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马关县特产是什么 云南文山州马关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马关县特产是什么 云南文山州马关特产更新时间:2023-12-20 06:54:59

一. 云南省 昆明 西山区 云南汽锅鸡

汽锅鸡是云南独有的高级风味菜,它以烹制特殊,鸡肉滋嫩、汤汁鲜美、原汁原味,芳香扑鼻。
   汽锅鸡是云南独有的高级风味菜,它的烹制方法特殊,鸡肉细嫩、汤汁鲜美、原汁原味、富于营养,在国内外均享盛誉。
早在清代乾隆年间,汽锅鸡就在滇南地区民间流传,距今已有200来年。滇南地区建水县所产陶器历史悠久,式样古朴、特殊。当地人杨沥利用建水陶,独出心裁地研制出特殊的中心有嘴的蒸锅,名日:“汽锅”。烹任时在汽锅下放一盛满水的汤锅,然后把鸡块放人汽锅内,纯由蒸汽将鸡蒸熟。此菜汤汁为蒸汽凝成,保持了原汁原味,肉嫩香,汤清鲜,深得食者赞誉。此后汽锅鸡名传中外,胎炙人口。后来人们又在汽锅鸡中配加云南的名贵药材“三七”、“虫草”、“天麻”等,使鸡汤更加味美鲜甜,既增加了营养和医疗作用,又别具风味,发挥了汽锅鸡营养丰富,滋补强身的优点。此后,三七汽锅鸡、虫草汽锅鸡、天麻汽锅鸡渐成为云南高级独特的风味滋补名菜。

二.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云南斑铜

云南斑铜是我国独有的金属工艺品 ,至今上有近200年历史。斑铜工艺制作复杂而严格,采用高品位的铜基合金原料,经过铸造成型,精工打磨,以及复杂的后工艺处理制作和成它“妙在有斑,贵在浑厚”,褐红色的表面呈现出离奇闪烁,砚丽斑驳,变化微妙的斑花而独树一帜,堪称金属工艺之冠。

斑铜制品分为“生斑”和“熟斑”两种。

生斑:即采取天然铜矿石加工而成,斑矿罕得,原料不易,产品甚少,被称之为稀世珍品。

熟斑:通过独特的冶炼熔铸加工而成,工艺虽复杂,但不愁原料,产品较为丰富。

云南斑铜工艺品在造型上不仅继承和发扬了传统特色,还吸取了云南青铜和中原青铜文化的艺术营养,并结合现代雕塑手法和先进工艺,在充分显示斑花特点的前提下辅以简洁洗炼的装饰图案,使其达到艺术的完美和统一。目前已形包括人物、动物、花卉、瓶罐、炉尊、壁饰、器皿等六大类的斑铜系列产品。

云南斑铜浑厚古朴,典雅富丽,熠熠生辉的艺术效果,令人爱人释手,实为中、高档陈设玩赏之工艺佳品。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云南厅里斑铜作为主要陈列品展示了它隽永的艺术魅力。云南斑铜工艺品多次在国际上获奖,并定为同外国元首馈赠的国家级礼品,孔雀瓶、大犀牛、仿古牛、五型炉、孔雀明王、如来佛祖等被国家有关部门定为永久珍品收藏。

三.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鱼腥草

鱼腥草

鱼腥草别名侧耳根、猪鼻孔等,凉拌侧耳根是民间的一道传统佳肴。鱼腥草入药具有清热解毒、消痈排脓、利尿通淋的作用,在我国传统医学中具有较为广泛的应用。

不仅是人们喜爱的凉拌菜肴,而且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有除湿解毒、消肿止痛功能。大关境内每年大批量销往外地,深受消费者欢迎。

四. 山西省 长治 壶关县 壶关辛寨老陈醋

壶关辛寨老陈醋是山西省长治市壶关县辛寨村的。壶关县陈醋酿造历史悠久,颇负盛名,以辛寨村为盛,有“上党醋乡”之称,曾是宋代贡品。辛寨老陈醋选料精良,配方独特,具有味道醇香,去腥解毒,消食化痰,开胃健脾,润肤美容之功能。长期使用可延年益寿,强身健体。

山西辛寨绿色醋业有限公司位于“太行山大峡谷,国家级森林公园”的“上党老陈醋之乡”辛寨村,是长治市委、市政府重点扶持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也是山西省唯一的绿色陈醋生产基地。

