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青岛黄岛卖特产的超市 青岛买特产大型超市黄岛区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青岛黄岛卖特产的超市 青岛买特产大型超市黄岛区更新时间:2024-01-11 08:12:59

一.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灵山岛凉粉

“灵山岛凉粉”采用灵山岛独有的以海菜为原料,经过反复暴晒而后加水熬制成的凉粉,其主要成分是食用纤维和海藻多糖,可以降血压、降血糖,是一种健康小食品;该凉粉性凉,可以清凉泻火,因此是消暑的清凉小吃;也有人说该凉粉还能吸收人体内的铅汞等有害元素,收清肺化痰、排毒养颜的功效。

二. 山东省 青岛 城阳区 鲅鱼

鲅鱼属鲈形目鲅科,学名为蓝点马鲛。蓝点马鲛的俗称还有燕鱼、板鲅、竹鲛、尖头马加、青箭等。鲅鱼体长而侧扁,体色银亮,背具暗色条纹或黑蓝斑点,口大,吻尖突,牙齿锋利,游泳迅速,性情凶猛,一般体长260—520毫米,大者可达1米以上、重20千克以上,分布于北太平洋西部,我国东黄渤海均产之。鲅鱼属暖性上层鱼类,以中上层小鱼为食,夏秋季结群向近海洄游,一部分进入渤海产卵,秋汛常成群索饵于沿岸岛屿及岩礁附近,为北方海区经济鱼之一。

当今鲅鱼的主要渔场在舟山、连云港外海及山东南部沿海,4至6月为春汛,7至10月为秋汛,盛渔期在5至6月份。捕捞方法为流网、机轮中层拖网及钩钓等。在资源充沛的五六十年代,5至6月份的渤海湾是捕鲅鱼的好季节,太阳摸山前下流网,网浮、标芒绵延十几里,翌日晨起,常有三四千尾,体重三四千克的喜人收获。鲅鱼性凶悍,每年6至10月中旬常游弋于岸边浅水处追食,其流线的形体、极高的游速、锋利的牙齿,似猎豹追杀猎物,惊恐的小鱼四处逃窜,常有慌不择路而冲上岸边礁石“起排子”,惊现鲅鱼飞身捕食的壮观场景。当值此时,垂钓者乐此不疲,礁石、舷边“甩鲅鱼”,盼上钩。鲅鱼体型较大,吃钩迅猛,钓感挺刺激,而成垂钓者的一大乐事。

三.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杨头斧

杨头斧

1920年,章丘县人梁全寿逃荒来到杨头河南村(今属经济开发区),教村中一些人打制斧头。杨头斧精选上等钢材,经锻打、淬火而成。这种斧头造型美观,厚薄适度,特别是淬火时火候适宜,因而斧头顶端不崩不塌、斧刃锋利不卷。由此杨头斧名噪四乡,成为该村的传统手工产品,其斧头品种规格齐全,有单刃斧、双刃斧、长柄劈山斧(伐树斧)等。产品除销售全省各地外,还远销浙江、东北三省。当地有“三里庄菜刀杨头斧,不崩不卷尽管使”之说。

四.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海鲜烧麦

“烧麦”历史悠久,距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烧麦也称“稍麦”,因其形如麦稍上绽开的麦花而得名。相传1738年,有一山西王老板在北京前门外开设了第一家烧麦馆,后乾隆皇帝私访到此品尝,对世间能有如此美味啧啧称奇,吃到兴头之余,提笔为其御书虎头牌匾,顿时烧麦馆名声大噪,而烧麦也成为名扬千里的美食。青岛四方大酒店经营烧麦有20多年的历史,选料精细,制作讲究。烧麦皮薄馅大,尤以“海鲜烧麦”最佳,形状酷似石榴果,口味独特,灌汤爽口,回味难忘,深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成为蜚声岛城的特色小吃,是食用及礼品的佳选。

五.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辣炒蛤拉

辣炒蛤拉是青岛十大特色小吃之一,更是别具风味。此小吃的特点是:刚入口不怎么辣,辣味逐渐渗透,很有回味。蛤拉肉质鲜美,营养丰富,是人们常吃的海产。

原料:红岛花蛤、姜片、蒜片、麻椒及辣椒

制作过程:

