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潼关县传统土特产潼关酱菜直播 潼关十大特产排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潼关县传统土特产潼关酱菜直播 潼关十大特产排名更新时间:2024-01-11 08:33:12

一. 河南省 商丘市 睢阳区 大有丰酱菜

大有丰酱菜源于清末。由李大有字丰年者所首创,故名。

明朝末年,清兵南下,李大有五世祖由金陵名容(今江苏句容县)逃至安徽亳州,做染布生意,兼营酱菜。至李大有一代,商运通达,生意兴隆。清道光年间传至其孙,门市分“春阳斋”、“紫阳斋”、“大有丰”、“大有厚”四处经营。大有丰迁至归德府城,专营酱菜。之后,大有丰雇用师傅孟春发,吸取南北二州(亳州、济宁)之精粹,精心研制,制作出的酱菜独具一格,驰名中州。因此,民谣云:“南有紫阳斋,北有玉堂斋,中有大有丰,三家好酱菜。” “南有紫阳,北有玉堂,归德大有丰,酱菜美名扬。”解放后,大有丰收为国有,1953年,改为商丘县酱醋酿造厂,1956年改为商丘县酿造厂,使酱菜生产有了进一步发展。品种多达四十余个,主要产品有酱瓜、酱笋、酱黄瓜、酱包瓜、酱八宝菜、五香大头菜、豆腐乳、西瓜酱豆、油辣酱豆等。

二.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盛全福(小舟)鸭片汤

盛全福(小舟)鸭片汤

特点:

肉嫩汤鲜,老少咸宜,汤用尽,碗底无星点沉渣。可作汤菜,亦可冷拼,宴席家常两便。

主料:

猪里脊肉4两,鸡蛋(用蛋清)一只,水汾面一撮,炼猪油(板油),姜块,水木耳,玉兰片,盐水,

味精,大料,花椒水,鲜肉汤,料酒一小勺,芝麻油一小勺,芝麻油一小勺。做法:

1、将肉竖切半寸宽,一寸长,半厘米厚,拌上粉面、蛋清;

2、将炼好的板油放入炒勺内烧至有烟,先用花椒10多粒过一下,油勺离火把肉放入,用漏勺不断

翻动约一分钟左右捞出,沥去浮油,达到肉色乳白,七成熟;

3、将肉汤放入勺内,烧开加入大料水、姜块、葱节、烧一分钟、捞出姜块、葱节,再放入木耳、

玉兰片,最后放入肉片,滚开撇去浮沫,盛入汤盆,滴上芝麻油。

注意:每道工序操作前均须将炒勺用清水洗一道,抹干再用。

三. 湖北省 咸宁市 嘉鱼县 陆口胖嫂酱菜

陆口胖嫂酱菜系列产品选用无污染的豆角、黄豆、蚕豆、小麦、辣椒为主要原料,采用陆溪民间传统工艺精心酱制而成。其酱香浓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不含任何添加剂,是您佐餐、调味之上乘佳品。嘉鱼县胖嫂酱菜土专营店有售。

商铺名称:陆口胖嫂土专营店

地址:嘉鱼县鱼岳镇麒麟路五粮液商行

联系电话:13329987018

四. 安徽省 芜湖 芜湖县 姜记酱菜

姜记酱菜是安徽省芜湖市芜湖县六郎镇的。姜记酱菜,以绿色蔬菜为原料,精心加工而成,产品有香菜、萝卜、莴笋、酱瓜、生姜等,鲜香味美,回味无穷。

芜湖市姜记酱菜有限公司,形成了以香菜为龙头产品,并相继推出萝卜头、蜜枣萝卜、莴笋、酱瓜、豇豆、菜瓜、生姜、黄花菜、黄豆酱等系列产品。

五.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麻糖

麻糖

大关民间传统手工业食品,已有百余年历史。尤以寿山乡甘海村大关垴生产的麻糖最有名气,清脆香甜、回味悠长。

麻糖以精选糯米、芝麻、白糖为主要原料,并拌以桂花、金钱桔饼等成份精制而成,无任何化学污染,无任何添加剂,是一种纯天然绿色食品。麻糖以香、甜、薄、脆的独特风味闻名于世,具有香而不艳,甜而不腻,回味无穷,形似玉梳白似壁,薄如蝉翼甜如蜜的典型特征。营养丰富,含蛋白质、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有暖肺、养胃、滋肝、补肾等功效。

