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阿克苏市特色特产市场 阿克苏有什么土特产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阿克苏市特色特产市场 阿克苏有什么土特产卖更新时间:2024-05-11 12:25:42

一. 新疆 阿克苏 柯坪县 天山雪莲

新疆雪莲,别名雪荷花.主要生长于天山南北坡.阿尔泰山及昆仑山雪线附近的高旱冰碛地带的悬崖峭壁之上。

雪莲是新疆的著名.早在清代,赵学敏著的;本草纲目拾遗;艺术中就有"大寒之地积雪,春夏不散,雪间有草,类荷花独茎,婷婷雪间可爱"和"其地有天山,冬夏积雪,雪中有莲,以天山峰顶者为第一"的记载.关于雪莲的形态和生境,贾树模一九三六年在;新疆杂记;中就有这样的描述:" 雪莲为菊科草本......生雪山深处,产拜城.哈密山中."

雪莲,在医药上应用以有数百年的历史.汉族人民多视为治疗风湿关节炎之珍品;维吾尔.哈萨克族则当作妇科良药.

雪莲种类繁多,如水母雪莲.毛头雪莲.绵头雪莲.西藏雪莲等. 新疆雪莲,在;本草纲目拾遗;的记载中被视为正品.以天池一带的博格达峰所产者,质量最佳,并且有神秘色彩.过去高山牧民在行路途中遇到雪莲时,被认为有吉祥如意的征兆,并以圣洁之物相待.据传,这雪中之莲花,是瑶池王母到天池洗澡时由仙女们撒下来的,对面海拔五千多米的雪峰则是一面漂亮的镜子.雪莲被视为神物.饮过苞叶上的露珠水滴,则认为可以驱邪除病,延年益寿.

雪莲种子在零摄氏度发芽,三到五摄氏度生长,幼苗能经受零下二十一摄氏度的严寒.在生长期不到两个月的环境里,高度却能超过其他植物的五到七倍,它虽然要五年才能开花,但实际生长天数只有八个月.这在生物学上也是相当独特的.

雪莲形态娇艳,这也许是风云多变的复杂气候的结晶吧!它根黑.叶绿,苞白.花红,恰似神话中红盔素铠.绿甲皂靴.手持利剑的白娘子,屹立于冰峰悬崖.狂风暴雪之处,构成一幅雪涌金山寺的绝妙画图.

二. 新疆 阿克苏 温宿县 温宿红

农业产业化的浪潮如今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席卷广袤的乡村大地,它在给农民们带来福音的同时,也有可能造成一些事实上的遗憾。比如,一些传统的优良作物品种,在被排斥在规模化推广范围之外以后,有可能在不为人知的山野静静消逝——如同很多口耳相传的故事与诗歌,如今,我们只能回忆那些曾经存在的吉光片羽。

距离温宿城区6公里,阿温公路的中段,这样的故事正在发生。

这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院落,就座落在阿温公路旁边,与公路距离20米。院子里,像大多数的南疆维吾尔族农家大院一样,有果园、葡萄架、小毛驴、拖拉机。男主人憨厚淳朴,言语间透出风趣;女主人勤劳能干,腼腆里不乏热情。

但是,与所有农家大院不同的是,这个院落里有一种独一无二的东西——正房前,那看似普普通通的葡萄,正是一种面临消逝命运的稀世品种。这种葡萄,温宿县园艺站把它命名为“温宿红”。现有的资料表明,这种葡萄原先仅仅分布在温宿。目前,除了温宿县园艺站存有部分之外,只有这座普通的农家大院里尚有孑遗。

男主人名叫吐尔逊·买木提孜。他说,“温宿红”只有1.4亩。

野史·正史

吐尔逊·买木提孜今年59岁,他所在的村子是托乎拉乡库如力村六组。在他的口中,除了觉得自家的葡萄特别脆甜之外,并不觉得“温宿红”有什么特异之处。唯一让他感到有点惊讶的是,最近五六年,在他走过的所有葡萄园里,他都很少发现跟自家院子里一样的葡萄品种。

他种这些葡萄有18年了。他说,园子里的这些葡萄原先是他爷爷种的,他小的时候,有些人家的院子里种得有这种葡萄,不过不太多,一般就是四五棵。后来,种这种葡萄的人就越来越少了,周围村子里他也没见过,这个村子里就他这里有。

