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滇西小哥石屏特产豆腐干 云南特产正宗石屏豆腐皮干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滇西小哥石屏特产豆腐干 云南特产正宗石屏豆腐皮干更新时间:2023-11-27 15:09:35

一. 云南省 红河 石屏县 石屏青绵羊

石屏青绵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石屏青绵羊以体躯被毛青色为特征,是长期自然选择和饲养驯化形成的肉毛兼用型地方品种。约有二百五十多年饲养历史,由于该羊性情温驯, 当地人称之为“憨绵羊”。我州在2006年畜禽品种资源调查时,根据产地、外貌特征命名为石屏青绵羊,经省州多次组织专家组亲临石屏县作详细调查,认定为云南省特有的珍稀种畜资源。 石屏青绵羊属于目前所报道的我国地方绵羊品种中毛色优美,体形适中的绵羊品种。根据毛色青色的外貌特征,并经“毛化学成分”检测,推定在该种群中含有毛质青色基因。该羊具有行动灵活、善爬坡攀岩、耐寒、耐粗饲,适应性强,抗病力强,饲养成本低等优点。虽然属于未经选育的原生态羊种,但具有较高的屠宰率、净肉率,皮薄,肉色鲜红,肉质细腻,无膻味,味香可口,营养丰富,在生产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及经济开发利用前景。 但石屏青绵羊从何地而来,如何演变到目前品种尚无据可考。据乾隆二十四年(1759年)《石屏州志(卷三)》毛部记载:“马、牛、羊……”,推测约有二百五十多年饲养历史。据当地彝族老人讲,祖祖辈辈就饲养该羊。由于主产区是彝族聚集的高寒山区,交通不便,彝族群众一般的婚丧嫁娶及举行各种重要活动都要宰羊,妇女喜欢用青绵羊皮做垫背、用毛毡子御寒防雨防潮。由于受当地彝族群众的生产、生活、风俗习惯及自然环境条件的影响,经过长期自然选择和饲养驯化,形成了体型外貌较为一致的石屏青绵羊这一独特地方品种。 石屏青绵羊的保护工作受到各级部门的高度重视,2009年列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2010年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石屏县畜牧技术推广站参与实施的《红河州畜禽遗传资源调查与保护项目》,其中石屏青绵羊种源获2009年度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一等奖。《石屏青绵羊遗传资源调查与保护项目》荣获2010年度红河州科技进步三等奖。2011年已在哨冲镇水瓜冲村委会拖龙黑村建青绵羊保种场一个,石屏青绵羊的保护工作将得到进一步的加强。

石屏青绵羊分布于云南省石屏县龙武镇、哨冲镇、龙朋镇,是一种肉毛兼用型的地方绵羊遗传资源,现已列入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目录及中国畜禽遗传资源目录。

地域范围

石屏青绵羊主产于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石屏县境内,涉及异龙镇、宝秀镇、坝心镇、龙朋镇、哨冲镇、龙武镇、牛街镇、大桥乡、新城乡9 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2°08′—102°43′,北纬23°19′—24°06′之间,南北长88公里、东西宽59公里,养殖区域范围3037平方公里,年存栏50000只。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体形:石屏青绵羊体格中等,结构匀称,体质结实,近于长方形。具有行动灵活、善爬坡攀岩的独特性能。 毛色:石屏青绵羊以体躯被毛青色为特征,被毛覆盖良好,颈、背、体侧被毛以青色为主,占85%,棕褐色占15%。头部、腹下、前肢腕关节以下、后肢飞节以下毛短而粗,为黑色刺毛。被毛油汗适中,平均毛长7.41cm,肤色为白色。 头:头大小适中,额宽,呈三角形。鼻梁隆起,耳小灵活不下垂,眼小有神;公母羊均无须,多为无角(占90%),少量有角(占10%)或退化角,角较粗,呈倒八字,灰黑色。 颈:颈长短粗细适中,无肉垂、无皱褶。 体躯:胸宽深、肋微拱起,背腰平直,尻部稍斜,后躯稍高,腹平不下垂。 四肢:四肢细长,蹄质坚硬结实,多为黑色,少量灰黑色。 (2)内在品质指标:石屏青绵羊皮薄,肉色鲜红,肉质细腻,无膻味,味香可口,营养丰富。其中,蛋白质含量≥18.5%、粗脂肪含量≤25%、氨基酸总量≥17.5%、水分含量≤78%。 (3)质量安全规定:明确登记产品市场准入所遵循的国家强制性技术规范名称、具体内容和相关法律法规规定。严格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9961-2001《鲜冻胴体羊肉》执行。