六. 云南省 昭通 大关县 昭通土纸

昭通土纸,又称“草纸”,自明代以来应有生产,迨及民国年间,其生产水平已有新的发展。据《地志资料》载,在1920年前后的一段时期,昭通市各地均有很多生产规模不等的土纸厂,尤以威信县土纸生产量大,远销滇东北和黔西北等地。1953年开始招待第一个五年经济计划时,昭通行署就把土纸生产人微言轻发展本地区工业重点产品来抓。在1958~1962年“遍地开花”、“大办工业”中,农村社队采取就地取材、就地生产的方法,办起了五、六百家土纸厂,当时年平均产量均在5000吨以上,对保证全省城市居民的卫生用纸,曾起过重要的作用。80年代以来,昭通市土纸年平均产量,仍然稳定在2000吨的水平。昭通土纸质地细腻柔软,吸水性能强,价格便宜,质量在云南省同类产品中,居于领先的地位,深得广大消费者的欢迎。( 昭通)

七. 陕西省 渭南 潼关县 徐有才红烧黄河鲤鱼

徐有才红烧黄河鲤鱼

特点:

肉嫩味香,色红汁浓。高中档合一,古城名产,可口经济。主料:

活黄河红尾鲤鱼一只(一市斤半重),发海参二两。配料:

玉兰片、水木耳、辣角、生姜丁、豆酱油、菜油、精盐、蛋清、粉芡、炼大油、料酒。作法:

1、将海参、玉兰片切成黄豆大小粒;

2、把鱼去鳞去鳃,顺肚剖开,两面划成菱形刀花,淋去血污,浸入酱油或盐水少待片刻,捞出挂上粉芡

3、将菜油烧热,把鱼放入锅内不停翻动,待外皮呈黄而未焦时即捞出;

4、撇开炸油,净锅后用炼大油一两烧热先放入姜块、葱段、精盐,后放入海参,玉兰片、木耳,即刻加入清肉汤约半斤,滚开放入炸鱼,翻两次,打上粉芡,再下料酒,豆酱油,待灸成稀糊状,即可出锅。注意:火要旺,时间要短。

八. 广西 南宁 上林县 渡河公传统工艺品

制作渡河公是流传在广西上林县三里镇一带的壮族民俗。渡河公雏形的模样是无脸、黑头、无辫、四肢抱南瓜形状。发展过程中无脸黑头的渡河公被制作人加上了憨态可掬的笑,精巧的辫子,使“渡河公”有些阴黑的形象立刻变得灵动可爱起来。渡河公是用多种彩布缝绣小布人,布人是明朝装束,小布人的怀中抱着一个金黄色的南瓜。“渡河公”的制作为全手工制作,面料多为布料,“南瓜”用风干的艾草,白芷,苍术等多种中草药填充,所以闻到“渡渡河公”里香艾散发出的淡淡清香,能让人感到神清气爽。

做好的“渡河公”可以用红或黄丝线悬挂在小孩的脖子上,垂至小孩的肚脐部位,可保护孩童安康。人们制作“渡河公”,以此寄托思念祖先、普度生灵、保佑平安、免除灾难的心愿,祈祷未来风调雨顺、富足安康。

随着“渡河公”风俗的越传越远,现在每年来观看“渡河公”活动的人也是水涨船高。而“渡河公”形象也愈来愈深入人心。特别是这几年来,随着制作人们经常外展示,在南宁国际民歌艺术节、美食文化节等活动中也常常见到“渡河公”的身影。2007年民歌节黄美等十多个传统手工艺人赴广西南宁向各地来宾展示了精致的“渡河公”产品,同时对外介绍了三里“渡河公”的民间活动,让更多的人了解“渡河公”这一独特的民间风俗。2008年钟蔚蓉等手工艺制作人在广西电视台手拉手活动为参加人员送“渡河公”纪念,使得“渡河公”名声更盛。在新一代的制作人当中,石冬冬等在制作工艺上里料加入丝棉。使制作出来的“渡河公”外观更为饱满、漂亮,深得人心。“渡河公”的外型也从原来单一的形象变得更富有多样性、观赏性。从无脸到可爱的笑脸;从无辫到精巧的辫子;从一人抱南瓜到双人、四人抱南瓜的改变;从拇指头大小到足球般大小的“渡河公”。“渡河公”的作用已经从当初简单的纪念产品再解放出来,变成车子内饰、结婚生子礼品、健康保健、游游纪念等等。在“渡河公”制作中加入了不少现代元素之后,“渡河公”成为人见人爱的旅游产品的同时还远销海外。“渡河公”现已列入南宁市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

