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西省交城特产骏枣 图片 山西特产拐枣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西省交城特产骏枣 图片 山西特产拐枣更新时间:2024-01-07 08:55:22

一. 山西省 吕梁 孝义 孝义面塑

面塑,顾名思义,是用面经过造型艺术加工后美化的民间蒸面食品。

孝义的面塑俗称面花,它不仅是香甜美味的面食,而且还是一年当中所有重大节庆必不可少的参与者,是孝义人联系感情的纽带。

当过节或有婚嫁生日等活动时,亲朋好友、左邻右舍都会聚到主家,奶奶、婶婶、阿姨、姑娘们将一团团的面放在灵巧的手中,又捏又揉一番,再点缀上红的绿的,赋予了面塑无限的生机和活力。

孝义的面塑,是将发好的面揉匀,精心捏塑,放在一边晾半个小时左右再上笼蒸,蒸熟的面塑要白而不变形。

面塑作为礼仪、岁时等民俗节日中馈赠、祭祀、喜庆的信物或标志,是一种由风俗习惯而演变成的地方文化,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面塑的内容丰富,形式各种各样。走兽类有狮、虎、猪、兔、羊、鸡、鱼、龙灯,飞禽类有凤凰、喜鹊、鸳鸯等,人物类有八仙、孙悟空、猪八戒等,植物类有石榴、苹果等,象形类有寿桃、枣花、月饼等,还有花馍、花糕等。

什么时候捏什么样的面塑是有传统和讲究的,如喜庆节日的枣花、面羊、花馍等,婚丧嫁娶的供献、寿桃、吉兔等,春节的枣山、清明节的燕子、蛇盘兔等。

面塑有大有小,大的高达一尺多,甚至两尺多,小的只有一寸至两寸。制作面塑得有一定的技艺水平,水平越高,制作出的面塑越有观赏价值和艺术价值。

比如做花糕,要先做一个一尺五寸至两尺大的铺有红枣的圆面饼,将红枣嵌在塑成如意、盘龙等样的面条中,然后把它们放在面饼上拼成山状,再点缀一些盘云、鱼龙、盘兔和花果、元宝之类,用五谷杂粮点眼镶口,这些工序完成后才能上笼蒸。

再比如捏面燕,先用白面团捏出头部和鸟身,再用刀分开翅膀,切出嘴巴,眼睛的位置嵌一颗小黑豆,马上变得栩栩如生。

孝义面塑灵活生动,富有想象力,而且大胆夸张,是孝义民俗风情的又一种表现方式。

二. 山西省 临汾 汾西县 山西熏醋

产于山西临汾。以优质高梁为原料,大曲和快曲作糖化酵剂,酒精和醋酸采用固体发酵,制得的醋坯置入瓷缸内,加盖。外部用火熏制5-6天,再经陈酿勾兑而成。色泽红棕发亮,浓度适当,醋香浓郁,酯香纯正,绵酸爽口,并含有多种有机酸、氨基酸、还原糖、醇类、酯类等。

三. 山西省 吕梁 方山 山西肘子

肘子也叫蹄膀,古又称彘肩。最早吃肘子者,有史记载的当数樊哙了。他入鸿门宴,“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史记》)。由此出成语“斗酒彘肩”,形容人有英雄豪壮之气。

与生彘肩相比,2200年后的今天,山西人吃肘子不仅要经过煮、炸、蒸等多道熟烹环节,而且从晋北到晋南工艺相别、吃法相异,形成带把肘子、干烧肘子、燎毛肘子、冰糖肘子、虎皮肘子、糖烧肘子、红扒肘子、糊肘子、酱肘子等多种山西宴席名肴。

