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江西九江特产花生棒棒糖 江西抚州特产灌芯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江西九江特产花生棒棒糖 江西抚州特产灌芯糖更新时间:2024-05-13 01:20:56

一.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庐山鲜笋

产自江西省庐山生态保护区的食用鲜笋,以其独特的自然环境,被公认为是无污当的保健美容食品,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特点: 鲜笋是一种高蛋白、低脂肪、低糖分、多纤维的保健食品,在其蛋白质中,含有17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氨基酸有8种。此外还含有大量的胡萝卜素、维生素B1、B2、C。

用途: 能促进肠壁的蠕动,增进消化腺的分泌,支积食,防便秘,促进排泄,而且把胃肠中有毒物质吸附带走,减少胃肠中毒症和胃肠癌的发生,对肥胖症起到减肥作用。

二.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三杯石鸡

三杯石鸡是庐山传统地方菜肴,因烹制时不放汤水,以三杯调味品将鸡焖烂熟透,故名三杯石鸡。此菜酱红,原汁原味,浓香透鼻佐酒下饭皆宜。三杯石鸡富含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等,有补养胃气、滋阴降火、利尿消肿之功效。阴虚火旺、浮肿者食用更佳。

三. 江西省 九江 修水 西港化红

西港化红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修水西港化红,历史悠久,明嘉靖16年(公元1538年)明世宗皇帝特赐朝廷贡品“化红”给当时的兵、刑部尚书周期雍将化红带回家乡(西港镇湾台村)种植,现已有470年的历史,明万历年间即盛产,是赣西北甜橙类唯一品种。因西港地势平坦,土地肥沃,四周水体环绕,多年形成了特殊的小气候,尤其是夏季高温和冬季的冰冻,均因水体的调节作用,高温日和冰冻日都减少。经过四百多年的种植及品种改良,现在的西港化红味道鲜美、甜而略酸,香气浓郁,每100克果汁含维生素C59.6毫克,食之有止咳、化痰、散气、健胃、消食、燥湿、醒酒、消油腻、宽中、触蟹毒等,皮可入药。1984年九江市甜橙评比鉴定会在修水召开,修水化红获一等奖,1985年全县产化红1641担。西港化红专业户周梅九一棵树产13.5担,12棵收入4000元,出席1985年全国劳动致富座谈会。西港化红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更是种植化红的最佳地,修水冠之以“西港化红”之乡是当之无愧的。

四.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武宁竹笋

武宁竹笋是江西省九江市武宁县的。武宁竹笋分季节可分为冬笋和春笋。竹笋富含氨基酸、蛋白质、肠纤维、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武宁县位于赣西北修河中游,境内九岭、幕阜两大山脉万山叠翠,在3506平方公里的沃土上,380多万亩山地和42万亩水面组成了林区、库区并存的独特风景画。

武宁竹笋按品种可分为毛竹笋、小山竹笋和雷竹笋。分季节可分为冬笋和春笋。全县有毛竹13万亩,蓄积量在2460万支以上,年出商品竹100万支,产冬、春笋8000吨;小山竹笋11万亩,提供商品竹3000吨,产竹笋3000吨;雷竹千余亩,产笋150吨。年加工的冬、春笋罐头在千吨以上,小山竹笋罐头1200吨。竹笋富含氨基酸、蛋白质、肠纤维、矿物质和多种维生素。

五. 江西省 九江 湖口县 湖口粑

湖口民间,凡是逢年过节、生辰寿筵、定婚成亲、敬神拜佛、丧葬祭祖、做屋上梁、栽田割禾等活动,都会分别做不同种类的粑食,其习俗一直沿袭。

湖口粑食的品种繁多,大致可分为糍粑、印粑、柳米粑、发粑、炒米粑、豆粑等六类共20多种。按口味分,有香甜的、爽口的、糍软的、鲜美的;按形状分,有圆的、扁的、方的、条状的;按颜色分,有红色芦粟(高梁)粑、黄色粟米(小米)粑、黑色荞麦、白色米发粑;按用场分,有迎宾宴请用的、有喜庆节日用的、有上梁抛撒用的、有敬神祭祖用的、有度荒充饥用的、有青黄不接用的;按寓意谐音分,发粑表示大旺大发,圆子粑表示团团圆圆,方糕表示步步高等等。

