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凤庆特产酸肉 凤庆美食介绍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凤庆特产酸肉 凤庆美食介绍更新时间:2024-01-10 16:29:35

一.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猪血肠

猪血肠

猪血肠,主要是将猪大肠翻洗干净,将猪血拌与糯米饭,再加草果、茴香子、盐巴等,将糯米饭拌匀后用一竹筒,削一尖口放在大肠里,用饭勺将拌匀的猪血糯米饭倒在竹筒内灌进猪大肠,灌完后用线拴在竹杆上,晒上十天半月,便可食用。煮、煎、炖均可。猪血肠味道可口,食后可补中气,且能润肠,对于孕妇、老年人、小孩及肠病人更是营养之上品。

二. 云南省 西双版纳 景洪 傣味酸肉

西双版纳傣族善于腌渍酸肉,所腌酸肉,以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

酸牛筋,以牛筋(主要为蹄筋)为原料腌制。加工时,将牛筋上的油、肉、粘膜等杂质剔去,取纯牛筋切条,煮至可以嚼食程度,捞出用冷水淘洗、滤干、晾冷。拌以适量食盐、辣椒、野花椒、蒜瓣、姜末,装入瓦坛密封腌渍,使牛筋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这道菜,筋白而净,清清爽爽,味微酸,香辣适口,是当地傣味餐馆一道独具风格的主菜。

酸腌牛头脚,一般以一个牛头、4只牛脚为主要原料。先用沸水烧烫牛头、牛脚,刮尽牛毛(有不尽之毛,应用火燎烧后刮除),剔去头骨、脚骨,仅取皮肉用淘米水浸泡,认真搓揉清洗,再用清水漂洗,煮熟晾干,皮肉切片、牛筋切条,加食盐、姜末、蒜末、辣椒面、桔皮、花椒叶、野花椒等佐料和少许稀饭搅拌均匀,装入坛内或竹筒内密封腌制3~5天,使牛肉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腌制的牛头脚筋肉,味略酸辛,无油腻感,清凉爽口,宜作夏日冷盘。

西双版纳的居民多是傣族人,傣味菜以糯米、酸味食品及烘烤肉类、水产食品为主,多用野生栽培植物做香料,颇具独特的民族风味。而诸多美食之中,我最偏爱酸味食品。

傣族人善于腌制酸肉,所腌酸肉,又以酸牛筋和酸牛头脚最具特色。酸牛筋以牛蹄筋为原料,先切条,煮后再淘洗,晾冷,拌以食盐、辣椒、野花椒、蒜瓣、姜末,装入瓦坛密封腌渍,牛筋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这道菜一上来,看上去筋白而净,清清爽爽,挟一筷入口,味微酸,香辣适口,很是开胃。

酸腌牛头脚也是一大特色。一般以一个牛头、4只牛脚为主要原料。用沸水烧烫牛头、牛脚,刮尽牛毛,剔去头骨、脚骨,仅取皮肉用淘米水浸泡,认真搓揉清洗,再用清水漂洗,煮熟晾干,皮肉切片、牛筋切条,加食盐、姜末、蒜末、辣椒面、橘皮、花椒叶、野花椒等佐料和少许稀饭搅拌均匀,装入坛内或竹筒内密封腌制3~5天,使牛肉形成纯正酸味时食用。腌制的牛头脚筋肉,味略酸辛,无油腻感,清凉爽口,天热的时候佐上一瓶冰啤,大口喝酒,大口吃菜,不亦快哉。

此外,傣族的酸笋也是闻名遐迩。傣家人通常将采来的鲜笋切成丝,用井水或泉水洗净后直接放入大坛中压紧,加盐后密封腌制,两周后就可以吃到美味的酸笋了。酸笋炒肉,肉的鲜味和笋的酸味完美地结合在一起,令人口舌生津,大快朵颐。

