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亳州可以带的特产 亳州吃的方便带的有什么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亳州可以带的特产 亳州吃的方便带的有什么特产更新时间:2024-01-16 07:31:30

一.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桐

亳州素有桐乡之称,其种植泡桐的历史在商代以前,商王朝建都亳州时,曾建桐宫。亳州泡桐的特点是面板光洁、轻逸、不变形、不虫蛀,属于打制家具的上好材料。亳桐生长快,其花可入药。如今亳桐已是大宗出口商品,深受日本等国的喜爱。

二.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紫菀

亳州地产药材,为草本植物。冬季采挖,将其根部残茎去掉,晾干即可。亳紫菀味苦、辛,性温,有温肺下气,化痰止咳之功。

三.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高炉大曲”酒

高炉镇:“高炉大曲”酒、“高炉陈酿”。

四.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利辛贡馍

用上好的麦面粉,采用民间发酵工艺,配以辅料和面,将发酵后的面团反复揉搓,直至面团呈油亮色,然后制成形状各异的面馍,贴在铁锅壁上,内放少许水(水不浸馍),用文火烧,至馍熟且发出清香时出锅。馍正面油亮,背面金黄,既香且甜,脆软可口。此馍因名清时代多次进贡而得名。

五. 安徽省 亳州 涡阳县 涡阳烟草

涡阳烟草

烟草最早产于西印度洋群岛,明万历年间传入中国。亳州的烟草种植始于清乾隆三年(1738年)。

解放前,亳州烟草种植面积数千亩,是当时远近闻名的烟叶产区,品种有“花旗烟”、“娥眉俏”、“太平板”、“歪把子”、“老来红”等,今多已失传。

建国后,国家在亳州各县区设置了烟叶收购站,隶属中国烟草工业公司。70年代,谯城区种植面积达到12万亩,到了80年代一度扩大到24万亩之多,产量高达4000万公斤,占全省总产量的60%以上,成了安徽省的主要产烟区,栽种和管理都实现了规范化。主要品种有“红心一号”、“长脖黄”、“老来红”、“白肋烟”、“草新5号”、“襄颖一号”、“许金四号”、“潘元黄”、“红花大金元”等。亳州烟草的特点是叶片大,色泽好,油量高,香味浓,是生产中、高档香烟的主要原料。

六. 安徽省 亳州 利辛县 利辛银杏

利辛银杏

银杏,义名白果,果仁可食,是我国的特有树种,自古就是药膳和绿色食品。银杏叶的主要药用成分是黄酮类化合物和萜内酯,能有效改善脑血管和末稍血管血液循环,用于治疗动脉硬化、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

此外,银杏叶还有补肾健脑、滋肤葆容、保健延年的作用。我国号称银杏的故乡,分布极广。近几年,中原大地乃至全国兴起了一股银杏树种植热,其营林规模和

果叶产量雄居世界首位。

在发达国家,银杏叶制品的销售额,已居医药保健品市场销售额的第一名,美国每年银杏叶制品的营业额超过20亿美元,因而,银杏叶制品是去病强身、有益人体健康理想的天然药品和保健食品。

利辛县现有银杏种植面积××万亩,其中叶用林在××万亩左右。现阶段利辛县银杏业以为国际和国内药品加工厂提供原料为主。随着银杏业的发展和利辛县银杏业由资源培植型向精深加工型的转移,利辛县发展银杏自然条件优越、群众基础较好的发展潜力将逐步显现。90年代开始,随着达纳康等一批银杏叶制剂的研究成功,全世界掀起了以银杏叶为原料的银杏产业的开发热潮。目前,银杏叶的出口价为每吨2000美元,银杏叶提取物每公斤300美元,制成药剂后每公斤3万美元,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的保健意识的提高,加之老龄化社会的来临,银杏叶制剂需求巨大,以银杏叶提取物开发的保健品和化妆品具有更大的市场,如银杏酒、银杏饮料、银杏保健品、银杏糖、银杏化妆品、银杏生物农药及银杏叶提取物针剂等产品的开发会消耗大量的银杏叶,将进一步带动利辛县银杏种植业和银杏加工业的发展。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保健意识的增强,人们对银杏制品的需求量也越来越大,特别是对老年人、老年疾病、血型疾病有很好的治疗和保健作用。本项目的开发,对

利辛县的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将起到促进作用。

银杏茶利用最先进的制茶设备,高温迅速破坏酶活性,制止多酚类酶氧化,保持了清汤绿叶的特点,香气四溢,同时伴有天然青草气味。叶质柔软,不破坏银杏叶所含有效成份,而且有效成份便于分解溶化,使人体吸收。经有关专家品尝、验收、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分析化验和审定,天然银杏茶纯属天然植物珍品,具有很高的保健功能。

七.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小涧秋黄瓜

蒙城县小涧镇双锁山一带生产的黄瓜。长者可达60厘米以上,个虽大而脆可口,生长期较长,到秋后其它黄瓜已罢市时,小涧秋黄瓜开始上市,畅销沿江诸大城市,久享盛名。

八. 安徽省 亳州 蒙城县 蒙蝉蜕

蝉蜕,亦称蝉衣,是蚱蝉幼虫所脱的壳。

蚱蝉,身长一般为4—4.8厘米,前两翅的基部里褐色且有斑纹,是最大的一种蝉,夏天鸣叫声很大。它的一生要经历卵、幼虫、成虫三个阶段。成虫生活在树上,在树上产卵。卵随枯枝落在地上,钻入土中,少则三五年,多则十来年,吸食树根的汁液,渐渐发育成幼虫。然后从地下钻出来,爬到树上(少数爬到其他高处)脱壳成为会飞的成虫。