二. 湖南省 邵阳市 新宁 满师傅豆腐干

“满师傅”是一种卤豆腐香干,采用湖南省新宁县当地传统的手工工艺制作,最后经现代高科技技术加工,真空小袋包装而成的卤豆腐香干,入选湖南省十大特色食品。满师傅 满师傅

“满师傅”卤豆腐干产品,是在“满师傅”油辣椒的基础上全新打造出来的。它使用新宁县马头桥乡当地的黄豆,经传统石磨磨浆,用醋水工艺打出来鲜嫩豆腐,通过米糠熏干,精心卤制,再加入“满师傅”油辣椒调配,口感极佳。具有绵劲强、香味浓、爽辣开心,比牛肉更好吃,是当今市场上色、香、味俱全的高档次休闲食品,堪称湖南一绝,中国一绝。

满师傅豆腐干口味品种有:鸡肉味,牛肉味,海鲜味,劲道味,火辣味,手撕牛肉味,等多种味道的产品。 满师傅是湖南省新宁县的,自古以来就小有名气,一直都是居家零食、旅游携带、馈赠宾朋的佳品。

三. 云南省 红河 石屏县 石屏那刀辣

在石屏县牛街乡那刀村,生长着一种独特罕见的辣椒,人们称它那刀辣。那刀辣是石屏县的之一,作为佐餐佳品而久负盛名。那刀辣,体小、细长、全身金黄,有蜡质光泽,晶莹油润,似有半透明之感。其味不仅有邱北辣、冲天辣和小米辣诸味兼而有之,而味道之辣之香为小米辣所不及。当地群众中有这样一句顺口溜“少吃多滋味,多吃定叫你流鼻涕淌眼泪”。

其辣不像小米辣寡辣,而是辣口不辣心,辣中有香,辣中带甜,美味可口。难怪凡品尝过那刀辣的人没有不喷喷称赞的。每年那刀辣上市季节,四面八方的“辣子大王”们便纷纷前来抢购,总是不问价格,有多少收多少。而当地人也视之为佳品以馈赠亲朋好友为快事。就连远在异国他乡的一些华侨也来信,除道不尽的思乡之情外,总是忘不掉索要那刀辣,因此那刀辣出口到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菲律宾等国。

四. 福建省 龙岩 漳平 真心豆腐

真心豆腐介绍:

小吃制作:先取若干鲜豆腐投于盆中,加蛋、姜汁、葱头、味精、胡椒粉及少量的木薯粉,搅成糊状,然后用汤匙舀起,包入肉馅,投于水中文火慢煮,丸子浮出水面时,捞起备用。接下来,将锅烧热,倒入鲜猪油,加姜丝、葱头使其有香味,再倒入适量清水,然后将煨好的豆腐丸倾入锅内,用文火煮至10-15分钟,加味精、麻油、黄酒、辣酱等佐料,起锅后即可食用。

小吃由来:关于豆腐丸的发明,有一则有趣的传说:从前有位大户人家宴客,厨子不慎,将一条做菜用的鲢鱼让猫叼走了。厨子急中生智,用豆腐做了一道假鱼丸-豆腐丸。没想到上席后,吃的人个个叫好,从此,豆腐丸便传开了

五. 山西省 忻州 忻府区 冯氏豆腐干

在忻州街头,经常可以听到吆喝叫卖豆腐干的声音,无一例外都是“西张豆腐干”,但是真真实实加工西张豆腐干的没有几家,大都是假冒的。忻府区西张乡东张村的冯氏豆业,位于五峰山下,是一个专业性的豆制品生产企业,所加工的豆腐干却是地道的“西张豆腐干”。