带把肘子,以晋南万荣制法最为有名,其典故渊源却来自大同。据传明朝弘治年间,抚台巡视至大同府,传名厨李玉山做菜,不料大同府管家买了一堆带骨的猪肘子为难他。肘子如果剥皮去骨,肉不整齐难成菜;如果整做,又费时费力很麻烦。李玉山灵机一动,做成了一道上肉下骨的肘子菜。巡抚大人问此何菜,李玉山答曰:“肉中有腿,形似把柄,叫带把肘子。”巡抚理解其意,赏银十两,暗查管家罪恶,予以严惩。后来带把肘子传到万荣,经过改良,成为一道色红形圆、肥而不腻、味美醇厚的晋南民间菜,是百姓实惠而解馋的百吃不厌美食。

在晋中百吃不厌美食则有干烧肘子,因出自太谷曹家,又称曹家肘子。太谷曹家是明清以来的富商大族,特别是清末其经营的帐庄“用通五”名冠晋中、誉享江南。有一首流传极广的民谣“天上神仙府,地上用通五”,道尽曹家财大食奢。《名食掌故》记,为调换口味以博取主人欢心,厨师们绞尽了脑汁。一日厨师将肘子烧出,手忙脚乱,未加高汤就配以两张饼皮给端了上去,主人食后却赞不绝口。后来这种不加高汤的肘子,名曰“干烧肘子”,即将炸好的肘子肉切小块,撒上椒盐,加入炉饼而食。“七七事变”前,太谷“隆盛长”、“德胜园”等饭庄,均以“干烧肘子两张皮”而名噪一时。

肘子制作,一般情况下有一个重要环节是炸后要蒸,最后浇上高汤。如果将蒸好的肘子以清水、蜂蜜、冰糖熬成的浓汁来浇,则是晋味名食冰糖肘子。此菜肴讲究火功,其色红润透亮,其味甜而不腻。但山西民间还有不炸而蒸的,叫烂糊肘子,咸鲜中含烟糊余味,风味又异。

烟糊香味从何而出?即是肘子初起加工时,将褪毛的肘子叉好,皮朝下在火上燎,待皮燎糊后,放入热水中泡透,用小刀将糊面刮净,再入锅煮至七成熟。糊味已入肉内,如果煮后不炸,糊味尚存。长治地区更有一绝,直接将卸下来的肘子叉住,放在无烟旺火上,燎毛并反复烧烤成黑焦色,再放入温水中浸泡后刮去黑焦,清水浇净,不煮而炸,再蒸上汁,味极鲜美,被称为“燎毛肘子”,是长治十大碗酒席之一。过去无论贫富,凡男婚女嫁皆有此菜,有的也称上党糊肘子。

集燎毛肘子、冰糖肘子之优于一体的,即是山西传统名菜“虎皮肘子”,因色如虎皮而名。《特色菜肴》记其1987年曾在烹饪大赛中夺魁,被誉为晋式高档筵席精品,有的还以油炸馄饨围边,称为云吞虎皮肘。此外山西菜中的莲子糖烧肘子、海参扒肘子等,亦为菜中精品。太原全晋会馆在肘子传统制作技法上创新的“家乡坛子肉”,是将肘子蜜渍油炸后,去骨切成菱形块,皮不切透保持原形,放入火腿等料调制好的坛子汤里蒸透,肉质酥烂,味道鲜香,别出心裁。清代时肘子进入满汉全席,多以火腿相伴,如有热菜中的火腿肘煨蹄肘、凉菜中的金银肘 (火肘半边、肘子半边)等。

若是精品之外精细吃法的,太原的酱肘花需大提一笔。酱肘花可远溯到唐代宫廷名菜“缠花云梦肉”,《烧尾宴食单》记其制法为“卷镇”,《中国历代御膳大观》释曰“将肉卷起来,并用重物压住”,并断此“即卷蹄之片,北方的酱肘花”。太原六味斋制作的酱肘子,在清乾隆年间即为贡品,解放后工艺进一步改进,1988年还曾被评为部优产品。食时,横断顶刀切薄片,蘸调味料或凉拌而食,最为太原人喜爱。

