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古蔺观文特产有糊海椒面 四川泸州特产古蔺面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古蔺观文特产有糊海椒面 四川泸州特产古蔺面更新时间:2024-04-17 10:52:34

一. 山东省 泰安 泰山 泰山豆腐面

泰山斗姆宫、尼姑庵待客素面,用泰安豆腐及山菜作卤,色泽黄、绿、白相映,清鲜爽口。

二. 陕西省 西安 临潼 关中浆水面

浆水面是浆水作汤,加上葱花、香菜等制作的一种面条。浆水面清热解暑,是夏季的去暑佳品是一种大众化的夏令风味食品。还有很多年轻人带生浆水饮用,同样有去暑的作用。浆水制作很简单,采用的是发酵的原理,每天煮面的面汤在盛夏时节会变酸,用一个坛子将每天剩下的面汤储存起来,加入菜叶一般选用鲜嫩的芹菜、莲花菜、小白菜叶或苦苣、苜蓿、荠荠菜等野菜为原料,切成细条,煮熟后加上发酵引子,盛在瓷罐内盖好,三天后即成浆水。食用前先加葱姜蒜炝锅,爆香后加入浆水、煮沸、下面、再配以其它佐料,或者将面下好后捞入碗内、浇上浆水(热浆水更佳)、加入适量精盐、花椒油、辣椒油即可食用,即成浆水面。


三. 四川省 泸州 古蔺县 古蔺面

古蔺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古蔺手工面,是以手工揉制,再经机械成型而成。

古蔺手工面分为水面和干面两种,以干面为居多,而真正能够长时间储藏,长距离运输的也只有古蔺干面。

古蔺手工面,尤其是干面享誉整个四川乃至整个川南。

其特点是:耐煮、不浑水、有劲道。

而造就这一独特特点,与古蔺的地理、气候很有关系。同是一样的面粉,同是一样的制作者,在泸州做的干面和古蔺做的干面口味差之千里。

就其原因在于古蔺非常干燥,俗称是“打不湿的古蔺”。空气质量非常好,面做出来不久就已晾干。加之手工揉制时,多有不可外传的经验,所以更是加进了神秘元素。

现在古蔺手工面正在面临着全机械化的危机——因为机械化确实能解放人工,生产效率有所提高,可这也大大降低了古蔺手工面的质量。

可以说,现在古蔺城内做手工面的不多了,仅有四、五家,而这四、五家内,只有是古蔺镇映月村三组的王奇家还在坚守着古蔺手工面的手工揉制制作。

四. 山西省 吕梁 交城 交城调料面

山西省交城县调味品厂创建于1991年11月,是一家集研发、生产和销售润美牌系列调味品为一体的私营企业。2009年6月,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正申请“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润美牌系列调味品师承于明末清初医药学家傅山先生题写店名(卫生馆),并由其亲自书写配方的五香调料面,在保持传统风味的基础上,本厂传承人经过多年实践经验,结合现代药理学和营养学理论,采用先进工艺流程,精心研制开发出五香型、肉味型和麻辣型等3个系列10余个品种。其原料主要来自广西壮族自治区,属纯天然植物香料。该系列产品味道芳醇,味美浓郁,味厚持久,长期食用具有调节脾胃、增强食欲、健体强身和延年益寿的功效。产品可用于炒菜、烧菜、炖肉、调馅和调制各种凉菜、汤类、风味小吃等,荤素皆宜,是居家、餐饮业必备的调味佳品。

五. 山东省 德州 夏津 夏津银丝面

夏津银丝面,又名龙凤面,原为雷集乡张集村张氏祖传面食,迄今已有200余年历史。银丝面系选用上等精细面粉,配以十余种佐料,人工擀轧面薄如纸,切成细丝即为银丝面。再横切则为珍珠琪。银丝面、珍珠琪久煮不烂,不粘,仍根根、粒粒,如银丝碎玉,晶莹透明。食之软腻、滑韧,若另配以麻汁、炸酱、肉丝、醋、蒜等佐料,更别具风味。现全县生产厂家达十余处,其中国营夏津珍珠厂生产的“飘旗”牌珠珍琪、银丝面为正宗产品,选料精良,风味独具,系同类产品的校校者。如今,于传统工艺的基础上,又利用现代化手段生产,其品味尤佳,营养成分更趋丰富,且产量与日俱增。溥杰先生品尝后,曾欣然挥毫写诗称赞:古树发新枝,银(shu)绽奇葩,不啖珍珠琪,愧称美食家。