糍粑有两种,一种叫麻糍粑,另一种叫糯米粑,都是以粘性糯米为主料。麻糍粑是先用饭甑蒸熟糯米饭,盛进木盆(掇桶)或石臼里捣糊,直到不见饭粒即成。或搓团趁热吃鲜,或待冷却后切成方块留用,这种制作过程,湖口西南片民间,称作打麻糍粑,东北片百姓叫做扦糍粑。糯米粑则是把冼净的糯米磨成粉和面,捏成一个个小扁团、包馅、蒸熟而成。麻糍粑一般在年(春节)前制作,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还有婴儿洗三、小孩满月、周岁,或生日庆寿之喜、女儿出嫁前下辞家礼,甚至老人过世后的红(薨)年酒席中,麻糍粑也是多种粑食之一。而糯米粑则是中秋节或其它庆典活动,但一般不会同时兼做麻糍粑和糯米粑。

印粑是将米粉面团放入粑印模内,印成各种图案的生粑胚,然后蒸熟而成的粑,故名印粑。粑印是木制的,常见的图案有福、禄、囍、寿、春、神仙仕女、飞禽走兽、花草鱼虫等。印粑是用籼米粉作为主要原料,也有芦粟(高梁)粉,上乡人家还有用粟米粉做的。印粑又叫年粑,也是年事准备活动之一,每年一次都安排在冬季进行,如家里人手少,还请兄弟和姑嫂帮忙。女人和小孩磨粉、印粑,男人和面、上下蒸笼,做印粑的场面和谐热闹。印粑需用腊水(立春节气前的水)浸存,时间才能保留较长,春节期间用于招待宾客,春耕农忙时也是方便快捷的主食。

柳米粑是将米淘洗滤干,用开水浸泡、磨成米糊、蒸熟后切成方块形状。柳米粑是与印粑同时做,也以水浸的方法保存。柳米粑既可切丝(或切片)炒熟当菜肴,也可同印粑、豆粑混煮为主食。

豆粑是以大米为主要原料,按比例或配绿豆、黄豆、荞麦粉、小麦粉等,和水磨成稀糊,然后用柴灶大锅煎(烘)成一整张簿皮,冷却后切成带状丝条,晒干、储存。煎豆粑一般在重阳节后进行,因制作工序繁多,用人也多,灶上煎,灶下烧火、磨糊、凉、切都要专人。还会邀请亲朋好友、乡里邻居、甚至远道客人,到家里来尝鲜,甚至还趁热分送新鲜豆粑于近邻。所以,几乎每家煎豆粑都请帮手,或姑嫂妯娌、或亲戚朋友。豆粑煮烂即食,既省时又节约粮食,可作农闲时的早、晚餐或农忙季节的快餐。

发粑有两种,一种是小麦粉发粑,另一种是米粉发粑。小麦发粑是用小麦粉和面放粬发酵蒸熟而成,米发粑是浸米磨糊,拌粬发酵后,蒸熟成粑。发粑四季都可做,所以小孩生日、老人做寿、喜庆宴席做粑都有发粑,后渐渐少见农家自做发粑,小麦发粑有馒头代替,米粉发粑也被发糕所取代。

炒米粑又叫包心粑或蒸米粑,都是以制作工序而得名。先将大米淘洗滤水,然后在锅里炒至米熟,再磨粉和面、包馅、蒸熟。炒米粑不受季节限制,只是不同的季节所包的心(馅)不同,所以,各种喜庆之宴,炒米粑为首选,也逐渐成为招待宾客的美味佳肴。流泗的炒米粑以皮薄、透明、形美而闻名。

湖口粑俗表达人们美好的祝愿,也体现出劳动人民的智慧。各式各样粑的制作必须掌握各自的制作技能:麻糍粑的蒸饭洒水、印粑的和面、柳米粑的泡米、豆粑的配兑和煎烘、发粑的拌粬发酵、炒米粑的炒米和包心等,都有一定的技术含量,虽说不求师学艺,但都是母教女、婆传媳,世代传承,形成独特的粑俗文化。2006年,中央电视台节目摄制组,专程到付垅乡一甲村饶林山湾,拍摄农户做年粑的场面,并制作成年俗专题片,于春节“年俗”节目中播出。

2007年,湖口粑俗被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间收集的各式粑印,藏于县非物质文化遗产馆内。