山西肘子制法多、味道美、名气大,且多用于筵席。筵席中,两千年前“斗酒彘肩”豪壮,在今人食肘举杯间,已化作亲情、友情、爱情的浓浓祥和之气。

四. 山西省 吕梁 交城 交城骏枣

交城骏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交城骏枣已有1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曾先后展出于法国巴黎博览会上。

骏枣形态独特,呈瓶形或上细下粗的圆柱形。色泽深红,皮薄肉厚,核小果大,脆甜味香,果肉重量占总重量的95%以上,故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说。此枣味甜质脆,生食制干均优。鲜枣含糖28.69%,含酸0.45%,富含维生素C等营养成分。

交城骏枣是山西四大名枣之一,誉为“枣后”,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称。骏枣果大肉厚、质脆味甜、营养丰富、用途广泛。枣肉可提取食用香精,又可入药,有补血益气、安神养胃、健脾抗癌之功能。

地域范围

交城骏枣分布于山西省交城县中南部,吕梁山东侧,晋中盆地西部边缘,介于东经111°24′-111°17′和北纬37°28′-37°54′之间。分布面积1822.1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00-1200米;分布于交城县天宁镇、夏家营镇、西营镇、洪相乡、岭底乡、西社镇等地。地域保护范围面积3500公顷,总生产面积600公顷,年总产量3000吨。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交城骏枣分布范围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平均为1.37%,最低的有0.7%,全氮平均为0.074%,最低的有0.042%,速效磷平均为11.00ppm,最低2.5ppm,速效钾平均为119ppm,最低23ppm,平川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在1.4%-2.0%之间。全氮含量平均0.094%,速效磷平均17.8PPM,速效钾平均为112ppm。主要土体性状有耕种洪积浅色草甸土,耕种洪积褐土性土和淡褐土,质地为轻壤到中壤类型,土层深厚。

(2)水文情况:枣树有抗旱、耐涝的特点。交城骏枣分布范围属文峪河流域,水质清洁无污染,灌溉条件良好,一般年份降水400mm以上;土壤持水量60%-80%。适宜骏枣栽培。

(3)气候特点:交城骏枣分布范围属黄土高原大陆性气候,多旱少雨,

年降雨量400-68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年日照时数2741.8小时,年生理幅射量达66.7千卡/厘米,年均日照百分率62%。热量资源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山区温差较大,昼夜气温变化明显,平川气候较温和,冬季气温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平川及边山区年均温度略高于10℃,无霜期165天,≥10℃积温3700,山区平均温度在4-10℃之间,无霜其120-150天。

(4)人文历史情况:交城骏枣是山西四大名枣之一,素有“八个一尺,十个一斤”之称。具历史记载,交城骏枣已有两千多年的栽培历史,古代曾是皇家贡品,1962年曾参加过西欧十二国果品博览盛展,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交城骏枣1987年上过国宴,1990年又被指定为十一届亚运会特供果品。交城“维高牌”骏枣在首届国际医药、营养、保健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国际最高金奖”,并在“97”“99”“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连续三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交城骏枣还在2000全国杨陵红枣交易会上被评为“金奖”。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交城骏枣的良种开发,党和国家领导人1、陈俊生、1、宋健、邓南等领导同志亲临交城视察,都为开发骏枣作过批示.列入国家级、省级星火项目予以支持。由于种植骏枣已经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所以枣树“早密丰”栽培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枣区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骏枣产业已成为交城县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目标的支柱产业。

生产技术要求

本规程根据骏枣的生物学特性和生长结果习性,结合近年来推广的枣树“早密丰”栽培技术,制定本项目“无公害枣园生产技术操作规程”,其主要内容包括有:土、肥、水、整形修剪、花期管理、结果期管理、病虫害防治以及采收、分级、包装、贮藏、运输等项管理技术措施。本规程的实施应用范围,除了项目区域范围内必须严格执行规程外,还可带动全县枣树“早密丰”栽培模式的生产者和经营者参照实施,生产操作规程如下:

(1)生产基地的选择要求:要有良好的生态环境: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必须远离城市和交通要道,周围无工业或矿山的直接污染源(“三废”的排

