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介绍家乡的特产大米二年级 二年级介绍家乡的特产怎么写

当前位置:51特产网介绍家乡的特产大米二年级 二年级介绍家乡的特产怎么写更新时间:2024-01-22 01:23:56

一. 广东省 深圳 福田区 家乡猪肉汤

猪肉含有丰富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磷等,具有滋阴润燥、补肾养血、益气强身的功效。精选客家地道家乡猪肉,肉质优良,“和兴客家道”精心打造,清淡好味,烫头鲜美,肉质鲜嫩,给唇舌以最纯真的慰藉。

二. 陕西省 汉中 勉县 勉县大米

勉县大米

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三. 内蒙古 兴安盟 科尔沁右翼前旗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酥香、焦脆的烤羊腿

据传,烤羊腿曾是成吉思汗喜食的一道名菜。成吉思汗东征西伐期间,掌管伙食的-,为了缩短成吉思汗的吃饭时间,以便让他稍事休息,并未征得成吉思汗同意就把成吉思汗经常吃的烤整羊,改为切块烧烤了。当时,成吉思汗战事繁忙,并没有留意这些事。而侍从却天天向给他端一盘烤羊腿让他吃。由于烤羊腿肉质酥香、焦脆、不膻不腻,他非常爱吃。以后,他每天必食,逢人还对烤羊腿赞赏一番。从此,牧民们的餐桌上便多了一道名菜。

随着时间的流逝,居住在城市里的厨师,吸取民间烤羊腿的精华,实行科学烹调,它就逐步成为当今宾馆、饭店的名肴,受到人们的注目和青睐。到鄂尔多斯草原观光游览,畅饮马奶酒,饱饱吃上几顿烤羊腿,对初来乍到的人来说,这是多么美的一种享受啊!

四. 内蒙古 巴彦淖尔 乌拉特后旗 二狼山白绒山羊

二狼山白绒山羊

二狼山白绒山羊是绒肉兼用的优良地方品种,有“白雪公主”之美誉,主要产地为阴山山脉一带。二狼山白绒山羊体格大,全身毛洁白光亮,柔软整齐。毛长平均在15公分以上,单只剪毛量0.4—0.8公斤。绒层厚度4~6公分。成年羊平均产绒量为365克,最高可达750克。所产羊绒具有轻、暖、软等特点,是毛纺工业的上等原料,在国际市场上享有较高声誉,也是巴彦淖尔盟打入国内外市场的拳头产品。二狼山白绒山羊肉质细嫩,脂肪分布均匀,无臊味,品质良好,净肉率为35%~40%。

五. 重庆市 万州 万州罗田大米

万州罗田大米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万州罗田大米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万州罗田大米栽培历史悠久,西汉即有大规模种植。据清朝乾隆年《万县志》记载:”万州罗田古镇出好米,其米粒青如玉、晶莹剔透、味浓米香…….”等特点。80年代初期,罗田镇开始推广杂交水稻,产量、品质成直线上升,近年来,镇党委、政府重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专题研究部署了打造“万州罗田大米”产业发展工作,强力推进“万州罗田大米”的品牌建设。2011年获第十届中国优质稻米博览交易会优质产品称号。

“万州罗田大米”产于重庆市万州区南部高山区域的罗田镇,全镇幅员面积81.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为800—1200米,综合条件十分优越。“万州罗田大米”因其是种植在独特的南方高山气候生态环境条件下的稻谷加工而成,具有天然的色泽美,品质优、食口性好,无污染、无杂质,其味香纯特点。

