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商洛都有什么特产 美食 商洛特色美食一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商洛都有什么特产 美食 商洛特色美食一览更新时间:2023-11-26 11:03:14

一. 陕西省 商洛 山阳县 薤白

薤白

别名:野小蒜疙瘩、野蒜白、小根蒜。

生态:为百合科葱属植物小根蒜和薤白鳞茎入药。系多年生草本,鳞茎卵圆形,其侧旁有1-2个凸起,外有白色膜质鳞被,后变黑色,叶互生、窄条形、席卷状圆形或稍扁平,尖端渐尖,基部鞘状包茎,长达40厘米,宽4毫米的头毛。7-8月开花,花茎单一,高达70毫米,伞状花序生,多数小花集成球形,粉红或玫瑰色,蒴果倒卵形,尖端凹入,花序有时部分或全部变成球芽,珠芽外被紫色鳞片。

生长环境:田间、草地、荒地之中。

药用部分:地下球茎烫制干品。

分布地区:城关、高坝店、中村、西照川、漫川关、南宽坪、色河铺、小河口、户家垣及各地的荒地皆有分布。

性味功能:平、苦、温。温中通阳、理气宽胸、散寒燥湿。

主治:胸痛、胸闷、心绞痛、胁肋刺痛、咳嗽、气管炎、胃炎等。

二. 福建省 泉州 永春 一都红酒

一都红酒历史悠久、远近闻名,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了,其制酒技术家喻户晓。人们把酒储藏在瓮中,再严严实实地盖上一袋“沙包”,年代越久,这酒便会越发醇香。

酿酒过程细又腻

酿造好的红酒先要有好的红粬。酿造红酒的主要原料有大米、红粬 和冷开水。好的红酒都是用糯米制作。人们将糯米饭、红粬和冷开水等按一定的比例配制好,密封在大缸中。过一段日子,缸中的原料经发酵融化为一体,颜色由清红逐渐变成深红,最后变成暗红色。发酵时间一般是20天至30天,有经验的人靠眼观、口尝就可以判断出发酵的程度。然后在大缸中挤入一个酒盏,精红透亮、醇香甜美的红酒就会滤入其中,再将红酒一勺勺地舀起来,装入瓮中。

红酒功效说不尽,红酒是很好的滋补药品。人们劳碌一天后,晚上饮点温酒,能起到舒筋活络、强身健体的功效。红酒还有其独特的药用价值,老中医常用它来做药,当地妇女“坐月子”要先喝几天红酒“散气”,再喝1个月的红酒“补气”。另外,红酒还是人们炒菜、熬汤等必不可少的调味品……

民间酒业发展迅速

一都红酒、红粬成为一都的。附近县市的人常常自己来或委托亲朋好友到一都买红粬,都说一都的红粬发酵酿成的酒与众不同,甘醇透亮、韵味十足。全镇每年销售的红粬都在100吨以上。

一都红酒十分畅销。现在全镇有30多个制酒大户,主要集中在黄沙、仙友、仙阳、南阳等村。据初步统计,他们每年通过各种渠道销售的红酒在200吨以上,有几户供不应求。

三.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核桃

洛南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洛南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洛南核桃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洛南核桃个大、仁饱、皮薄、质优,颇受国内外消费者青睐。二十多年来,曾连续多次获得国家、部、省等有关部门的表彰奖励。2000年3月又被国家林业局和中国经济林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名特优经济林——核桃之乡”,在“1999年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和历届杨凌农博会上备受客商欢迎。洛南核桃仁医用价值颇高,保健作用明显。具有“补气养血、补肾固精、温肺润肠、补脑益寿、通润血脉、生发养颜”之功效。长期食用,可以促进发育、健脑益智、增强记忆、提高免疫力,有明的防癌抗癌作用。洛南县素称“核桃之乡”,核桃的栽培历史已有两千多年。解放后,特别是1958年毛主席关于“商洛每户种一升核桃”的光辉批示发表后,核桃生产有了长足发展。近年来,该县一手抓科管,一手抓发展,使全县核桃生产迈进了集约化经营、规模化发展、良种化栽植、科学化管理、产业化开发的轨道。至目前,全县核桃树总株数已达300万株,其中挂果树150多万株,常年产量300多万千克,最高年产500万千克.。