放)和间接污染源(上风口和上游水域的污染),基地要距离公路500米以外,该地域的大气、土壤、灌溉水经检测符合国家标准。栽培管理要有较好的基础:土壤质地适合枣树生长,有灌溉条件,有机肥料来源充足,品种优良,树势健壮,栽培管理比较先进。有懂技术的管理人员:枣树“早密丰”生产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管理人员要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特别是基地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要钻研业务,有丰富的生产实践经验。土壤改良:深翻改土:在秋季枣果采收后至土壤封冻前,枣园行间和树盘要进行耕翻,深度为20厘米左右。以使土壤疏松和熟化,改善土壤理化性状,提高土壤吸水和保水能力,有利于冬季积雪,减少和消灭部分土壤中的越冬害虫。中耕除草:在枣树生长期间,降雨和灌溉以后,要及时中耕松土保墒和清除杂草。一般全年中耕除草4—5次,使土壤经常保持疏松和无杂草状态。,

(2)生产过程管理:根据枣树生育规律,有浇水条件的枣园一般年份应进行四次灌水,第一次在萌芽前进行,第二次在盛花期进行,第三次在果实膨大期进行,第四次在土壤封冻前完成。如7-8月份遇到干旱天气时,可适当增加浇水次数。灌水量以浸透根系分布层40-60厘米为准,达到田间最大持水量的60%-70%。灌水方法除采用地面灌溉外,尽量采用地下管道等节水灌溉措施。灌溉水的标准一定要符合GB5084-92《农田灌溉水质量标准》。整形修剪:适宜密植栽培的丰产树形为小冠疏层形,小冠疏层形的树体结构:干高:50厘米左右,树高:2.5米左右,冠径:2米左右,主枝:5-7个,有效枣股留量:400-500个。

(3)产品收获规定:采用人工无伤采摘的方法。采前剪短指甲,轻摘轻放,以保证鲜枣的质量,如保鲜贮藏的枣果要采用逆采方法带上果柄。采摘盛枣容器,选用洁净卫生布袋、布包或内铺布料的柳篮、竹篮等,以防损伤枣果。

(4)生产记录要求:在骏枣生产过程中,严格记录生产的各环节,各项农事操作,农业投入品使用时期用量、次数,建立骏枣生产可追溯制度。

产品典型品质特性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鲜枣品质特征:各等级骏枣都应果实完全良好,新鲜洁净,无异

常气味,不带不正常的外来水份,细心采摘,充分发育,具有适于市场和贮藏要求的成熟度;无霉烂、无虫果、无病果、无裂果、无伤枣、果面干净卫生,着色程度半红至全红。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81《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GB5127《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GB-4788-84《食品中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残留量卫生标准》、GB4810-84《食品中总砷允许量标准》、GB4809-84《食品中氟允许限量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分级:分为四个等级:鲜骏枣特等枣的标准单果重≥28克,果实纵横径5.2×3.6厘米。骏枣一等枣单果重量23-27.9克,果实纵横径4.5×3.1厘米。骏枣二等枣单果重量18-22.9克,果实纵横径4.4×2.7厘米。骏枣三等枣单果重量13-17.9克,果实纵横径4.1×2.6厘米。单果重不足13克的骏枣为等外枣。

(2)包装:包装鲜枣的容器要求大小一致,整洁、卫生、干燥、牢固、透气、美观、无污染、无异味、无虫蛀、无腐朽变质现象。瓦楞纸箱按GB6543的规定执行;塑料袋按GB4456和GB588-89的规定执行;塑料箱按GB8868-88《蔬菜塑料周转箱》执行。

(3)标识:标志使用人应在其产品或其包装上统一使用农产品地理标志(交城骏枣名称和公共标识图案组合标注型式)。

(4)运输:鲜枣在采摘、挑选、装箱、装车运输过程中,要求轻拿轻放,轻装轻卸,装卸时不得踩蹋包件或在包件上座卧。运输工具及盛装鲜枣的容器要求:洁净卫生、耐压性强、无尖凸物、无尖刺,以防损伤枣果。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风吹、日晒、雨淋以及途中颠簸。并严禁与有毒物品混装混运。长途公路、水路运输时,要求使用恒温车(船)。市内运输可使用密封防尘车辆。空运、铁路运输时,按照有关航空和铁路运输规定执行。