这些描述从一个侧面说明,“温宿红”应该是具有百年、数百年或者上千年历史的一种土生葡萄品种。或许,穿越汉唐时代的烽烟,以“温宿红”为原料酿造的葡萄美酒,曾经出现在西域各国君王的玉杯中,或者是汉唐戍边将士庆功时的金爵里。“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这葡萄美酒可能正是出自“温宿红”。

温宿县委宣传部的同志说,根据他们手头掌握的资料,“温宿红”除了这里,在全县基本绝迹。为了保护这一品种,温宿县园艺站存有标本,并且已经开始向外推广这一品种。

而在一本残旧的温宿民间故事集里,我们发现了一则关于“红玉葡萄”的传说,是这样的:

西汉年间,姑墨(注:即今温宿)国王身边有位善于打猎的仆人伯克里,十四岁那年就被征召跟随君王年少的九个王子、一个公主练习马术、射箭和打猎。天长日久,伯克里赢得了君王唯一的宝贝女儿那孜古丽公主的爱恋。不久,国王得知两人的恋情,大为震怒,强行将伯克里抓捕入狱,并且准备将那孜古丽公主尽快嫁人。

但是,坚贞不屈的那孜古丽公主伤心欲绝,宁死不另嫁。为了让公主断绝与伯克里之间的爱恋,国王下了命令,在王宫的白玉葡萄园里,伯克里被秘密处死,血染葡萄架。公主得知后,在葡萄架下安放了自己的床,每天用眼泪浇灌犹如白玉石一样的葡萄,十年过后,白玉葡萄园所产的葡萄,皮渐渐变成了鲜红色,果肉白中透着淡淡的黄色,内有两枚小小的果核,恰似两人跪地而坐葡萄中,葡萄香气扑鼻,吃在口中甜脆无比。

那孜古丽公主去世后,人们为了纪念他俩的坚贞爱情,偷偷地从王宫葡萄园里移栽出了那株被公主的眼泪浇灌的葡萄藤。一时间,姑墨“红玉葡萄”名扬西域三十六国……。

这则传说,疑似“温宿红”之起源,或称野史。

而在温宿县园艺站有关资料里,对“温宿红”是这样描述的:温宿红,欧亚种,是当地农户庭院葡萄中选育出的一个晚熟葡萄品种,其亲本组合不详……,果粒圆形,平均粒重9克,果粒大小整齐一致,果皮粉红色或深红色,果肉硬脆味甜,在新疆温宿地区4月5日萌芽,5月29日开花,8月中旬果实上色,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从萌芽到果实成熟约需160天左右,晚熟品种。丰产性好。耐贮藏运输,在-1℃条件下可贮存到第二年4月份……

这段描述,虽不如野史传说那样动人,但是却有着科学的理性,可称正史。

红提·温宿红

就果肉品质而言,“温宿红”与当今风靡世界的“红提”完全有一拼。甚至就多数品尝者的的观点来看,“温宿红”的口感应远胜于“红提”。但是,如今的现实是“红提”的名气远大于“温宿红”,两者之距犹如天壤。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前者产量更高、适应性更强、规模化种植技术与模式更加成熟,从而能够保证种植者能在相同的投入情况下获得更大的产出。这些因素,注定了“红提”与“温宿红”有着不同的命运。

实际上,这正是一些作物品种得到推广、而另外一些作物品种只能消失的原因之一。假设植物有知,那么那些正在面临消逝的品种,也许正在诅咒人类社会的偏见和功利——正如王小波在小说《白银时代》中所揭示的主题那样,植物们也会认为,世界的同质化正在抹杀个性,这对它们的生活而言也是一场灾难……

抛开这些复杂的话题不谈,现在让我们看看“温宿红”与“红提”的不同。

我们来到这里,正当金秋十月,如上所言:“10月中旬果实完全成熟”。热情的吐尔逊·买木提孜搬来高凳,剪下了最红的一串递给我们。

一掬清水里,清洗过的“温宿红”颗颗如珠玉,在正午阳光的照射下晶莹夺目。取出细看,每颗葡萄大小均匀,颗粒饱满,果皮从粉红到深红过渡自然,在阳光的直射下呈现出半透明的色泽,令人垂涎。