农业部颁布2011第1699号公告,对“洛南核桃”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并颁发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洛南核桃”成为我县首个被国家实施保护的农产品地理标志。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区域,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为因素,并以地域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

地域范围

洛南县位于陕西省东南部,秦岭东段,商洛市东北部。地处东经109°44′10″-110°40′60″,北纬33°25′00″-34°25′58″,北与本省渭南市的潼关县、华阴市、华县相接,东与河南省的灵宝、卢氏两县接壤,南与本市的商州区、丹凤县相邻,西与本省西安市蓝田县毗邻,幅员面积2830.16平方公里,是一个“八山半水分半田”的土石山区,核桃种植涉及全县25个乡镇,381个村民委员会,3027个村民小组。洛南核桃总生产面积1800公顷,年产量498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果大、皮薄、仁饱、果粒大小均匀,果面洁净,果实饱满,口感油香。 2、内在品质指标:洛南核桃富含富含多种矿物质元素及粗蛋白、粗脂肪等,其中钙含量高达790.96mg/kg,硒含量2.3×10-3mg/kg,铁含量57.52mg/kg,锌含量26.62mg/kg,蛋白含量15.89%,脂肪含量60.8g/100g,油酸含量15.36%,亚油酸含量66.24%。 3、安全要求:洛南核桃严格执行NY5307-2005《无公害食品落叶果树坚果》。

四. 陕西省 商洛 镇安县 木王砧板肉

木王砧板肉

精选腊肉煮熟切片,蘸大蒜辣子食用。该肉色泽透亮鲜艳,黄中透红,肥而不腻,瘦而不柴,色香味形俱佳。

五. 陕西省 商洛 丹凤县 商洛丹参

商洛丹参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商洛丹参,中药材品种,陕西省商洛市,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商洛丹参以根入药。具活血调经,祛瘀止痛,凉血消痈,清心除烦,养血安神的功效。以其“外观形状好,成份含量高、品质较纯正、分枝很均匀”的优良特征而闻名。2003年天士力商洛丹参药源基地首家通过国家GAP认证,2005年,商洛丹参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引外,堪称丹参之珍品。

陕西省商洛市地处秦岭南麓,是“道地”丹参老产区。属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的特殊气候带,位于长江、黄河两域的交汇处。这里空气清新、雨量充沛,土壤、水质无污染。空气达到国家一级标准,水质优良,年降雨量800-900mm,土壤疏松,且无重金属和“农残”。符合国家GAP要求,重金属和农药残留量符合国际标准,是众多中药材的最佳适生区,素有“天然药库”之称。该地区产的丹参质量好。[

