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云南米做特产 云南米做的特产有什么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云南米做特产 云南米做的特产有什么更新时间:2024-01-09 11:20:43

一. 云南省 曲靖 沾益 鸡油菌

鸡油菌:颜色金黄,像鸡油一样,菌朵小,有一种小巧玲珑的温柔感,想起就让人感觉非常的温馨。用鸡油菌做出来的菜,其香味淡雅可口,吃起来真让人有一种满颊留香的高雅气来。它有清目利肺、益肠胃的作用。经常食用可有利于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皮肤干燥或粗糙症、角膜软化症、眼干燥症、夜盲症、视力失常、眼炎等疾病以及预防某些呼吸道及消化道感染的疾病,此外有报道还称该菌具有抗癌性,对癌细胞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二. 云南省 楚雄 南华县 云南松露

不知从什么时候,在厨房间开始流传一个悄悄话“云南松露”,西餐厨师们乐滋滋地把它当做山寨版的“餐桌上的钻石”,几年过去了,这个“山寨货”开始摆脱法国意大利的影子,堂堂正正上了一流中餐的餐桌。

国货土产

云南松露一开始就被扣上个“山寨货”的帽子,大概超过2/3的人,对松露的认识,都来自于关于普罗旺斯的美文,“餐桌上的钻石”、世界三大美食等等,这个文艺的名字注定带着法国或者意大利血统,它特殊的味道也被人拿各种令人联想的味道形容过了。仿佛如果不用刨刀小心地削下薄如蝉翼的两三片来放在高级餐厅昂贵的那份食物上,就不能与它的地位般配,连拿来浸泡保存松露的橄榄油都身价倍增。所以,一听说还有国产的,多数人的反应是“中国也有松露?”

然而,云南松露是如假包换的松露。它在云南本地叫“块菌”,松露这种诗情画意的名字,很不幸,从来也没有轮到它头上过,也没有在中餐的餐桌上出现过。无枝无叶,呈块状生长在地下土层中,又因为能散发出类似“荷尔蒙”的特殊气味,在成熟以后经常被山区发情的母猪在放养时从土中拱出,所以在云南又把它叫做“猪拱菌”。

由于其生长形态与其他野生食用菌有着太大的区别,在过去,这种不为人知的野生菌往往被山民喂猪甚至抛弃;同时,在各种野生食用菌大量出产的7、8月份,它却藏在土壤中存蓄“能量”而难以见到其身影,只有在众多野生菌“落潮”的秋末和几乎“销声匿迹”的冬季,它才开始收获,从12月份一直可以到来年的1、2月份。忽然之间,有西餐厨师开始用它,拿来作为昂贵的法国意大利产的替代品,诚实地说,是同样的品种,有相似的香气,而价钱又是那么便宜,于是马上就传开了。

云南现在已经是松露在中国的最主要产地和经营贸易出口最大的集散地。在云南的昆明、大理、楚雄、保山、迪庆、怒江等州市均出产野生松露,最好、味道最浓郁的同样是黑松露。如今云南,不但蘑菇中间商们晓得了这个以前不值钱、喂猪的菌子是个高级的西餐材料,连找菌子的老农也都知道了块菌“可以壮阳”,到乡下做客,保不齐老乡最后会神秘又好客地倒一杯“块菌酒”给你,山里毒蛇、枸杞、人参、熊胆泡的那些都靠边站,鹌鹑蛋大小的小半瓶子块菌才是最大的人情。看来,不管产自哪一国哪座山,松露的味道给全世界人民带来的联想是一样的,在这一点上达成了空前的一致。

林间精灵

那些用优美文字描写普罗旺斯农民带着猎犬进山找松露的场景,也有云南版的。云南松露采收者既不牵猪,也不带狗,就靠经验,说起松露如数家珍,就凭着20多年的采收经验。雾锁晨光的清晨,山间弥漫着的轻雾像即将出嫁的新娘身披的白纱,空气中带着一丝寒意却格外清新湿润,松露生长需要比较特殊的环境,其生长地的主要树种就是云南松,长在松树的须根处。松露只生长在松花粉能够飞落覆盖的地方,而且土壤中要含有铜、铁成分,这些“元素”都是松露生长所必需的成分;除此以外,地形山势的变化和温度湿度的变化,以及阳光的照射分布也能影响松露的生长,如南北走向的山势有利于松露生长,森林中空气湿度要好,在温度高的地方,它就会生长在相对背阴的地方,而在温度低的地方,它就一定会生长在向阳的一面,果然,在一片山势不高的松林坡地挖了20多厘米的土层后见了云南松露。

这时带着红壤与腐质土层的松露展露眼前,捧在手中的松露确实其貌不扬,裹着泥土还真像是“山药蛋子”(土豆),用刀切开,可以看见褐色的丝状斑纹,瞬间,一种奇妙的气味带着泥土的芳香在空气中弥散开来,甚是浓烈。