放入口中,轻轻一咬,薄薄的皮质便即绽开,散发出一股扑鼻的果香;慢慢咀嚼,脆甜的果肉在齿间经久徘徊,能够让人充分领略到新鲜水果里那种阳光的味道,正所谓齿颊留芳。奇妙的是,果肉的硬脆与糯软似乎在这里形成了完美的统一,在尖牙利齿的轻易切割下,细心的人能够感觉到,果肉没有像别的葡萄那样成为迅速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依旧是彼此独立的一片片的个体。这种硬脆与糯软相统一的个性,正是“温宿红”独立于葡萄之林的品质之一。

当然,当一片片果肉与果皮最终消逝在齿间,它也会如同别的葡萄那样成为鲜甜的葡萄汁。但是请注意,除了两枚小小的果核,你的口中不会留下一点果渣。包括果皮在内,都已经融化成了鲜甜的葡萄汁——有经验的美食家都知道,食后是否留渣,正是区分新鲜果品肉质是否纯粹、品质是否优良的极为重要的特征。

由以上,我们可以得出结论,至少在我们目力可及的范围内,“温宿红”的品质不低于任何一种葡萄,包括“红提”在内。

但是,“温宿红”葡萄的衰亡依旧是事实。这种并非自身原因而导致的衰亡,令人深感惋惜。

90后的生活

在爷爷过世后,吐尔逊·买木提孜开始独立管理家中的葡萄园。他说,这种葡萄,原先在村子里种的就不多。1988年以前还经常能看到,1989年搞起家庭联产承包制后,村子里的人都改种水稻,院子里的葡萄品种也换成了产量更高,更能抗病虫害的品种。

吐尔逊·买木提孜现在已经知道这个品种很稀少,需要好好保护。这个村子传统是种水稻的,对吐尔逊·买木提孜来说,他现在最发愁的是水太多了,土地太湿。原先这里水稻种得少,基本上是沙土地,很适合种葡萄。但是经过多年的改造,土壤状况现在变化很大。由于土地太湿,吐尔逊·买木提孜这1.4亩葡萄园一年只能产3吨左右。

从上个世纪九十年代起,随着株数的不断缩减,如今的“温宿红”只能偏处一隅,深藏民间人未识,成为吐尔逊·买木提孜家中一道不为人知的风景。吐尔逊·买木提孜说,种这个葡萄很麻烦,它比较娇气,雨水多了不座果,地太湿了容易烂根,两三天就需要开开沟翻晒土地,并且添加干土;要结出好葡萄,还有很多技术活,村里的人都不会,所以慢慢地就没人种了。

每公斤售价两到三元,这1.4亩葡萄园每年给吐尔逊·买木提孜带来4000多元的净收入。他说,很多人都不知道这是什么葡萄,只是觉得很好吃。他在巴扎上卖葡萄的时候,也是别人先尝着好吃了才买。

十八年就这样过去了。所幸的是,由于吐尔逊·买木提孜的辛勤劳动,这1.4亩的“温宿红”终于在这里存活和繁衍,而且成为受到园艺部门特殊保护的品种。近两年,村子周边包括县城的人们渐渐知道了这里的“温宿红”。每年十月初,吐尔逊·买木提孜的“温宿红”就开始上士。我们到这里的那一天是10月12日,正是肉孜节前一天,吐尔逊·买木提孜说,肉孜节一过,他这里的葡萄就全部卖光了。

……,正当初秋时节,明亮温暖的阳光一如千百年来一样照耀着大地。关于“温宿红”的前世今生,我们已经没有太多的信息。但是那些与它有关的人们的生活,依旧应该在我们的视线之内。如果我们用心灵去体察,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那些故事都将带给我们一次感动和思索。

三. 新疆 塔城 乌苏市 油葵

塔城盆地油葵的主要种植品种有:新葵4号和G101,均为杂交品种。此品种抗病虫害能力强、产量高,平均单产在300吨左右,含油率高达42-49%,均超过全国和自治区平均水平,具有很大开发潜力。( 塔城)

