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豆包是东北特产吗图片 正宗东北粘豆包图片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豆包是东北特产吗图片 正宗东北粘豆包图片更新时间:2024-01-22 04:47:39

一. 黑龙江省 哈尔滨 五常 东北虎

东北虎

东北虎又称西伯利亚虎,起源于亚洲东北部,即俄罗斯西伯利亚地区、朝鲜和中国东北地区,有三百万年进化史。东北虎是现存体重最大的猫科亚种,其中雄性体长可达2.8米左右,尾长约1米,体重接近350公斤左右,体色夏毛棕黄色,冬毛淡黄色。背部和体侧具有多条横列黑色窄条纹,通常2条靠近呈柳叶状。头大而圆,前额上的数条黑色横纹,中间常被串通,极似“王”字,故有“丛林之王”之美称。

二. 黑龙江省 齐齐哈尔 依安 东北人参

东北人参

人参是东北“三宝”第一宝,为百草之王。野生的称“野参”,较名贵,栽培的称“园参”。人参含有人参甙、人参酸、芳香油、植物甾醇、维生素配糖体等成分,具有兴奋中枢神经,促进新陈代谢,降低血糖等作用。祖国传统医学有人参为甘、大补元气之说。是舒筋活血、提神壮力、补脾健胃的名贵药材。人参不但可以入药,还可用于烹饪、制糖、浸酒、制烟及制成营养性高级化妆品等用途。目前在东北市场已开发的人参系列制品,很受海内外旅游者的喜爱。

三. 河北省 邢台 广宗县 广宗粘豆包

豆包粘,年豆包。粘豆包是笔者家乡一道非常受欢迎的特色小吃,它外型圆润,色泽金黄,咬上一口香、甜、软、粘,回味悠长,真是越吃越香,越吃越甜,越吃越好吃,且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在过去,人们只有过年时才能吃得上粘豆包。如今,生活条件好了,由于大家都喜欢吃,粘豆包不但成了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道精美小吃,还是走亲访友的必备礼品。

经采访了解到,广宗的粘豆包与其他地方的不同,它的“粘”那是出了名的。面,是大黄米面,大黄米又叫黍米。广宗县是百里沙带,土质松软,种出的黍米不但口感好,而且特别的粘,做粘豆包就是要用这样的面,吃起来会特别的香。馅,是用当地盛产的紫珠大枣与红豆煮熟后,捣制成馅。大枣中富含糖、维生素、蛋白质,具有养血安神、健脾和胃的作用;红豆,亦具有清心养神、健脾益肾功效。两者都是很好的保健营养品。因此,广宗粘豆包不光是特色风味食品,还是营养价值很高的美食。

粘豆包的做法是:把粘面皮和豆馅包成圆馒头型的豆馅包,听着虽然简单,但制作工序繁琐复杂。首先,筛选优质的黍米磨成面,然后用冷水和面(热水就粘的没法和面了),面和好后,做成窝头形状上锅蒸,待开锅后再蒸上40分钟,出锅就是俗称的粘窝窝了,粘窝窝要趁热加入少许白面粉继续和匀,一直到和的面即软又有韧性后开始发酵,等发好了面,就可以与先前准备好的豆馅开始包了,包成了的粘豆包外面得再滚上一层白面粉(不然保准粘的拾不出锅),然后再上锅蒸熟方可食用。

广宗的粘豆包“粘”,粘中带甜,甜中透香,香甜可口,耐人寻味。这是我家乡的特色小吃,也是我的钟爱!

(李忠张心帅)

四. 黑龙江省 鹤岗 兴山区 东北猴头蘑

东北猴头蘑营养丰富,有“助消化,利五脏”的功效。主治消化不良,慢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神经衰弱以及胃、食道等部位的恶性肿瘤等疾患。本品将东北优质猴头,通过高科技技术压缩成型,可提高猴头原有营养价值数倍,是国宴和家宴的高级山珍食品。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保质期长、泡松复原快,使用方便等特点。

东北猴头菇、又称猴头蘑、菜花菌、刺猬菌、对脸蘑、山伏菌。

东北猴头菇的子实体新鲜时白色,干后淡黄色或黄褐色,块状,直径一般为5-20厘米。猴头菌子实体由许多粗短分枝组成,但分枝极度肥厚而短缩,互相融合,呈花椰菜状,仅中间有一小空隙,全体成一大肉块,基部狭窄,上部膨大,布满针状肉刺。肉刺上着生子实层。肉刺较发达,有的长达3厘米,下垂,初白色,后黄褐色,整个子实体象猴子的脑袋,色泽象猴子的毛,故称为猴头菌。

