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涪陵周边游重庆特产推荐 重庆涪陵低消费又好玩的地方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涪陵周边游重庆特产推荐 重庆涪陵低消费又好玩的地方更新时间:2024-05-11 00:21:48

一. 重庆市 涪陵 酥心脆糖

酥心脆糖系重庆传统名产之一,是在酥心糖不断发展演变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品种。酥心脆糖以白糖、芝麻为主要原料,兼有芝麻杆、酥心糖的特点。其口味纯甜浓香,皮脆心酥。别具风味,深受世界各国人民的喜爱,多用于馈赠亲朋好友。

酥心脆糖是在酥心糖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新品种。酥心糖夹心糖的一种,用油料作物种籽的熟酱体(简称为油籽酱)作为馅心(常用的油籽酱有芝麻酱、花生酱、葵花籽酱、黄豆酱)外包硬糖皮而成。

酥心糖既具有硬糖坯的甜脆性,又有油籽酱诱人的芳香气味和滋味。酥心脆糖组织松酥,食之香甜酥软,十分适口,具有特殊的风味,颇受广大消费者欢迎。用作酥心脆糖心馅的各种油籽酱,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和脂肪。此外油籽酱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A、D、E以及烟酸和较多的无机盐类。因此酥心糖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健康食品。另外酥心脆糖生产工艺简单,原材料来源充足,生产效率高,成本低廉,销路好。

二. 重庆市 巴南 石滩大米

石滩大米是重庆市巴南区石滩镇的。石滩大米获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石滩镇是巴南区最边远的山区镇之一,境内旅游资源丰富,极具开发潜力,“巴南三峰”中的两峰方斗山和双寨山镶嵌石滩,独特的地理环境优势为有机农业、养生养老、乡村旅游提供了理想的发展环境。目前,该镇建成高山错季蔬菜基地1万亩,高山优质稻基地1万亩,新建生态土鸡种苗养殖场和有机农场各1个。注册使用“方斗山”和“琢玉农业”商标,9类农产品被评为无公害产品,石滩大米、黄豆、玉米通过有机认证,石滩琢太有机大米在第九届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上荣获金奖,石滩大米、豇豆、糯玉米、土鸡深受市民喜爱,供不应求。

2013年,重庆市巴南区石滩镇农业服务中心申报的“石滩大米”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13096355。

重庆市巴南区石滩镇农业服务中心

13096355

三. 重庆市 大渡口 重庆烤脑花

烤脑花是重庆地区的一道特色美味儿小吃,采用猪脑子,扮之以海椒末、花椒粉,以及其他佐料,火烤而成。气味醇厚,入口绵软,香而不腻,油而不肥。是到重庆旅游时切不可遗漏的一道小吃!

制作方法通常有两种:

1、先把脑花拿出来用牙签仔细的挑掉上面的血丝,就是一个白白嫩嫩的脑花儿了,把它分成两半,更容易烤熟,还入味些。上火开烤,火一定要调到最小.在快熟的时候,加入花椒油,撒上味精和葱花,香喷喷的脑花儿就熟了。

2、脑花先去掉膜,水烧开,放入脑花,开后改小火,一分钟后沥出脑花,在墩子上将脑花改成大拇指大的块待用!欠粉加蛋清加适量水搅散,以能裹上脑花块为好(即穿衣),油烧沸下脑花,炸到金色沥出装盘!空锅放适量油,下泡海椒酱和豆办酱花椒适量炒散仔,加入少许水微煮加蒜泥,味精少许盐,鸡精,醋,白糖,欠粉搅散下锅烧开加葱花淋在炸好的脑花上既成!