万州罗田大米

地域范围

万州区罗田镇位于重庆市东南部边缘,万州区城南部边陲,距万州主城86公里,东靠齐耀山与湖北利川市谋道镇,南与利川市建南镇,西与走马镇,北与龙驹镇相邻。全镇幅员面积81.7平方公里(统计耕地面积41640亩,其中水稻田26500亩,大于25度坡地9850亩)。万州罗田大米地域保护范围位于北纬30°29′09.87″—30°35′30.99″,东经108°32′33.24″—108°37′50.76″,涉及天生社区、马头社区、中山社区、梓桐、-、长堰、三溪村、新华、折岩、龙坝、枫香、阳河、阳坪、谷山共14个行政村。海拔高度为800—1200米,综合条件十分优越。镇内用坪、折岩、马头、岗家四坝,土地肥沃,素有“鱼米之乡”之称。境内有长江水源的磨刀溪河,总水域面积为4247亩。地域范围保护规模为2100公顷,年产量 15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 外在感官特征 万州罗田大米米粒饱满、外观阴色透明、心腹白较少,有清香味;蒸煮后米饭油亮、米粒膨胀均匀,味浓郁香,口感柔软有弹性。 2、内在品质指标 垩白粒率≤10%,垩白度≤1%,胶稠度≥50毫米,直链淀粉含量13~22%。 3、安全要求 产品符合NY/T5115-2008《无公害食品大米》要求,对申报绿色食品大米认证的生产区域,生产过程中农药和化肥的使用必须符合《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NY/T393-2000)《绿色食品肥料使用准则》(NY/T394-2000)。

六. 四川省 成都市 双流区 “二荆条”海椒

“二荆条”海椒:全县山区和平坝均种植海椒。其中牧马山所产二荆条海椒最为有名。它色泽红亮、椒角细长,椒尖有“j”形弯钩,香味与辣味俱佳,干椒远销海外。( 双流县)

七. 广东省 揭阳 揭东区 古山二号龙眼

古山二号龙眼

龙眼产于揭东县。龙眼又叫“桂圆”,向与荔枝并称,为南方佳果。古山二号龙眼以其粒大、核小、皮薄、肉厚而著称,其肉色晶莹、质脆嫩、味浓甜,为人们所喜爱。

龙眼是我国南方重要的亚热带果树,品种很多,全国约有400种。龙眼果实营养丰富,果肉鲜嫩,果汁甜美,风味宜人。在8-9月的高温、高湿条件下成熟采收,采后的鲜果易变色变质,不耐长途运输、长期贮藏。在28℃的室温下,果实一般在一周内全部变质腐烂。一些稀有名贵品种,例如冰糖肉、东壁。它们不但品质好,而且较耐藏。岵山的气候较宜贮藏,当地品种耐藏性也较好,贮藏50天,好果率达95%以上。

龙眼果实成熟程度的判断:当果实有以下变化时,龙眼果实已经成熟:果实由坚实变为软而有弹迷人;果面由粗糙转为薄而光滑;果核由白色变为黑褐(某些品种为红褐);果肉生青味消失,代之以由淡变甜。

八. 宁夏 银川 贺兰县 滩羊二毛皮

涉足莽莽贺兰山麓或滚滚黄河之滨,一团团如白云滚来的羊群,会令人浮想联翩,不禁随口吟诵起“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著名诗句来。滩羊是蒙古羊的后裔,后经游牧迁徙到宁夏黄河两岸的草滩上繁殖,成为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优良裘皮羊。有人考察,宁夏草原干旱少雨而牧草丰足,水质微碱而矿化度高。正是滩羊繁育的天赋条件。宁夏滩羊肉营养丰富,肉质细嫩。不膻不腥,味美可口,是佳肴上品,深受美食家们的欢迎。滩羊肉,今天除供给本地区各族人民食用外,还运往外省市和出口阿拉伯国家。

当然,宁夏滩羊之享盛名,主要是由于羊羔皮珍贵所致。滩羊羊羔出生35至40天时,宰杀后获取的皮子,采用化学制剂和先进工艺精制而成的裘皮,即称“二毛皮”。二毛皮板薄如厚纸,不仅坚韧柔软,而且非常轻便,向有“轻裘”美称。

二毛皮毛质细润,洁白如雪,光泽如玉,毛穗自然成绺,纹似波浪,弯曲有九道之多,故称“九道弯”。若将皮板轻轻抖动,毛穗顺次倾垂,犹如平湖波荡,瑞雪飞落,轻盈动人,令人爱不释手。用滩羊皮精细加工的男女冬装、猎装,穿着轻便,暖和舒适,美观大方,雍容华贵,轻久耐用,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一直是国家的传统出口商品。用滩羊毛生产的毛毯,以纤维匀长、绒毛秉松,富于光泽和弹性而驰名中外。

