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鄂尔多斯陕北土特产 鄂尔多斯的土特产有哪些品牌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鄂尔多斯陕北土特产 鄂尔多斯的土特产有哪些品牌更新时间:2024-01-16 22:15:30

一. 陕西省 延安 洛川县 陕北荞麦

陕北荞麦是延安传统出口产品之一,主要产区为延安北部各县,亦有“陕北三宝,荞麦、羊肉、地椒草”之说。全市种植面积约百万公顷,年产荞麦数十万吨。延安荞麦生长期长,光热能条件充足,加之颗大皮薄、面白粉多、筋大质优,做面食洁白细长,光滑爽口。其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均高于大米、小麦,食之不仅味美,且有防止血管硬化,控制糖尿病和消积化滞及抗癌等功效。因此身价日高,营养学家称之为21世纪最有前途的绿色食品,被誉为现代社会的“贵族食品”、“益寿食品”。志丹县产的荞麦营养挂面荣获北京“七五”全国星火计划博览会金奖。荞麦浑身是宝,荞麦花是优质蜜源,荞麦皮是民间的“黑宝宝”,用之填充做忱芯,皮壳性凉、柔韧富有弹性,枕之不仅可明目醒脑,还有保健按摩之效,游客购买枕卧之后,啧啧称奇,俱称“神枕”,已成旅游商品。( 延安)

二. 陕西省 榆林 米脂县 陕北炒面

陕北人生活中的炒面,和街头饭馆里卖的炒面不是一回事,这炒面不是那炒面。

陕北的糜谷种类多。在繁多的糜谷中,有一种很特别的糜子叫做笤帚糜——这种糜草可以缚笤帚,这糜子炒的炒面又最好吃。

将笤帚糜晾干扬净后,在大铁锅中好好炒,等到满锅的糜子都炒匀炒黄后,再放到快磨上细细地磨,这磨出来的面粉自然就是炒面了,这炒面叫做黄炒面。

黄炒面是一种好吃食。将炒面舀一些在碗中,倒些开水用筷子将炒面慢慢地搅起来,搅成一种不软不硬的面团状,就可以吃炒面了——咬一口黄炒面在嘴中,又香又咸很有咬头,简直就像吃一种美味。

你当这炒面甚香?原来,在陕北黄土高原上,专门有一种小野草,叫做炒面花.这炒面花是一种香味很浓的小野草,平时开在山坡上,人们在很远的地方就能闻到它清新的香味了。这炒面花是造物主对陕北的一种特殊的恩赐。陕北人在炒炒面时,都要往进去加一些炒面花,于是,这炒面就像被神仙点化过一样变香了!

陕北的炒面还有一点咸,那自然是在拌炒面时,拌了一点盐面儿。其实,拌不拌盐面就完全听凭各人的口味了。

吃炒面就是这么简单和方便。

其实,吃炒面还可以更方便。舀碗炒面来,不用拌,直接将炒面送进嘴中去,这是吃干炒面,陕北人把这种吃法叫0炒面。

炒面除了用糜子做成的黄炒面,还有一种用谷糠做成的糠炒面,糠炒面是把谷糠炒熟加一些枣泥后晒干磨成的,是陕北人度荒时吃的一种极难下咽的灾年饭。一般年景是没有人吃这种炒面的。所以,一般人所说的吃炒面,当然是指吃黄炒面,黄炒面才是陕北炒面中真正的有权威和代表性的好炒面。在通常情况下,庄稼人受了一天苦,晚上从地里回来了,婆姨若是给他吃一碗黄炒面,吃完了再喝两碗黍饭,那么,他睡到半夜里还肯定梦见自己当神仙呢!

三. 内蒙古 鄂尔多斯 乌审旗 酸烩菜

酸烩菜

游名胜,尝名菜名点,是一大乐事。鄂尔多斯农村,本有扒荞面、莜面窝窝、窝瓜饭、山药丸子、红腌菜、米酒等地方佳肴。

但这里向旅游者推荐一种四时皆宜的名菜,那就是酸香可口、回味无穷的酸烩菜。

酸烩菜从未上过名馔佳肴之类的书籍,它在本地人心目中的位置,甚至胜过一些山珍海味。逢年、过节、满月、结婚、丧葬、接待宾朋时,酸烩菜总要当作压轴儿菜,以弥补其它菜品的不足。就是离开故土调往外地