三.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红花油茶

凤庆红花油茶是云南省临沧市凤庆县的。凤庆县是红花油茶的主要原生地之一,特殊的气候、土壤等自然条件非常适宜红花油茶产业的发展。

凤庆人民自古就有培育利用红花油茶的习惯,荒山、田地边、房前屋后适宜区均有人工种植的凤庆红花油茶。据悉,红花油茶可以作砧木嫁接茶花,培良优良茶花、蒲门山茶等,也可使用红花油茶籽榨油供出售或食用。大面积种植还可以绿化美化环境,改善当地生态环境,发展潜力十分巨大。

截至目前,全县已经实施红花油茶人工造林面积14.1万亩(其中:2013年新植5万亩),原天然生长面积5万亩,全县累计面积达19.1万亩。实现产量1500吨,产值3000万元。

四.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核桃

凤庆核桃栽种历史悠久,据专家考证,距今约有3000多年。凤庆核桃由于大多种植生长在山区和高山峡谷的自然生态环境中,无污染,且果大、壳薄、仁白、味香、含油量高。是传统的出口创汇商品,有“中国核桃之乡”之称。

被国家宣布命名为“中国核桃之乡”的云南省凤庆县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山区农业县,大部分人口生活在山区、半山区。1976年凤庆县被定为全省发展泡核桃基地县,2004年12月被国家林业局命为“中国核桃之乡”。群众一直沿袭着种值核桃的传统,泡核桃林成了全县主要的特色经济林。凤庆核桃因果大、壳薄、肉厚、味香的优良品质受到人们的青睐。

据悉,凤庆正在筹建核桃研究所,将对创新发展模式、进一步提升产业发展水平及科技创新能力进行探索。同时,2007年计划新值核桃园1.67万公顷,使全县核桃累计面积达7.33万公顷。2004年,凤庆县被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列为高优泡核桃种植“五个一”标准化示范区。目前,全县已完成核桃种值5.67万公顷,其中泡核桃挂果面积1.2万公顷,产量8600吨,产值突破1.8亿元。全县核桃年收入在1万元以上的农户近1000户,单户农户核桃年收入最高达7万多元。现已建成61个核桃专业村。

在核桃产业发展上,凤庆县坚持“一个标准(种值)塘、一棵合格苗、一担农家肥、一挑定根水、一块覆盖膜”的“五个一”种植标准,“十五”以来,凤庆县整合各类项目和资源,依据立体气候对大泡核桃影响的调查结果,确定大泡核桃在凤庆县最适宜区的海拔高度为1600-2100m,次适宜区海拔高度为1200-1600m和2100-2200m,不适宜区为海拔1200m以下和海拔2200m以上的地段。这的地区大力发展泡核桃,并以每年6677公顷的进度推进,变核桃零星种植为产业化发展。走“经济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路子,广泛发动群众,“铁核桃高枝嫁接,铁核桃实生苗嫁接移栽、野生铁核桃移栽嫁接、泡核桃低产改造、青果直播”五种发展模式,严把“种苗管理关、前期规划关、造林质量关、检查验收关、抚育管理关”五个管理环节。

五. 广西 百色 那坡县 睦边酸肉

那坡县黑衣壮是壮族独特的一个支系,黑衣壮至今仍保留着古朴的原生态文化。近几年来,国内外游客、专家、学者、文艺工作者纷纷到那坡县黑衣壮居住区域观光、调研、体验生活。2006年泰国公主不远万里来到那坡县黑衣壮民族村考察并品尝过睦边酸肉----黑衣壮传统名菜。

睦边酸肉,是采用农村饲养的黑猪肉经过传统工艺加工而成,无添加剂、防腐剂。纯属绿色食品,风味独特,营养丰富,为送礼佳品。

六.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茶树花凉拌

茶树花凉拌

凤庆是产茶大县,世界茶树原产地之一,全县有20多万亩新老茶园,每年雨季茶树上都会生长出一种黑黄色的寄生植物,凤庆人称之为树花。茶树花一般只作凉拌食用,不炒和煮吃,在凉拌时,首先将树花在清水里浸泡一至二小时,淘洗干净,然后用开水煮上几分钟,再将煮好的树花放入清水中漂洗,便可将树花放入准备好的凉菜中拌匀,即可食用。树花清脆可口,略有甘苦味道,据说树花是一种含钙植物,经常食用可补筋骨,强身健体,在凤庆冬春季节城乡居民和餐馆均可作出味道可口,清脆鲜香的茶树花凉拌。

