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河南特产红糖饼 死面红糖饼的家常做法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河南特产红糖饼 死面红糖饼的家常做法更新时间:2024-05-12 23:43:21

一.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玫瑰鲜花饼

昆明鲜花饼是季节性较强的名特点心,其中尤以桂美轩糕点厂生产的玫瑰鲜花饼最为著名。

昆明桂美轩糕点厂制作鲜花饼已有几十年的历史,工艺十分考究。采摘含苞欲放或刚刚开放的玫瑰鲜花筛选后去掉花托,分开花瓣,加工处理为糕点的馅心;然后包上酥皮成型,烘烤冷却后即为成品。

鲜花饼制作过程要求迅速,必须在一天之内完成,并及时将产品上市出售,以充分显示玫瑰鲜花饼的幽香和鲜美。鲜花饼白嫩洁净,香甜酥软,花瓣可辨,香气宜人。最大的特点就在一个"鲜"字。

二. 台湾省 嘉义 新台湾饼

为已传承两代的50年老饼铺,早期为日人所经营,专做日式糕饼,原名“日向屋”;光复后,由该店工作人员接手,除延续日式风格,并改名为“新台湾”。现今店里仍供应日治时期即有的糕饼,如口感绵密香浓的水晶杏仁饼、各种口味的神木小羊羹、清豆沙饼、日式糖馒头及腰果酥等,均是难得一尝的传统糕饼。店里还供应各种西式糕饼面包,也颇受欢迎。( 嘉义)

三. 云南省 昭通 巧家县 巧家小碗红糖

巧家小碗红糖

巧家小碗红糖俗称“碗碗糖”,产于巧家县金沙江沿岸地区,选用当地优质甘蔗、以传统工艺加工制作,自晚清以降,在国内市场久享盛誉,尤为青、藏、川、滇等省藏区彝族同胞钟爱。在建国初的一次全国性会议上,西藏自治区代表曾当面向-总理请求,希望能保证巧家小碗红糖对西藏的供应。40年代国内出版的《中国上大全》、《云南风味指南》、《云南地方产品》、《昭通地区土特名产志》等书,均专列条目介绍。《中国土大全》记:红糖“以巧家小碗红糖和弥勒县竹园红糖质量最佳,色彩鲜,式样好、杂质少,驰名全省,井远销青海、西藏等地区。”

巧家小碗红糖作坊式生产,土法制作,匠人有专业分工,称谓。职司饶有情趣,整个工艺流程宛如一轴绵延久远的民俗风情画卷。

四. 浙江省 台州 黄岩 黄岩红糖

黄岩红糖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申请人:

台州市黄岩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所在地域:

2016年

划定的地域

保护范围:

台州市黄岩区所辖头陀、北洋、澄江、茅畲、新前、院桥、高桥、沙埠、南城、西城等10个乡镇(街道)164个行政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21°04′13″~121°19′46″,北纬28°31′43″~ 28°42′08″

五. 山西省 晋中 榆次 晋中砂子饼

砂子饼,亦名疤饼。这种疤饼,直径一般是26厘米到33厘米,饼既薄而且脆,饼脸用卵石烙成,凸凹不平,因而有“疤饼”之称。

烙制疤饼时,先将面粉、食油、鸡蛋、盐、五香粉等原料和起,用擀面杖擀成又圆又薄的饼坯,把平底鏊置于火上加热,再把大小不一的河中捡来的卵石洗净,放在平底缝里,等卵石烧到极热以后,把饼坯放在烧热的石子上用文火烤熟即成。这种饼的原料配比,可按食用需要而定,但食油不可多放,以免影响存放。如果喜欢甜食,可加糖去盐制成精疤饼。

六. 江苏省 盐城 盐都 清真油麻饼

原为清末盐城回民哈云书开办的“哈鹿鸣”清真菜馆创制,今清真饭店仍保持这一特色。制法是将糯米粉、面粉按一定比例拌和,包入桂花糖、金桔等精制而成的馅心,放入热油煎之。制作工艺考究,制成后外脆、中粘、心甜。食用时逐层品尝,清爽可口,齿舌留香。中国盐城网提供( 盐城)