(5)贮藏:气调贮藏是目前较先进的鲜枣贮藏技术,公司聘农科院保

鲜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气调库除必须具备机械制冷装置外,要求库体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库内温湿度可自动控制,并配备降O2和CO2脱除设备,虽造价较高,但贮藏效果很好。库内温度,湿度和气体指标要求:

温度:应控制在-1℃-0℃,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气体指标:O23%,N295%以上,CO2<2%。贮藏库盛装鲜枣容器,使用塑料周转箱,规格质量性能按照GB8868-88的要求标准执行。每箱容量18公斤,按品种、等级分类码垛贮藏,码垛采用1/2错位法,垛距0.8米,垛高3-4米。在贮藏期间,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五. 山西省 晋中 榆社 山西龙骨

龙骨:榆社县所产龙骨量大,骨纯,杂质少,吸湿力强,色白,有花纹。质坚如石,断面不平坦,色白,有的中空,摸之细腻如粉质。关节处膨大,断面有数蜂窝状小孔。吸湿力亦强。无臭,无味。到山西旅游要去看看哦!

龙骨的化学成分主含碳酸钙(CaCO3)、磷酸钙(Ca3(PO4)2)。味甘、涩,平。有敛气逐湿,止盗汗,安神,涩精止血之功效。主治夜卧盗汗,梦遗,滑精,肠风下血,泻痢,吐衄血,崩带。外用可敛疮口。煎剂或入丸散。外用研末敷患处。

六. 山西省 运城 平陆 橡籽

是橡树所结的果实。橡树生长在中条山一带,为落叶乔木。其果实为圆形球,果球的壳叫橡壳,可作染料,内仁叫橡籽。橡籽具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富含淀粉、糖等,是优质家畜饲料,人亦可食用,在工业上常用来制作浆糊。橡树叶可饲养柞蚕,树皮可做软木制品,亦可做工业染料。

七. 山西省 大同 云冈区 山西刀削面

刀削面是山西人民日常喜食的面食,因其风味独特,驰名中外。刀削面全凭刀削,因此得名。用刀削出的面叶,中厚边薄。棱锋分明,形似柳叶;入口外滑内筋,软而不粘,越嚼越香,深受喜食面食者欢迎。它同北京的打卤面、山东的伊府面、河南的鱼焙面、四川的担担面,同称为五大面食名品,享有盛誉。

刀削面是山西最有代表性的面条,堪称天下一绝,已有数百年的历史。传说,蒙古鞑靼侵占中原后,建立元朝。为防止 “汉人”造反起义,将家家户户的金属全部没收,并规定十户用厨刀一把,切菜做饭轮流使用,用后再交回鞑靼保管。一天中午,一位老婆婆将棒子、高粱面和成面团,让老汉取刀。结果刀被别人取走,老汉只好返回,在出鞑靼的大门时,脚被一块薄铁皮碰了一下,他顺手拣起来揣在怀里。回家后,锅开得直响,全家人等刀切面条吃。可是刀没取回来,老汉急得团团转,忽然想起怀里的铁皮,就取出来说:就用这个铁皮切面吧!老婆一看,铁皮薄而软,嘟喃着说:这样软的东西怎能切面条。老汉气愤地说:“切”不动就“砍”。“砍”字提醒了老婆,她把面团放在一块木板上,左手端起,右手持铁片,站在开水锅边“砍”面,一片片面片落入锅内,煮熟后捞到碗里,浇上卤汁让老汉先吃,老汉边吃边说:“好得很,好得很,以后不用再去取厨刀切面了。”这样一传十,十传百,传遍了晋中大地。至今,晋中的平遥、介休、汾阳、孝义等县,不论男女都会削面。后来,“凤阳”出了朱皇帝(朱元璋)统一了中国,建立明朝,这种“砍面”流传于社会小摊贩,又经过多次改革,演变为现在的刀削面。刀削面柔中有硬,软中有韧,浇卤、或炒或凉拌,均有独特风味,如略加山西老陈醋食之尤妙。

