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二年级作文太原特产 太原的特产作文400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二年级作文太原特产 太原的特产作文400字更新时间:2024-01-07 05:26:27

一. 山西省 太原 迎泽区 山西拉面

山西拉面,又叫甩面、扯面、抻面,是西北城乡独具地方风味的面食名吃。为山西四大面食之一。拉面源于何时尚待考究。但据清末陕西薛宝辰所著《秦食说略》记载,当时在山西、陕西一带流行一种“桢面条”(按:桢一扯、拉):“其以水和面,入盐、碱、清油揉匀,覆以湿布,俟其融和,扯为细条,煮之,名为桢面条。作法以山西太原平定州,陕西朝邑、同州为最”。 现在,拉面在山西的太原,晋中、运城等地流传甚广,特别是晋中地区及阳泉等地及太原阳曲县的拉面最为著名。拉面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技艺,学会拉面这一技法,可制作出几十种不同口味、形态各异的姊妹品种。如空心拉面、夹馅拉面、水拉面、油拉面、龙须面、小拉面、 银丝卷、一窝酥、清油饼、鸡丝卷等等,均基于拉面这一基本技法。

历史

拉面这种食物,其实当年是由中国流传到日本去的,事实上,在日本的三大面(乌龙,拉拉,荞麦)中,只有荞麦面勉强可以算得上是日本的传统面食,而中华料理中为人所熟知的拉面,正是现今日本拉面的原身。

在日本对拉面最早的历史记载,是在西元一七零四年,一位名叫安积觉的历史学者在「舜水朱式谈绮」书中提到中华面,以及水户黄门曾经吃过类似乌龙面的面食。

就一般的认定,拉面的技术是在西元一九一二年时由日本人自中国引进到横滨。由於明治五年时日本和满清签订了「日清友好条约」,使得大批华侨迁徙定居在三大港口─横滨、神户和长崎,因此中国人聚居的地方便有了「中华街」的形成,而拉面的技术也就是从这些地区流传出去的。

二. 山西省 太原 古交市 古交黄花

古交黄花

三. 湖北省 潜江 二回头

二回头是清道光年间潜江黄场刘道金师傅创制的一道菜,主要原料是黄鳝。因为味道特佳,成为潜江一道名菜。历来许多海外侨胞、港澳同胞回潜江探亲,没有不品尝“二回头”的。

传说清道光年间某一天傍晚,刘师傅饭馆里来了一个秀才,点名要吃粉蒸肉,恰好没有原料了。刘师傅急中生智,用鳝鱼做了一道菜,秀才吃了连声叫好,并问这菜叫什么名字,刘师傅因是一时的主意,并未想好给菜取个什么名,一看盘里鳝鱼块两头翘起,好似回头望月,于是脱口而出“二回头”,秀才听后,便临壁而书:“妙哉二回头,客去不须留,异香随风走,何日再回头。”也有记为“妙哉二回头,香嫩且滑口,今日喜尝新,归去再回头。”

四.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龙沙 “二克山”腐乳

“二克山”腐乳生产历史已逾百年。成品表面红色,内部杏黄,色泽鲜艳,质地柔软细腻,具有独特的中药香气及风味。

五. 四川省 成都市 双流区 “二荆条”海椒

“二荆条”海椒:全县山区和平坝均种植海椒。其中牧马山所产二荆条海椒最为有名。它色泽红亮、椒角细长,椒尖有“j”形弯钩,香味与辣味俱佳,干椒远销海外。( 双流县)

六.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阳曲大红

是太原独有的水果之一。7月下旬成熟。近年来,苹果市场疲软,而大红的价格却逐年上扬。它以其颜色鲜艳、外观漂亮、口感脆甜、上市早等特点而独领风骚。( 太原)

七.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晋祠大米

晋祠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晋祠大米产于太原晋祠乡一带,是山西大米中的优质品种。

这种大米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四溢。生产晋祠大米的稻田,是晋祠难老泉水浇地,含有多种矿物质。

产于太原晋祠镇一带,这种大米,颗粒长,个头大,外形晶莹饱满,呈半透明状,米色微褐,做出饭来颗粒分明,香气扑鼻。吃到嘴里,味香甜,有韧性、粘性,有咬头。晋祠大米所以质地优良,是由于水上关系。生产这种大米的稻田,用晋祠难老泉水浇地,这种水,水温低,含有明矾等矿物质,加之晋祠附近村庄土地肥沃,土壤呈黑色,有利于水稻生长。

在风景如画的旅游胜地晋祠东部,是全省最大的水稻生产基地,清代许荣用"晋水源流汾水曲,荷花世界稻花香"的楹联、宋代范仲淹用"千家溉禾苗,满目江乡田"的诗句来描绘晋祠稻田生产的盛大景象。晋祠大米颗粒饱满,色泽晶莹,性软而韧,连蒸数次,仍然粒粒分明,吃起来清香爽口,素有"七蒸不烂"之说,因而,人们把晋祠大米与天津小站大米一起列为华北名产,晋祠由此而享有“北国江南”之美誉。

晋祠大米之所以有优良的品性,完全得益于其自然生长环境。晋祠大米生长过程由晋水灌溉,而晋水由地下岩溶排泄而出,已有二百万年的历史,并保持着恒温17度的特性,含有明矾、钾等多种矿物质;晋祠大米的生长地表土有深厚的黑土,含有丰富的有机物,蓄水性强,且PH值为碱性。因此,晋祠大米性微寒,呈弱碱性,也符合人体体液呈碱性的需要;此外,晋祠位于东经112°30′、北纬37°42′,属于四季分明的大陆性气候,充足的日照、适宜的季风,都为水稻的开花、授粉、抽穗,提供了生长条件。

晋祠大米栽培历史悠久,西汉即有大面积种植。隋开皇六年(公元568年),"引晋水灌溉稻田,周回四十一里",宋嘉佑年间,稻田浇灌面积曾达到了万余亩。现全区种植面积26370亩,总产量13002吨。

地域范围

晋祠大米产于山西省太原市晋源区,东与汾河为界、南与清徐相接、西与古交接壤、北与万柏林相连。晋祠大米产地位于东经112°25′54″-112°28′16″,北纬37°38′57″-37°45′11″之间,土地总面积288平方公里,地域范围包括晋源区晋祠镇的王郭村、小站、小站营、南大寺、北大寺、长巷、晋祠、南张、新庄、东庄、三家村、万花堡、五府营、古城营、东街、南街、西街、庞家寨、南瓦窑、北瓦窑、北庄头,共21个行政村。

八. 山西省 太原 古交市 古交小米

曹坪乡:小米。

九. 山西省 太原 晋源区 太原山西熏醋

山西熏醋:系于50年代末在山西老陈醋基础上研制而成,以优质高粱为原料。其特点为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

十. 山西省 太原 阳曲 白马掌小米

白马掌小米 产于泥屯白马掌,所以称这种小米称“白马掌小米”,有两个新品种,一种叫东风亮,一种叫朱砂红,营养成分丰富,所含脂肪和蛋白质都高于大米和小麦。“东风亮”小米也叫 “东方亮”,在夏商时期就开始种植,因为它的谷穗形状像小茅草,所以又有个“毛尖谷”的绰号。白马掌小米的特点是米色金黄,有光泽,米粒饱满,蒸煮皆宜,米味香甜。现在,已成了市场上的抢手货,走亲串友的馈赠佳品。因其米质好,口味佳,在太原市场也很受欢迎。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