在南华,就是全中国最大的野生菌交易中心,那里街头到街尾都在卖菌子。黑色的块菌已经身价倍增,为数稀少的几块藏在叶子下面,比起满地的松茸,算是珍稀物种。当地人都不买,因为这个菌子特别爱长虫,也不好吃。拿起一块来看看,虽然跟冬天的巴黎街边橱窗里,挂着800欧元牌子的那一小竹篮没法比,但外形和法国黑松露非常相像,只是外皮的鳞片比较小,香气也弱一些。

在业内把直径3厘米以上的称为‘好货’,小于3厘米被称为‘小货’,超过5厘米就是难得的‘上品’了。‘上品’松露基本不做任何加工,只需冷藏保鲜,要以最快的速度供应出口才能有好价格;‘好货’松露由于价格适中现在是国内高级餐厅的抢手货,也用不着更多的加工处理,保持原生态最好;‘小货’松露也不能浪费了,经过干片和原料加工处理同样有市场。生意的事,其实就是上世纪80年代才开始的事情,松露年年有,只是就算到了现在,与满山的牛肝菌、松茸相比,还是少有云南人拿它来做菜调味的。”

的确,用云南的松露可以随时取得,而且只要用法得当,丝毫也不逊色于国外出产。而要是能跟中餐结合得好,就是很潮的事情。

三. 云南省 普洱市 景东 云南景东彝族火烧猪

火烧猪是景东县彝族员拿手的一种地方民族名菜,据说这种烧烤烹调已有500多年的历史,火烧猪吃起来,具有酥脆、清香可口的特点而一直流传下来。其做法是,将一头80斤左右的细骨头猪宰杀洗净后,去掉头脚和内脏、再往猪身上擦上盐、酒、花椒、大蒜等调料,然后用特制的铁叉穿住猪身,在栗炭火上翻烤,边烤边涂卤水、麻油,待整个猪身烤黄,皮脆肉酥时即成。吃的时候将火烧猪肉切成块状,配以酱油、酸醋、辣椒、葱、芫荽等调料,火烧猪肉保持了它的原汁原味,新鲜而味纯正,是彝族人民在喜庆或宴请贵客时才出手的一道佳肴。

四. 云南省 昭通 绥江县 云南半细毛羊

云南半细毛羊是国内培育的第一个粗档半细毛羊新品种。

一、产地及分布

云南半细毛羊是在云南省的昭通地区,自60年代后期,用长毛种半细毛羊(罗姆尼、林肯等)为父系, 云南半细毛羊图片

当地粗毛羊为母系,级进杂交再横交固定而育成。1996年5月正式通过国家新品种委员会鉴定验收,2000年7月被国家畜禽品种委员会正式命名为“云南半细毛羊”。主要分布在云南昭通的永善、巧家等地。

二、外貌特征

云南半细毛羊身体中等大小,羊毛覆盖至两眼连线,背腰平直,肋骨开张良好,四肢短,羊毛覆盖至飞节以上。

三、品种性能

云南半细毛羊是国内培育的第一个粗档半细毛羊新品种,羊毛细度48~50支。成年公羊平均体重65 kg,剪毛量6.55 kg,成年母羊平均体重47 kg,剪毛量4.84 kg。毛丛长度14~16cm。母羊集中在春秋两个季节发情,产羔率106~118%。10月龄羯羊屠宰率55.76%,净肉率41.2%。

四、引种繁育

目前,云南半细毛羊受到越来越多的养殖户的青睐,随着电子商贸的发展,更多的用户通过中国畜牧街这类畜牧商贸市场来实现云南半细毛羊的引种繁育、种羊销售、信息交流,云南半细毛羊已经成为专业化养羊和家庭养羊的品种之一。

五. 云南省 红河 河口县 云南松菌

松菌又称松菌、松蘑、松蕈、松口蘑、鸡丝菌。真菌学分类属担子菌纲、伞菌目,蘑科,蘑属。在云南分布极广,迪庆、怒江、丽江、大理、楚雄、昆明、曲靖等地州市都有生产,资源十分丰富,是中国松茸主要出口基地。松茸喜生于云南松、赤松与栎树、杜鹃等混交林中。每年夏秋为采集野生松茸季节。鲜松茸具有褐色鳞片,菌盖蛋黄褐色,柄深褐色。含有蛋白质17%,及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氨基酸。菌肉肥厚,香气浓郁,食味鲜美,为名贵佳肴,并有强身、益肠胃、理气化痰、止痛、驱虫功效,及调节人体新陈代谢,降低血压、胆固醇和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此外,松茸蛋白、多糖的防癌免疫功能深受人们的关注。