八. 山西省 吕梁 临县 稍梅

稍梅

以羊肉、西葫芦及佐料、调料制馅,以菊花瓣状面皮包馅,捏成梅花形,笼蒸即成。皮薄、馅大、香醇、利口,食后齿颊留香。

九. 山西省 吕梁 交城 交城梨枣

交城梨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交城梨枣是中国希有名贵鲜食优良品种,主要分布在平川地区,被誉为枣中之王。梨枣果形近圆形、果实特大,平均单果重30克,最大果达80克。梨枣果皮薄、果肉厚,色泽艳丽、口感极好、甜脆微酸、倍感沁香。

地域范围

交城犁枣分布于交城县中南部,吕梁山东侧,晋中盆地西部边缘,介于东经111°17′-111°24′和北纬37°28′-37°54′之间。分布面积1822.11平方公里,海拔高度800-1200米;分布于交城县天宁镇、夏家营镇、西营镇、洪相乡、岭底乡、西社镇等地。总生产面积3.5万亩,年生产总量1000万公斤。

自然生态环境和人文历史因素

(1)土壤地貌情况: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内土壤表层有机质平均为1.37%,最低的有0.7%,全氮平均为0.074%,最低的有0.042%,速效磷平均为11.00ppm,最低2.5ppm,速效钾平均为119ppm,最低23ppm,平川土壤肥力高有机质含量在1.4%-2.0%之间。全氮含量平均0.094%,速效磷平均17.8ppm,速效钾平均为112ppm。主要土体性状有耕种洪积浅色草甸土,耕种洪积褐土性土和淡褐土,质地为轻壤到中壤类型,土层深厚。

(2)水文情况:梨枣树有抗旱、耐涝的特点。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属文峪河流域,水质清洁无污染,灌溉条件良好,一般年份降水400mm以上;土壤持水量60%~80%。适宜梨枣栽培。

(3)气候特点:交城梨枣分布范围属黄土高原大陆性气候,多旱少雨,年降雨量400-680mm,主要集中在7、8、9三个月。全年日照时数2741.8小时,

年生理幅射量达66.7千卡/厘米,年均日照百分率62%。热量资源由东南向西北递降,山区温差较大,昼夜气温变化明显,平川气候较温和,冬季气温变化幅度相对较小,平川及边山区年均温度略高于10℃,无霜期165天,≥10℃积温3700,山区平均温度在4-10℃之间,无霜其120-150天。

(4)人文历史情况:交城梨枣在国际上享有很高的盛誉。1987年上过国宴,1990年又被指定为十一届亚运会特供果品。交城梨枣在首届国际医药、营养、保健产品博览会上被评为“国际最高金奖”,并在“97”“99”“2001”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上连续三届被认定为“名牌产品”。

改革开放以来,山西省委、省政府特别重视交城梨枣的良种开发,党和国家领导人1、陈俊生、1、宋健、邓南等领导同志亲临交城视察,都为开发梨枣作过批示,并把交城梨枣命名为“国枣”,1题词“开发国枣,大有可为”。先后列入国家级、省级星火项目予以支持。由于种植梨枣已经给农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经济效益,所以枣树“早密丰”栽培技术已经在全国各地枣区广泛推广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目前,梨枣产业已成为交城县振兴农村经济,实现小康目标的支柱产业。