商洛丹参历史悠久,始于《神农本草经》,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即所谓“今陕西河东州及随州皆有之(丹参)”。古之河东州即今商洛地区。商洛药农有长期种植丹参的经验。就是这样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由于种植不规范、没有科研支撑,过去办药场也是件赔本的事,那时候药材公司年年赔本。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陕西省科学院秦官属教授在洛南县开展了丹参野生变家种的研究工作,经过10年努力,到20世纪70年代初,取得了显著成果,实现了种子繁殖、人工种植和品种纯化三大目标,商洛丹参的人工栽培在中国声名大振。20世纪80年代末,商洛的丹参种植面积达万亩以上,产量达两千吨以上。
1998年,天津天士力集团为给其核心产品———复方丹参滴丸寻找和选择最佳的生产地,经过长期的考察论证,最终选择了位于秦岭东南麓的陕西省商洛这一自然环境得天独厚的“天然药库”,从事丹参规范化种植与生产,并于1999年元月与商洛共同投资组建了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从此开始中国第一个符合GAP标准的药源基地的建设。经过近5年的艰苦创业,投资达六千余万元,天士力商洛丹参药源基地在中药产业基地建设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探索,建成规范化、规模化丹参、柴胡等药源基地一万余亩,还拥有良种园200亩,科研实验园50亩,标准化加工厂和6000平方米的现代化科研大楼,并配置一批先进的化验、质检仪器,成为中国硬件设施配置最好的基地之一,被誉为“中药现代化的第一车间”。
1999年,当中国的中药材GAP还处在酝酿之际,商洛丹参药源基地就先行一步,借鉴欧共体GAP,对丹参的生长环境、种质评定、施肥、病虫害防治、采收加工、产品质量检验等各个环节,经过田间、室内的62项试验,在取得大量科学依据的基础上,率全中国之先制定出《丹参生产标准操作规程(SOP)》。随后又经过几年的探索,对SOP五易其稿,进行全面细致的修订,制订出中国首例《基地生态环境质量标准》、《种质、种子质量标准》、《农药安全使用标准》、《肥料使用标准》等一系列严谨、细致的企业标准,得到了国家GAP起草领导小组组长周荣汉教授、欧共体天然药物专家祝国光教授等国内外专家的一致好评。
为了规范中药材生产过程,保证药材质量的稳定和可控,天士力先后投入210万元,启动了36项GAP方面的有关项目,从中国药科大学成功引入并推广丹参四倍体61-2-22优良新品系。同时,与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陕西师范大学等科研院所合作,对丹参生长发育规律、有效成分变化、无“农残”施肥和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同时加大科技投入,先后投资1000万元,修建了科研大楼和专家公寓,配置了高效液相分析仪、紫外光谱仪、超净工作台等一批能够满足GAP研究需要的实验、化验仪器设备,在科研上实现了“硬件、软件双到位”。基地丹参亩产由250公斤上升到300公斤,丹参素含量稳定在1.7%左右,丹参酮ⅡA达到0.35%—0.48%,分别高出《中国药典》标准的1--2倍,且产品重金属和“农残”含量大大低于国家标准,使天士力商洛丹参成为名副其实的丹参极品。
2004年3月16日,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正式颁布第1号中药材GAP检查公告,天士力制药股份有限公司下属子公司陕西天士力植物药业有限公司商洛丹参基地在获得认证的8家企业中排名第一,在中国首家正式通过GAP认证。.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组织了对商洛丹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批准自2005年8月25日起对商洛丹参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公告2005年第116号)。.

保护范围

商洛丹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陕西省商洛市人民0《关于界定商洛丹参地理标志保护范围的建议的函》(商政函〔2004〕3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商洛市山阳县、丹凤县、商南县、柞水县、镇安县、洛南县、商州区所辖行政区域。.

六. 陕西省 商洛 洛南县 洛南烤烟

洛南县自1989年发展烤烟生产以来,历届县委、县政府不断学习借鉴毗邻地区烤烟生产先进经验,立足县情,不断完善烤烟生产激励机制,按照“因地制宜、合理布局、规模种植、提质增效”的工作思路,积极实施“三大一上一优”的烤烟发展战略(即发展大乡、大村、大组;烟田上塬;生产优质烟叶),使烤烟产业经过“九五”起步打基础,“十五”探索求发展,“十一五”步入快车道,发展成为县域经济和农民增收的一大主导产业。十六年来,洛南全县累计种烟54.1万亩,产出烟叶103万担,烟农收入3.17亿元,实现烟税 6474万元。其中,2006年种植49557亩,预计可收烟叶14万担、产值6500万元,实现烟税1300万元。实践证明,烤烟生产已成为洛南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特色产业,成为富民强县的主导产业。时下,新一届洛南县委、县政府正在市委、市政府实现商洛突破发展的正确号召下,明晰思路,强化措施,带领46万洛南人民继续壮大烤烟产业,推动全县经济快速协调发展!

七.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柞水腊肉

柞水腊肉是陕西省商洛市柞水县的。柞水腊肉保持了色、香、味、形具佳的特点,素有“一家煮肉百家香”的赞语。

腊肉,又叫熏肉,是柞水的地方,是人请客送礼的传统佳品,柞水县加工制作腊肉的传统习惯不仅久远,而且普遍。每逢冬腊月,即“小雪”至“立春”前,家家户户杀猪宰羊,除留够过年用的鲜肉外,其余乘鲜用食盐,配以一定比例的花椒、大茴、八角、桂皮、丁香、等香料,腌入缸中,7-15天后,用棕叶绳索串挂起来,滴干水,进行加工制作。选用柏树枝、甘蔗皮、椿树皮、功柴草火慢慢熏烤,然后挂起来用烟火慢慢熏干而成。或挂于烧柴火的灶头顶上,或吊于烧柴草做饭或取暧柴火顶,是熏制腊肉的有利条件,即使城里人,虽不杀猪宰羊,但每到冬腊月,也要在那市场上挑几块腊肉,品品腊味。如自家不烧柴火,便托下亲友熏上几块。熏好的腊肉,表里一致,煮熟切成片,透明发亮,色泽鲜艳,黄里透红,吃起平味道醇香,肥不腻口,瘦不塞牙,不仅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而且具有开胃、去寒、消食等功能。