产品典故

清乾隆皇帝为治理天下,体察民情,曾“六飞首驭,省方问俗”,即所说的“乾隆六下江南”。

有一次,乾降南巡由运河水路回跸京师,由于一路上旅途劳顿,水土不服,至使食欲行振,沿途各地方官闻知,无不将当地的美食进献皇上,以邀青睐。然而,乾隆帝总总不开胃口,多不思用。

后来,“龙舟”行至山东夏津县地面、夏津知县金应斗早率属官在运河岸畔恭候圣驾,得知“龙体欠安”,便诚惶诚恐地将当地的美食--“珍珍琪”献上。这珍珠棋为夏津,系以上等精面粉加鸡蛋清,配以多种佐料做成,“个如大米而白,形似凤目而秀,真真是洁白比玉屑,晶莹匹珍珠”。又兼以烹调技巧考究,乾隆帝吃后,食欲大增。于是召见夏津知县金应斗,详细询问珍珠棋情况,并“御赐诗扇一柄”。(见乾隆本《夏津县志*卷一》)金应斗感戴天恩,便又将珍珠棋的制作、烹调技巧详缮成折奏上皇帝。乾隆帝阅后,赞叹不已,“龙颜”大悦,遂取朱笔将“珍珠棋”的“棋”字,“木”旁改为“王”旁,井加御批道,“玉玑凤目,王者之食也。”

后来人们也就相沿成习,将“珍珠棋”更为“珍珠琪”了。由此,这珍珠琪又得了一个高雅的称号一—“凤目玉玑琪”。

自此以后,乾隆帝便命夏津县每年特做珍珠琪600斤晋献宫廷,以供御膳之用。遂成定制,夏津县就每年照献不误了。

六. 台湾省 台北 茶油面线

材料:全麦面线、胡萝卜、萝卜芽、茶油、麻油、纯酿造酱油



作法:



1.将一份的全麦面线先下锅煮熟,然后起锅置碗备用。



2.将胡萝卜刨成细丝,与全麦面线混合均匀,并加入适量的茶油、麻油、纯酿造酱油予以调味。



3.表面再撒上一些萝卜芽或豌豆苗,即完成。



茶油的功效:纯正特级美容茶花油最神奇之处在于,比许多昂贵的保养品更为天然,亲肤不刺激,最适合过敏体质的肌肤,有“神油”和“长寿油”、“月子油”的美誉。

七. 四川省 泸州市 古蔺县 古蔺肝苏

古蔺肝苏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古蔺肝苏产品中的肝苏颗粒,曾获四川省卫生厅优秀科技成果金奖;1997年该品种被收载入《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中药成方制剂十三册》;1988年获全国星火计划成果金奖;2001年被列入国家计委中药高薪技术产业化重点示范工程项目;1998年底经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评审进入《国家基本药物目录》;1999年五月获《国家中药保护品种证书》;2002年被四川省中医管理局列入全省唯一治疗肝病的重点推广科技成果。“古蔺肝苏”产品经广泛临床证明对防治各型肝炎均有显著疗效,上市十几年临床未见明显毒副作用报道,受到广大患者喜爱。

原料

古蔺肝苏的原料赶黄草为民间习用药材,最早载于《救荒本草》,现已载入《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第十三册》,归肝胆、脾和膀胱经,性平,味苦微辛。单用具有清热除湿、利胆退黄、健脾利尿消肿之功效。苗族民间有上千年的用药史,其制剂肝苏颗粒临床用于治疗肝病已有十多年的历史。
古蔺肝苏的原料赶黄草,属古蔺县地道药材,又名扯根菜,为虎耳科植物扯根菜的干燥地上部分,主要分布于海拔1000米左右的乌蒙山区,其生长、成活与否对土壤、日照、气温、降水等条件均有严格的要求。古蔺县境内为暖温带和亚热带交替地带,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境内山大沟深,坡谷纵横,海拔300-1843米,立体气候明显,“一年三四季,十里不同天”。年均气温17.6度,年降水量700-800厘米,无霜期300天以上。由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环境气候等方面原因,使其中药材资源及其丰富,也是赶黄草生长发育所需的最佳环境,因而使赶黄草成为古蔺县地道药材。全县71万多人口,共有11个民族,苗族为主要的少数民族。古蔺县是当年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辗转战斗过的地方,著名的“四渡赤水”战役主要在古蔺县境内进行,属于革命老区。境内中药材资源十分丰富,当地人民素有种植药材的传统。

