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苗家阿莲土特产 苗家土特产的名称是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苗家阿莲土特产 苗家土特产的名称是什么更新时间:2024-02-02 07:28:58

一.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雷山县 苗家鱼冻

苗民最喜欢做的一道名菜。西江苗民家家的稻田里都养有鲤鱼,即使在冬天也留有部分没有放水的“烂田”养着鱼。在寒冷的天气里,有客人自远方来,主人冒着严寒天抓鱼。当晚做“苗王鱼”或者“酸汤鱼”招待客人,当家常拉够,客人睡去,主人便将还留有的数条活鱼放入黄豆一起煮,加入少许姜粒和盐;鱼熟后连同黄豆、鱼和汤倒入大腕,撒入葱花,次日鱼冻即成,加上花椒面和干辣椒轻拌即可食用。

二. 贵州省 黔东南州 黄平县 黄平苗家腌汤

黄平苗家腌汤大肠,储存数百年的苗家腌汤,它具有腌酸、臭香之味,常年储存,四季食用,可浸泡蔬菜、炖煮鱼肉,既激发食欲,增加食量,又帮助消化,减少脂肪,是美容、保健之佳肴。

如想自酿腌汤,非要得到原汤作“引子”不可,先将青菜放焉洗净拧干后用石块压在预备的坛内底部,再把“引子”倒入坛内,盖上坛盖注入坛沿水密封一段时间后加上米汤直至腌汤呈淡黄色。为保持它的味浓鲜美,必须经常取而食之,并每隔几日要将清淡的米汤或舂粑磨粉的汤脚加进去,另外加些木姜花、木姜子,放少许炒煳米,以助其香味。平时要将鲜豇豆、鲜辣椒、鲜黄瓜、鲜青菜等新鲜蔬菜放入腌汤坛中,切忌放带油的物品及肉,腌菜时间较短有辛辣味,很难食用,待二三十天之后方可取而食之,其菜有脆嫩腌香之味,可生食、可熟食,无论生熟,吃时放些烧煳辣椒面,其味更美。腌汤炖鸡鸭、煮鱼肉更是上菜,它可去鱼虾之腥味、肥肉之肥腻,使鱼肉越炖越香越嫩,味道鲜美,其汤味更浓烈,喝其汤慢慢品尝,十分耐人回味。

黄平的“好家苑”,是最香腌汤味道的地方,食者如云,络绎不绝。据说,“好家苑”的腌汤是精心调制的。红油的腌汤,白白的大肠,夹杂一些牛杂,再加上一些碧绿的蔬菜和几个小炒,吃起来真是余香满口,数日不绝。

三. 贵州省 贵阳 南明区 苗家清神茶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神奇的贵州,灵山秀水,俯仰可拾的瀑布,清澈见底的山泉,苍松古树,尽显绿色贵州魅力所在。

山里妹苗家清神茶,采用贵州少数民族独特配方,精心配制而成,苗家清神茶清香神韵,你只有亲口品味,才会真正懂得。

四. 湖南省 湘西州 凤凰县 苗家糯米酒

苗家糯米酒,又称江米酒、甜酒、酒酿、醪糟,主要原料是糯米,酿制工艺简单,口味香甜醇美,-含量极少,因此深受人们喜爱。在一些菜肴的制作上,糯米酒还常被作为重要的调味料。

糯米酒具有温中益气、补气养颜的功效,适合所有人食用。中老年人、孕产妇和身体虚弱者更加适合。糯米酒酒精含量低,但“后劲”足,不可贪杯。在糯米酒中打个蛋花或加入适量红糖滋补效果更佳。也可直接口服。每次服50—100毫升,日服1—2次。阴虚火旺者忌服(引自《药酒汇编》)。

同时,糯米酒也是苗家人款待远方客人的第一上品。

五. 重庆市 武隆 苗家情米酒

在农村,酒是不用去买的,苗家妇女个个都能酿一缸的好酒。女人们都很勤劳,大妈大嫂把吃不完的包谷和红薯自己酿成“包谷酒”、“红薯酒”。家里有客人,或者自己家人上山做活路累了回到家,自己去倒上一碗自家酿的酒来解渴和减疲劳。后来,日子慢慢的变好了起了。而农民们种植的大米也逐渐变得够吃到了剩余,她们又用大米酿成了“米酒”,也算了苗家人的品牌酒——“青酒”。

苗家米酒,适合所有人食用。具有温中益气、补气养颜的功效。米酒酒精含量低,但“后劲”足,不可贪杯哦。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苗家绞股蓝

绞股蓝系葫芦科草质藤本植物,多分布于亚热带和北亚热带地区,我国主要分布于秦岭以南诸省区。据普查考证,陕西平利因其独特的气候和相对优越的自然环境,非常适宜绞股蓝的生长,全世界有13个种系,我国有11个种系,平利有7个种系:(短柄绞股蓝、长柄绞股蓝、心籽绞股蓝、甜味绞股蓝、光叶绞股蓝、毛叶绞股蓝、喙果绞股蓝)。平利县已被列入中国唯一绞股蓝原产保护地和第一个有机绞股蓝基地(无化肥、农药污染)。

采收加工:
绞股蓝为多年生宿根植物,可连续收获几年。在温暖的南方一般每年可收割2次。第1次在6月下旬至7月上旬;绞股蓝第2次在11月下旬。在北方冷冻地区,每年只收获1次,于10月份收获。第1次收获,用锋利的镰刀在离地面10 cm处割取藤蔓;第2次收获可齐地面割取藤蔓。爬在攀援物上的茎叶可直接拉下。收割宜在早晨或傍晚进行,割后去掉杂质及时阴干,防止霉烂,然后扎成捆或装入麻袋,放通风干燥处贮存。此外,也可将鲜茎切成2~3 cm的小段放竹席上摊开阴干,阴干后装入纸盒或干净塑料食品袋内备用。一般产干货2 250~4 500 kg/ha,高产者可达7 500 kg/ha。收获2次的,在第1次收获后立即中耕除草,施足肥料,以促进老藤蔓快速抽梢生长,提高产量。