山西辛寨绿色醋业有限公司系专业的陈醋酿造企业,经过多年的发展,相继完成了一系列技改项目,并将计算机技术和生物技术引入酿制领域。现已形成集原料基地、科研开发、加工酿造、文化发掘、包装运输、营销为一体的专一食品制造商。特别是近年来,公司以年均60%以上的速度快速崛起,总资产达到3700万元,并以“公司+农户”的模式,配套建设了优质小米、玉米原料基地,年产各类陈醋5000余吨。“辛世方”牌小米腌蛋醋是公司的主导产品,2002年被“国家绿色食品发展中心”认证为绿色食品。相继获得:“山西省十佳健康产品”“山西省优秀农产品”“十佳品牌有机食品基地”“山西民营科技企业”“消费者信得过单位”“AA级信用度企业”“标兵企业”等称号。全部产品达到山西省质量信誉等级双A标准。

随着市场需求的快速递增,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开发生产出“辛世方”牌烹调型、佐餐型、保健型等小米老陈醋、小米陈醋、小米腌蛋醋三大系列二十余个品种。产品选料考究,酿工精当,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完美嫁接,浑然天成。其色深紫、其味绵长、清香四溢、益寿延年,可谓餐饭调味珍品,居家必备良方。畅销全国二十多个省市和地区,信誉卓著、口碑万千。

山西辛寨绿色醋业有限公司以“发展绿色醋业,振兴区域经济”为己任,“质量立企、人才兴企、科技强企、依法治企、以德办企、文化建企”为宗旨,专心致志酿造你我美好生活!

五. 云南省 昆明 五华区 云南咖啡

咖啡是一种经济价值很高的饮料作物,与可可、茶叶并称为世界三大饮料,其产量和消费量居三饮料之首。由于咖啡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蔗糖以及淀粉、葡萄糖,咖啡碱等物质,香气浓郁、滋味可口。咖啡是茜草科咖啡属的多年生常绿灌木或小乔木,种类很多,被广泛种植的有小粒种、中粒种、大粒种和埃塞尔萨种,其中被称“香咖啡”的小粒咖啡种产量最多,约占咖啡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咖啡原产于非洲热带地区,从十五世纪以来,咖啡逐渐传播到世界各地。目前,世界上有七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种植咖啡。

中国咖啡种植集中在云南省和海南省,云南产量较大,近年年产2.6万吨左右,占全国产量的90%。云南咖啡据说是七八十年前由法国人传过来的。主产品种是阿拉比卡Arabica,即所谓的小粒种咖啡,国内俗称云南小粒咖啡。云南优质的地理气候条件为咖啡生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种植区以临沧、保山、思茅、西双版纳、德宏等地州。云南自然条件与哥伦比亚十分相似,即低纬度、高海拔、昼夜温差大,出产的小粒咖啡经杯品质量分析,属醇香型,其质量口感类似于哥伦比亚咖啡。

但是由于多种原因云南咖啡产业发展速度并不快,云南咖啡主要是以原料方式出口,06年出口量约1.5万吨。每年60%以上的原料被雀巢和麦氏收购,近年星巴克和安利等也加入了收购行列。

由于缺乏深加工和市场推广,导致云南咖啡知名度低,锁在深山人未识。相信随着云南咖啡产业的深入发展、国内咖啡市场需求上升以及政府、企业各方面的努力,云南咖啡一定会迎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

昆明云岭咖啡茶叶有限公司是云南咖啡、茶叶主要出口商之一,公司在澜沧、保山、昆明建有种植基地和加工厂。在货源组织、加工、生产、供货方面均有较强的实力。咖啡、茶叶产品已出口到欧美、中东、东南亚等主要消费国,并以上乘的品质和热诚的服务在国内外赢得了较高的商业信誉。昆明云岭咖啡茶叶有限公司也是国内主要的焙炒咖啡生产厂和高品位特种外国咖啡原料供应商。公司使用世界先进的进口设备生产的“云岭”牌系列咖啡,和从世界咖啡主产国进口后加工的原产地高品位咖啡,正在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关注和喜爱。

六.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大关翠华茶

大关翠华茶是云南省昭通市大关县翠屏山麓的翠华寺的。翠华茶的产制已有五百多年历史。翠华茶采摘细嫩,清明前十天左右选采一芽一叶和一芽二叶初展的鲜叶,精工细制而成。现在的翠华茶是仿照杭州龙井茶制法。外形扁平滑直,色泽黄绿光润,汤色清澈明亮,香气馥郁清鲜,滋味鲜醇爽口,叶底嫩匀绿亮。翠华茶以其“形美、香郁、味爽”的特点,赢得了声誉。

