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南浔土特产企业 南浔特产哪里买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南浔土特产企业 南浔特产哪里买更新时间:2024-02-02 06:19:37

一.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湖州太湖鹅

湖州太湖鹅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湖州作为我国优良地方良种太湖鹅原产地之一,在当地有着悠久的养殖历史,据《湖州府志》禽之属中记载在公元前350年左右就有养殖,同期的《武康刘志》也有关于太湖鹅用作夜间防盗的记载。可见早在1600年前太湖鹅已经融入湖州人民的生活。随着时间的推移太湖鹅也成为了当地人们生活不可或缺的物品,更是人们礼尚往来的佳品,具明嘉靖《湖州县志》记载,明朝时湖州人已有将鹅翎列为贡赋历史。此外由于湖州太湖鹅的优雅的外形也吸引了当地很多文人志士喜爱。史料记载晋代大书法家王羲之、王献之父子于东晋永和四年末至永和七年初(348—351)任吴兴太守(今湖州市),特别喜爱书法和白鹅,有“羲之爱鹅”说法,并且被后人传为佳话。正因湖州太湖鹅独到的人文历史,太湖鹅的饲养规模也逐步扩大,并成为了当地的特色农产品。

湖州太湖鹅在本地饲养具有1600多年的历史,湖州府志有记载,书法大家王羲之任湖州太守,一个“鹅”字令湖州太湖鹅家喻户晓。湖州建旺禽业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沈建良介绍,湖州太湖鹅在南浔养殖可追溯到1500年前的沈家,当时养鹅主要作用是夜里户警报讯。“目前合作社湖州太湖鹅养殖农户有1600户、饲养湖州太湖鹅数量已达1万羽。由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统一供种、统一供料、统一技术、统一防疫、统一回收。”

太湖鹅原产于长江三角洲的太湖地区。产区城市集中,人口稠密,经济繁荣,历来是我国的高产农区。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为15℃左右,雨水充沛,年降水量为1200毫米。全区河流纵横,湖泊棋布,水草丰茂,盛产稻麦,素称“鱼米之乡”。养鹅业早就是该区的一种副业。

太湖鹅体态高昂,体质细致紧凑,全身羽毛紧贴。肉瘤圆而光滑,无皱褶。颈细长呈弓形,无咽袋。从外表看,公母差异不大,公鹅体型较高大雄伟,常昂首挺胸展翅行走,叫声宏亮,喜追逐啄人;母鹅性情温驯,叫声较低,肉瘤较公鹅小,喙较短。全身羽毛洁白,偶在眼梢、头顶、腰背部有少量灰褐色斑点;喙、胫、蹼均橘红色,喙端色较淡,爪白色;眼睑淡黄色,虹彩灰蓝色。雏鹅全身乳黄色,喙、胫、蹼橘黄色。

据了解,太湖鹅已有1600多年的饲养历史,是湖州市仅有的2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之一。为保护性开发太湖鹅畜禽遗传资源,建旺禽业合作社与浙江大学合作建立博士后工作分站,积极开展资源保护、遗传育种、繁育推广和开发利用工作。在饲养过程中,根据对太湖鹅活体保种效果影响较大的群体规模、年龄结构、性别比例、留种方式、0制度与世代间隔等因素,进行统一规划和保种。目前,该合作社建立太湖鹅保种核心家系50个,拥有核心保种群3000多羽,选育生产群2万多羽。

2013年11月19日,南浔区善琏镇湖州建旺禽业合作社饲养的湖州太湖鹅荣获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成为湖州市首个由农业部认定的国家地理标志畜禽类农产品。