七. 安徽省 安庆 迎江 迎江油酥饼

油酥饼制做技艺精细,要经过制酥、和面、制饼、煎烤四道工序。制酥的油、面比例为1:3。先将菜籽油烧热,将锅端下,徐徐倒入面粉,用擀杖迅速搅拌均匀。和面讲究搓揉,使面有较强的韧性。和面的水,60%为凉水,40%为温水,先用60%的凉水与富强粉拌和,搅成面絮,再倒入20%的温水,搓揉成硬面团,揉至面团表面发光,再将剩余20%凉水洒入,并用拳头在面团上榨压,使水全部“吃入”面内。然后将面团移在案板上用力反复搓揉,功夫全在“揉”上,直至面有较强的韧性时,拉成长条,抹上清油,揪成一两三钱重的面剂;再在面剂上抹油, 以防止粘连在一起,并逐个搓成三寸五分的长条,就可以制饼了。

制饼时,将长条面压扁,擀成一寸半宽的面片,加一钱五分油酥,撒匀椒盐一分,关键在于一手扯面,一手卷面,要求一两三钱重的面条,必须扯成二寸宽的薄片达四公尺长,只有这样边扯边卷,才能达到层叠千折,薄如蝉翼的程度。

煎烤用平底鏊,先在鍪内倒一两菜籽油,将卷好的形似“蜗牛”的小圆饼逐个排放在鏊里。鏊下的火力要分布均匀,散在周围,而鏊上的火力则要集中在鏊的中心,这样才能使酥饼涨发,心子提起。待三分钟后,提开上鏊,给酥饼淋一点清油,逐个按火色情况调换位置,防止烤焦,再将上鏊盖上,一分钟后将酥饼翻身调换位置,达到火色均匀,两面金黄即成。

八. 香港 香港鸡仔饼

广州名饼鸡仔饼,原名“小凤饼”,据说是清咸丰年间广州西关姓伍的富家有一名叫小凤的女工所创制,其成为名饼却在半个世纪之后,广州河南成珠茶楼因中秋月饼滞销,制饼师傅急中生智,把制月饼的原料按小凤饼的方法制作,并大胆地用搓烂的月饼和猪肉、菜心混合为馅料,再调以南乳、蒜茸、胡椒粉、五香粉和盐,制作出甜中带咸、甘香酥脆的新品种“成珠小凤饼”来,因其异味香脆而受到顾客青睐。小凤饼形状像雏鸡,故又称鸡仔饼。其后,又进一步改进,务求精制巧作,并改进包装,罐装或盒装,远销东南亚。

饮誉中外,并备受广州人欢迎的鸡仔饼,其创制完全出于偶然,是歪打正着。可见人类饮食文化的发展,同任何事物的发展一样,都是必然性与偶然性的统一,任何偶然的饮食文化现象中,都包含着饮食文化发展的某些必然趋向,岭南饮食也如此。把月饼料做成了鸡仔饼,在这偶发事件中体现的是饮食文化的发展以人们的创新精神为内在动力的必然性。

九. 陕西省 渭南 华阴 华阴水晶饼

华阴水晶饼是陕西省渭南市华阴市的。华阴水晶饼因其馅芯透明发亮,犹如水晶而得名。早在宋代,它就享有很高的声誉。曾与燕窝、银耳甚至金华火腿齐名。现仍为陕西省的著名。

水晶饼选用上等白面粉、砂糖、冰糖、猪油、桂花等原料精制而成,其馅芯透明发亮,犹如水晶。它小巧别致,润香适口,油多而不腻,糖重而渗甜,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和橘饼清香;它外形美观,面色金黄,四周雪白,起皮掉酥,凉舌渗齿,素有“金底银帮鼓鼓腔”的美誉,自古以来都是馈赠亲友和招待贵宾的上乘面点。

水晶饼是陕西渭南的名点,作为一种传统食品具有浓郁的地方风味,体现出“三贤故里”的文化神韵。其中以渭南出产的“乐天牌”水晶饼和西安德懋恭生产的水晶饼最为出名。它外形美观,油而不腻,具有浓郁的玫瑰芳香,是馈赠佳品。

十. 重庆市 沙坪坝区 龙凤饼

龙凤饼是川式糕点中糖皮点心的代表,已有600多年历史。产品形圆饱满,花纹图案丰富多,有龙有凤,或喜或寿,配以花草虫鱼,令人赏心悦目。人们多在婚娶或寿庆时吃,故又称喜饼、寿饼。其特色是皮薄馅多,酥松爽口,醇甜香郁,色泽金黄或乳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