大关产茶历史悠久,其中闻名遐迩的“翠华茶”,因产于大关县城东翠华寺四周坡地而得名。清雍正年间,翠华寺周围有良种茶树几十株,引种者为翠华寺中和尚。翠华寺四周地势向阳、土壤气候适宜茶树生长,寺中和尚长于制茶技艺。每年清明前后采摘一芽二、三鲜叶,经三炒三揉,晒青制成色香味俱佳的绿茶。“翠华茶”生叶细嫩、加工后弯曲呈环状,略带金黄色条纹,放入杯中用开水冲泡后,叶条随水翻滚、形态优美。有美名曰“金耳环”。1915年在巴拿马国际博览会上获二等商标荣誉。

翠华茶是一种中叶种类型的茶树。产于大关县翠华镇。翠华镇位于北纬27°44ˊ~27°46ˊ,东经103°51ˊ~103°55ˊ之间。海拔1100~1400米。年降雨量1018毫米以上。最高温度38.5℃,最低温-4℃。平均相对湿度80%。年日照1019小时,阴257天。土壤微酸,碱解氮80pm,速效磷48ppm,速效钾80ppom。茶园地带多有棕榈林和阔叶林,地理环境和生态环境都适宜于茶树的生长。

1981年9月,云南农大茶化室化验结果表明,每百克翠华茶氨基酸含量为443.67毫克,比云南大叶茶“南糯北毫”的279.29毫克多80%。所以云南省茶叶学会对翠华茶品尝鉴赏评价称:翠华茶具扁、平、直的条索,外形美、平整匀齐、汤色黄绿,清晰明亮,清香,味醇和,叶底嫩明亮。因此,1980年到1983年,连续4年评选中国省名茶。

1999年,大关县政府将茶叶公司改为承包经营后,公司投资46万元更新改造了老茶园600亩,改造后每亩年增产鲜茶叶25公斤,每亩年产值达300余元。使公司由过去年仅产20吨的规模发展到年产上百吨,产值200余万元的企业。目前,公司正创品牌,以各种营销方式将“黄连河”牌贡茶系列产品中国面推向市场,树立品牌效益。使大关的茶文化丰富多彩,大关翠华茶必定会以其独特的品味香飘神州大地。

七. 云南省 德宏州 芒市 云南烤牛肉

傣族的烤牛肉也是一道美味佳肴。将杀好的水牛肉割成小条腌好晒干,吃时放到热灶灰里捂熟,拿出来拍去灶灰,用块干净木头把它敲打松软就可入口了。傣族男人晚饭时,常常就着烤牛肉悠闲地喝酒,一直喝到很晚。

八.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云南当归

当归(学名:Angelica sinensis),多年生草本植物,在中国分布于甘肃、云南、四川、青海、陕西、湖南、湖北、贵州等地,各地均有栽培。当归的根可入药,是最常用的中药之一。

全当归根略呈圆柱形,根上端称“归头”,主根称“归身”或“寸身”.支根称“归尾”或“归腿”,全体称“全归”。全当归补血活血,当归身补血,当归尾活血。

九. 云南省 红河 屏边县 云南米线

云南米线,即云南当地的米线,是著名食品,也是当地人最喜爱的食物。云南人把米线的吃法发挥到了极致:烹调方法有凉、烫、卤、炒;配料更是数不胜数,大锅米线还有焖肉、脆哨、三鲜、肠旺、炸酱、鳝鱼、豆花等。著名的有过桥米线、鳝鱼米线、大锅米线、豆花米线等。

米线顾名思义是用米加工而成的,值得注意的是加工米线用的大米一般都是相对不太好的米,或者是陈米,据说以前人们因为这些米不好吃,才把它做成米线的。

米线的意义

知道吗?米线是云南人的命,云南人长期在外,回家第一件事必是先过米线瘾;也有的甚至不惜千里迢迢,请人从昆明坐飞机带碗米线来解馋……

米线制作

制作米线有以下几个步骤:泡米(将大米倒入木桶,用凉水浸泡半小时),磨面(放掉水,控干,将米碾成面,或用粉碎机将米粉碎成面),制粑(将米面加凉水合成耙),压线(将和好的耙送入米线压榨机(旧法手工操作,使用十分笨重、庞大的压米线器械)。15分钟后即成熟米线。),回生(将主线晾24小时,使之回生,用水浸泡散开。),这样大众味美的米线就制作完成了。