柞水腊肉从鲜肉加工、制作到存放,肉质不变,长期保持香味,还有久放不坏的特点。此肉因系柏枝熏制,故夏季蚊蝇不爬,经三伏而不变质,成为别具一格的地方风味食品。

八.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商州柿子糖

商州大山里的人,每到金秋十月间,都把摘下的鲜柿子储藏起来,到了春节前取出来熬糖稀,正二月用它来招待宾朋。这种柿子糖颜色鲜红,味香柔绵,跟蜂糖差不多,它的做法是:

先把柿子把摘掉,倒入锅里捣成糊糊,然后用豆腐包过滤,挤压出汁液,去渣,放在锅里反复熬炼,直到汁液熬干成糊状,就成了紫红飘香的柿子糖了。然后,把它装进罐子里封严,一年四季不变质。吃时割一疙瘩,放在黄酒里或放在洋芋糍粑上蘸着吃,醇甜可口,风味优雅。

九.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商芝

商芝即蕨,分布于商洛各县、市,年产量数百万公斤,因丹凤县商山而得名。商芝呈淡紫色,雅称紫芝。因其幼芽远瞧似鸡爪,近看像拳头,又叫鸡爪、拳芽,是一种含有异香、营养极为丰富的野生名菜。其根含丰富的淀粉,是口味独特的冲服剂,具有去热利水之功能。近多年,商芝不仅在国内享有很高声誉,同时也受到日本、朝鲜以及东南亚等国人民的欢迎。商芝和“商山四皓”有着奇缘。秦代“四皓”吴实、周术、唐秉、崔广四位掌管朝廷史事书藉的博士官,见秦政暴虐,焚书坑儒”,他们怀着“非义不动”、洁身养性、修道成仙的情志,同来商山隐居,“岩居穴出”,以商芝充饥。他们在自编的《采芝歌》中云:“莫莫商山,深谷逶迤,烨烨紫芝,可以疗饥。”到了汉朝刘邦即位,请“四皓”出山辅佐,面对高官厚禄,他们不受,在商山均身康百岁。李白描写他们是“秀目霜雪颜桃花,骨青髓绿长美妙。”商芝因之声誉大 振,被称为延年寿益之“仙肴”。历代诗人咏“四皓”时,都有对商芝 的赞叹之句,如唐代诗人白居易的“香闻紫芝草”,晋代陶渊明的 “紫芝谁复探”,清代王学逊的“菇芝人未老”。商州素以野山野味驰名省内外。商州厨师用商芝可烹调出十几种菜肴。如商芝蒸肉,商芝小炒,商芝拼盘,商芝滚汤。

十. 陕西省 商洛 商州区 商州核桃

商州核桃是陕西省商洛市商州区的。商州核桃以果大、皮薄、仁饱、油香而享誉国内外。

商州是以中低山为主的土石山区,全区农耕地715286亩中,有坡耕地516043亩(其中:26°以上坡耕地209576亩)。有着适宜核桃生长的土壤气候条件,结合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和四旁土地资源优化利用,现有30万亩土地资源适宜核桃基地建设。

商州核桃栽培历史悠久,是全国著名的核桃产区。经过历届党委、政府和干部群众坚持不懈的努力,核桃产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核桃产业发展实现了由零散栽植向集中规模发展的转变,由实生建园向良种建园的转变,由低档次建设向标准化建园的转变,由单一扩大基地规模向新发展与嫁接改造和综合科管并重转变。截止2010年6月底,全区核桃面积发展到36.22万亩,其中良种建园7万亩,年总产达5800吨,产值1.3亿元,农民人均核桃收入260元,户均收入1040元。核桃已成为商州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