每种作法都有其独到之处,第一种作法香气更浓,但油稍重;第二种作法适合不喜欢油腻的人,且可以自行掌握咸淡及佐料的多少。

个人口味觉得,第一种做法更能体现烤脑花的闻着香、入口绵的特色,也更能正宗地体现出“烤”字!不过也有不少人喜欢第二种方法制作出来的烤脑花。

四. 重庆市 涪陵 方坪香茗

方坪香茗:方坪香茗色泽绿润,汤色碧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甜,叶底嫩绿匀亮,是涪陵绿茶产品中多次荣获省级名茶奖的唯一产品,现已成为涪陵绿茶产品中的突出品牌。

生产历史悠久,最早见于明朝嘉靖30年(1522)年《涪州志》。因其具有扁直显毫,色泽绿润,汤色碧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爽回甜,叶底嫩绿匀亮的特征而名。

五. 重庆市 丰都 丰都烟叶

以巩固“全国烟叶生产重点县”为目标,常年种植烤烟4万亩以上,收购烟叶10万担以上,产值1.5亿元,烟叶单产、上中等烟叶比例和户均收入连续多年位居全市第一。全县有4个专业合作社,从业人员6021人,种植区农户参与面达66.5%。力争到2020年,生产指标计划达到15万担,丰都成为中华等品牌香烟的原料直供基地。

六. 重庆市 沙坪坝区 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是一款发源于重庆的汉族特色小吃,属于渝菜。品种丰富,一般按有没有臊子来分,没有臊子的小面调味料也很丰富。一碗面条全凭调料来提味儿,先调好调料,再放入面条。麻辣当先,面条劲道,汤鲜而厚味。

说到重庆给人的印象,人们肯定首先想到的是火锅啊,美女,山城什么的,但是如果我说重庆有一种美食比火锅还出名,排在火锅之前的就是重庆小面。小面是重庆人和川东人对面条的称呼。狭义的小面是指仅以葱蒜酱醋辣椒调味的面条,而在老重庆的话语体系中,即使加入牛肉炸酱,排骨等豪华浇头的面条也称作小面。不像其他地区吃面条时讲究的面条筋斗,汤头鲜浓,重庆人对小面优劣的评价的标准是佐料,小面的佐料是其灵魂所在。

重庆人对重庆小面的热爱不亚于火锅,清早起来,街边的面摊格外红火,尽管堂子装修的不好,甚至没有堂子——美女在这个时候也从不顾及自己的淑女形象,吃着那是个香哦;西装革履的绅士,放下公文包,呼-呼-呼,三下五除二的就把一碗重庆小面吃尽。面摊前,男女老少——有白领,有棒棒,有小学生,等等,形形色色的人聚在一起,不论身世,不论地位,为的就是一碗重庆小面。

制作方法

做法一

经常看到很多朋友在讨论重庆小面,其实按以下步骤你也可以做出好吃重庆华飞小面 重庆华飞小面

的小面:

A、面一定要新鲜的水面(南方那种碱面不行,有点碱就可以,超市有卖的)。

B、准备好调料,按步骤放到面碗里。

C、不知不觉放了这么多调料到碗里了,加点沸水进去把它们调匀一下(有骨头汤当然最好)。闻一下,是不是香气已经飘出来了?喜欢干拌面的少放点水。

D、先往烧开的水里煮点蔬菜(冬天推荐莴笋),等2分钟把面放下去,搅拌一下,煮到断生(用手掐开一截面,没有白点即可)就可以装碗了 。

做法二

主料:面条(生)

辅料:莴笋叶、葱、花椒粉、姜、蒜

调料:酱油、辣椒油、鸡精重庆小面 重庆小面

做法

1、把姜蒜剁成末,把香葱摘洗净切成葱花。

2、莴笋叶冲洗净用手揪成段。

3、锅中加清水烧开。

4、水开后抽入一小把挂面,然后快速用筷子搅散。

5、趁着煮面条的时间调汁,两勺酱油、两勺花椒面、一勺姜蒜末、两勺红油辣椒、半勺鸡精、一勺葱花、一勺猪油。

6、在调料碗中加入两锅勺面汤,家里如果有骨头汤是最好了。

7、看着面条没硬心,放入莴笋叶即可关火。

8、把莴笋叶先挑入碗中,再挑入面条,最后撒上葱花。[2]

