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随州曾都区俊公子土特产店 曾都区天天土特产经营部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随州曾都区俊公子土特产店 曾都区天天土特产经营部更新时间:2024-04-15 09:15:09

一.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油桃

  油桃是桃类的一个改良品种,由于其着色好、单果重、口感佳,光滑无毛,外观美丽,品质优良,上世纪八十年代末开始在世界范围内推广。但该水果对气候、土壤的特殊要求,推广范围受到较大限制,在我国只有北京以南,湖北随州、襄樊以北地区才适于发展。曾都区上世纪九十年代初首先由双河镇引进栽培,获得了好效益,于是在双河、尚市、吴山、安居、厉山、唐镇、东城等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现年产油桃30000吨,产品销往新疆、辽宁、北京、广东等近20个省市,年创产值3000多万元,成为全区最主要的水果支柱产业。1998年“中国科普万里行”专家考察团视察双河油桃生产后,认为双河油桃面积和产量居全国第一,被誉为“中国油桃之乡”,曾都区目前是全省最主要的油桃生产基地。

二.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九节鞭菜豆

  九节鞭菜豆是随州市蔬菜研究所经多代提优选纯的优良蔬菜品种,具有生长快,长势旺盛,分枝力强、耐热、抗寒、抗銹病、翻花力强等优点。中早熟品种。播种后50天左右即可始收,采收期可长达60多天,豆荚端直浅绿色,长约25厘米,宽1.8厘米,春秋均可种植。亩产3000公斤以上,清脆可口,品质极佳。随州曾都区种植面积2000余亩,总产量600余万公斤,远销武汉、长沙、宜昌、襄樊等地。

三.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柏树湾金银花

柏树湾金银花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柏树湾金银花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特色种植,科技致富。5月的随县环潭镇柏树湾村,弥漫着浓郁的金银花的花香。

该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的烘干房前,来交售金银花的农民络绎不绝,人们的欢声笑语和着金银花的香气,扑面而来。花农们纷纷告诉记者,今年的花开得特别旺,摘就摘不过来。

在该村四组的坡岗地上,程仁朝、周忠芳夫妇正在忙着采摘金银花。他们告诉记者,这一片坡岗地,以前只能种些旱庄稼,产量低收入少,许多村民干脆撂荒出外打工了。自从村里成立了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引进、推广种植金银花,请技术人员来讲课,手把手地教栽培、整枝技术,并帮助测土配方,施有机肥,这金银花当年栽当年受益,长势越来越旺,很快进入丰产期,而且一年可以采摘四茬鲜花,一亩田一年可以产1000多斤花,尽管今年的市场行情波动大,价格比去年低,但比以前,收入还是要高几倍,在家种花的村民越来越多了。

在采访过程中,该村党支部书记、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总经理张光能,仍不时与山东河南的合作企业联系,“今年金银花市场行情到了低谷,但市场风险由我们合作社承担,对社员花农实行保护价收购,每斤鲜花7元,高于市场价格,亏损的部分我们将用别的项目弥补。而且收购用现款结账,所需流动资金很大,镇委镇政府给了我们大力支持。”

该村是2008年开始引进种植金银花的。张光能说,当时思考如何带领群众致富,想到村里没有交通和资源优势,要想致富,必须另辟蹊径。经考察分析和试验,金银花“中秦一号”品种,特别适合这里的土壤气候条件,喜阳耐旱,一次种植多年受益,而且在这里生长,完全不需要治虫,是完全的有机作物,药用价值高。经逐步推广,村里已种植金银花2000亩,而且带动了周边农村的农民种植金银花。合作社投资160余万元建成了金银花烘干房,配备国内先进的分风式烘干设备,建成3个金银花初加工生产线,每天可以处理鲜金银花5吨以上。

“我们的目标是建立万亩金银花药 源基地,并不断提升种植、加工技术水平,为农民致富增加价值。”张光能说,在发展金银花的同时,该村还发展种植了意杨、油茶、牡丹、芍药等其它经济作物,目前已种植油茶4000亩、牡丹芍药1000亩、意杨50万株。

柏树湾金银花

随县金银花协会

11631145

金银花(植物)

四.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红头蜈蚣

红头蜈蚣是湖北随州市曾都区的。

随县蜈蚣因头红、爪红、个大、药效好而驰名,其产量居全国产区之首,占全省收购量的四分之一,年产量500万条左右,畅销国内外。

蜈蚣性喜阴湿,多栖息于石头、树林烂叶之中,亦常见砖渣碎瓦中,是一种肉食小爬虫。清明至立夏之间是捕捉季节。每当下雨打雷、闷热暴雨前,蜈蚣外出活动频繁,最好捕捉。

蜈蚣又名天龙、百脚虫。《本草纲目》中说:“蜈蚣,头、足赤者良”。中医以干燥全虫入药,性温,味辛,有毒。有祛风、定惊、止痛功效。主治中风、破伤风、百日咳、惊厥、偏头痛、恶疮、蛇咬中毒等症。蜈蚣还是治疗癌症的有效药。