冯氏豆业开创者,也是如今的负责人冯贵云秉持西张豆腐干的品味特色,潜心研究,狠抓产品质量,延用传统配方,采用现代工艺,经过十几年的发展,所加工出的豆腐干既鲜又香,很有筋道,吃过后回味无穷,堪比鲁迅小说中的“茴香豆”,被忻州人戏称为“素火腿”。

冯氏豆业的产品种类非常丰富,不仅有忻州老年人所喜欢的传统大黑干,正宗产品五香干,还有被孩子们所青睐的香辣条,包装形式既有真空包装,还有礼品包装,大气典雅。

喜欢吃豆腐干的人,何不品尝一下冯氏豆腐干呢?

六. 江苏省 苏州市 张家港 高庄豆腐干

张家港市凤凰高庄豆腐干始于清咸丰年间,已有100多年的历史。

高庄豆腐干制作精细独特,有厚型、薄型两种,呈绛色,质地细实,五香佐料渗透入味,闲吃或作下酒菜,均是佳品。

高庄豆腐干生产基地位于凤凰镇南高庄村,村民世代以农为本,在一百多年前的清代咸丰年间,就开始利用农闲手工制作豆腐和豆腐干,悠久的生产历史让高庄豆制品远近闻名,它独具风味,色香味俱佳,能增加食欲等,精制的高庄豆腐干呈酱红色,五香扑鼻,细嫩鲜美,在历史上能与苏州卤汁豆腐干相媲美。高庄豆制品制作前后有十道工序,经过磨豆、滤浆、烧浆、点浆、沉淀、凝固、轻压、包裹、重压,剥包后,再放入锅里煎煮,同时投放适当的食盐、糖油、味精、桂皮、茴香、甘草、桂花及香料等八种调料,奥秘在煮烧,现已形成了系列产品,形成了一体化经营的格局,成了方圆几十里闻名的素食佳品,高庄豆腐干有厚型、薄型两种,呈绛色,质地细实,五香佐料渗透入味,闲吃或作下酒菜,均属佳品。

目前整个高庄村有三分之一的老百姓从事豆制品的生产或销售,沿用古老的传统生产加工工艺,大多以手工作坊式生产为主,日加工大豆2000多公斤,主要产品是高庄豆腐、豆腐干、豆浆等系列产品,产品除了在本地具有很高的知名度外,还远销北京、上海、浙江、广州等地,年销售额在1000万元以上。

七. 湖北省 仙桃 仙桃农家豆腐

在我的家乡,旧时过年有这么几桩要做的事;腌鱼腌肉炒辣锅,油货熬糖打豆腐。不管是年成丰歉,这几桩事中除了腌鱼腌肉特殊因素有时年关不操办,这豆腐是绝对要打的。进入农历腊月二十几,家家户户厨房的烟囱里,一缕缕白色的烟雾随风摇曳,随之一阵阵豆腐的香味扑鼻而入。你随便走进一家厨房,家乡人热情地从滚沸的锅里舀起一碗豆浆捧到你的手上,让你和着白沙糖一碗碗品味。

豆腐是我国食品中的瑰宝。俗话说:大鱼大肉伤肠胃,青菜豆腐保平安。仙桃著名的鱼米之乡,在农作物里黄豆的种植是比较广的,旱地、田埂上,棉田间作都种六月爆子。黄豆多了,豆腐就成了仙桃人的一道主菜。

有关豆腐的记载很多。豆腐的发明者如《本草纲目》曰:“豆腐之法,始于淮南王刘安”。相传,豆腐是刘安以黄豆,盐卤等物发明的一种美食。仙桃人做豆腐的历史由来已久,独特的水质,独特的器具,独特的土质所收的黄豆,做出的豆腐独具特色,独具风味。仙桃的豆腐品种多样,以白豆腐为基础有千张,干子,熏豆腐、腌豆腐,臭豆腐、豆腐脑,豆腐丸子等。