七.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凤庆山胡椒酱

凤庆县具有良好生态环境,造就了凤庆的物产丰饶。春天,春意萌动,蛰伏了许久的山茅野菜也开始活跃在山间、山坡和河谷。刺五加、水香菜、香椿、树头菜、蕨菜、百花等野菜成了百姓餐桌上的美食。四、五月份,青翠欲滴的山胡椒也登场了。人们把山胡椒的果实从树上采下来,捆绑成小捆拿到集市上出售,此时的山胡椒果实鲜嫩,气味清香,正是制作山胡椒酱的好原料。

制作山胡椒酱的工序并不复杂,需要给山胡椒配备几样调料,主要有小米辣、青姜、大蒜和水豆豉。先把山胡椒粒从枝条上摘下来洗干净,然后用适量的盐把山胡椒粒腌制一会。将小米辣和大蒜剁成碎末,姜切成丝。然后将水豆豉、小米辣、蒜末、姜丝和山胡椒粒混合在一块,搅拌一下,一款开胃爽口的山胡椒酱就做成了。把做好的山胡椒酱装入玻璃罐或别的器皿中,放到冰箱里冷藏,可以保存更长一段时间。这样做出来的山胡椒酱香辣可口,气味芳香,透着一股山野的气息,具有开胃健脾的功效,成了人们餐桌上佐餐的宠儿。也是凤庆县的一道特色美食小菜。

山胡椒,别名牛筋树、野胡椒、香叶子,山胡椒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高可达5~6米。伞形花序腋生,花黄色。果实球形,初时绿色,成熟时黑色。根、枝、叶、果均可药用,叶可温中散寒、破气化滞、祛风消肿。根治劳伤脱力、水湿浮肿、四肢酸麻、风湿性关节炎、跌打损伤。果可以治胃痛。

此外,山胡椒粒还可以用来小炒牛肉和腊肉,也是餐桌上的佳肴。

八. 湖南省 湘西州 古丈 湘西酸肉

菜系:湘菜

口味:香辣

价格:10-40元

特色:此菜色黄香辣,略有酸味,肥而不腻,浓汁厚芡,别有风味。

原料:

猪肉(肥)750克,青蒜25克,辣椒(红,尖,干)15克,花生油50克。

制作方法:

1.将肥猪肉烙毛后刮洗干净,滤去水切成7 厘米长、15 厘米宽的大块,每块重100克。

2.将肉块用精盐15克、花椒粉7克腌5 小时。再加玉米粉100克、精盐15克与猪肉拌匀。

3.将所有调料与猪肉拌匀后盛入密封的坛内,腌15 天即成酸肉。将粘附在酸肉上的玉米粉扒放在瓷盘里。酸肉切成5 厘米长、3 厘米宽、0.7 厘米厚的片。

4.干红辣椒切细末。青蒜切成3 厘米长的小段。

5.炒锅置旺火上,放入花生油烧至六成热,先将酸肉、干椒末下锅煸炒2 分钟。

6.当酸肉渗出油时,用手勺扒在锅边,下玉米粉炒成黄色,再与酸肉合并。

7.再倒入肉清汤200毫升,焖2 分钟,待汤汁稍干,放入青蒜炒几下,装入盘中即成。

小贴士:

1.炒肉时要不断转勺、翻锅。一防巴锅,二防上色不均。

2.炒玉米粉底油不可过多,如油多可倒出。

3.肉清汤放得与锅中原料持平,过多味淡且不易收干。

九.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鹌鹑肉汤

鹌鹑肉汤,是诸种鸟肉汤中的佳品。佤族人喜欢喝鹌鹑肉汤,不论哪一位佤族人,只要看见活鹌鹑,就会脱口而说:“能唱上一口辣辣的鹌鹑肉汤 就好了!”鹌鹑肉汤确实好喝,味道鲜美,香甜可口。也难怪佤族古老民歌中唱道:“水芹菜汤淡如水,鹌鹑肉汤美无限!”佤族人每逢捕到鹌鹑,首先想到的就是煮汤喝。很少有人作烧、炒和煮烂饭。那么,鹌鹑肉汤是怎样制作?其配料又是些什么呢?通常是这样制作的:鸟毛不生拨,而是在火叶上燎,把毛根拔干净,再烧烤一阵,将鸟肉烤黄,然后拿掉肠肚。鸟肉不用水洗,砍成几块放进锅里用清水煮,几片槟榔鲜叶洗净后在手心里揉几下,也放进锅里和鹌鹑肉一块煮,最后再放进适量的酸笋以及盐巴、辣子和花椒面。辣子可多放一点,这样煮出来的汤,才香气宜人,让人口角流涎。

十. 云南省 临沧 凤庆县 粑粑卷

粑粑卷

粑粑卷是凤庆著名的风味小吃之一。制作原料主要有豌豆粉、“锅粑”、饵块,其中以豌豆粉为主,配以辣椒、草果、茴香等佐料,掺水搅拌成糊状,当地人称为“豌豆粉”或“稀豆粉”。再将豌豆粉放在锅上烘烤成薄片,成为“锅粑”。

凤庆粑粑卷是凤庆厨师应市的佳作,是凤庆县一种极具特色的地方美食。粑粑卷是当地人最喜爱的一种美味,即是食物又是零食,成为了当地人的的一种饮食习惯,因而有很多人家在卖粑粑卷,生活在他乡的游子门,只要一回到凤庆,常常是先吃几个粑粑卷过过隐。传说在别的地方制作时,锅巴很难做成功,给此种风味小吃添加了一分神秘色彩。

凤庆粑粑卷,制作方法虽然简单,但在做工上却有很多的讲究。首先是制锅巴:将豌豆粉加水搅拌过滤除去渣,豌豆粉调成的浆,均匀地摊入热锅中煸制,要求摊制要薄如纸,煎呈黄色,用竹片刀在锅巴的边沿划一下,取出放在阴凉处备用,其味香脆可口。其次是制稀豆粉(也叫油粉):豌豆面加入小茴香粉、精盐、辣椒粉等调味料,再加上水调成糊状,锅上火,加入开水,慢慢地淋入豆糊,不停地搅拌锅底,煮沸至熟成浓糊状备用。再次是制粑粑,即用大米制作的粑粑,也叫饵块。最后将饵块切成薄片,放在炭火上烤熟,涂上“油粉”及佐料,用锅巴将饵块卷起成圆条即可。粑粑卷融合了锅巴的香脆,饵块的柔软,作料无污染味佳,口感软糯脆香脆,层次多样,味道鲜美可口,具有独特风味。

凤庆粑粑卷的吃法比较多,可以根据个人不同喜好选择,下面为大家推荐几种吃法:

(1)、烧吃,其味咸中回甜又香辣,宜于做早点、夜宵。 炭火上将粑粑烤熟,两片粑粑夹一片锅巴,面上的粑粑抹上一层稀豆粉、油辣椒、蒜油、桃仁、芝麻末,卷成卷而食。

(2)、油炸锅巴,形状似蝴蝶,酥脆味香,宜于佐酒、当零食。将锅巴一分为四,锅中加入熟菜籽油,将锅巴炸至红黄色取出而食。

(3)、锅巴八宝卷,其味皮香脆,馅香嫩,宜于便饭、筵席。将火腿、老蛋黄糕、冬菇,糯米饭、小茴香、鸡枞、桃仁、花生炒拌均匀成八宝馅,取锅巴一片包上八宝馅,厚约3厘米,卷成卷,锅入油,将八宝卷炸至红黄色,取出切成2厘米长的块而食。

凤庆粑粑卷,是凤庆人长久饮食文化中,探寻出的融豆类、大米,风味独特的,独具地方特色的,美味小吃,已然发展为凤庆县为十分经典的特色小吃。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