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聊城观城镇特产 聊城特产礼品推荐

当前位置:51特产网聊城观城镇特产 聊城特产礼品推荐更新时间:2024-01-09 17:56:07

一.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莘县香瓜

莘县香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莘县香瓜是山东省聊城市莘县的。莘县香瓜又名硬皮甜瓜,原产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故又名洋香瓜。莘县是“中国香瓜之乡”,香瓜的主要品种有金蜜、翠蜜、蜜世界、美玉、白洛托等十几个品种。目前莘县香瓜畅销上海、天津、沈阳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以其优良的品质,深受顾客青睐。

香瓜又名硬皮甜瓜,原产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故又名洋香瓜。莘县是“中国香瓜之乡”,香瓜的主要品种有金蜜、翠蜜、蜜世界、美玉、白洛托等十几个品种。目前莘县香瓜畅销上海、天津、沈阳等二十多个大中城市,以其优良的品质,深受顾客青睐。

莘县燕店香瓜为例,全镇现有香瓜大棚3万余个,大、中、小拱棚香瓜2万余亩,素有“万亩香瓜万座棚”之称,是全国最大的无公害香瓜生产基地,被誉为“中国香瓜第一镇”。一九九六年四月十八日中国首届香瓜节在莘县燕店镇举行。香瓜,这个原产非洲和亚洲热带地区的洋水果,以其俊美的模样,香甜可口、营养丰富的姿质,享誉中外,也“飞入寻常百姓家”。

莘县香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莘县香瓜产地范围为莘县莘亭街道、莘州街道、燕塔街道、东鲁街道、朝城镇、观城镇、古城镇、古云镇、燕店镇、王奉镇、河店镇、妹冢镇、魏庄镇、张寨镇、徐庄镇、十八里铺镇、张鲁回族镇、大张家镇、樱桃园镇、董杜庄镇、大王寨镇、王庄集镇、俎店乡、柿子园乡。

二.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郭氏米酒

东昌府区沙镇镇黄屯村具有千年传承历史的郭氏米酒酿造工艺,被评为山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一座石碑道出千年风采

在聊城市东昌府区沙镇镇的黄屯村,有一座立于1900年的家族碑,虽然经历了百年的沧桑,但上面的文字依然清晰看见。碑碣楹联:“子孙振振远绍汾阳传一脉,岁月悠悠当论伏生恰同年”,灼灼有声的碑文翔实记录了郭氏家族变迁和白酒文化的历史传承。

一千二百年前,唐朝大将郭子仪力挽狂澜,平息安史之乱,挽唐室之将倾,拯黎庶于涂炭,被唐肃宗皇帝封为“汾阳郡王”。郭子仪生性豪爽,喜爱饮酒,每逢打了胜仗,总要设酒宴犒赏三军将士。

郭子仪受封汾阳王后,在汾阳王府设置了酿酒作坊,精选民间酿酒工匠,采用独特的酿制技艺,酿造出当时名闻天下的“郭府家酒”,招待宾客、宴请同僚,引得李白、杜甫等名士慕名而至,成为府上常客。

郭府家酒,最初仅供家用,后因倍受三军将士、亲友、宾客青睐,开始向朝廷进贡,唐皇饮后龙颜大悦,从此“郭府家酒”成为御点贡酒。明初,郭子仪后代郭城响应朝政,自山西汾阳迁至东昌府沙镇屯(今沙镇),秉承祖上的传统白酒制作工艺,依靠沙镇优良的地下水资源和特有的酿酒微生物群,开始酿制郭氏纯粮白酒,凭借酿酒工艺独特,酿出的白酒甘洌醇厚,口感独特,酒香四溢,极为当地百姓所称道。

三次转折成就历史辉煌

沙镇地处黄河冲积平原,土地肥沃,民风淳朴,历史悠久。在汉代置阳平郡,辖周边府县72所,隋开皇十六年(596年)属博州置武水县。宋朝,白天祖大摆108镇(阵),在武水设黄沙镇,后被穆桂英平定,此改沙镇。明代设沙镇屯,清设沙镇里。

古镇沙镇的酿酒业十分兴旺发达,一度达到了“酒楼酒垆连酒坊”的兴旺景象。“郭氏”酒在众多的佳酿醇醪中独占鳌头。

光绪末年的“武水醉丐”,其名字已不可考,但留下一山东快书《逛东昌》中就有“麻花面筋真不错,沙镇的烧鸡格外香;小米大曲蒸白酒,打开坛子喷鼻香”、“干果仁、兰花豆,挎着篮子串酒坊”,而乡俗更有“秋季的山禽野味真不错,到冬天围炉酣饮大酒缸”之说。这些乡俗俚语印证了“郭氏”纯粮酒的历史和繁荣。