信息来源:上林旅游网

九. 山西省 长治 壶关县 壶关陈醋

壶关县陈醋酿造历史悠久,颇负盛名,以辛寨村为盛,有“上党醋乡”之称,曾是宋代贡品。

该村醋厂生产的峰波牌老陈醋有3个系列,18个品种,畅销全国各地,外销港澳、东南亚等地。

十. 云南省 怒江 兰坪 河西乡箐花村普米族传统文化

箐花村位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兰坪白族普米族自治县西北面,全村334户,1595人,由5 个自然村组成。人均收入748元,人均有粮389公斤(2003年)。

村寨地处“三江并流”自然保护区腹地的高寒山区,依山傍水,附近有罗古箐、大羊场等著名自然景区,森林覆盖率达85%以上,自然生态环境良好。民居建筑中井干式木楞房占82%,保持了普米族传统的建筑形式,村寨格局保持传统风貌。箐花村历史悠久,传统农牧业、服装服饰、饮食、民间歌舞、麻毛纺织工艺等保存情况良好,文化传承人在当地具有较大影响力。该区域传统村规民约与新的村规民约相结合,对村寨日常生产、生活,共同起着管理约束作用。

箐花普米族妇女服饰庄重艳丽,美观大方。穿麻布大襟衣,着毛线长裙,背披羊皮,胸前佩戴银链。各个年龄段的穿着有所不同,喜用宽大的红、绿、蓝、黄等各色彩带束腰,手戴镯圈和戒指,耳戴银环或玉坠,用五光十色的串珠作头饰和项链。包大头帕,喜用牦牛尾及丝线编入发辫中,盘于头顶,以发辫粗大为美。男子一般穿对襟麻布衣,着宽大长裤,披羊皮领褂,左衽像藏族穿戴。富有人家的男子穿氆氇和毛质大衣,膝下用布或毛毡裹腿,有的穿自制的半筒猪皮、牛皮鞋。

特色工艺主要有皮制品及毛制品。皮制品主要指羊皮披风,多用于探亲访友、婚丧年节时穿用,有装饰、御寒和作为姑娘嫁妆等功用。毛制品经过各道加工工序后即形成毛料,根据不同需要分别制作氆氇、毡、帽、鞋等。

普米族信奉自然神灵,祭祀活动较频繁,主要有祭天地、祭龙潭、祭山神、祭铁三脚、祭祖先、祭中柱等。主要传统节日为吾时节,要举行打枪、射弩比赛。每逢节日、婚庆和重大祭祀活动,本村人及周边亲友聚集在一起,唱古歌、跳舞蹈“搓蹉”。

普米族民歌多为前人传下的传统曲目,即兴创作较少。在形式上比较自由,不受格律限制。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婚俗类主要有求亲歌、迎客调、接亲歌、拦门歌、果碟调、聚谈调、顶梁柱调等;情歌主要有“铁打链环扣一生”、“除非秤砣水面漂”等;祭祀类民歌主要有祭三脚调、拜龙调、祭中柱等;丧礼中主要演唱指路歌;传统古歌类主要有吉典、马鹿调、黎明调、巴扎贤赞等。曲调多用五声音阶,旋律与语调密切相关,朗诵性与歌唱性紧密结合,旋律质朴清新,优美流畅。部分民歌音域较宽,可达到或接近两个八度。节奏平稳匀称,长短交错,明快活跃。歌词一般为奇数,三、五、七、九个音节不等。

四弦是普米族民间乐器,也是四弦舞的主要伴奏乐器。曲目较多,除舞步的12调外,还有部分古老的曲目,如四弦母调、雀上树等。四弦弹奏不受性别和年龄限制,在普米族地区传承和保护情况良好。“搓蹉”舞流传广泛,群众基础好,是节庆场合的主要民间舞,用羊皮、木碗、木筷、夹板为伴奏,领舞者右手拍击羊皮,伴舞者左手持碗,右手用数双筷子敲击,夹板系在舞者腰间,左右撞胯时发出声响。

普米族无文字,民间文学为口头传承,村民们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互相交流,或在晚上围坐火塘,听老人讲述或演唱,更多的则是在新房落成、求亲结婚、节日庆典、丧葬、祭祀等场合进行讲述演唱。近年,普米族流传较广的民间文学被翻译成汉文,收录于《兰坪民间文学选集》、《普米族故事集成》、《普米族歌谣集成》、《兰坪民间故事集成》、《兰坪歌谣集成》等出版物中。

花村是普米族聚居大村,历史悠久,传统农业、生活习俗和民族文化传承较好,有一批传承人,并有一定影响力和知名度。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