仙桃农家做豆腐,工序大致有:把黄豆泡入冷水里,用木桶装,自来水不行,自来水泡的黄豆做出的豆腐不好吃,有股酸味。过一两天黄豆泡胀了,用磨子推浆,磨豆腐时,大人推磨,小孩子用勺子舀上带一定量水份的黄豆,看准磨眼,估计好大人推磨的圈数,往磨眼里添。大人推磨要均匀,小孩预磨要迅速准确,不然小孩的手会被磨担子撞伤的。预磨也是一件很讲究技巧的事,黄豆添多了磨眼要堵死,预少了要推空磨,因为转空磨会磨损磨子的磨齿。而且预磨的好歹,可直接关系到豆腐的产出率。接下来将豆浆舀入豆腐袋,把用热水边冲过的豆浆边搅拌边挤压,豆浆水一泓泓挤压到浆盆里,去除豆渣后的豆浆,再倒入铁锅内用温火慢慢地煮熟。火势不能太旺,旺了豆浆煮沸会溢出锅外。下石膏后等到豆浆上面起一层皱了,用水瓢舀起放进豆腐包袱里压干,掀开布就是白豆腐了。

做千张是把熟豆浆舀入铺有纱布的方格里,薄薄的一层一层,压榨后即成;豆浆成豆腐脑,一朵朵在铁锅里飘动,像棉絮在空中飘着的熟豆浆,直接舀到桶子,就是豆腐脑,豆腐脑是不需要压榨的;腌豆腐(霉豆腐)是仙桃的,腌豆腐用白豆腐切成四方的小块,一块一块放在竹篾编成的筐里,经自然发酵,待豆腐长出了二寸左右的白色绒毛晒干后,撒些麻油,辣酱,装进养水坛子里,腌制数日后即可以吃了,皮脆辣,内部松软,咬一口一股淡淡的香味,余味无穷;还有一种叫熏干子,是将白豆腐放在灶口熏干,颜色黑不溜秋的熏干子交腊肉蒜苗去炒,吃起来香喷喷的,熏干子可保存很长时间,甚称一绝。

还有豆腐的多种吃法;如豆腐丸子,豆腐汤,臭豆腐,霉豆渣等,都称得上是农家人的异品,说不完。

豆腐不仅平民百姓喜爱,贵为帝王的也爱之。清乾隆帝很爱吃豆腐,一年乾隆到杭州在餐馆用膳。老板娘端出一碗稀奇的菜来。乾隆回味之余不禁动问:这叫什么菜?老板娘答道:这叫红嘴绿鹦哥,金镶白玉板。实际上这道菜是最普通不过的菠菜配豆腐。要照现代营养学来分析,菠菜是不能同白豆腐同时煮着吃的,因为菠菜中的一种物质会破坏豆腐中的有效营养。

中国的文字极其丰富,有关豆腐的俗语如;刀子嘴,豆腐心,形容人嘴硬心软;乜串豆腐,没有提手,贬视那些不三不四的人;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卤水点豆腐,一物降一物;武大郎卖豆腐,人熊货软......等等,不一而足。

不过话说回来,要吃豆腐,不妨来品一品仙桃的老沔阳豆腐。

八. 浙江省 绍兴 越城区 柯桥豆腐干

解放后,“老蒋元兴”等十几家作坊并入柯桥供销社食品厂,五香茶干曾一度行销于甬线一带的火车、轮船和饭店酒馆之中,但是,后来由于种种原因,柯桥豆腐干这一传统的名不仅没有较大的发展,而且质量有所下降。目前柯桥供销社食品厂生产的正宗柯桥豆腐干日产仅8000多块,绝大部分按计划供应当地居民,少部分被乡镇企业、厂矿食堂等单位特约订购去。市场上货源紧缺,供不应求。

柯桥豆腐干是绍兴传统的名之一,以其历史悠久、制作精细、风味独特而驰名省内外。柯桥豆腐干原名“五香茶干”。辅料特多,做工考究。它选用优质黄豆为主要原料,配以大茴、小茴、桂皮、丁香、山萘、黄酒、甜面酱、冰糖等十几种辅料精制而成。制作一块豆腐干需要经过选料、磨碎、滤浆、冲浆、点花、上箱、包扎、焐制、晾晒等12道工序,传统手工工艺操作方法十分严格,如开板后的半成品,每一块均需单独用棉白布包裹(布袋四周须手工缝制,不能用缝纫机加工),然后加辅料经过12小时的文火焙制而成,其成品外观呈沉赭色,内质玉白细嫩,韧而不硬,既香又鲜,经口细嚼,回味悠长,久吃不厌;若与盐炒花生米同吃,被誉为“素火腿”,其味更佳。而且营养丰富。