六. 云南省 昭通 昭通黄牛

昭通黄牛

品种描述

产地与分布:云南省昭通市全境。

外貌特征:体格偏小,体质结实,结构匀称。被毛以黄、浅黄、草白、黑、红色较多,头大小适中,公牛角短粗,肩峰明显,母牛无肩峰;前躯发育好于后躯,尻部倾斜,四肢粗细中等,飞节稍靠内,尾细长,尾根低。

品种性能:成年公牛体高为111.6厘米,母牛为04.2厘米,阉牛为115.1厘米。体重分别为259.2干克、211.1千克和310千克。平均挽力为96.7千克,最大挽力为311.1千克。眼肌面积为51.3平方厘米,肉质细嫩醇香、无膻味。板皮质地细密坚韧。母牛繁殖率为50%左右,犊车成活率为84.2%。

七. 云南省 昆明 官渡区 云南牛干巴

云南牛干巴:始于元代。上等牛干巴,肉厚、膘壮、色深,外干而内柔软,咸度适中,可保存二三年。按肌肉部位,以饭盒(即股四头股)、里裆(即股薄肌)、弯刀(即股二头肌)、碓嘴(即半腱肌)所制干巴质量最佳。其食用方法甚多,可煎、炸、蒸、炒均可,以切成薄片,经油炸脆,挂糖醋汁,淋花椒油而成的风干牛肉,色泽红亮,肉质酥脆,五味俱全,香气醇浓,为云南风味佳肴。


八. 云南省 大理 剑川 剑川扎布

族妇女善于缝制布扎小件,布扎制作工艺讲究,选用色彩鲜艳的布料,按设计先缝成雏形,然后填入艾叶等香料,再精心加工刺绣,其造型古朴,色彩艳丽,具有较强的装饰效果,每年五月端午,以里裹丝线之香蒿手镯、香包、绣球、八卦太极、狮、猴、麒麟等布扎小件出售,这些布扎内装香蒿、香面、马蹄香等除秽草药,一来作婴儿饰物,也有除秽保健作用,近年则作为旅游产品,常年出售,供游客选购。曾多次选送参加全国工艺美术展览,深受专家好评。年近百多岁的剑川著名布扎艺人张德和被省文厅命名为中国民族民间高级美术师,她制作的十二生肖等布扎小件被北京民族博物馆和为民族博物馆收藏。近年来,布扎已成为外地游客喜爱的收藏品。

信息来源:大理州旅游发展管理委员会

九. 云南省 昆明 宜良 云南回饼

云南回饼是昆明特有的名点。它细白如雪,松软爽口,清香咸甜,老幼皆宜。

云南回饼不仅风味殊异,而且来由也有奇特。50多年前,"合香楼"糕点铺的一位砚师傅把面团搓好后,发现忘了加鸡蛋,这时面团已酸,继续发酵,面要变质,不发酵又做不成面包。正在发难之时,一位名叫李清祥的师傅说:"加些小苏打做成烤饼吧"!于是他们就把面团擀成一厘米厚的面片,切成二厘米见方的小块,为了和其他糕点有所区别,又在生胚中心加了一个红花,上炉烘烤。万没想到,出炉一看,色如白雪,形如玉块中间一点红,好似雪里红梅分外妖娆,试尝之后,清香爽口,松软味美,分外好吃。师傅们都很高兴。一位师傅说:"这饼是发面返回来做成的,就叫回饼吧!"回饼送到店内,由于新奇而味好,很快被顾客抢购一空。后来,他们在配料中加上适量的椒油、精盐等。味道更佳,成为"合香楼"独家经营的名牌产品。

回饼色泽雪白,质地柔软,甜中带咸,入口舒适,不干不燥,容易消化,特别适合于老人、儿童和病人食用。

十.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云南油炸蚂蚱

云南十八怪中,有一怪是“蚂蚱当下酒菜”。这蚂蚱,就是我们常说的蝗虫,就是这样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虫子,这里的人美其名曰:“跳菜”。在旧中国,有一年北方地区蝗灾,蝗虫飞过,遮天蔽日。所到之处,草叶、树叶都被一扫而光,可见蝗虫的厉害。而在云南滇西北一带,一到秋季收割谷子的时候,那谷田里便到处是蚂蚱飞舞的影子。从田埂上走过,一阵“堤嗒”声,走急了都会踩死几只蚂蚱。这时候,妇女们便一面割谷子,一面将蚂蚱捉了往围腰里塞。当然也有专门捉的,用了网兜绑一竹棍,在田埂上跑来跑去地捉,不用多少功夫就能捉满一大塑料袋。

这些割谷子的妇女,将捉了的蚂蚱带回家,用开水一烫,去掉翅膀,和腿足,在锅里慢慢烤黄,烤到水分干涸,焦黄灿然的时候,加上香油,花椒调料,黄生生的蚂蚱,便透出诱人的香气。那香劲才叫无法形容,清脆中有一股子谷草的清香气味。或者将蚂蚱腊干了,“有朋自远方来”的时候,炒上一盘,弄上二两小酒,款待朋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