1.将红岛花蛤放入装在铁器的水中,使其吐出泥沙及污物。

2.炒锅烧热,滑油,待油温至八分热时,放入生姜片、蒜片、麻椒及辣椒,待姜蒜微黄,麻椒及辣椒出味时放入洗净的花蛤。

3.大火爆炒,所有的蛤蜊都张开壳时即可出锅。

游客如想品尝可到当地的姐妹菜园、阳光假日酒店等地,价格按照蛤拉的时价,18元左右一盘。

六.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窝洛子缸

传统手工制品窝洛子缸龙山街道南窝洛子村南山北坡蕴藏着一条由西向东延伸的陶土层,宽约6米、深10余米,其陶土具有细、粘、硬等特点。捏结成块曝晒不裂,水泡不碎。当地人于明朝时即利用这一优良粘土烧制碗、盆、罐等器皿,颇受用户欢迎;后又用这种粘土制做储粮盛水的大小不同的缸。这种缸,质地坚硬,表面光泽,以石敲之铮铮有声;用其盛水不渗、储粮不霉。1981年,实施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后,窝洛子缸的制作达到最盛,参与制作和销售的户数和劳力均达到全村的80%,产品销售遍及胶东半岛及东北三省。至2002年,已封窑停产。

七.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椒盐香酥鸡

香酥鸡是山东传统风味菜肴,传遍济南、青岛、烟台等地区。此菜选用笋母鸡,以高汤蒸熟,火候足到,入油再炸,焦酥异常,其色红润,肉烂味美,是佐酒之美味。

香酥鸡选用煮熟的母鸡制作而成,将母鸡去骨不去皮,鸡肉撕成长条,拌以盐、香油、味精,用蛋清、淀粉、白面、油炸而成,食用时蘸椒盐。该菜品的特点是:鸡肉脱骨而不失其型,香酥而不失软嫩。

八. 山东省 青岛 黄岛区 泊里红席

泊里红席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泊里红席】红席,当地又称秫秸席,用高粱篾子编织而成。胶南县有十几个乡镇生产。泊里曾是著名的红席集散中心,故有“红席故乡”之称,胶南所产红席也因此而称“泊里红席”。红席在泊里历史悠久,传说始于战国时期,为孙膑所创。孙子膑脚后寓居泊里一带,闲暇无事,便将高粱秸劈成篾子,琢磨着编成席子,后来许多人也学着编起来,代相因袭。

每当金秋高粱收获后, 农民就将其秸杆劈成两半(俗称打半子) ,晒干存好。冬闲季节,再把“半子”用水浸泡透,先破成3~4毫米宽的坯子,然后刮芯成篾,进行编织。有的席面上铺满了细小的枣花,席边镶着成串的牡丹;有的上面编着“龙吟凤鸣图”;还有的编着“福寿双全”的字样。花色繁多,千姿百态。

泊里红席编织严密,纹理清晰,四角端正,编道整齐。具有光滑、柔软、美观、轻便,兜水不漏,结实耐用等特点,深得民间喜爱。在泊里一带,家家户户都跟红席有不解之缘。炕上铺红席,晒粮用红席;农家娶媳妇,得用红席罩着迎亲车,新娘入洞房,还要用红席铺地;到了春节,家家都换上一领崭新的红席,以兆富裕、吉祥。

泊里红席在省内及河北、东北三省的部分地区也很有名气。建国初期,红席曾作为当地土品,晋京参加展览。红席年产一般在20万领左右,1959年后有所下降。1978年以来,随着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红席生产逐渐恢复和发展。1986年,仅泊里镇就种席高粱8000亩,全镇几乎村村从事编席业,投入劳力1.5万余个。仅编席一项,人均收入就有100余元。1987年,胶南县在泊里镇建立了“红席专业批发市场”,使这项传统的家庭副业又振兴起来。

九. 山东省 青岛 即墨 田横石砚

田横石以产于秦末至西汉初田横五百壮士殉难处---田横岛而得名,其地今属即墨县管辖。此砚石为黑色粉砂质泥岩,用它制成的砚台称“田横石砚”或“田横砚”。明嘉靖《即墨县志》有“田横石,可琢砚”的记载。清《即墨县志》称:“田横石质坚,色黑如墨,少有文彩,偶见金星。以其制砚,下墨颇利。”清末民间制成的田横石砚有梅、莲等浮雕,也有无雕饰的“墨海”,常销售于胶东一带。

十. 山东省 青岛 李沧区 青岛高粱饴

山东的青岛高粱饴是传统的名牌软糖,一向以“弹、韧、柔”三性兼备而著称。吃起来不粘牙,甘美爽口。高粱饴采用优质高粱淀粉调乳,用精制砂糖化浆,再以适量的有机酸长时间和熬,产生多种有益于人体的糖类和酶类物质。现在除用高梁淀粉外,还用绿豆、玉米、地瓜等淀粉精制成翡翠饴、绿豆饴、珍珠饴等品种。( 青岛)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