产品名称:柯桥豆腐干

产品产地:浙江绍兴柯桥

产品特性:外观呈沉赭色,内质玉白细嫩,韧而不硬,既香又鲜,经口细嚼,回味悠长,久吃不厌

产品成分:40%是蛋白质,25%是碳水化合物,20%是油脂,而且多元不饱和脂肪酸高达61%,加上各种矿物质、维生素,营养成分并不输肉类,又不含胆固醇

产品功能:益气、补虚、长肌肤、益颜色、填骨髓、加力气、补虚、能食、高营养、高无机盐、低脂肪、低热量

产品历史:两千多年历史

产品简介:柯桥豆腐干的生产已有一百多年历史。清朝末叶,柯桥镇上的水作坊、酱作坊等手工工场发展较快,豆制品种类繁多,其中数“老蒋元兴”的豆腐干最为醇香味美,享有盛名,为一般酒店常备的佐酒佳品。柯桥又是驰名中外的绍兴老酒的主产地之一,街头巷尾酒店众多。用柯桥豆腐干下酒,不仅味美,而且经济实惠,所以一些夜航船的老大与伙计们每次途经柯桥时,总要上去买几封豆腐干,喝酒品尝后继续航行。由此,柯桥豆腐干的声誉随航船所到之处广为流传,风行于杭嘉湖、浙东一带及江苏、上海等地。

典故:早在清乾隆年间已颇闻名。相传乾隆皇帝出京南巡时,吴东知县献奉的土品中就有黑豆腐干。乾隆皇帝品尝后称先赞不己,从此成为贡品。

九. 山西省 大同 天镇县 “黑龙王”豆腐干

天镇豆腐干,制作历史悠久,是用传统的工艺精制而成。且选料精细,用上等的黄豆为原料,黄豆颗粒饱满,无疵瑕,磨出的豆浆、豆汁洁白鲜嫩。

在制作豆腐干时,将制成的豆腐盛在木制模器内模压挤掉水分以后,再将模压品按豆腐干、豆腐筋所需大小切成块,然后在阳光下晾晒,晒成半韧,用水冲净再放到锅里煮。这时,锅内有食盐、花椒、茴香、大料、干姜、肉桂、豆蔻等作料调成的汤。

十. 云南省 红河 石屏县 石屏八面煎鱼

正宗的石屏八面煎鱼,有几百年历史了,是用云南省石屏县城南异龙湖和宝秀镇西南面赤瑞湖里的淡水鲤鱼和鲫壳鲜鱼煎制的。宝秀三月份稻子下田,九月初头道收获后,稻田稍追肥,一个月来往,稻茬抽穗成熟,又是一季收获。鱼米之乡的宝秀,盛产乌鱼,此外,鲤鱼体形浑圆,就是通常说的元宝鲤鱼,这种鲤鱼,往往随稻谷一起长成,应该叫做谷花鲤鱼,包围式命名,谷香鲤鱼、谷熟鲤鱼,也应该包括在内。


所谓八面,大约是个虚数,要真要数出个八面来,不容易。与八面威风的八面一样,想来,面面俱到的意味,要更多一些。物质短缺的年代,使用大量的食用油脂以煎鱼,不大可能,即便可能,也不合算(剩油有鱼腥味),宝秀八面煎鱼的煎,油煎水煎的味道都有,应该是一种混合煎法。


浑圆的鲤鱼,破肚去鳃,不必除鳞,以圆熟的功夫煎制,微火窄油,慢工细作,间入花椒、八角、草果、辣椒等作料,九制成菜,一般凉吃。尝一尝,外焦里嫩,滋味醇厚又清甜爽口。在宝秀吃鱼,可以翻面,只是同时要翻调鱼头的朝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