历史上郭氏米酒经历过三次辉煌:十九世纪末期,郭氏米酒作为家族文化酒受到文人墨客的极力推崇,成为-游宴,馈赠亲友的首选,并远销东北三省。二十世纪六十年代,郭氏后人郭孟北响应国家号召——开发大西北,将家传技术带入新疆,酿出的白酒成为新疆当地名酒——大曲米酒。改革开放后,郭氏子孙把原来精心保存的祖辈酿酒的老窖池和窖泥重新整修,利用传统工艺,结合现代科学的酿酒技术,酿成了独具韵味的郭氏米酒。

精湛技艺酿就醇厚味道

“郭氏米酒”不仅历史悠久,而且更以精湛的质量和独特的风格驰名。山东农业大学食品科学院朱传合教授在“郭氏米酒”原产地进行了多次考察,得出构成“郭氏米酒”独特风格的关键所在,在于原产地绿色无污染的酿酒生态,它的空气和土壤有利于“郭氏米酒”所需的多种微生物的生长,经过多年的选择、繁衍、淘汰,形成了一个独有的“郭氏米酒生物体系”水是酒的血液,曲是酒的骨架,“郭氏米酒”原产地地下水资源丰富,水质优良,含有多种对人体有益的矿物质锶、钙、钼、锌、铁、镁等,非常利于酿酒。

“郭氏米酒”酿酒技艺的形成,是历史经验积累的结果,它始终秉承并坚持着传统的手工酿酒技术,生产技术难度大,习艺周期较长,完整地保存了古老的酿酒工艺。“郭氏米酒”从原料的选择到制曲、发酵、蒸馏都极为讲究,它以内蒙古,无污染的优质有机红谷小米为原料,糊化熟而不粘,内无生心;用小麦制成高温曲,为保证酒曲的特色和质量,所有作曲工艺均是人工,根据季节更替和温度变化,合理调整水分和发酵日期。低温入窖发酵,用曲多,发酵期长。

此外,“郭氏米酒”在传统工艺的基础上,采用百年固态泥池发酵,现有的老窖池七口,内为百年古窖泥所砌,古窖池中有多年形成的微生物和香味物质,酿制过程中要经过两次加生沙、八次发酵、九次蒸馏,生产周期长达八九个月,再贮存三年以上,使酒质更加和谐醇香,绵软柔和,酒体醇厚丰满,回味悠长。

得天独厚的自然地理条件,优良的传统酿造工艺,精益求精的品牌文化理念,造就了今天的郭氏米酒,使这一古老酿酒工艺重新焕发出青春的光彩。

三. 山东省 聊城 东阿县 东阿小麦

东阿县特有的土质和气候,造就了该县地域内产出的小麦具有籽粒饱满、蛋白质含量高,表皮较薄、出粉率高,粉质稳定时间长、湿筋含量高等优良品质。

2013年,东阿县小麦再获丰产丰收,全县小麦种植面积56.14万亩,小麦平均单产达到493.74公斤,比上年增加8.96公斤,总产达到27718.56万公斤,比去年增加503.01万公斤,连续十一年增产。

2013年,东阿县粮食行业协会申报的“东阿小麦”被国家工商总局商标局核准注册为中国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商标注册号为:8101891。

四. 山东省 聊城 茌平县 茌平黑陶

从河间田畔,从10000年前就一直伴随着人类文明的演进。它经历了仰韶文化的彩陶、距今7000多年的余姚河姆渡文化的原始黑陶,其制作工艺在距今4000多年前达到了中国制陶的巅峰状态。代表这一最高成就的正是茌平黑陶。它是古代艺术的凝聚物,蕴含着古代先民的智慧、情感和技巧。



1928年4月,考古学家吴金鼎先生在山东省的东部做考古调查时首先发现了城子崖遗址,在经过充分准备后,1930年11月由原国立中央研究院历史语言所考古学家李济、董作宾、梁思永等人组成了考古队,对城子崖进行了首次发掘。1931年专家们对城子崖进行了第二次发掘。出土了大量的陶器。其中多以黑陶为主,特别是一种蛋壳陶杯最具代表性,它“薄如纸、硬如瓷、声如磬、亮如漆”。因它的出现地处章丘县龙山镇,所以被命名为“龙山文化”。也称“黑陶文化”。



莅平黑陶选用得天独厚的黄河故道河床下纯净而细腻的红胶土为原料,经手工淘洗、拉坯、晾晒、修整、压光、绘画、雕刻等工艺,最后采用独特的“封窑熏烟渗碳”方法烧制而成。其制作之精致、造型之优美,更为世人所倾倒。被中外史学家称为“原始文化的瑰宝”。其愈黑、愈亮愈显珍贵。黑色使人感觉稳重、神秘、高贵、大方、典雅、内涵深沉。黑陶的壮美与崇高让人们感觉到心灵震撼,宁静而致远。



