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省武夷山市的特产有什么 武夷山土特产都有什么名字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省武夷山市的特产有什么 武夷山土特产都有什么名字更新时间:2024-01-18 09:13:46

一.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仙人糕

仙人糕”也是人们喜爱的清凉饮料。它是用一种叫仙人菜的野草经特制加工而成的,具有野草的芳香,食后回味长久。

二.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武夷肉桂

武夷肉桂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武夷肉桂:又称玉桂,产于武夷山大多名岩。成品外形条索紧结卷曲,色泽褐绿,油润有光,具三节色,入口醇厚回甘,汤色橙黄清澈,叶底黄亮,红点鲜明,有明显的“岩韵”特征。

三. 宁夏 固原 泾源县 永宁的桃子

桃属于蔷薇科、桃属植物。我国桃子品种极为丰富,据统计全世界约1000个品种以上,我国有800个品种,用于生产栽培的有30个左右。桃果汁多味美,芳香诱人,色泽艳丽,营养丰富。每100克果肉含糖7--15克,有机酸0.2--0.9克,蛋白质0.--0.8克,脂肪0.1--0.5克,含维生素C3--5毫克,维生素B1 0.01--0.02毫克,维生素B2 0.2毫克,类胡萝卜素1180毫克。



桃树为中型乔木,树体不大,栽培管理容易,对土壤、气候适应性强,无论南方、北方、山地、平原均可选择适宜的砧木、品种进行栽培。供观赏用的各种花色类型花桃、垂枝桃以及适应盆栽的寿星桃都为绿化城市,美化人民生活起了重要作用。 桃原产我国,已有4000多年的栽培历史。



桃子的口感良好,通体能散发出一股能够令人心情愉悦的香味儿,所含营养物质也相对丰富,吃了对身体有补益延年的作用。



桃子的枝、叶、果桃还具有药用价值。唐代药物学家孙思邈称其为“肺之果”,还说“肺病宜食之”。按,中医称肺为“娇脏”,喜湿润,恶干燥。桃子富含胶质物,这类物质到大肠中能吸收大量的水分,能达到预防便秘的效果。桃子的营养还善走皮表,《大明本草》中说,将桃晒成干(桃脯),经常服用,能起到美容养颜的作用。只是桃干的含糖量过高,用开水与少量绿茶或花草茶冲服就好得多,还能提高风味。



值得注意的是,鲜桃下树后极其不耐储存,应趁鲜食用。食用前还要将桃毛洗净,以免刺入皮肤,引起皮疹;或吸入呼吸道,引起咳嗽、咽喉刺痒等症状。

四.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蛇宴

武夷山是蛇的王国,武夷蛇宴以蛇为主要材料具滋阴补贤的极佳功效

蛇宴制作根据不同的蛇品种,可用蒸、焗、煎、炸、炒、熬、煲等不同的烹制方法,配以各种不同的佐料制作成各款粤式、川式美味佳肴,是迎宾宴客中的一种高级享受,对人体不愧为一种极佳的保健食品。蛇宴中的用蛇生宰即制为之上品,可将所得的鲜蛇血、鲜蛇胆调制成鲜蛇血酒、鲜蛇胆酒,这是蛇宴席上不可多得的佳酿。而活宰的蛇可分别以蛇衣、蛇肉、蛇骨及内脏配以不同佐料,烹制出百余款不同品味之佳肴,经厨艺大师拼制成各种图案,组成丰盛美味的全蛇宴。品蛇按中国民间的传统习惯最理想是在秋冬时节,俗话说秋风起,三蛇肥,进补要及时"、"秋冬不补,人生易老",所以中国南方及香港、澳门等地区,许多家庭以及行业工会社团都有入秋后参加或组织旅游美食团来梧州一品蛇宴以求进补的习惯。

