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那曲特产饼干 那曲十大特产有哪些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那曲特产饼干 那曲十大特产有哪些更新时间:2024-04-18 19:01:02

一. 西藏 那曲 索县 酥油桶

酥油桶

酥油桶是藏族人民的生活必需品。酥油桶分两种:一种是从奶中提取酥油的桶,叫做“雪董”,这种桶较大,高约1.3米,口径近0.33米,是牧区经常见到的生产酥油桶;一种是家庭日用的酥油桶,藏语叫“雪董”,这种桶较“雪董”小,高1米左右,直径约16厘米。有的酥油桶很小,只有30多厘米高,宜出门时用。

酥油桶一般由两个部分组成:一部分是桶筒;一部分是搅拌器,叫做“甲罗”。酥油桶的制作十分讲究,桶部用木板围成,上下口径一般大,外围用钢皮箍,上下两端用铜做花边,可以打出各种花纹,显得精美、大方。“甲罗”制作比较简单。先做一块比桶口稍小的圆木板,木板上凿4个小孔,以便在桶内搅拌时,液汁和气体可以通过孔上下流动。圆板的中心安上一根比桶长30厘米的本柄,木柄同样用铜箍在把手部分,作为酥油桶的装饰。

做酥油桶的木料,一般用红桦木或红松,雅鲁藏布江中下游一带的红桦本,更是做酥油桶的好材料。

二. 西藏 那曲 班戈县 藏北奶制品

走进藏北,眼前连绵不断的群山和一片片草原,藏北人民在这片草原上所创造的种种生命奇迹,都离不开奶制品对牧民们的贡献。

西藏奶制品随处可见,但在藏北,“拉拉”和“褪”,应该属于藏北奶制品的标签食品。

“拉拉”,是藏北独具特色的一种高品质乳制品,它可以给牧民提供极高的营养。

“拉拉”的制作方法比较复杂却也纯粹。把牛奶煮开后放凉,加入少许酪浆发酵成块状物后,将其拉成条状物晒干。

在那曲地区,聂荣县牧民制作的“拉拉”,在一年一度盛大的畜产品交易会上,都会成为当地牧民炙手可热的产品。每年三天的交易会,前两天就会把聂荣县的“拉拉”抢购一空。

聂荣县的“拉拉”为何这么-?当地牧民告诉记者,除了天然的优质草场外,他们制作“拉拉”用的是未经提炼的酥油。而劣质的“拉拉”,则是用提炼后的酥油制作,其特点是油脂少,坚硬如石。

“拉拉”一般用作招待客人,也是藏北逢年过节时的主要食品之一,它一般和“褪”一起出现在牧民家中的茶桌上,牧民给客人倒碗香甜可口的酥油茶后,把“拉拉”掰成几条泡在客人的茶碗里,浸透后食用。

说到“褪”,是记者不得不介绍的一种奶制品了。“褪”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奶制品,不但利于保存,而且具有精美的工艺,也是逢年过年招待客人的食物之一,还是馈赠亲朋好友的最佳礼品。

“褪”的制作工艺特别复杂。首先要备好细沙般的上等奶渣2斤、酥油1斤、白砂糖半斤、削成薄片的藏红糖3两,将上述材料放置在盆里搅拌均匀后,制成四方形。近几年,在许多牧民家中,他们都开始用模板,将“褪”做出后,在上面添加含有各种食用色素的酥油点缀成各种精美图案。

在藏北,比较常见的图案有:万字符号、日月、变形篆体寿字、八宝图、简化太极图、吉祥结、藏文吉祥如意等。

在那曲地区班戈县一带,有些地方的“褪”更具有地方特色,在“褪”的上面加上一寸厚的人参果面粉搅拌,仿佛在“褪”的上面加了一层巧克力,最后上面再用酥油点缀出各种图案。

在那曲申扎县会在“褪”的上面加上一寸厚的人参果面粉搅拌酥油后,再加上一寸厚的熟豌豆面搅拌,上面再用酥油点缀出各种图案。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褪”越来越具有艺术品的形态,人们在以上工艺的基础上,还会加用彩珠糖点缀,让人看了竟也舍不得吃了呢。

在记者看来,在藏北,“褪”相当于蛋糕了,因为非常讲究上面图案的装饰,不仅美观大方,更具有美味和营养价值,不愧是被很多人所熟知的藏北名小吃。

三.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西藏贝母

生长在海拔4000~5000米的高山灌木丛和高山草地上。每年8、9月份采挖。贝母性微寒、味甘苦、清热润肺,化痰止咳,可同其它食物配合进补身体,属名贵中药材。



四.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藏式牛肉粉

西藏牛肉粉放在大肚翻边郁金香形的碗里,清平的汤中白条壮的粉历历,牛丸堆在中间,碗边挤满蒜茸和芹菜末,闻上去香沁肺腑。赶快倒一点醋进去,然后放小半勺特制的香辣椒油。