作用

“古蔺肝苏”具有降酶,保肝,退黄,健脾的功能,用于慢性活动性肝炎、乙型肝炎,也可用于急性病毒性肝炎。在临床研究中发现,肝苏颗粒具有一定的抑制乙肝病毒DNA复制的作用。肝苏颗粒能有效降酶退黄,快速改善患者体征症状,停药后不易反弹,具有优良的远期疗效。经临床对照研究证实,肝苏颗粒对于治疗慢性活动性肝炎的临床总有效率达90.1%,治急性黄胆性肝炎临床痊愈率达86%,对小儿急性乙肝的临床痊愈率达90.48%,临床未见明显毒副反应。体外试验证明,赶黄草水提物对HBV DNA转染细胞系2215细胞分泌HbsAg、HbeAg有抑制作用,在体外具有一定的抗乙肝病毒活性。在鸭乙型肝炎动物实验中,给药四周后,赶黄草水提物能使血清中DHBV DNA滴度总体水平显著降低或极显著降低,其抗病毒效果呈剂量相关性。通过肝苏颗粒治疗DEN-AAF诱导实验性大鼠肝癌前结节的研究,显示赶黄草提取物对DEN-AAF诱导发生的肝癌有显著的阻断和延缓发生的作用。

产地

产于乌蒙山区的四川古蔺县,是苗家人的神仙草,主要是在云贵川交界地段。

八. 江苏省 苏州 太仓 双凤羊肉面

双凤羊肉面(又称:双凤肥羊大面)为太仓餐饮文化中的特色品种之一,以酥、浓、香、肥著称。相传一百多年前,有个姓孟的师傅在有着1600多年历史的双凤古镇西市梢开了一个面馆。因其重烹肉、善熬汤、精制面,使得“双凤孟家羊肉面”名声在外,远近皆知,成为地方上的冬令名吃。

双凤羊肉面所以在众多的羊肉面中脱颖而出,有其一套秘传:首先是选购山羊品种,店家讲究选购体大皮薄肉嫩的“太仓山羊”,以阉割的公羊与刚成年雌羊为上选。第二,讲究宰杀,必反复洗净。第三,锅底置盘去壳新稻草芯草把,以防焦锅;锅之四周满塞白萝卜,以除膻味。第四,宰杀后将肉分档下锅,肉质较老的置下层,肉质嫩者置上层,然后再加佐料,文火焖煮。其面汤用烹羊原汤熬制,要熬得浓而不浊、油而不腻方用之。 其面以手工制之,俗称“跳面”,其特点是面条细、柔、滑、韧,入水便熟,久煮不烂,口感极好。

双凤羊肉面选择的太仓山羊食百草而长,不像猪、鸡、鸭等吃含有激素的添加饲料,因此被誉为“绿色食品”。加之,在品尝双凤羊肉面的同时,还能欣赏、感受“羊文化”的独特内涵,故深受顾客青睐。

九. 福建省 宁德 周宁 泥鳅面

泥鳅面

饪时,是先下泥鳅后下面?还是先下面后下泥鳅?千百年来,食之者很多,知之者甚少。就象可口可乐配方一样神秘!制成后,连同铁锅端上大雅之堂,很抢眼球,很调味口,充满着涵养和韵律。惊蛰之季为皖东大地上八方游客喜爱的珍贵的时令菜。

您不妨美旅全椒,泥鳅面随处可见。享用时十分考究。讲究味觉,讲究环境,讲究心情。在碧云湖畔,在滁河岸边,在神山公园,在椒城之中,在太平桥上,在星级宾馆,在农家乐……菜同人不同,人同味不同,境同心不同,心同情不同。一道菜肴,食出人生百味!

十. 河北省 衡水 武强 饯面馒头

材料:

面粉2500克,老酵面150克,食碱30克。

饯面馒头的特色:

干硬筋道,香甜味美。

做法:

1.将老酵面放在盆中加水1000克澥开,再加入面粉1500克和成面团,进行发酵。

2.面团发酵后,加入食碱30克揉匀,再将余下的1000克面粉放入加好食碱的酵面内,反复揉搓均勾。

3.揉好的面团搓成条,摘成100克1个的剂子,反复在面板上揉搓,做成圆形馒头,摆在木板上静置10-15分钟,见馒头面坯已发起膨胀,立刻装笼,蒸约25分钟即熟。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