“过手米线”是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独具民族特色的风味小吃。做法特别,吃法有趣。先把手洗干净,把少许米线放在手心,再把调料加在米线上,用手把米线包圆喂进嘴里,故称“过手米线”。

“鳝鱼米线”是玉溪风味小吃的当家品种。鳝鱼米线以鲜鳝鱼为主料,还有油炸的水发猪皮,有滋有味。

“鸡肉米线”要数弥勒、云县等地的比较有特色,米线中加入卤鸡汁、卤鸡块,香甜可口,富有营养。

“肠旺米线”主要内容有肠和旺,肠是将猪大肠翻洗干净,卤熟;旺即血,可用羊血或猪血。“豆花米线”的配料为煮过的水豆腐脑,风味别致。

十. 山西省 忻州 偏关县 偏关糕

偏关人所吃的糕,不是南方人吃的糯米糕,也不是晋南人吃的白面开水烫的糕,而是软黍米做的糕。糕作为偏关的,它软绵利口,清香横溢,做主食它荤素皆可,老少皆宜,四季适合,营养耐饥。民间有“五十里莜面七十里糕,三十里荞面饿断腰”的说法。加之“糕”与“高”同音,在民间它不仅是一种美食,也是一种吉祥的圣食。人一出生,“洗三”、“满月”、“过百岁”、“升学”、“乔迁”、“订婚”、“娶娉”、“过生日”、“过节”、“待宾客”、“出殡”都离不开糕。在食物上偏关人被一个“糕”字纵贯一生,可见糕在偏关人生活中的地位。偏关人爱糕,吃糕,吃出了花样,吃出了水平。

糕是黍子做的。黍子去皮叫黄米,碾成面叫糕面,和水蒸出便是糕。要吃上好糕,从种到熟也有讲究。黍属单子叶植物,禾本科。首先选种要选紫秸秆的大红黍子,做出糕来,黄、筋、软、香。民间有“大红黍子紫秸秆,三天不吃好稀罕”的说法。糜黍是大秋作物中种的最晚,收的最早的作物。芒种前后下籽,秋风寒露间收割,在地里只有百十天的生长期,要求气候温和,喜欢阳坡地,喜爱羊粪等农家肥。所以在偏关境内,海拔低的地方种黍子为好,海拨越高的地方,糕越不筋道。吃糕,鲜黍子新黄米最好。粗罗米面细罗糕,糕面越细蒸出来的糕口感越细绵越好吃。和面时,先要将水和面在一起拌匀,偾一阵再和。和糕面叫擦糕面,就是将拌水偾好的糕面放在盆内用手使劲擦。生面擦得好,糕才更筋道。然后用手搓成块垒状,用旺火蒸。蒸熟一层再撒一层,不可一次撒的太厚。因糕粘性大,撒在上面的先遇到热气变成糊状,热气传不到下面,下面的糕面会蒸不熟,成为“秃生子糕”,粘牙难吃,味道口感均差,吃上会拉肚子。所以当全部蒸熟后也要用筷子挑挑看,看里面有没有夹生的部分,如果没有才可出锅。刚出锅的糕叫“毛糕”,可以食用,但不如搋出来的糕好吃。搋糕是用双手将盆内的毛糕,像和面一样按压翻动,达到盆光、手光、糕光为好。搋糕十分烫手,搋时旁边要放上凉水,搋几下将手放到凉水内降降温再搋;但要将手上的水甩尽再搋,水过多地带到盆内,影响糕的质量。

糕分为油糕、素糕。顾名思义,油糕是油炸着吃,素糕是蘸着吃。人们常说:“省油吃素糕”,好像是说吃素糕只是为了节省,其实还有一句话叫作“油糕,素糕,有肉就好”。对于受北方民族影响喜欢肥酒大肉的偏关人来说,肉蘸糕是最上口的食品。造字者也可能是个美食家,硬将一个“米”字和羊羔的“羔”字组成一个“糕”,这不就是偏关的羊肉蘸素糕吗?糕的清香和羊肉的浓香使羊肉蘸糕成为世界上最美的食品。其次,猪肉蘸糕,鸡肉蘸糕也十分美。不爱吃荤的朋友,山药、葫芦、豆腐、糖糊糊等蘸汤,蘸着糕吃,都是十分上口的食品。笔者曾见过一单身汉,为简便,将一把麻子炒熟捣碎,在锅里加水上火搅成糊状,蘸着糕吃也别有风味。这主要是由于偏关的糕地道,软、绵、筋、香,怎做怎好吃。