九. 四川省 成都 双流 双流二荆条

双流二荆条,是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的著名,双流二荆条辣椒果肉含水量低,果皮细腻较光滑,香味浓郁,辣味适中,干鲜兼用,宜于加工;辣椒油呈朱红色,稍远即能闻到辣香味,是其它辣椒不可比拟的,是正宗川菜不可缺少的调料。

二荆条辣椒是双流县最具地方特色的一项经济作物,通过长期实践与探索,形成了轮作、间套、种椒选留、浆窝、培土、抹芽整枝等适合双流地区气候、土壤、耕作等特点的独特栽培技术。Efg

二荆条辣椒作为鲜菜食用的,大都采收青果,采收时间在5月上旬—10月,红椒采收时间7月—9月。其特点为:Efg

一是它煎油色泽红亮,红油能自动向盘边溅射上爬,口感辣度适中,味香。Efg

二是椒角细长,椒尖有“J”形弯钩,椒果外形美观、晶 莹碧绿。Efg

三是辣椒果皮和胎座中含有辣椒素,是辣味的来源,辣椒素含量的多少因品种而不同,一般含量约17%—27%。二荆条辣椒高达27%以上,每100 克鲜椒中含胡萝卜素1.56毫克和抗坏血酸105毫克,较一般蔬菜含量高。长势强,分枝多,果实长条锥形,微弯,40%以上尖端有沟,成熟系深红色,光泽好,单果重5-8 克,较耐热,香辣可口,辣味适度,油分重。含丰富的维生素 C、蛋白质、胡萝卜素、脂肪油、红色素、辣椒碱,挥发油、钙、磷、铁、抗血酸等人体必须的营养元素和物质。可炒食、腌渍、加工豆瓣、泡菜,可干制成干椒和辣椒粉,是很好的调味品。Efg

2009年12月2日,国家质检总局以(2009)第108号公告,批准双流二荆条辣椒获得地理标志产品称号,保护范围为公兴镇、黄甲镇等13个镇管辖行政区域。这是双流县获得的第三个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数量位居全市第一。Efg

郫县豆瓣以香辣著名海内外,也是因其采用了双流二荆条辣椒作主要原料。Efg

十. 西藏 昌都 类乌齐县 康巴的五采天衣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康巴美,美在它的山水;

康巴美,美在它的传统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如五彩神衣般美妙的服装服饰文化;

康巴美,美在它的创造者——勤劳智慧的康巴人。

藏族人民自古生活在祖国大西南广阔的万里雪域高原上,他们就在世界屋脊上过着 “逐水草而居”的游牧和半收半农的生活。因而在服饰上有独特典型的雪域高原民族风格。由于地域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藏区各地服饰于整体中也各具特色。一般来说,以拉萨、日喀则为中心的卫藏服饰雍容华贵,等级分明;甘青地区的安多服饰富丽堂皇,于统一中局部多变,而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的服装服饰则宽大粗犷、英武健美、豪气洒爽。

康巴,包栝西藏昌都,云南迪庆,青海玉树、果洛,四川甘孜、阿坝等地区,康巴服饰因小区域自然地理环境与地域文化之差异,形成了独具地方特色的康巴服饰习俗,俗称康装。它以其夸张的形制、明朗的色彩、古朴的纹饰、厚重的质地、多彩的款式、深邃的文化内涵,在藏族服装服饰艺术中独树一帜而令人耳目一新。 仅康巴地区的妇女服饰、在民间就有一首古老的民歌这样传唱赞美:

“我虽不是昌都人,昌都装饰我知道,昌都装饰要我讲,铜带环腰口琴吊;

我虽不是贡觉人,贡觉装饰我知道,贡觉装饰要我讲,项殊三串胸前抛;

我虽不是德格人,德格装饰我知道,德格装饰要我讲,头顶明珠金莲抱;

我虽不是霍柯人,霍柯装饰我知道,霍柯装饰要我讲,红绿带几绕满腰;

我是不是达多人,达多装饰我知道,达多装饰要我讲,红绳扎发围头绕;

我虽不是理塘人,理塘装饰我知道,理塘装饰要我讲,发系银盘叮当闹;