3生产技术规程

(1)产地选择:土层深厚、通透性好、较肥沃砂壤土,土壤含盐量在0.3%以下;土壤有机质含量1%以上;pH值6.5-8.2;地下水位3m以下;海拔高度1200m以下的地区为宜。要求全年日照时数2300h以上,建园时要采用宽行密株方式。年平均温8℃以上。全年无霜期160d以上的地区均能栽培。枣树有抗旱、耐涝的特点。一般年份降水400mm以上;土壤持水量60%-80%。微风、小风可改变枣园温湿度,有利于结果和果实发育。风级过大时,会造成风害。建园时必须进行防风林带的营造。边山丘陵区建园,作业区以2hm2-3hm2为好,平地枣园以3hm2-6hm2为宜。作业区形状宜采用2:1或5:2的长方形。枣园防护林带建设,采用乔木和灌木结合的方式进行。林带内株距1m-1.5m,行距1.5m-2m。防护林树种,乔木用杨、柳等,灌木用紫穗槐、荆

条等。防护林带栽植应距离枣树10m以上,大风地区两行乔木中间加栽一行灌木,乔灌比1:1。

(2)品种选择及栽培要求:选用一级苗或二级苗。嫁接苗品种纯度达98%以上,归圃苗品种纯度达90%以上。首先要根据栽植密度,测定栽植点,并作标记,栽植坑要求长、宽、深各80cm,挖坑时将表土与心土分放两旁。每坑施有机肥50kg、过磷酸钙或复合肥1kg,和表土拌匀后施入坑中下部,边埋边踩实,呈馒头形。然后将苗木埋至原出土部位以上3cm左右。栽苗时应做到三埋、两踩、一提苗,苗正、根展、行对齐。苗木大小不整齐时,应进行分级栽植。

栽前苗木处理进行短剪二次枝、修根、浸水、生根粉、泥浆等处理。栽后当顺树行的两旁整修两条节埝,形成1m宽营养保护带。栽后及时浇足水分,水渗后,待地面稍干时浅锄一次,并进行地膜覆盖。以后每次浇水或大雨后及时进行中耕锄草。

定干标准60cm左右。从栽植后到发芽前进行。春季定干后及时采取苗干套塑料袋,袋宽10cm,长70cm-80cm的塑料袋,上端高出树干5cm-7cm,下端埋入土中。枣树发芽时,在袋中部打两个1cm的小孔放风,隔1d将孔撕大些,5d左右袋内温度与外界温度相近时于傍晚或阴天去掉塑料袋。枣树主要害虫是枣瘿蚊、枣步曲、枣粘虫、食芽象甲、浮尘子。防治方法:在采取农业防治基础上,喷洒3000倍敌杀死或1000倍25%杀虫星等农药,可起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展叶后至落叶前,全年喷药3-4次,每次喷药时可混入适量叶面肥,如农家宝、叶面宝、0.4%尿素、0.3%磷酸二氢钾等。间作物宜选择与枣树共生期短,肥水矛盾小的低杆作物,如豆类、瓜类、绿肥或部分中药材等。生长季节视降雨情况进行2-3次浇水和中耕锄草,做到天旱地不旱,园地无杂草。秋季落叶前,结合扩穴株施农家肥20kg-30kg,施后浇封冻水。11月份进行主干涂白。

(3)生产过程管理:春季和秋季均可栽植。春栽在土壤解冻后至萌芽前进行,以适当晚栽为宜。秋栽在落叶后至土壤封冻前进行,以早栽为好。平川水地,株行距以2m×3m为宜,旱坡地以2m-3m×4m-5m为宜。枣粮间作以

2m-3m×6m-10m为宜。平地宜采用南北向长方形、品字形栽植,坡地采用等高栽植,梯田采用回字形栽植。

(4)产品收获及处理:鲜枣成熟期一般分为白熟期、半红期、脆熟期三个时期。果实的大小和形态基本形成,果皮颜色由绿转为绿白色。此时果实的糖分积累最快,维生素C的含量也不断增加。作为蜜枣加工原料时,该期为适宜采收期。果皮着色面积达到50%以上,即进入半红期,此时糖分积累逐渐缓慢,风味和口感基本体现出该品种应有的特性。作为鲜枣贮藏,该期为适宜采收期。果面全部着色,并逐渐由浅红色变为深红色,糖分积累基本完成,维生素C的含量基本达到最大值,且果皮光滑、硬度、风味品质达到最佳状态,此时为鲜食和加工酒枣适宜采收期。