4制作技巧编辑酱油,不需要多贵的生抽老抽,黄豆酱油即可。(为什么要先放呢?因为碗里没有东西才可以掌握放酱油的量,可以先少放,万一淡了加盐,切记不要在煮好的面里加酱油)味精和鸡精(你要是看见过那些知名小面放调料,你就知道味精对他们来说有多重要了,建议多放点)

油辣椒,小面的灵魂。就用在超市买袋装的辣椒面(有种叫“美名洋”的牌子不错)放在小罐里,熟菜油加热到7成热淋进去就成为辣香扑鼻的油辣椒。花椒面,能吃辣的城市很多,最能吃麻的大概就四川和重庆吧。所以花椒也不能马虎,最好用茂汶的,超市也有的卖。也可以用新花椒做的花椒油,更香。以上2种调料一定要非常新鲜才可以达到最美味的效果。这也是为什么家里的面总没有外面好吃的原因,因为面馆是天天换这2种调料

混合油(猪油、菜油、香油),油一定要多放点,这也是关键。不喜欢吃猪油的朋友可以用菜油、色拉油和香油混合代替

葱花,多放。以上调料是必备,以下有条件和喜欢吃的朋友的可以准备

炒香的花生碎粒

少量姜蒜末,也可以用超市有卖的姜油蒜油代替

醋,对于喜欢吃酸辣小面的朋友来说很重要,但不要放太多

七. 重庆市 梁平 梁平竹笋

梁平竹笋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梁平竹笋产于梁平县天然植物园百里竹海,富含人体必需的氨基酸,铁、钙、磷矿物质,维生素B1、B2、C ,胡萝卜素和抗癌作用的多糖类物质,祖国医学认为:竹笋性寒、味甘、入肺、胃经,具有清热化痰,消食下气的作用。

是理想的纯天然健康食品。

梁平竹笋

梁平县屏锦镇农业服务中心

11083214

竹笋(新鲜蔬菜)

八. 重庆油茶

重庆的小吃,包括酸辣粉,豆腐脑,麻辣小面,火锅,还有重庆人最喜欢的早餐,油茶。重庆的油茶,和北京和西藏以及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油茶不一样, 是用热热的米羹泡了炸过了的面条做成的,辅以猪油,盐,味精,花椒粉,胡椒粉,油辣子海椒,葱花,油炸黄豆,和香菜,热热的和匀了,趁热吃。米之香,面之酥脆,每一口都是满口留香。

[材料]

米、面、黄豆

猪油、盐、味精、花椒粉、胡椒粉、油辣子海椒、葱花、香菜

[做法]

1.米泡2小时,黄豆泡过夜后沥干。

2.锅中放水煮开,下面,煮熟。

3.捞起面条,沥干(一定要非常干,免得放入油锅时像0一样)

4.油锅内加油,以大概能淹到面条为宜。大火加热后倒入已沥干的面条,炸成金黄色即可出锅,这就是所谓的馓子。

5.炸面剩下的油继续炸黄豆,也炸成金黄色出锅。

6.泡好的米用搅拌机打烂,倒入锅中煮熟至稀糊状(记住一边煮一边搅拌,以免锅底糊了)。

7.碗内加好佐料:猪油、盐、味精、花椒粉、胡椒粉、葱花、油辣子海椒、香菜和炸好的黄豆。

8.碗内添入米羹,米羹上撒好馓子,上桌。吃的时候用勺和匀吃。

九. 重庆市 江北 麻圆

用糯米面包甜馅,外粘白芝麻炸至棕红色成熟。特色是外酥内软糯,形圆心空,味甜香

每到四川旅游都要品尝当地的小吃——重庆麻圆。个大、皮脆、色泽微黄,一层芝麻紧紧的镶在皮面上,口感香甜绵软,性黏而不粘口。经研究和实践,

其绝窍和作法是:皮面:元宵粉250克,团粉、白糖、芝麻各50克,食用油25克,炮打粉5克。馅心:澄沙馅、草莓馅、黑芝麻白糖馅均可。

作法:1、将皮面原料除芝麻外,均放在盆内(元宵粉中加入团粉、糖、油、炮打粉,其目的可使皮面香甜松软,黏性适度)加水合成稍硬一点的面团,醒15分钟,揪成30个左右剂子,包入馅心,封好口,团成元宵备用。