我至不是巴塘人,巴塘装饰我知道,巴塘装饰要我讲,银丝缠发额前飘;

我虽不是盐井人,盐井装饰我知道,盐井装饰要我讲,头包风帕腰悬刀。

我至不是昌台人,昌台装饰我知道,昌台装饰要我讲,巴戈盘发宝光耀。”

康巴服饰文化的古老倩影

丰富多彩的康巴藏族服饰,具有悠久的历史和鲜明的民族特点,是居住在藏区东部的康巴人创造的一种独特的实用美术和文化艺术结晶,集中体现着它的创造者——藏族人民无穷的智慧、创造力、艺术修养和审美情趣。

独特的藏族服饰,对于生息、繁衍在世界屋脊的高原藏民族来说,具有特殊的意义。和所有民族传统文化一样,康巴藏族服装服饰的形成也经历了一个长期发展、演进、融会的漫长历史。

在距今4500年左右的西藏昌都卡若遗址中发现的新石器时代的装饰品约有50多件,有笄、磺、环、珠、项饰、镯、贝饰。牌饰和垂饰,质料则有石、玉、骨、贝等。装饰品大部分均磨制光滑,制造精细。这些远古先民创造的人体装饰物,从一开始就显示出它在材质、造型、纹饰、制作工艺等的多样丰富性和独特的区域性特征。

川、甘、青、新疆等地是历史上形成藏族部落和部落活动生息的地区,在接近青藏高原的哈密地区,发现的原始社会公墓出土的干尸,距今有约3000年的历史。古尸的服饰基本特征和康巴藏民族今天的服饰十分相似,如头发梳成许多条辫子,男尸往往头戴毡帽;身穿毛皮或皮革大衣、长皮裤、毛织品长袍;脚穿长统皮靴、靴筒外还有毛织带裹腿;腰间束袋,佩有小铜刀。女尸则身穿毛织品长袍,腰际束带,同时脚着长统皮靴,以毛织带裹腿。皮靴上还附以小件铜制装饰品,各色毛织物的色泽鲜艳。大多以红、绿、褐、黑等色彩组成的大小方格和彩条,非常美观大方。

在青海平安县古墓内出土的画像砖,内容有宴饮、甲骑、仙人、力士、神马等6种图案,其中宴欢人物一臂赤露,今日康巴藏族人仍保留着这种半着衣半裸臂的习俗。据此推断,可见早在公元前11世纪远古藏族先民的服饰习俗里,就已具备了现代康巴藏族服饰的基本结构特征。

据史载:“东女国,(康巴一带)皆披发,皮革制成鞋,其女王服青毛绫裙,下领衫,上披青袍,其袖委地,冬天穿羔裘衣服,饰以纹锦。”

在藏北发现的岩画中的人物形象亦有不少编发者或脑后“披发”长飘的形象,多数人物都着一种裙袍式的皮毛长衣,这些都与文献记载的当地地域及人文特征极为相似。

在青海乐都柳湾墓地还出土了一件彩陶靴,通高 11.6厘米,底长 14.3厘米,陶靴内空,靴为圆形,为夹砂红陶,表面施红色,并绘黑彩,靴帮与靴底衔接处向内凹曲,靴底前尖后方,靴筒绘对称双线回纹,靴饰双线带纹和三角纹,线条流畅,纹路清晰,造型与现代藏式统靴相似,说明早在3000年前的青铜时代,青藏高原的先民已经会制作和穿用具有高原地域特征能防寒保暖的长统靴子,并具备了装饰美化的造型审美能力。

吐蕃早期,藏族人的发型和面饰继承了原始社会的一些习俗。例如“赭面”就是指藏区北方草原牧民习惯用一种赭石色矿质(有资料说亦是一种动物血)涂擦面部,起到防晒、防冻、防风雪、护肤的作用,同时,美饰面容并兼颜宗教信仰色彩作用的习俗。吐蕃人以此俗为美,由于吐蕃时期疆域辽阔,各地区的服饰文化在形成发展过程中,广泛吸取和融合了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的文化优势,造成了各地区服饰的较大差异,其主要表现在藏区东北部东女,附国,党项等部落的服饰差异上。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