五. 四川省 成都 郫都区 郫筒酒

郫筒酒是郫县郫筒镇的作坊生产的一种美酒,史籍中关于郫筒酒的记载和解释有很多。相传晋代名士山涛(即山巨源)在郫县作官时,把上等糯米蒸熟后加曲药装入竹筒密封发酵一月即成酒。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

简介 郫筒酒郫筒酒是郫县郫筒镇的作坊生产的一种美酒,具有千多年的历史。史籍中关于郫筒酒的记载和解释有很多。相传晋代名士山涛(即山巨源)在郫县作官时,把上等糯米蒸熟后加曲药装入竹筒密封发酵一月即成酒。迄今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据商务印书馆1983年版《辞源》中〈郫筒酒〉条目释为:“酒名。郫人截大竹长二尺以上留一节为底,刻其外为花纹,或朱或黑不漆,用以盛酒。相传晋山涛为郫令,用竹管酿酒,兼旬方开,香闻百步”。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郫筒〉条目释为:“酒名。仇兆鳖注引《华阳风俗录》:郫县有郫筒池,池旁有大竹,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于林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

酿造方法 今有人根据曹学佺的《蜀中名胜记》“或云山涛治郫,以筠管(竹筒)酿酴醾酒”。就就认为它近似酒米做的醪糟酒,但爱喝酒的人认为,实际上它更近似于浙江绍兴著名的“绍酒”。它与“绍酒”同属黄酒系列,并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与黄酒同为全国极品。民国时期,郫县益丰和、元丰源、绍丰和三家酱园均生产少量郫县酒。生产原料主要是糯米、小麦、高粱等粮食。产品有蜂蜜、桂花、佛手等香型。著名作家叶圣陶在《成都近县视学日记》中记到:“(1940年)12月4日,郫县附近尚有杜宇蚕丛墓,及扬雄之子云亭,亦不欲观之。独行入城,尝郫筒酒。酒价每斤一元四。初以为白酒,孰知是黄酒,微苦。带有橘皮味。尽半斤。”

还有人说:“酴醾酒”有两种解释,一种是上述的黄酒,还有一种就是是第二次重酿的酒。郫筒酒就是重酿的酒。根据“郫人刳其节,倾春酿于筒,苞以藕丝,蔽以蕉叶,信宿香达于外。然后断之以献,俗号郫筒酒”的记载,可知它是在原酿酒的基础上再次加工,即将酒倒入竹筒内再作第二次处理,从而使其酒质更纯、更香、更美。经过如此这般处理的酒,已产生某种质的变化,已不同于原来那种意义上的酒了。可以说,这才是真正的郫筒酒。

明代曹学佺在《蜀中名胜记》中还说:“今池井俱存,竹则不产”。但并不能说明那时已不再生产这种酒了,原因很简单,该井、池旁虽然没有竹,但郫县是竹乡,农村处处竹林密布,因此,照样可以继续生产用竹筒酿的造的“正宗”郫筒酒了。其实曹学佺在《蜀中广记·物产》中又说过,郫筒酒是由高粱、大麦、小麦、稻谷、玉米等五种粮食酿成,还说郫县盛产高粱,是做郫筒酒的主要原料。

名人佳句 历代文人墨客留下很多赞美郫筒酒的佳句。 诗圣杜甫客居成都出游返家时,在《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先寄严郑公五首》中吟到:“得归茅屋赴成都,直为文翁再剖符。但使闾阎还揖让,敢论松竹久荒芜?鱼知丙穴由来美,酒忆郫筒不用酤。五马旧曾谙小径,几回成札待潜夫”。表明他游历天府,已经视丙穴鱼(雅安之雅鱼)为佳肴,郫筒酒为美酒。只要忆及郫筒酒,其它酒就不想喝了。 宋朝穆修在《城南五题独游诗》中吟到:“水曲林幽独杖藜,郫筒香入乱花携。” 宋朝陆游在《思蜀》中吟到:“园庐已卜锦城东,乘驿归来更得穷。只道骅骝开道路,岂知鱼鸟困池笼。石犀祠下春波绿,金雁桥边夜烛红。未死旧游如可继,典衣犹拟醉郫筒”。你瞧,衣服当了也要一醉郫筒,洒脱之外可见郫筒酒是如何的香醇迷人。 宋朝苏轼(苏东坡)在给他远在浙江的老友周邠的《次韵周邠寄雁荡山图。二首》中说:“西湖三载与君同,马入尘埃鹤入笼。东海独来看日出,石桥先去踏长虹。遥知别后添华发,时向樽前说病翁。所恨蜀山君未到,他年携手醉郫筒。” 元代诗文大家虞集在《代祀西岳至成都作》中吟到:“我到成都才十日,驷马桥下春水生。渡江相送荷子意,还家不留非我情。鸬鹚轻筏下溪足,鹦鹉小窗呼客名。赖得郫筒酒易醉,夜深冲雨汉州城。” 清代袁枚在《随园食单》中写道:“郫筒酒,清冽澈底。饮之如梨汁蔗浆,不知其为酒也。但从四川万里而来,鲜有不变味者。余七饮郫筒,惟杨笠湖州刺史木上所带为佳”。在南京一带的袁枚,在那时的交通条件下,能七饮郫筒,可见郫筒酒当年的名气有多大。袁枚对难免已有些变味的郫筒酒,仍赞美不已,可见郫筒酒是多么迷人。 直至当代,郫筒酒也还很有名。当年朱德总司令来郫县时也曾询问过郫筒酒的生产情况,外籍华人韩素音回郫县时也问及郫筒酒。