七.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苗家腊肉

据《易经-噬嗑篇释文》:“于阳而炀于火,曰腊肉。”证明腊肉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湖南土家、苗家腊肉是土家人民和苗家人民为延长猪肉保质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其特点是: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红艳喜人、滋味鲜美、营养丰富。一直“养在深闺人未识”,具有极高的开发价值。湘菜里面就有冬笋炒腊肉、苦瓜炒腊肉、腊味合蒸(腊肉、腊鱼、腊鸡)、白椒炒腊肉等。

古时称农历十二月为腊月,十二月初八为腊八,杜甫有诗云:“腊日常年暖尚遥,今年腊日冻全消。”《本草纲目》称腊前三雪,能杀虫蝗,适合来年菜麦的生长。正因为季节适宜,自古至今湘西人便有熏制腊肉的习俗。湘西多山,植被丰厚,盛产木材,腊肉是有柴火熏制出来的,其味香醇。而我国有些地方熏制腊肉多用谷糠、花生壳、锯木灰等,这样熏出来的腊肉外表好看,呈金黄色,但吃味远不如湘西腊肉。

湘西人制作腊肉有其独特的工艺和手法,腊月间,人们将自家喂养的猪宰杀,大部分用来制作腊肉。人们先将肉切成条条块块,重的有四五斤,轻的也有一两斤。然后将肉抹上盐,再放进坛子里或木桶中,让盐渗透到肉的各个部位,一般要腌五至七天,而后再将肉取出,挂在通风处,将水滴干,使肉收缩,这样便可以熏烤了。腊月间,湘西农家多在堂屋里挖一火坑,而肉则挂在火坑上面,也有挂在灶上面,一边烧柴取暖做饭,一边便可以将肉熏制好,一举两得。

湘西是高寒地区,农村人烤火时间较长,熏腊肉的时间也长,腊肉可以久藏不坏,一直能吃到来年立冬。湘西腊肉其貌不扬,但吃味好,嚼在口里,满嘴生津,齿颊留香。蒸熟的腊肉,可以一片片、一丝丝撕着吃。洗净的肥腊肉,通明透亮,放在阳光下,可照见人影,油而不腻。湘西土家人除夕之夜,全家人围桌吃团圆饭,一碗腊肉是少不了的。吃着香喷喷的腊肉,喝着自家酿造的大碗米酒,唱着山歌,其乐融融,企盼来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八. 海南省 琼中 苗家五色粽

苗家五色粽是和三色饭齐名的苗家美食,其做法和工艺相似,都是用野生植物的叶液来提供天然色素,分别是红、黄、蓝、黑、白五色。

据民间传说,很久以前,苗族祖先居住在黄河流域,由于苗族头人的残酷压迫和剥削,五兄弟无法忍受1逃难。在逃难时约定于农历三月初三到海南岛五指山相会。五兄弟历尽艰险,漂洋过海,爬山涉水,按时到了五指山。于是,他们高高兴兴地点起篝火制作五色粽,以庆祝兄弟团聚。从此,他们就在海南岛居住繁衍,五兄弟改为五姓,故现在海南岛的苗族只有李、邓、金、蒋、马五姓。为此,每当农历“三月三”苗族同胞家家户户都制作五色粽,以示对先祖的怀念和家庭团圆,因此五色粽是海南岛苗族同胞家庭团圆吉祥的象征。

五色粽的制作方法简单。先把糯米用猪油或花生油炒至闻有香味,取出分别装进五个盒子里。然后用野生植物的叶液分别染成红、黄、蓝、黑、白五色。再加入腌好的野味,如山猪肉、黄肉、鹿肉等或家禽肉。接着用树叶或芭蕉叶包裹,每种颜色的糯米都放一种,再用麻绳捆住。粽子的形式呈圆柱形,大小随意。煮粽子时,水要浸没粽子,如果分多锅煮,五种颜色的粽子每锅都要有,其意喻吉祥。煮约两小时,粽子发出浓厚的芳香味时就可取出食用。

吃五色粽分热吃和冷吃两种。初出热锅的五色粽,香味回溢,诱人口水欲流。拆开叶子咬上一口,只觉得软滑粘牙舌头甜畅,满口清香,令人吃欲大增。冷的粽子,渐渐变硬,慢慢吃可给人一种醇香的味道,吃过后嘴里还久久留有吞不进肚,吐不出口的余味。

九. 贵州省 黔东南州 凯里市 苗家鸡稀饭

苗家鸡稀饭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主料:白条母鸡1.5千克,糯米300克,大米200克

辅料:食盐8克,姜块50克

制作过程:将母鸡砍成大块,净锅加水,放入鸡块、姜块,用大火烧沸,撇去浮沫,改用小火炖 ,鸡块捞起另用;在原汤中放进淘洗干净的糯米、大米,用小火熬煮,边煮边用勺不停地搅拌,待米 汤汁稠糊时加盐拌匀即成。

味型:咸鲜

特点:鲜香软糯,汁稠色亮

十. 贵州省 遵义 习水县 苗家炸辣蟹

这道菜非常有特色,初看红色的糯米一块一块的,还以为是酒糟,据大厨介绍才知,原来是用糯米粉磨成面,混着遵义的辣椒一起泡在醋坛子里,腌制2个星期左右才制成的辣椒。用这种辣椒和螃蟹一起炒,炒出来的味道更香,而且清淡之中暗香萦绕,丰腴处盈润有韧性,相当有嚼劲。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