的人,也不会忘记养育过他们的酸烩菜。

酸烩菜,是几个概念的合称。它是由腌渍过的白菜和其它蔬菜经烹制后做成的菜肴。

山药削皮、洗净,用刀切成大小适中的菱形块。把猪肉先放到热锅内炒一炒,搁上大料、花椒、葱、蒜、酱油、食盐再炒一

炒,添足水。待水滚沸后,把腌过的白菜搁到锅里烩熟。然后,手持铁勺把锅里的山药捣成烂泥,便做成了猪肉烩酸菜。

天寒地冻时分,是杀猪的季节,这时,主人总要把邻居、亲戚、朋友邀来,满满地烩上一大锅酸烩菜,红红活活地吃一顿,

快活极了。

现在,酸烩菜已从农村走向城市,宾馆、饭店的餐桌上,还有它的一席之地呢!

酸烩菜能够一代一代地食用至今,也许是著名的希腊数学家皮发高尔道出了它的含意:

“白菜乃是这样一种蔬菜,它能使人经常保持精神焕发和愉快,能使人的心情安静。”

到鄂尔多斯旅游的宾客,请在您的食谱中,一定要安排一顿猪肉烩酸菜!

四. 内蒙古 鄂尔多斯 东胜区 烤猪方

烤猪方为内蒙古传统烤制菜肴,是用带骨猪五花肉经煮、烤而成,并且要在制作过程重揭去肉皮和部分肥膘,抹上用鸡蛋、面粉调成自的糊,再加原汤一起烤制。成品皮面呈金黄色,随同黄瓜条、葱段、甜面酱、合页饼上桌。吃起来皮酥肉烂,肉香纯正,肥而不腻

五. 内蒙古 鄂尔多斯 杭锦旗 杭锦旗塔拉沟山羊肉

杭锦旗塔拉沟山羊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内蒙古塔拉沟羊肉,羊肉中的冬虫夏草,18种中草药植物滋养,天然山泉水润泽。

内蒙古

杭锦旗羚丰农牧业发展协会

鄂尔多斯市杭锦旗锡尼镇、独贵塔拉镇、塔然高勒管委会、吉日嘎图镇、呼和木独镇、巴拉贡镇、伊和乌素苏木共7个镇(管委会、苏木)76个嘎查。地理坐标为东经106°34′49.3〞~109°04′21.9〞,北纬39°22′7.8〞~40°47′37.5〞

六. 内蒙古 鄂尔多斯 杭锦旗 荞面碗坨

荞面碗坨

制作荞面碗坨的原料是荞面。荞面放在碗里蒸熟,外形呈坨状,故叫碗坨。

荞面碗坨,是比较讲究的一种食品,既卫生,又适应时令。沙区的夏天,气候非常燥热,挥汗劳动了一天的农民回到家中,凉阴阴地吃上一、两碗荞面碗坨,顿觉消暑解渴。

七. 内蒙古 鄂尔多斯 达拉特旗 蒙古帽子

蒙古先民最早是用貂皮、狐皮、羊皮等兽皮制作帽子的。后来逐渐有了棉、麻、丝等制作材料。其材料主要来自周围的农业地区。虽然说头巾的产生早于帽子,蒙古人一直把巾、帽并用至今。只是男士系扎头巾的方法、样式与妇女有所区别,而且一般不戴颜色鲜艳的头巾。

蒙古帽子大体上有冬、夏两种类型。在12~13世纪,蒙古男士在帽顶插上海青鸟或游隼的羽毛,把款式设计成猛禽形状,这就是后来称其为栖鹰冠的帽子。栖鹰冠的由来与蒙古某些部落把海青鸟当作自己的祖先_——图腾有关。当时的蒙古成年男子戴尖顶或圆顶栖鹰冠,贵族或汗(部落首领)的栖鹰冠还要讲究质地,夏天用上等锦缎,冬天用狐、貂皮制作,并配以金、玉顶珠。贵妇人则戴宝革卡(宝革涂革或罟罟)帽。