六.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随州黄花菜

  黄花菜又名金针菜。是一种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含多种维生素和糖分、蛋白质,营养丰富,既是菜肴上品佐料,又可入药。乳妇多食黄花菜,可使乳汁增多。随州曾都区隐抱寺一带,产野生黄花菜,1958年由野黄花菜转入人工栽培。1967年后,先后从湖南祁东、益阳、山西大同、陕西大荔、山东聊城、江苏泗阳、安徽嘉山等地陆续引进良种,再度发展,后又采取“自采自育、切片育苗、老兜繁衍”,发展甚快,全区以均川、万和镇为主产,洪山、柳林、长岗、何店、淅河、万店、封江等乡镇均有大量栽培,年产干品百万公斤。畅销武汉、北京等十余个省、市。

七. 湖北省 随州市 曾都区 云峰山茶叶

云峰山茶叶是湖北省随州市随县洪山镇的。云峰山茶场是湖北省十大名茶场。“随峰牌”茶叶出口日本、美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其中云雾毛尖、云峰翠毫、珍眉二级茶被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授予“中国名茶”称号。

洪山镇是茶叶大镇,这里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土地肥沃,土壤中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常年无霜期230天,有效积温4600~5000℃,雨量1100~1200毫米,土壤酸性,PH值在5左右,很适合茶树生长。自1966年在张体学省长亲自关心下在洪山镇建起第一个茶园后,上世纪70年代全镇开始大规模建立茶园, 有大小茶园40多个,茶叶面积近万亩,茶叶产量40万公斤。云峰山茶场是洪山的茶叶龙头企业之一。云峰山茶场始建于1975年,经过先后几次大规模开挖扩建,现有茶园面积13000亩,成为湖北省十大名茶场。茶场自投产发展到现在,已先后研制生产出“随峰牌”云雾毛尖茶、老板茶、银芽茶、龙井茶等近几十种级别不同的系列产品。并出口日本、美国、德国等十几个国家和地区,40多次参加省、市、国家级行业茶叶评比并获奖。其中云雾毛尖、云峰翠毫、珍眉二级茶上世纪90年代被农业部评为优质产品,授予中国名茶称号。1988年,国家主席1曾将云峰山茶作礼品赠给保加利亚客人。

云峰山茶场四大主导产品介绍如下:

曾侯银剑茶

曾侯银剑茶,原产于隋国,楚昭王10年,吴国、唐国围攻楚国,楚昭王在隋国避乱时与隋王曾侯品茶论剑,曾侯银剑茶因此而得名。神农时代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荼而解之”之说,茶叶当为药用之始。现代医学证明,绿茶氨基酸含量高,各种微量元素含量丰富,能增强人体免疫力,敌烟醒酒、利尿解毒、防癌、降血糖、清甘滋醇、回甜爽口,是当今世界公认的首选保健饮品。

曾侯银剑茶其特点是:条索挺直,芽头肥硕匀齐,银绿翠隐,清香高鲜,滋味鲜爽,汤色嫩绿明亮。冲泡时茶芽立于杯底,形似银剑竖立。该产品内含物质丰富,外包装随州风味浓厚,被各界友人誉为随州茶业标志性产品。二OO七年曾侯银剑茶又在中国“蓝天玉叶”杯和世界第一届绿茶评比中双获金奖。二OO八年在韩国的第七届国际名优茶评比中又获金奖。

编钟龙井茶

编钟龙井茶是我场精心研制的又一特种炒青绿茶。该茶鲜叶采摘细嫩,要求芽叶均匀成朵,制作前经适当摊放,再应用抖、搭、拓、抓、推、磨、荡等十几种炒制手法精炒细作而成,因其形似随州编钟,特别是滋味香气犹如古老而神秘的编钟那绕梁三日般的韵律,令人回味无穷,而故名——编钟龙井茶。

