦月,闻着香,看着嫩,吃着甜。

黄黄馍:简称黄黄,因其成品色黄而得名。主要原料为硬糜子面粉。它的制作程序为先碾、后发、再摊,即用锅烧适量的水,水开后,将碾好的硬糜面,取出一份用凉水搅拌成一小盆糊状,倒入开水锅中,煎煮几分钟,再将一部分糜面逐渐撒向锅中,边撒边搅,使其成为稠粥状,碉煮再搅,约40分钟,出锅,稍凉后与其余硬糜面和成面团,置于盆内盖严。放于热炕或微火锅内发酵6小时左右,待嗅而香,食用略甜时,另取一盆,将发酵好的面团挖出一块,放入盆中,倒进水加上酵母和水配成糊状,之后盖好面盆,放热处再次发酵30分钟左右,以面糊出现小泡为宜,即可摊烙。

黄黄馈的摊烙器具为特粉的摊锅,俗称黄黄鏊,鏊为圆形,直径15—20厘米不等,中间略凸,上有盖,下有高约6厘米的三足支撑。摊烙时,将鏊用砖垫高,下烧柴火,给鏊内擦上油,以免粘鏊,用饭勺将二次发酵好的面糊舀起,从鏊中间倒入,面糊由中间流向四周,盖好鏊盖,约4—5分钟,听到鏊内有蒸汽水的“哧啦”声响,便可揭鳌盖,有锅铲至中间时折合为双层半圆形,铲出即成。一般制作时,总是架起三至五个鏊同时进行。

黄黄馍质酥味美,香醇可口,上面布满芝麻大小的窝窝,浸着一汪食用油,正放恰似一只精美的小船,斜放像一轮下弦月,闻着香,看着嫩,吃着甜。由于从中间折叠为两层,便于夹肉、蛋、菜等各种菜肴,渗入不同味道,因而赢得了人们青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