地域范围

湖州太湖鹅产地为湖州市域全境。包括:吴兴和南浔2个市辖区和德清、长兴、安吉3个县,共34个镇和5个乡。位于东经119度14分至120度29分、北纬30度22分至31度11分之间,东西长126公里,南北宽90公里范围内。2011年保护区饲养规模105万羽,产量约3675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体型外貌 体态高昂,体质细致紧凑,全身羽毛紧贴。肉瘤圆而光滑,无皱褶。颈细长呈弓形,无咽袋。从外表看,公母差异不大,公鹅体型较高大雄伟,常昂首挺胸展翅行走,叫声宏亮,喜追逐啄人;母鹅性情温驯,叫声较低,肉瘤较公鹅小,喙较短。全身羽毛洁白,偶在眼梢、头顶、腰背部有少量灰褐色斑点;喙、胫、蹼均橘红色,喙端色较淡,爪白色;眼睑淡黄色,肉瘤淡姜黄色。雏鹅全身乳黄色,喙、胫、蹼橘黄色。 (2)胴体感官特征: 湖州太湖鹅品质优异,风格独特。湖州太湖鹅屠宰后,胴体美观。 整个胴体均称、光净,肌肉丰满,腹部小而不下垂,皮肤紧凑,有弹性、光泽,呈肉白色,喙、蹠、蹼部呈橘红色。分割胴体,肌肉光泽,色泽鲜艳,脂肪分布均匀,呈淡黄色。 (3)湖州太湖鹅与其他地域太湖鹅生产性能指标比较

二.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湖羊肉

湖羊产于沿太湖周围及临近地区。源于北方蒙古羊,南宋时期随北方移民南下带入太湖地区饲养、繁衍。湖羊属于羔羊品种,个体小。湖羊肉肥而不腻、细嫩爽口,下火锅最佳,较有特色的还有湖式剪羊肉、洗沙羊尾。

三.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陈邑加州鲈鱼

陈邑村是一个典型的江南渔业村,有鱼塘面积4000余亩,80%的农户从事水产养殖。该村自2001年开始将农户的承包土地以入股的形式流转,由村统一规划、施工,开展老鱼塘改造,建成4000多亩的水产园区。

改造鱼塘后,该村以特色——加州鲈鱼养殖为主,取代了四大家鱼的传统方式,并成立菱湖镇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注册“陈邑”牌商标,率先开展加州鲈鱼的产地编码、吊牌进超市销售,实现了产品质量的可追溯,并于2011年9月被农业部认定为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同时,加州鲈鱼专业合作社在经营上采取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饲料供应、统一贷款申请、统一技术培训、统一防疫保健、统一品牌打造的“六统一”方式,使之成为当地现代农业的区域优势产业。据统计,2011年全村实现加州鲈鱼产值超亿元,人均渔业收入10000余元。

四.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南浔香大头菜

产品名称:香大头菜

产品别名:疙瘩菜

产品类别:十字花科

产品特性:色泽好、口味鲜美、咸淡适宜、略带甜味、闻有香气、菜头脆嫩、纤维细腻、整齐均匀。

产品季节:土种大头菜,一般在立秋后播种,白露边移栽,冬至后成熟收获,前后共需一百三十五天左右。

产品成分: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大量的微量元素、糖类、蛋白质等。

产品功效:清泄五脏之热、利水消暑、清热解毒的功效。

产品简介:南浔香大头菜它的主要产区在南浔镇四乡,包括靠近南浔的江苏吴江县的七都八都等地。
南浔大头菜,是从嘉兴九里湾产的良种选育出来的(俗称土种),自六十年代引进云南种(俗称洋种)以来,二十多年来在品种上起了很大的变化,现在一般都是由土种和洋种杂交而成的新品种,在收获季节上比当地土种提早半月左右,产量高20—30%左右。 香大头菜加工腌制工艺可分整理、晒干、切片、盐腌、装甏等五个环节。南浔香大头菜,在三十年代,年产量曾达到二十万至三十万甏,相当于鲜大头菜三十五万至四十五万担左右。南浔香大头菜是居家旅行、佐膳皆宜,是加工蔬菜中的上品。在历史上其产品远销京、津、沪、皖、闽、赣、鄂、粤、黔和江、浙一带,外销港、澳、菲律宾、新加坡、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等地,在国内外市场上享有一定的声誉。

产品历史:大头菜原产我国,早在新石器时代已有芥菜等蔬菜的种植。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就有根用芥菜。大头菜全国各地都有栽培。据历史记载,浙江的产区很多,“但以吴兴南浔镇所产的最著”。
产品典故:相传东汉末年,诸葛亮隐居古隆中,每当寒冬腊月,他就把称为“蔓茎”的野菜挖回来凉拌下饭。有一次诸葛亮出门访友,临走前做了一盘蔓茎丝,数天后回家,见没有吃完的蔓茎丝无异味,就试尝了一下,一吃感到又脆又嫩,非常可口,立即悟出了其中的奥妙。新鲜蔓茎用盐多腌一些时间就能变成美味佳肴。故相传诸葛亮是腌制大头菜的创始人。