四. 新疆 阿克苏 柯坪县 柯坪恰玛古

柯坪恰玛古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相传在很久以前,有一个游牧的小伙子骑着骆驼赶着羊群来到这里,在苏巴士(维吾尔语:水的源头,柯坪县境内)住了下来,太阳落山后,千年-的精灵化为少女来到了小伙子身边,不久,他们结合了。生了很多孩子,他们的后代男子强悍,女子美丽、能歌善舞、勤劳聪明,过着快乐幸福的生活。不知从哪天起,肺痨、霍乱、虚痨、瘰疬、热毒风肿等病魔偷袭了这里的人们,很多人因患病而痛苦、重病无法医治而丧生,上苍不忍让善良的人们受太多的苦难,撒下强健身体的神奇物种,长寿圣果——恰玛古,助人饱肚腹,解疾患……柯坪县第一本《柯坪县志》记录了从公元前171年—1990年间柯坪县的历史,《柯坪县志》中关于柯坪人种植、食用恰玛古也有相关记载,这足以证明:自有柯坪县历史就有柯坪人种植和食用恰玛古的历史,所以柯坪人民食用恰玛古已经有两千年的历史了。 塔里盆地西北边缘的阿克苏柯坪县是全疆恰玛古品质最好的产地,虽然这里是国家重点扶贫开发县,但却是新疆有名的长寿之乡。2012年,柯坪县有百岁以上的老人2人。柯坪县阿恰勒乡喀拉玛村105岁的牙哈甫·扎依提老人精神抖擞,耳不聋眼不花,思维清晰的牙哈甫老人还递交了三次入党申请书,执着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他向党组织表示“最想做一名党的宣传员”。这足以说明长期食用恰玛古确实有明显的保健功能。

柯坪是全疆恰玛古品质最好的产地,这里还是有名的长寿之乡,当地人们的身体素质很,百岁老人生活能够自理,据说,这都跟当地人爱食用恰玛古有关。

恰玛古是自然界中少见的一种富含有机活性碱的植物,可以同时对身体的各个脏器进行全面的营养调节,达到酸碱平衡、改善体质的作用。

它也是一种维吾尔百姓极为熟悉的植物,形似萝卜,南疆许多地区的维吾尔族人,甚至将其当作每天必不可少的食物。

当地人食用恰玛古已经有2000年的历史,恰玛古在当地少数民族心中的份量就如同汉族人看待人参一样,不同的是恰玛古天天食用也不会上火,因此维吾尔族人将恰玛古称做“长寿圣果”、“沙漠小人参”。

虽然恰玛古没有哈密瓜香甜、也没有雪莲珍贵,但它却有着别的植物无法媲美的丰富的营养成份及独特的功效和作用。

据悉,如今恰玛古除了传统食用外,还被开发成蜜膏、口服液、胶囊等产品上市销售。

地域范围

柯坪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部、阿克苏地区西南部、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柯尔塔格山南麓,总面积12047平方公里,东、南、西、北分别与阿克苏市、阿瓦提县、巴楚县(喀什地区)、阿图什市(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阿合奇县(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乌什县毗邻。柯坪恰玛古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范围坐标在北纬40°09′57″—北纬40°45′23″,东经78°55′51″—东经79°37′12″,平均海拔1090米以上。柯坪恰玛古地理标志保护范围为阿恰勒乡吐拉村、喀拉玛村、库木鲁克村、盖孜力克村、库勒村、团结村、其兰村共7个行政村,种植区保护面积为13482公顷,年产量在9000吨以上。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外在感观特征:柯坪恰玛古其特殊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技术,所以其个体直径为5-7㎝。块根肉质,球形,扁圆形或长椭圆形,须根多生长在块根下的直根上,基生叶羽状深裂,长而狭,长20-45㎝,顶端裂片最大且钝,其它叶片越往下越小。柯坪恰玛古生食口感微甜、苦涩、脆,煮熟后口感微甜、微咸、面,性质温和。 内在品质指标:柯坪恰玛古含蛋白质在1.9-2.1%,亚油酸29-35%,PH值6-6.5呈弱碱性对身体有宜,总黄酮0.09-0.22(g/100g),皂苷0.4-0.7(g/100g),维生素C 可达6-8g/100g,维生素B1在0.015-0.3(mg/100g),维生素B2在0.005-0.012(g/100g),钙650-750(mg/kg),铁0.02-1.2(mg/kg),钾3000-4000(mg/kg),铜0.029-1.2(mg/kg)。恰玛古是维吾尔药中药食两用、保肺壮身之佳品,具有清肺止咳、填精壮阳、明目增视等功效,被维吾尔族人们誉为“长寿圣果”。 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 根菜类蔬菜》(NY5082-2005)标准的安全要求。