该产品无论是在制作风格上,还是在内在品质上均酷似西湖龙井,具有外形扁平挺秀,色泽绿翠,内质清香味醇,泡在杯中,芽叶色绿,好比出水芙蓉,栩栩如生。素以“色绿、香郁、味甘、形美”四绝称著,尤其是其独特的清香,幽而不俗,沁人肺腑,隽永绵长,实乃茶之神品

云雾毛尖茶

云雾毛尖茶是我场研发并最早投入市场的传统名优茶。该茶精选早春时节一芽一叶或二叶初展的茶树嫩稍经摊青→杀青→揉捻→二青→复揉→烘干→拣剔等多道工序精制而成,并以条索紧秀,圆润弯曲显毫,色泽绿润,汤色嫩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鲜醇回甘,叶底嫩绿明亮的风格不仅成为广大茶叶消费者的首选品牌,同时,随峰牌云雾毛尖茶是湖北省绿茶行业第一个被评为湖北名牌的产品,且连续五届被认定为湖北省名牌产品,1986年该产品在蒙古国乌兰巴托荣获国际金奖,并多次被评为中国名茶、部(省)优产品称号。

神农绿碎茶

神农绿碎茶源于人类始祖——神农发现茶的药用价值后,便大量采摘利用,因受当时制作条件所限,他们将茶鲜叶晒干后,揉搓成细小碎片,以方便药用,神农绿碎茶因此而得名。为了满足当今人们对食品安全和方便快捷的生活方式的需要,我场与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等单位联合研发并采用现代加工设备和技术将该茶发扬光大。

该茶外形呈沙粒形颗粒状、色泽绿润、汤色鲜绿明亮、栗香持久、滋味浓醇。理化卫生指标均符合欧盟有机标准,是各种保健茶、袋泡茶最理想的茶叶原料。用该原料生产的商务袋泡茶,饮用方便、卫生环保、经济实惠,是公务接待、大型会议用茶的最佳选择。

八. 湖北省 随州市 广水 花山莼菜

花山莼菜是湖北省随州市广水市花山水库的。莼菜,为睡莲科水生宿生草本植物,自古以来就被视为蔬菜中的珍品,以嫩茎叶供食用。每100克鲜莼菜,含蛋白质745毫克,并含多种维生素、矿物质、胶质,以及氨基酸等。

广水市花山水库盛产的莼菜,经广水市花山水库莼菜厂深加工后,可贮藏。是我市出口创汇的重要蔬菜品种之一。在国内、国际市场上都享有较好的声誉。

莼菜性寒,有清热解毒作用,用莼菜煮汤可清火除痱疖。把莼菜茎叶捣烂外敷,可治一切痈疽疔疮。有报道称,莼菜含的杂多糖是一种较好的免疫促进剂,它不仅能增加免疫器官——脾脏的重量,而且能明显地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异物的功能。临床上,大多数患有恶性肿瘤的病人的巨噬细胞功能显著下降。而莼菜所含的多糖能通过人体中介作用,强化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免疫功能,能达到防治癌症的目的。

九. 四川省 绵阳 涪城区 绵阳窝窝店包子

绵阳窝窝店包子,是四川省绵阳市的风味小吃之一,该品具有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等特点,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

在四川省绵阳市的翠花街,有家经营包子的老店,该店创始于清末,由一位叫房洪兴的人在城区名为窝窝店的地方(现翠花街口)开店而得名。主要经营面食和包子,以家庭作坊的型号司经营糊口。1956年收为国有企业后,在技术、门面上加以改造,经营仍然以面食为风味为主,且价格公道,生意经久不衰。该店尤以包子最为著名,其皮洁白光滑、富有弹性、馅饱且油而不腻,天然调味品为时鲜蔬菜,味美而富营养。三鲜小笼包、牛肉米粉、百合粥等小吃曾被市食品协会、市商业局、市消费者协会、中国西部交易会组委会授予"名特小吃"、"质量信得过"等称号。cBy

"早起吃窝窝店包子"是绵阳人的口头禅。这种包子外表看起来很丑,像是笨手笨脚的人随意捏拢的。生意太好了,哪有工夫雕琢包子外形。每笼包子下都垫着厚厚一层松针,气味清香是一方面,防止包子烂底是另一方面,窝窝店包子出了名的皮薄。包子好吃,馅好是关键。馅是生熟猪肉搭配(生肉鲜香,熟肉油气重)的,散籽而滋润,朗朗上口,不知俘虏了多少绵阳人。cBy

店里长期供应免费的绿叶稀饭和桐骨汤、三鲜包子、鸡肉包、三鲜元子汤、黑米粥等随包小吃,绵阳有句老话:要吃包子窝窝点,要看婆娘西山观!窝窝店包子好吃,绵阳西山多出美女哦。cBy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