汤中映红,白色的粉染上香辣,这时拿筷子挑起先放入左手的白瓷勺,再将白瓷勺放入嘴中,爽滑滋味一下子入胃,再夹一枚牛丸咬一口,辣辣的肉香和粉香达到极致。吃完如果余味未了,还可以大口大口将汤喝光,满是滋味的汤里有蒜茸、芹菜末、碎粉和椒油香,热热的下肚,带着满足出门去。

五. 广东省 江门 开平 嘉士利饼干

嘉士利饼干

嘉士利饼干由开平市嘉士利饼业公司生产,其中多个饼干系列被评为全国优质产品。如鸳鸯夹心饼1994年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营养早餐饼、“B”字饼、花式威化饼等获1994年全省轻工业优秀“四新”产品奖,鲜葱梳打饼1997年获部优质产品奖。现嘉士利饼干远销美国、加拿大、中东及香港等多个国家和地区,在全国同行中名列前茅。

六. 西藏 那曲 安多县 虫草松茸鸡

虫草松茸鸡

虫草松茸鸡由名贵药材冬虫夏草、松茸和藏土鸡制成的藏餐“虫草松茸鸡”,具有很高的药性作用。

七.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吧啦饼

吧啦饼又称吧啦藏饼,为西藏风味的酥油糕点。历史上吧拉藏饼在满蒙地区流传。以后传入北京地区,现已成为京式糕点的传统风味糕点。

原料配方:

特制粉50千克白砂糖25千克核桃仁5千克瓜仁500克桂花2.5千克碳酸氢铵、碳酸氢钠及水均适量

制作方法:

1.调制面团:先将糖、水和碳酸氢铵放入和面机内搅拌,再放入熟猪油、桂花和桃仁继续搅拌,呈均匀液状,最后放入面粉,碳酸氢铵应先用水溶化,以防和面时混合不均,碳酸氢钠可随面粉缓缓放入。

2.顶剂:用顶钟迅速顶出定量的面剂。

3.成型:将每块面剂团按平,在表面印附3个瓜仁、中心按一凹状的圆坑、打印红戳,即可码入烤盘。

4.烤制:将盛有生坯的烤盘放入炉烘烤,入炉温度为170~180℃,出炉温度为210~230℃,烤制12分钟左右便可出炉。

质量标准:

色泽:深麦黄色,底面浅黄褐色,裂纹处呈乳白色,不焦边,火色均匀。

形态:扁圆形,摊裂均匀,面上附有3个瓜仁,红戳清晰。

组织:起发均匀,疏松,不青心。

口味:酥松,油润利口,有桃仁和桂花香味,无异味。

八. 西藏 那曲 比如县 白嘎寺唐卡

白嘎寺唐卡

白嘎寺由杰巴•吉丹贡布于公元1179年创建、当时属噶举派,公元1488年高僧其吾乃典•洛桑尼玛改教为格鲁派。白嘎寺之前出过拉格、多觉、桑多、多杰等绘画手法精湛的多个唐卡绘画师,现由自治区传承人土丹次旺大僧接任该寺唐卡绘画师,有寺庙僧人和周边的群众学徒达40余人。白嘎寺嘎玛嘎赤唐卡可追溯的历史有800多年,寺庙收藏的唐卡具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游客了解西藏唐卡艺术的一个好窗口。

九. 西藏 那曲 色尼区 红花羊排

原料:藏红花少许、羊排骨2斤、盐8克、水搅豆粉2钱、生姜5克。做法:先把少量藏红花放入冷水中浸泡。羊排骨切成块状,在化好的酥油中烧好,放入盐、生姜、水,快要烧熟的时候加上事先浸泡好的藏红花和水搅豆粉,再烧至出沸泡即可端上菜碟,火侯中等。

十. 西藏 那曲 安多县 安多绵羊

安多绵羊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安多绵羊是西藏那曲安多县的。

安多绵羊(多玛绵羊)

西藏自治区安多县雁石坪镇、玛曲乡、岗尼乡、玛荣乡、多玛乡、色务乡共6个乡镇现辖行政区域

《安多县人民政府关于申请划定安多绵羊(多玛绵羊)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请示》,安政发〔2014〕45号

安多县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多绵羊(多玛绵羊)养殖技术规范》的通知,安政发〔2013〕32号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