东北猴头菌营养丰富,据测定,每100克干猴头菌含蛋白质26.3克、脂肪4.2克、碳水化合物44.9克,粗纤维6.4克,水分10.2克,磷856毫克、铁18毫克、钙2毫克,维生素B10.69毫克、维生素B21.89毫克、胡萝卜素0.01毫克,还含有16种氨基酸,其中7种为人体必需氨基酸。猴头菌不仅营养丰富,而且味道鲜美,清香可口,历来是食用菌的珍品。

东北猴头菌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在医认为猴头性平、味甘,有助于消化,利心脏。可治消化不良、胃溃疡、胃窦炎、胃痛、胃胀及神经衰弱等疾病。近年来,更引人注目的是研究证明它具有抗癌作用。在上海试用166例胃癌、贲门癌、食道癌等消化道恶性肿瘤,达69.3%,显效15%。胃及十二指肠溃疡和慢性胃炎227例,好转达86.6%,显效26.8%。经鉴定,病人服药后,症状改善,食欲增加,疼痛缓解。对部分肿瘤病人还有提高细胞免疫功能,缩小肿块和延长生存时间的疗效。

五. 黑龙江省 绥化 望奎县 东北棒鹅

东北棒鹅

望奎境内河流众多,克音河、呼兰河、通肯河、诺敏河宛如四条玉带穿境而过,境内水草资源丰富,为大鹅养殖提供了得天独厚的优越条件。

改革开放以来,望奎县通过实施“科教兴牧”工程和大力推广“模式化”养殖技术,大打“鹅经济”牌,全县大鹅产业已初具规模。全县年可出栏大鹅80万只,素以“东北棒鹅”的美誉而“响誉全国”。东北棒鹅肉质细嫩、口感好,属无污染、无公害的绿色食品,经屠宰加工冷冻后的白条鹅深受消费者欢迎,已销售到国内十多个省市。另外东北棒鹅羽翼丰满,毛绒质地柔软,加工出的羽绒制品旺销国内、畅销东欧等国家和地区,深受广大消费者亲睐。

六. 辽宁省 盘锦市 大洼区 王家粘豆包

王家的美味粘食不仅限于切糕,其粘豆包、凉糕等在小镇上也同样热销了几十年,其粘豆包和凉糕上会印上好、财、寿、喜等字样,寓意上还颇有讲究,吃起来口感很好,香黏而不腻,让人吃过都会留恋。

七. 黑龙江省 大兴安岭 松岭区 东北粘豆包

东北粘豆包

现在到黑龙江很少能吃到正宗的豆包了,现在都用粘大米包豆包,已经味道不如从前了。其实豆包就是用黄米磨成粉末做皮,里面包上豆类的馅用大锅蒸熟而成的冬令食品。

黄米分两种:大黄米和小黄米。大黄米的颗粒稍稍大一些,颜色更黄一些。小黄米的颗粒象小米大小,颜色稍稍淡一些。其实味道没有什么本质的差别。豆包的馅分大豆馅和小豆馅两种,大豆馅里面不是大豆,而是大芸豆,红红的,上面有白色的条纹。小豆就是个头比较小,全身发红的一种豆类。

每年进入腊月,就是农民们忙碌着淘米的时候。淘米在这里有特殊含义,先用热水把黄米浸泡,然后用爬犁拉到生产队的磨米房粉碎为粉末。由于是集中行动,这就要求各户行动严格按规定的时间走,所以显得紧张和有序。磨成粉之后马上用很大的两个陶盆和面,放在炕头最热的地方等着面的发酵。现在饭店里的豆包面没有经过发酵,味道大打折扣。

等到豆类都用大锅煮熟后,就用手攥成球形的疙瘩,放到室外零下三十几度的温度下冻结实。这些工作都是母亲一个人整天忙碌,父亲从不伸手帮一点忙。如果急着包豆包下锅,就要我们几个孩子“帮助”干活,当然边干活边听父亲讲各种鬼怪的故事。如果那时有电视或宽带,恐怕谁也不会再为了听故事包豆包了。

豆包要集中不停的蒸上几天,蒸好的在笼屉上由母亲用木头板分开放到盖帘上,再拿到储藏室冻硬后装入大缸里。每次母亲分热烫的豆包时,大黄狗会蹲在下面流着口水的望着香喷喷的食品。在老家所养的各种动物中,地位最高的是猫,其次是猪,家禽,最后才轮到狗。狗几乎是吃猪的剩下的一点槽子边上的米糠。但这次,母亲的六个豆包没有拿住,落在空中就被黄狗接住吞下去了,唉!太热了,黄狗烫得大叫,最后悲惨的死于一辈子没有吃过的豆包手里。冬天饿的时候,就啃冻得硬硬的豆包,这大概南方人没有这个体会。