五.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湖州羽毛扇

产品名称: 湖州羽毛扇

产品产地: 浙江省湖州市

产品特性: 选料考究,工艺精湛、造型别致、风格俊逸、质柔风软、堪为消署纳凉之上品。

产品简介: 湖州羽毛扇向以选料讲究,工艺精巧、造型别致、风格独特而著称。古时制羽毛扇的原料有:凤、丹鹊、鸢、雉、鹤、孔雀、鹳、天鹅、红鹅、关睢、白鹭、青庄等。千百年,有许多动物鸟类灭绝,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实施保护珍稀鸟类灭绝,至二十世纪九十年代,国家实施保护珍稀鸟类,羽毛扇的制作原料转入以家禽羽为主,如鹅、鸭羽。

产品历史: 羽毛扇是我国的传统工艺品,具有悠久的历史。据崔豹《古今注》一书中记载:在距今3000多年前的殷代已有鸟类羽毛制成的羽毛扇。周代,羽扇用于仪卫,至三国诸葛亮捉白羽扇指挥三军,晋顾荣攻陈敏麾以羽扇,于是羽扇在吴地盛行。有史料载:“摇鸢鸟翼者,吴楚也”,“执鹤翼,楚之士也”。从上面的记载可以看出。其物“莫盛产于东南”,在当时的吴楚大地已十分流行。湖州羽毛扇古时的制作之法,据有关史料记载,大体可分七大工序:采羽。每岁二月住淮扬、直隶、湖广,向猎者购各种羽毛,谓之羽客。选羽。作扇羽毛,择整齐洁净者为上,余料充粗扇料。染羽。以羽纯白者为上,染色次之,羽毛中惟天鹅、鸭、鸵可以染色。造柄。柄有角、有木、有竹、有絷,以金婆弄俞氏造柄最精。成扇。取羽全者裁之,或不圜正,择其色泽相同类,长短配合。缀饰绒。扇成之后饰彩绒以章羽仪,有一扇一绒者,或二三绒者,绒色不一,随扇深浅饰之。现在湖州羽毛扇制作之法,基本继承和保存了古时的传统工艺。湖州羽毛扇的扇名也多种多样。据有关记载,如以人名者:曰诸葛,形尖,以鹤、天鹅、雁等羽毛为原料;以色为名者,曰白团,形如荷花,用鹤鹳、大补翼下羽毛为原料;以羽为名者,曰仙鹤、天鹅、角鹰、淘河、青鸡。淘河、青鸡二羽制扇有全面、半面,全面扇中有晕如月者,半面扇中有半月晕者,称之为雁团、鹰团,有古人朱团之意。

产品典故:吴兴(湖州)属三吴之一,其物产丰富,手工业十分发达。湖笔、绫绢、铜镜、羽毛扇等传统工艺品, 工艺精湛,历史悠久。唐·颜真卿公元772至776年任湖州刺史,在他的《石柱记》一文中曾记吴兴事,兼及吴兴姚苌雉尾扇,这说明吴兴(湖州)制羽毛扇至少在唐时已闻名于世。至明清时期,吴兴羽毛扇更是名满天下。清代张燕昌在他的《羽扇谱》中曾赞道:“吴兴团扇名天下,诸葛王睢不倚罗,淮海帆墙回羽客,春今门巷认金婆。”古时制扇工匠大都居住在湖州金婆弄。今湖州城内尚有金婆弄地名,弄的北面便是苕溪的一条支流,古时沿河而建的街坊遗址至今依稀可见。长期以来,人们对湖州出产羽毛扇的历史带有疑问,认为羽毛非湖州,为什么制扇独擅于湖。对此,清·王延鼎在《杖扇新录》中作过详细的考证和说明:“禽羽枯而散,惟浙江湖郡骆驼桥下之水,上承苕溪,剽急厚重,浣羽其下则粘而不枯,光滑如缎,故羽扇独产于湖郡。