由于枣的花期长,座果迟早和成熟期不一致,所以在生产上应按照用途要求分期采摘。采摘方法:必须用人工采摘,采前剪短指甲,轻摘轻放,以保证鲜枣的质量,贮藏保鲜的枣果要采用逆采方法带上果柄。采摘盛枣容器,选用洁净卫生布袋、布包或柳篮、竹篮内铺软绵布料。

(5)生产记录要求:在梨枣生产过程中,严格记录生产的各环节,各项农事操作,农业投入品使用时期用量、次数,建立梨枣生产可追溯制度。

4产品典型品质特征和产品质量安全规定

(1)鲜枣品质特征:各等级梨枣都应果实完全良好,新鲜洁净,无异常气味,不带不正常的外来水份,细心采摘,充分发育,具有适于市场和贮藏要求的成熟度;无霉烂、无虫果、无病果、无裂果、无伤枣、果面干净卫生,着色程度半红至全红。

(2)产品质量安全规定: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食品卫生标准GB2762-81《食品中汞允许量标准》、GB5127《食品中敌敌畏、乐果、马拉硫磷、对硫磷允许残留量标准》、GB-4788-84《食品中甲拌磷、杀螟硫磷、倍硫磷残留量卫生标准》、GB4810-84《食品中总砷允许量标准》、GB4809-84《食品中氟允许限量标准》有关规定执行。

包装标识等相关规定

(1)枣果采收后,果实贮藏或销售前要严格按照标准分级。

(2)包装鲜枣的容器要求大小一致,整洁、卫生、干燥、牢固、透气、美观、无污染、无异味、无虫蛀、无腐朽变质现象。瓦楞纸箱按GB6543的规定执行;塑料袋按GB4456和GBn588-89的规定执行;塑料箱按GB8868-88《蔬菜塑料周转箱》执行。包装时按品种,等级分别包装,其包装规格,单位重量须一致。包装上应标明品名、等级、重量、产地、企业名称、贮藏条件、生产日期、包装日期、包装标志应符合GB7718的要求。

作为上市销售鲜枣的包装,特别是投放超市的鲜枣包装,还须加注有:注册商标、条形码、执行标准代号、卫生许可证号、食用方法、贮藏方法、保质期、封口日期等标志。

(3)鲜枣的运输要求:鲜枣在采摘、挑选、装箱、装车运输过程中,要求轻拿轻放,轻装轻卸,装卸时不得踩蹋包件或在包件上座卧。运输工具及盛装鲜枣的容器要求:洁净卫生、耐压性强、无尖凸物、无尖刺,以防损伤枣果。运输过程中要注意风吹、日晒、雨淋以及途中颠簸。并严禁与有毒物品混装混运。长途公路、水路运输时,要求使用恒温车(船)。市内运输可使用密封防尘车辆。空运、铁路运输时,按照有关航空和铁路运输规定执行。

(4)鲜枣贮藏保鲜技术:气调贮藏管理:气调贮藏是目前较先进的鲜枣贮藏技术,公司聘农科院保鲜所专家进行技术指导。气调库除必须具备机械制冷装置外,要求库体有良好的隔热保温性能和气密性能,库内温湿度可自动控制,并配备降O2和CO2脱除设备,虽造价较高,但贮藏效果很好。库内温度,湿度和气体指标要求:温度:应控制在-1℃-0℃,相对湿度:保持在90%-95%。气体指标:O23%,N295%以上,CO2<2%。贮藏库盛装鲜枣容器,使用塑料周转箱,规格质量性能按照GB8868-88的要求标准执行。每箱容量18公斤,按品种、等级分类码垛贮藏,码垛采用1/2错位法,垛距0.8米,垛高3-4米。在贮藏期间,要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