八. 黑龙江省 鹤岗 萝北 东北香菇精品压缩块

东北香菇营养丰富,其中的维生素D含量比大豆高20多倍,而脂肪的含量却很低。可预防和治疗软骨病、感冒、高血压、肝炎、肝硬化,纠正人体酶缺乏症。香菇多糖,对癌细胞有较强的抑制作用,对胃癌,食道癌有较好的防治效果。本品将香菇经过高科技技术压缩成型,可提高香菇原有营养价值的数倍。具有体积小,携带方便、保质期长、泡松复原快,使用方便等特点。( 萝北县)

九. 黑龙江省 哈尔滨 阿城 亚沟粘豆包

亚沟粘豆包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亚沟粘豆包是黑龙江哈尔滨阿城的。

亚沟黏豆包,亦为满族先人女真人的传统食品,是用黍子(黄米)做皮、用芸豆做馅,经过发酵等工艺蒸制而成,应该是中国历史最早的方便食品。它即可冻着吃(啃豆包),也可热着吃(蘸豆包),因此女真人当年在灭辽伐宋的战争中,冬天的主食大概就是这小小的黏豆包了。

在许多人的记忆中,“黏”与“年”是相连的。按照满族人的传统,过了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淘米,将大黄米或者小黄米用温水洗过,磨成黄米面,用陶制的大盆或者二盆发面。一两天后,面盆里就发出甜甜的酸味,它告诉大人们应该烀豆馅了,豆馅以芸豆为主,小豆等亦可。接着就要包豆包了。豆包的大小则反映某一家人日子的“过法”,太大显得懒惰,太小不会算计。而第一锅豆包出锅,蘸着黏稠的糖稀,请左邻右舍来品尝,是对前面所有工序的检验,表面光滑、皮厚适中、香黏可口、增进食欲,则是对黏豆包较高的评价。

粘豆包的起源黏与年相近,这种习俗是与生产水平相关的。糜子(大黄米)耐干旱、成熟期短,在东北尤其是黑龙江省,是大秋里最早收获的农作物。而人们想要品尝它的美味,基本上要等到过年的时候。其一,作为统一分配的粮食,要经过秋收打场过秤等诸多关卡,着急也没用;其二,在计划经济年代,淘米蒸豆包是改善生活的标志,而过年则是集中改善时期,所以也不能着急。但也有享受这一美食的时候。每到春夏秋冬农忙季节,农活又紧又累,生产队便集体淘米,大多是蒸年糕,把烀好的芸豆先铺在笼屉上,伴着升腾的热气,将黄米面一层层地撒上去,然后再铺上一层芸豆。就这样,半尺多厚的年糕,就成了农忙季节里农民的期盼,多累的活儿,只要有年糕美食,都不在话下。千年美食,有着千年传统,而为传统更新的则是金源故里、亚沟镇上的一伙农民。

亚沟粘豆包出名的原因1985年冬天,亚沟镇果园村下苇屯村民陈金生,一不小心把米“淘多”了,便突发奇想:何不背到哈尔滨去卖了。他的理由很充分,既然有人愿意吃屯亲送来的黏豆包,没有屯亲的人就要买黏豆包尝尝。而哈尔滨人一尝,他淘多这点米就没资格说“多”。果然不出所料,陈金生一冬天只跑了几趟道外,300多斤黏豆包就跑没了,每斤6角钱,毛收入200多元,几乎是生产队时一年的收入。第二年,卖黏豆包的队伍翻了番,黏豆包销量也翻番。翻到1998年,亚沟镇被农业部评为“中国黏豆包第一镇”。而到了2004年,亚沟镇有35%的耕地种上了黏玉米(产量远远高于大黄米),有2100户农民加工黏豆包,黏豆包产量900万公斤,实现利润950万元,产品俏销全国各地。2005年,亚沟镇为做大做强黏豆包产业,允许有实力的民营食品企业使用“亚沟”牌黏豆包商标。规模化经营、标准化生产,一个个承载着民族传统美味的黏豆包,在人们的视野中和记忆里,永远闪烁着金子般的光泽。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亚沟街道办事处全店村、亚站村、岳吉村、吉祥村、南平村、高升村、新光村共7个村现辖行政区域

哈尔滨市阿城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定亚沟粘豆包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报告》,哈阿政呈〔2014〕12号

哈尔滨天一生态农副产品有限公司企业标准:Q/HTS0001S-2014《亚沟粘豆包》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