2008年,吴春花被授予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湖口粑俗)代表性传承人。

六. 江西省 九江 浔阳区 九江粉蒸肉

粉蒸肉是江西九江名菜,为中国传统的待客名菜。粉蒸肉糯而清香,酥而爽口,软、嫩、甜、香、咸,滋味丰富,食性温和。以主料带皮花肉加稻米和其他调味料制作而成。“粉蒸肉”有肥有瘦,红白相间,嫩而不糜,米粉油润,五香味浓郁。成菜时以老藕垫底,色泽粉红,粉糯而清香,更为添色。

七. 江西省 九江 武宁县 橡子粉丝

橡子,外表硬壳,棕红色,内仁如花生仁,淀粉含量达百分之六十左右。但因橡子含有大量的单宁,如不经处理就直接食用会有明显的苦涩感。上世纪九十年代,武宁澧溪镇达辉(绿野)食品有限公司经过技术攻关,成功去除橡子粉中的单宁(苦涩味),研制开发出以野生橡子为原料的橡子粉丝等系列产品,并获国家食品发明专利。

橡子粉丝,富黄酮、钙、铁、锌等营养元素,对人体有药用保健功能。《中国药典》记载:橡子取粉,可健人,涩肠固脱,可治泻痢、脱肛、痔血。橡子粉丝可煮、可炒、可凉拌,口感爽滑,味道鲜美。

信息来源:武宁县委、县政府门户网站

八. 江西省 九江 庐山市 庐山石鸡

庐山石鸡,蛙的一种,叫石蛙,是著名的庐山“三石”之一。庐山三石:石耳、石鸡、石鱼。

庐山石鸡是一种生长在阴涧岩壁洞穴中的蛙类。又名赤蛙、棘胸蛙,体呈赭色,前肢小,后肢强壮,表皮光滑细腻。肉质鲜美,因叫声像鸡鸣而叫石鸡。庐山石鸡昼藏石窟,夜出觅食。属蛙类的一种,体大,,一般体重三、四两,大的重约一斤左右。 庐山石鸡由于易于消化,营养丰富,系肴中佳品,庐山各大旅游馆店中以石鸡为原料的菜肴比比皆是,其中“黄焖石鸡”就是庐山名菜之一。 石鸡以庐山产的为最佳。

庐山石鸡以色泽酱红、浓香肉嫩、原汁原味的特色,广受游客喜爱。

十大赣菜之一--庐山石鸡

原 料

主料:庐山石鸡750克;

配料:鲜红椒1个、大蒜头5个、生姜、葱

调料:封缸酒60克、熟猪油60克、酱油60克、麻油少许。

制作方法

1、将庐山石鸡宰杀,去掉爪、皮和头,用清水洗净,去掉内脏,生姜刮皮切成1厘米见方的指甲丁,葱白扎成把待用;

2、用刀把石鸡斩成4厘米长左右一字形长块,装入砂钵内,放葱、姜,下3杯调味品,加盖待用;

3、取泥炉一只,木炭点燃,将装石鸡的砂钵放在炉上,文火焖制,水干时,淋入麻油,稍焖至石鸡烂离火,以托盘上桌即可。

九. 江西省 九江 柴桑区 鄱湖银鱼

&nbps;鄱阳湖银鱼形体细长光滑,头扁口大,晒干后,似雪白银条,故称“银鱼”。银鱼是淡水鱼类中之珍品,营养丰富,是上等滋补品。( 九江)

十. 四川省 乐山 市中区 棒棒鸡

    棒棒鸡,又名“乐山棒棒鸡”、“嘉定棒棒鸡”。此菜原始于乐山汉阳坝,取用良种汉阳鸡,经煮熟后,用木棒将鸡肉捶松后食用。在中国烹饪史上,曾有用木棒敲打的名馔“白脯”,见于贾思勰《齐民要术》。但它棒打的目的是使肉紧实。而棒棒鸡制作时用棒打,则是为了把鸡的肌肉捶松,使调料容易入味,食时咀嚼省力

棒棒鸡美味的烹制确别有技巧。首先妙在煮鸡。煮前要用麻绳缠上腿翅,肉厚处用竹扦打眼,使汤水充分渗透,以文火徐徐煮沸;二是以特制的木棒将煮熟的鸡肉拍松,撕成粗丝入盘,利于调料入味;三是以众多调料调成的味汁,浇于鸡丝上,使鸡丝分外鲜美香嫩,有浓郁的香甜、麻辣味......( 成都)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