六.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南浔熏豆茶

南浔熏豆茶是浙江省湖州市南浔区的特色小吃。在南浔区的大部分地区,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瓜果豆荚,熏制烘豆,并制成熏豆茶,且把熏豆茶作为正月招待亲友及婚礼宴席的首选饮品。

南浔熏豆茶是南浔传统之一,至今已有二百余年历史。

熏豆茶的配制,以烘豆为主,绿茶为辅,有的还佐以其他配料。先将细茶放入茶盅,用95℃开水冲泡,再加放三、四十粒熏豆;也有的把茶叶和熏豆同时放进茶盅,再冲泡开水,这时候茶叶和熏豆就在盅内随着茶汤翻浮飘荡,渐渐沉于盅底,便可品饮。

熏豆的烘制是在每年农历“秋分”过后,“寒露”前后,毛豆饱满而未老之际,选青毛豆肉放在锅里用开水煮熟,捞掉豆衣,凉干后,摊在铁丝网的筛子上,用炭火焙烘,火热忌猛,以文火为宜,并须不断翻拌筛内烘豆,一般经五个小时左右熏烘,青豆水份蒸发微硬,即成“熏豆”。此时,色泽碧绿如翡翠,藏于罐内,隔年不坏。

“熏豆茶”,使茶汤绿中呈黄,嫩茶的清香和熏豆的鲜味混为一体,饮了提神,开胃,还能补充温饱。

七.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双林姑嫂饼

双林姑嫂饼

双林姑嫂饼是双林传统名点。相传,清道光年间,双林镇闵家巷有个马大娘,身体欠佳,儿媳知婆母爱甜食,遂动手做甜饼孝敬。做饼时,姑娘调皮,乘嫂不备,在甜饼中放一撮盐。马大娘一尝,咸甜可口,其味独特,食欲大增。从此,双林人就将这种制作方法广为引用。双林姑嫂饼已有百余年历史,风味独特,至今畅销不衰。

双林姑嫂饼,扁圆形,厚薄均匀,表面印模清晰,底面光洁,粉质细腻、油润,呈浅灰色,有麻油香味,酥松爽口,由于体积小面精,一口一块,口即酥溶。

双林姑嫂饼用料讲究,先用上白面粉用文火成嫩黄色,再将炒熟脱壳的黑芝麻磨成麻屑,加糖粉;然后放上熬好的猪板油、少量精食盐,放,进适量的水,拌和成酥性面团用印模压制而成。这一系列过程,称之为“冷粉酥性操作工艺”。近年来,双林食品厂在传统配料、技艺基础上又进行改进,如加进适量麻油,使之更增清香。