2、将芝麻去杂质,放入碗中,用沸水闷浸泡10分钟,控干水分,把元宵放入芝麻中,逐个用手团好(经开水浸泡的芝麻不掉粒)。

3、锅刷洗干净,先烧热,再放油,用小火温油炸制,油不能大开(如旺火圆宵就会被炸死)使其逐渐长个,飘起即可。老年朋友元宵佳节,不妨一试。

十. 重庆市 涪陵 油醪糟

用糯米制成醪糟坯,下油锅,加芝麻、桔饼、核桃仁、油酥花生仁、蜜枣、白糖等稍煎,然后放入沸开水中煮沸即成。特色是香甜不腻口,营养十分丰富。当地居民在孕妇生产后,都要做给产妇吃,以尽快恢复身体

( 重庆)

早年,涪陵油醪糟是民间待客的饭前饮品。客人进门,主人就煮上一碗油醪糟,或在油醪糟里煮上一两只荷包蛋,以表心意,而这一待客方式在一些地方也有“喝开水”之说。偶尔,这待客的油醪糟也会变成素的白醪糟,汤水取其本味,有纯正而扑鼻的酒香,略微入糖,香醇可口,香气满怀。

涪陵油醪糟曾载入《中国小吃集萃》一书,因为在客人心目中有“第一印象”的作用,油醪糟的制作就尤其精细和讲究。后来声名远播,最终走进了涪陵饮食业,享有了“重庆名特小吃”的美誉。制作油醪糟,糯米要经过筛选,漏去糠皮碎米,谷稗杂物,粒粒饱满。蒸煮火候恰当不老不嫩,酵母一定是当地名家所制,发酵不迟不早。这样醪糟状若白棉,团而不散,香气浓郁。然后,再将上好的核桃、芝麻、酥脆之后的花生、冬片、枣泥、橘饼等辅料捣碎,以上等猪边油煎炒,直至基本失去水分,然后以瓮盛装,自然封存,越年不腐……

除夕前,主妇们将它作为馈赠品,互相品尝,而制作油醪糟的水平,更是衡量家庭主妇能干与否的民间标准之一。早些年,家家户户都备有一只小的木箱子,可当发醪糟的器皿,也可作发面、发豆瓣之类的“发酵仓”。木箱子里有细小的棉絮作底,四周也将薄的棉絮围上,上边再加一个木盖子,整个就是一个自制的冷藏箱,与儿时买卖冰棍人背的木箱子差不离,棉絮包裹着,密不透风。母亲说,冬季做醪糟,可在棉絮外放一只热水袋,以辅助其发酵,三两日后,白醪糟即得;夏季呢,可直接装盆入箱,一日后白醪糟即成。前几年,女友总会将她母亲每年做好的油醪糟送来,所以啊,我们家的冰箱里,总有一瓶油醪糟。

昔日,在中山路港务局斜对面,有家店的油醪糟做得最为地道,食客南来北往,座无虚席,可不知怎的,后来的一场大火,竟将这家有名的油醪糟店烧了个精光。后来,长江饭店的油醪糟也做得不错,只因楼台高筑,普通百姓倒是光顾的少;再后,高笋塘转盘有一家专卖涪陵油醪糟的店,厚重的黑色门扁上,苍劲的“涪陵油醪糟”几个字十分醒目,门匾下方,一只大的土坛子便是装置油醪糟的了。除此,高笋塘税务局下边,有一家的油醪糟小汤圆也是惹人爱;而桂林苑的油醪糟也传承了涪陵油醪糟的精髓,浓香扑鼻,一层飘浮的猪油下边,黑芝麻碎、花生碎、核桃碎等隐约可见,而掐成小粒的白汤圆也微微探出身来,黑白相间,秀色可餐。一口猛喝下去,定会“啊”地一声吐出来,殊不知,那油醪糟因一层熟猪油盖着,一不留神,入得口中是会烫伤舌头的。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