油糕,又叫油炸糕,分为包馅的和甜片子两种。包馅的又有菜角子和豆馅糕、糖糕、枣泥馅糕、芝麻馅糕等。它们各有自己的寓意,菜角角叫做“节节顺”;红豆馅的叫“心里红”;包糖的叫“心里甜”,枣泥馅的叫“早高”,芝麻馅的叫“芝麻开花节节高”等等。除了平时按自己喜欢的口味包馅吃以外,在待客和过节庆典时,为了吉庆也往往按其寓意包馅。在菜角子糕中常有两种最有特色的,一种叫蒜角子。一种叫韭菜糕。蒜角子是胡萝卜丝、豆腐丁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入味做馅,吃时咬开一角,向内灌入醋蒜汁,有着特殊的香味。韭菜糕是山药蒸煮熟,剥皮、擦成丝,同泡好的地皮菜(学名地衣),用花椒、葱、姜、油、盐炒出味来与韭菜段拌匀即可。“韭菜糕,香折腰”,这是吃过韭菜糕人们的同感,可见这是偏关最有特色的食品之一。

甜饼子糕,往往是办事业吃饭的人较多时采用的一种做法,将糕在大案上搓成二,三寸粗的糕条,用一根约一米长的粗线,两头各拴一个小木棍,做糕的人将线的一头木棍衔在嘴里,另一头的木棍拿在手里,另一手拿起糕条,将粗线往糕条上绕一圈,往紧揪一下粗线,一个约一公分厚的小糕砣就被勒了下来。再用手按一下,就可下锅油炸。有的为了讲究,将糕先在大案上擀成一张不到一公分厚的大糕片,上面用红豆馅或枣泥抹成红色,然后或叠或卷,按需要操作,最后搓成一根糕条,同样用粗线勒下来的糕砣上,会有或“寿”字或“喜”字等花样图案出现,更增强节日的喜庆气氛。

炸油糕,用各种动、植物食油均可,但最香最地道的还数尽籽葫麻油,火势不急不慢为好。火急了一入锅就炸成黑脸张飞,不柔。火小了煎半天还是个白脸曹操,不脆。一入锅嘶嘶作响香气四溢,煎到颜色金黄为好。糕要现炸现吃,其时,糕的清香,馅的醇香,油炸的浓香以及外脆里绵的口感交织在一起,美不胜言。

只吃油糕显的有点单调,吃油糕往往配上其它菜。冬天,猪肉豆腐烩粉条,就着吃暖和;夏天,黄瓜粉丝调豆芽或芥沫凉粉就油糕,吃着消暑;春天,一壶小酒,一盘温粉,就着吃糕,悠然乐呵;秋天,一锅羊肉,一盆糕,全家吃得舒服。糕是偏关人四季难离的美食之一。

糕塑是偏关人节日中对祖先对神灵的供品,它金黄的颜色,诱人的清香,软绵的可塑性,加上偏关媳妇的巧手,使得糕塑就成为仅次于面塑的一种文化。逢时过节,入夜时分,“天地爷”前,“门神户卫”龛内,“皂君”位上,一炉清香,一份供品。一张黄表,一盏盛满香油的“糕灯”,很是圣洁。正月二十、二十五是小、老“仓官爷”的圣诞,人们将塑好的糕人,糕马,连同点亮的糕灯一起置入小盆内,放漂于盛满水的水瓮的水面上。口里反复念着:“仓官爷,饮马来,糜子谷子驮将来”,祝愿丰年的到来。秋天,场面上攒起小山一样的粮堆,扫帚当尾,杈耙当腿,木锹为角,簸箕为嘴,将粮堆披红挂彩,打扮成一尊“场溢”得装不尽扛不完的神兽。其时,主家将敬场神的糕饼供在那儿。炮声过后,全村前来凑热闹的孩子们和扛口袋帮主人入仓的后生们一齐抢糕饼吃。每逢过生日,过满月,姑嫂妯娌们,一群少妇围着糕盆,一边叨啦,一边捏糕。鱼儿莲蓬,猪牛肥羊,鹿马龙凤,蝴蝶鸳鸯,在展示她们各自巧手的同时,也将自己的美好夙愿塑进了圣洁香甜的糕塑里。新婚之夜,在洞房的供桌上,香炉前,一对新婚夫妇的生肖糕塑,被一根红色的锁儿线紧紧栓在一起,寓含了全家人无尽的美好心愿。

信息来源:偏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