五.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武夷西鱼

西鱼指武夷山市西路的洋庄乡区域河流,尤其是在西际、坑口支流中的河鱼。烹调鲜鱼时不用加食油或其他佐料,下几粒食盐即可,吃起来肉嫩味甜。

武夷山盛产鲜鱼。

武夷山的鲜鱼以河鱼为主。80年代兴建了东溪水库,使河鱼产量大大增加。武夷山河鱼的最著名产地在西路的洋庄、坑口、西际、大安,称为西鱼(西与鲜谐音)。这里地处崇溪河上游,河水清澈见底,极少污染。所以在这里捕捞的鱼,如鳗、鲤、鯱、甲鱼、红眼睛等肉肥白嫩,含丰富的蛋白质,味清鲜而少刺,无泥腥味,无论是煎、煮、熏、炖、炸均是席中佳肴。

武夷山还是我省稻田养鲤较早的地区。根据县志记载,吴屯的岭根、后源稻田养鲤很出名。鲤鱼最容易长大,恒觅食虫类。水田养鲤能起保护水稻的作用。同时,这里属高山地区,水质清甜,每年农历七、八月间的鱼一般都在三、四两左右,一道鲤鱼煮豆荚,倾倒无数游客。

武夷山还有一种极珍贵的鱼,叫厚唇鱼。是1980年7月4日,两位科研人员在黄柏溪采集到的,共有六条。它有一个很大的嘴巴,两片很厚的嘴唇,人们给它定名为武夷厚唇鱼,这是福建光唇鱼的一个新亚种。

六.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武夷北米

北米产于武夷山市北路的吴屯、岚谷两乡,当地的大米粒大、色好、味香、饭多。北米之好与当地高山地区特殊气候相关,城里人争相购买。

武夷山是我省一个重要的粮食产地。也是全国商品粮基地之一,武夷山的稻谷在《崇安县新志》中有比较详细的记载。由于高山气候、水源、土壤的关系,北乡吴屯的麻坜、倪坜、岭根、凹头所产的大米享有很高的声誉。这里出产的稻谷粒大、色好、味香。过去有一种叫“弥勒早”(又叫“百日早”)的谷种,适应性极强,不仅产量高,而且出米率也高达80%,米质具有一种特殊的香味,蒸饭时香味扑鼻,闻之使人食欲倍增。此外,吴屯的红米、黄萝米也盛名远播。

七. 福建省 南平 武夷山 文公宴

文公指南宋年夜理学家朱熹。他在武夷山生涯、讲学40余年,把儒家的修身养性之道融入饮食摄生、保健当中,为本身的餐饮烹饪出很多富有奇特风味的菜肴和羹汤,普遍撒布在武夷山平易近间,并名其为"文公菜",集很多文公菜称之为"文公宴"。

文公宴有15道菜,均以武夷山土特山珍为主料,用武夷山传统方式精制烹饪而成,并冠以雅名,寄意深入,别有一番风味。这15道菜是:紫阳高照、武夷十贤、鹅湖嘉会、九曲泛舟、群星拥月、龙风呈祥、鹊巢石磷、七宝葱羹、比年有馀、春绿冬青、金榜落款、麻姑献寿、雪山浅笑、干鱼宴仙、彭祖好菜。

信息来源:福建省旅游发展委员会

八.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九. 江西省 上饶 婺源县 婺源的特色菜

婺源的主要特色菜有:糊豆腐----------- 特点:色香味齐全,常作为宴席上第一道下酒菜。粉蒸菜 ---------- 特点:味道不同于锅炒,香醇可口,为传统地方菜。粉蒸菜 ---------- 特点:肉嫩味美,滋阴补肾,营养丰富。粉蒸肉 ---------- 特点:肉香味醇,常吃不腻。粉蒸鱼----------- 特点:鱼肉起丝状,鲜嫩味美。清炖荷包鲤鱼----- 特点:红艳之色不变,鱼肉嫩而汤味鲜,壮阳补肾,营养丰富清炖甲鱼--------- 特点:香味诱人,肉汤鲜美,蛋白质丰富,滋阴养血
( 上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