在任何重要场合蒙古人都注意帽子及其戴法。迎接客人时不论男女也要戴好帽子出来见面。这有双层意思,一方面证明自己的体面,另一方面也要尊重客人。尤其是古代,女人如果没有帽子或来不及戴帽子就不能出现在陌生人面前。到了近、现代之后,蒙古社会出现了较为严重的贫、富差别,但是再穷的人家也要想尽办法置办好出嫁姑娘的头饰。这与蒙古人尊重帽子的习俗不无关系。值得一提的是,在蒙古风俗文化中有个别极端的例子。如拜见特别重要的人物或举行祭奠活动时,反而要摘下帽子。祭奠天地、向佛祖磕头、见德高望重的长辈时都是如此。在史书中明确记载,成吉思汗小时候,逃脱了三姓蔑儿乞惕的追杀,躲进不儿罕山之后,摘下帽子,揭开腰带,向这座圣山磕了九头,行了长跪礼。所以磕九头行长礼是蒙古人最虔诚的礼节。

八. 内蒙古 鄂尔多斯 鄂托克旗 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

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是内蒙古鄂尔多斯市鄂托克旗的。其肉质细、高蛋白、鲜香爽口,被誉为“肉中人参”。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阿尔巴斯山羊是世界一流的肉绒兼优型珍稀品种,2001年被列入国家动物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一级保护品种之中。其绒轻如云、白如雪、细如丝,在国际市场上被誉为“纤维宝石”、“软黄金”,品质被全球公认为是最好的,并荣获意大利“柴格纳”奖。其肉质细、高蛋白、鲜香爽口,被誉为“肉中人参”。

2013年,鄂托克旗农牧业产业化综合服务中心申报的“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保护范围为鄂托克旗全境,保护区总面积3150万亩,包括乌兰镇、棋盘井镇、蒙西镇、木凯淖镇、阿尔巴斯苏木和苏米图苏木6个苏木镇,75个嘎查村,367个牧业小组。地理坐标为东经106°41′—108°54′,北纬38°18′—40°11′。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独特的地理环境和自然条件造就了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独特的肉质品质。山羊肉具有肉质细嫩、高蛋白、低脂肪、氨基酸含量丰富、富含铁、胆固醇含量低以及无膻味、味美多汁、鲜香爽口、口感怡人、香味浓郁、风味独特等特点。鄂托克阿尔巴斯山羊肉经测定,蛋白质含量高于19%;氨基酸含量高于18%;脂肪含量低,只有4-4.5%;胆固醇以脂肪计不到65%;是名符其实、独具特色的极品山羊肉,在山羊肉中独一无二、独树一帜。阿尔巴斯山羊肉质鲜嫩多汁、肥而不腻、肉层厚实紧凑,“色、香、味”俱全,牧民称之为“自带佐料”。2001年,阿尔巴斯白绒山羊被列入国家首批发布动物遗产资源保护名录一级保护品种,是鄂托克走向全国、走向世界的一张耀眼名片。

九. 内蒙古 鄂尔多斯 乌审旗 巴图湾鲤鱼

巴图湾鲤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巴图湾鲤鱼”来自乌审旗巴图湾村,该村地处黄河一级支流无定河,其丰富的水生生物资源造就了巴图湾鲤鱼、甲鱼天然的栖息环境。2009年以来,巴图湾鲤鱼和甲鱼连续7年被中绿华夏有机食品认证中心认证为有机食品,“巴图湾渔业”商标先后被认定为市级知名商标和自治区著名商标、“名优特”农畜产品,目前年产值达到300万元,带动周边农牧民人均增收7600元。

内蒙古

内蒙古乌审旗农牧业产业化办公室

乌审旗无定河镇巴图湾村。地理坐标为东经108°38′38″~109°46′45″,北纬37°53′46″~37°58′34″

十. 陕西省 延安 陕北小米

陕北小米亦称粟,得益于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延安人民长期的生产实践,这里光热资源充足,昼夜温差大,养分积累多,因而盛产谷子,成熟后稍加工,即成黄灿灿、香喷喷的小米。延安小米曾对中国革命作出过特殊的贡献,1935年党中央、毛主席长征到达陕北,小米滋养了千千万万的革命战士,用小米加步枪,打败了反动军队的飞机和大炮,从此,延安小米传遍全中国。延安小米色泽金黄、颗粒浑圆、晶莹明亮、粘糯芳香,其蛋白质含量达13%,还富含多种维生素,特别是富含人体既不能合成又不可缺少的赖氨酸和蛋氨酸。小米可蒸、可煮,熬成粥,黄香柔滑、粘糊性强、回味悠长,喝之满口泛香,可滋阴补虚,民间有“养人”之说,是老幼、孕妇最喜益的食品。近年来,经过科学改良的“延安香米”更是米中佳品,袋装延安香米已成为重要的旅游商品,供不应求。( 延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