信息来源:最后一公里

信息来源:最后一公里

五. 新疆 阿克苏 沙雅县 沙雅县菜籽油

沙雅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苏地区东偏南。属暖温带沙漠边缘气候区,北受拜城、库车等邻县荒漠沙地的影响及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影响极大,县内长年日照充足,热量充沛,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常年主风向为北风或东北风。

常年平均日照3031.2小时,7月份最长达308.3小时,日平均9.9小时。2013年种植小麦22.45万亩,单产461.3公斤,总产量10.97万吨。

产品特性:人体对精炼菜油消化吸收率可高达99%,并且有利胆功能。在肝脏处于病理状态下,菜籽油也能被人体正常代谢。不过菜籽油中缺少亚油酸等人体必须的脂肪酸,且其中脂肪酸构成不平衡,所以营养价值比一般植物油低。另外,菜籽油中含有大量芥酸和芥子甙等物质,一般认为这些物质对人体的生长发育不利。如能在食用时与富含有亚油酸的优良食用油配合食用,其营养价值将得到提高。

六. 贵州省 黔西南州 安龙县 安龙特色驴打滚

糯米糕裹上黄豆面、或者是其他东西做成的炒面就叫驴打滚,是安龙小吃中的古老品种之一。它的原料是用糯米面加水(和面时稍多加水和软些)揉成汤圆状,蒸熟,根据个人口味,加上配料就可以了。驴打滚的吃法很多,可以是甜的、咸的。另将黄豆炒熟后,轧成粉面。制作时将蒸熟发黄米面外面沾上黄豆粉面擀成片,然后抹上赤豆沙馅(也可用红糖)卷起来,切成100克左右的小块,撒上白糖就成了。制作时要求馅卷得均匀,层次分明,外表呈黄色,特点是香、甜、粘,有浓郁的黄豆粉香味儿。

七. 新疆 阿克苏 沙雅县 沙雅骏枣

沙雅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苏地区东偏南。属暖温带沙漠边缘气候区,北受拜城、库车等邻县荒漠沙地的影响及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影响极大,县内长年日照充足,热量充沛,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常年主风向为北风或东北风。

常年平均日照3031.2小时,7月份最长达308.3小时,日平均9.9小时。日夜温差大,气候干燥,不适于病虫害生长,又是天山纯净雪水灌溉,沙雅县素有“塞外江南”、“瓜果之乡”之称。无农药残留、无污染,造就了沙雅县骏枣绿色、有机、健康、营养的品质。

产品特性:骏枣个大、皮薄、肉厚、果粒饱满、大小均匀、质地较密、味甜汁多、色泽鲜亮、含糖量高、格外甘甜。总糖含量大于70%,杂质不超过0.5%。营养和保健价值极高,富含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素有“天然维生素丸”之美称。

八. 新疆 阿克苏 阿克苏市 戈壁玉枣

戈壁玉枣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本草纲目》记载:“枣肉补中益气,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是养颜保健、延年益寿之上品。 “戈壁玉”枣,枣肉补中益气,润心肺,补五脏,治虚损。不含任何色素和添加剂,属纯天然绿色食品.

九. 新疆 阿克苏 沙雅县 沙雅县挂面

沙雅县,位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南部,阿克苏地区东偏南。属暖温带沙漠边缘气候区,北受拜城、库车等邻县荒漠沙地的影响及南部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影响极大,县内长年日照充足,热量充沛,降水稀少,气候干燥,昼夜温差大,常年主风向为北风或东北风。常年平均日照3031.2小时,7月份最长达308.3小时,日平均9.9小时。2013年种植小麦22.45万亩,单产461.3公斤,总产量10.97万吨。

产品特性:挂面以绿色食品小麦基地生产的高筋小麦为主要原料,种植过程中的农药、化肥严格按照国家绿色产品标准实施,无公害,无污染。面粉以当年生产小麦加工而成,具有色香浓郁,筋性高,无任何添加剂等特点。

十. 新疆 阿克苏 柯坪县 柯坪骆驼

柯坪骆驼是新疆阿克苏柯坪县的。

柯坪除了有这三宝外,还是有名的“骆驼之乡”。这里的农民自古以来酷爱养驼,历代不绝,这里的驼绒,行销全国。有报道称,柯坪县骆驼养殖规模领跑南疆,已成为南疆最大的骆驼饲养县。

信息来源:最后一公里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