1987年,双林姑嫂饼被评为浙江省优质产品。现在,已畅销湖州城乡和江、浙、沪一带。在包装上,双林食品厂也作了很大改进,除筒装外,还有精美盒装,以适应顾客需要。

八.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诸老大粽子

产品名称:诸老大粽子

产品产地:浙江省湖州市

产品类别:散粽子、真空粽、速冻粽。品种有传统鲜肉粽、豆沙粽、蛋黄鲜肉粽、栗子鲜肉粽、香菇鲜肉粽以及排骨粽、蜜枣粽、鸡翅粽、赤豆粽各种精品粽。

产品特性:清香扑鼻、肉质鲜嫩,油光闪亮。

产品成分:蛋白质 脂肪 糖类 纤维 淀粉等丰富养分。

产品功效:开胃、味甘性温,有补中益气、养血安神的功效,

产品简介:诸老大粽子最出名的是洗沙甜粽和鲜肉咸粽。甜粽中特制的玫瑰洗沙,乌黑油亮,味甜而糯;咸粽精选腿肉切成条状分布全粽,首尾均有馅心,味鲜而香。这种粽子伏天存放一周不馊,冬季半月不变质。诸老大粽子脍炙人口,主要赖其制作精细:一是选料特别认真。选用的糯米要"通变",经粒粒相似,颗颗饱满壮实。做洗沙用的赤豆,必用"大红袍",猪油用上好的肥猪板油。裹、咸粽选用上的腿肉,精肥分档切割。裹箬清香扑鼻的徽州伏箬。二是操作技术过硬。裹粽用力不松不紧,粽子四角密缝,外形挺括修长,打结美观,煮粽时火候恰到好处,猛火、平火拣洗淘净,外形焖火间隔使用。三是色、香、味俱全。色:甜粽米白糯软,里嵌乌黑发亮油晶晶的洗沙;咸粽呈酱黄色,肉质鲜嫩,油光闪亮。香:除原料本身混合香外,还夹有一种玫瑰香,主要是洗沙中渗入自制的玫瑰露。味:馅心和糯米都有科学配方,吃起来美味可口。四是讲究清洁卫生,采用多道消毒措施。如处理粽子做到三要三不,用具经常日光杀菌等。五是适合时令,品种多样化。

产品历史:诸老大粽子,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创造人诸光潮,人称"老大",精通茶食,于1910年在湖州府庙前,开设一家以卖粽为主兼营茶食的"诸老大"店铺。经过两代人的苦心经营,对粽子进行了一系列改进,使原来极普通的一顶民间食品,变成一种精细的茶食和馈赠礼品,成为湖州地方特色的传统食品。1927年在杭州召开的全国西湖博览会土产馆中,"诸老大粽子"作为湖州的名产陈列展出,获优质土产奖,从此名声大振。近一个世纪来,东南沿海,特别是江浙一带广大地区几乎是尽人皆知。诸老大粽子1984年参加浙江省在上海的展销会,受到各界的好评,销售量逐年增长,供不应求。

九.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周生记馄饨

周生记馄饨

周生记馄饨与诸老大粽子、丁莲芳千张包子、震远同酥糖同为湖州“四大名点”。周生记馄饨煮熟后,白嫩细腻,光润晶莹,遂被誉为“水晶元宝”和“双羽鸟”。

周生记馄饨由周济相创办。据说,1930年间,周济相看到丁莲芳千张包子店生意兴隆,便也开了家千张包子店与之竞争。不久后,周济相就败下阵来,于是经营馄饨,取名“周生记馄饨店”。他十分讲究馄饨的质量,其制作原料以猪前腿肉为主料,笋衣、芝麻为辅料,加入麻油、酒、糖、盐等调料品拌匀成馅,并自行加工具有薄、韧、滑等特点的皮子,使馄饨煮后不破不散。食用时再撒些葱、蛋皮丝,配以自制酱油,口,味鲜香爽嫩,颇受消费者的欢迎。

1989年,周生记馄饨店在保持传统名店的同时,又开拓创新,推出以海参、海虾、鲜肉为主料,配以十味辅料,制成海鲜馄饨等新品种。同年,周生记馄饨被省商业厅评为优质产品。

周生记馄饨讲究选料。馅心主料是新鲜精肉,剔尽筋、皮、肥、杂部分,色泽红润,上口不腻。辅料有精选的开洋、笋衣、黑木耳等。皮子用上等面粉,厚薄适度,既经得起下锅煮透,又不会沾黏穿洞。出锅以后,只只馄饨色泽光亮晶莹,香味四溢,色、香、味、形俱优,顾客称之为”水晶元宝”。

周生记馄饨吃起来具有“皮薄滑润、馅大饱满、入口汁长、回味久鲜”的特色,1989年10月,在浙江省点心展评会上,周生记的传统馄饨和炒馄饨双双获得”省优质产品奖”。在进入新世纪后,传统老店重现青春,现今又相继推出海鲜馄饨、河鲜馄饨、鱼味馄饨、凉拌馄饨等,使顾客能常吃常新,百吃不厌。周生记的另一大特色是卤味。尤其是卤味鸡爪,色泽光亮,油而不腻,鲜香可口,既可作为下酒的菜肴,又是备受欢迎的休闲食品,被众人誉为”江南第一爪”。

十. 浙江省 湖州 南浔 定胜糕

定胜糕色是湖州的名点小吃,呈淡红,松软清香,入口甜糯。主要是将米粉放入定胜糕模型内,摁实,面上用刀刮平,上笼用旺火蒸二十分钟,至糕面结拢成熟取出,翻扣在案板上即成。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