蚱蝉的幼虫,因形状像小狗,故俗称蜐蟟狗子。它钻出地面前,往往会在地面上形成一个小洞。人们掘开小洞,就能捉到它。它一般在夏季雨后的傍晚钻出地面爬到树上脱壳,大约要经过几个小时才能完成蜕变,在这期间,人们也很容易捉到它。蜐蟟狗子,营养丰富,味道鲜美,煎、炸、炒、皆可食用,不少人,特别是小孩子很爱吃。过去蜐蟟狗子很多,现在却越来越少了。物以稀为贵,这种过去难登大雅之堂的东西,现在却变成稀罕物成为某些餐馆价格不菲的名菜。

蜐蟟狗子脱下的壳留在树上,人们把它收拾起来,就是名贵药材蝉蜕。

据《神农本草经》云:蚱蝉“味咸寒,主治小儿惊风、夜啼、癫病、寒热”。现在中医认为蝉蜕具有清热、解表、清音、明目等功效。

蒙蝉蜕自古以来就是上品,中医处方时,往往专门指出要用蒙蝉蜕。有人说,蒙蝉蜕有八只足,而其他地方的只有六只足。这种说法是缺乏科学根据的。蚱蝉属昆虫纲,昆虫纲又称“六足虫纲”,其主要特征就是胸部有六只足。蚱蝉只有六只足,其幼虫之壳又何来八只足呢?蒙城蝉蜕与其他地方的蝉蜕究竟有什么区别,连不少老中医都说不清楚,笔者当然也不敢妄说。不过,据推测,可能是因为蒙城的水土与其他地方有所不同,而蒙城的蝉蜕所含药物成份与其他地方的略有不同而已,大概也就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之谓吧。

蒙城蝉蜕,县内各地皆有出产,而以涡河两岸为多。因为涡河两岸多为沙地,而且树木很多,特别适宜蚱蝉的生长。过去蒙城蝉蜕产量很大,远销海内外,知名度相当高。现在,由于环境变化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蚱蝉越来越少,过去每到夏天震耳欲聋的蝉鸣声,现在已经很少听到了,蚱蝉少了,蝉蜕自然也就少了。

名贵药材蒙蝉蜕的前景令人堪忧。采取措施,保护大大小小的蜐蟟狗子,看来是很有必要的。

九.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亳菊

亳菊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亳菊产于安徽亳州,阴干入药。花朵较松,容易散瓣是亳菊的重要特点之一。亳菊以疏风散热、解暑明目见长。如果您不慎得了风热感冒,不妨取亳菊与冰糖代茶饮。夏季还可将亳菊与大米一起煮成粥,可预防中暑。 亳菊花是药用菊科植物,我国药用菊花现有8个产区,长江以南产区的杭白菊、贡菊是以饮用为主,而长江以北产区的滁菊、亳菊、济菊、祁菊、怀菊均以药用为主。目前,在诸多产地所产的药用菊花中,被公认为地道药材的为亳菊、滁菊、贡菊和杭菊,据《中华大辞典》载:“白菊主产安徽亳县,称亳菊,品质最佳”;《中药志》称亳菊花、滁菊花在药菊中品质最佳;20世纪中药巨著《中华本草》,也称亳菊和滁菊品质最优。 经过医药专家20多年对菊花的调查研究证明,亳菊的栽培历史最悠久,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均与亳菊有亲缘关系,如山东的济菊,是在清朝时引自亳州;祁菊据1936年赵橘黄先生所著的《祁州药志》介绍,也是移自亳菊或怀菊的产地。怀菊形态特征与亳菊完全一致,也有人认为是引自亳州。

种植要领

亳菊品质优良。菊花生长适温在18—21℃,最高32℃,最低 10℃,地下根茎耐低温极限一般为-10℃,因 此菊花露天栽培,江淮一带气温十分适宜。另外,菊花为长夜短日性植物,在每天十四、五个小时的长日照下,利于茎叶营养生长,每天12小时以上的黑暗与10℃的夜温则利于花芽发育,所以菊花要在11月初才能盛开。淮河以北的药用菊花产地,以亳菊最靠南,可避免花期霜冻的伤害,所以其品形俱佳。亳菊朵大、色白,能疏风散热,解暑明目,人们常用以做成药枕,以健身避秽。

地域范围

亳菊主要生长在素有“中华药都”之称的安徽省亳州市沿涡河流域,是被《中国药典》收录的亳芍、亳菊、亳桑皮、亳花粉四味中药材之一。亳州居安徽省西北部,属黄淮平原,居黄河、淮河两大流域之间,淮河主要支流之一涡河横穿全境。亳菊地域保护范围为:亳州市谯城区、涡阳县沿涡河流域共15个乡镇(十八里镇、魏岗镇、古井镇、华佗镇、五马镇、谯东镇、观堂镇、沙土镇、十河镇、双沟镇、赵桥乡、十九里镇、大杨镇、城父镇、义门镇)。地域坐标为:北纬33°35′-34°04′、东经115°32′-116°06′,东到涡阳县义门镇,西到谯城区魏岗镇,南到谯城区双沟镇,北到谯城区古井镇,南北长53公里,东西宽38公里。地域保护面积:1.46万公顷。

十. 安徽省 亳州 谯城区 扁豆糕

亳州地方独有食品。扁豆洗净,放入水内侵泡一小时捞出,加少许淀粉、糖、佐料调成稠糊状,堆在篦子上蒸熟即可,形状呈圆形,可大可小,可厚可薄。入口清香松软微甜,为居家调剂生活之上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