但是,由于黑陶制作工艺复杂、烧结难度难以掌握,所以遗憾地失传了3000年。后来自发现以后,通过61年的不懈努力,其制作工艺才于1989年被研究破译。



为了使黑陶这一中华瑰宝得以长足发展,山东省聊城市黑陶研究所自96年成立以来,一直致力于潜研古艺。他们的作品均为精选泥料、严格调制、精雕细琢、高温碳化、古法烧制而成。并以丰富的造型,形象的表现手法,具有明快节奏感、韵律感的纹饰来体现形意统一,赋予黑陶制品以新的艺术内涵。使现代的黑陶制品,超脱了远古的实用束缚,升华为有生命语言的精巧细致、庄重典雅。它以黑色独特的魅力,走进人类审美的心灵,以纯粹的艺术形象进入百姓生活。

五.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贡汤宴

古往今来,会通河流经临清,它没有辜负“会通”二字的含义,使临清称为运河上远近闻名的商业都会和漕运咽喉,而且它还使南甜北咸、东辣西酸各种风味小吃和南北菜系在临清汇集沟通。“临清汤”就是在几百年的历史中创新发展起来的一朵饮食奇葩。

“临清汤”百样选料、百法烹调、百种味道、百方滋补,真可谓品种繁多、一汤一味,决不重样、重味,因此临清汤远近闻名。外地客人称赞“到了临清不喝汤,枉自费力跑一趟,”“临清汤喝一口,真是不想走。”“临清汤”品之初淡而渐浓,乍薄而转厚,余味无穷,饮过酒或吃过油水大的菜肴后,再食用临清汤,去油腻、清口提神、助消化,深受官家富商的喜爱。清乾隆帝六过临清,每次都对“临清汤”大加赞赏,后形成以汤为主的“贡汤宴”。这也是临清历代厨师对形成运河文化菜系所作出的突出贡献。

一、汤类

太极宏运汤

主料是蕃茄酱、山楂酱、黑芝麻糊,挂芡成浓汤,而后作成太极图形,盛入圆平盘,此汤酸甜可口,开胃助消化,同时又以太极图形祝天地交泰,吉祥和谐。愿人心畅顺、胃开体健,相传是临清玉山楼老厨师去碧霞宫道观看八卦图样而创新的一道传统开胃汤品。

玉露双白汤(俗称“奶汤萝卜”)

传乾隆帝七下江南,一次微服来临清码头小饭馆吃饭,提名要喝“碎剪冰霜白玉汤”。厨师知道此人不凡,急中生智,以临清的传统“奶汤萝卜”的做法,切下萝卜细丝,再用猪板油炒面,而沏成雪白的汤,而后加上咸淡,用芫荽点缀,再用洁白汤盘盛上,此汤鲜香玉白,浓淡可口,乾隆尝后,脱口称赞“好一个玉露双白”,于是此汤就定名为“玉露双白汤”。

天地一家春汤(俗称香椿烩鸡丝)

肉丝雪白、汤清沏见底,几片香椿叶漂在汤中,宛若春意,清香溢口。相传乾隆微服临清巡察,偶遇村姑孙碧玉,该女曾为其做此汤,后该女被钞关税监之子所害,乾隆为其报了仇,当地为避名讳建一“避雨亭”,后故宫仿样建此亭,御赐雅名,“天地一家春”。为纪念村姑特将此汤命名为“天地一家春汤”。

陈三两疙瘩汤(俗称面疙瘩汤)

《陈三两爬堂》是一出临清的名剧目,“陈三两”是因每张字画卖三两银子而得名,她含辛茹苦供养弟弟和义弟陈奎进学,以图报仇雪恨,家穷没吃的,只能以水滚面疙瘩充饥,此做法流传至今。当官后,亲弟弟不认穷姐姐,义弟陈奎官拜八府巡按,将其罢职,因剧中有其姐沦为艺伎情节,因此剧目拒绝在临清上演。

秀才双清汤(俗称黄瓜鱼丝汤或萝卜鱼汤)

传说临清两个秀才,在“清和桥”上遇上一个挑着黄瓜、萝卜和鲜鱼和少妇。二人腹饥,欲讨吃,少妇道:三人各用清、和、桥为题作诗答对,一举人曰:有水也念清,无水也念青,去了清边水,添米便成精。另一举人曰:有口也念和,无口也念禾,去了和边口,添斗便成科。少妇曰:有木也念桥,无木也念乔,去了桥边木,添女便成娇。一厨师根据此传说偶生灵感,便用黄瓜、萝卜搭配鱼做成了两道味道各异的可口汤品,黄瓜、萝卜是青色,汤清亮,谓“秀才双清汤”流传至今。

霜花白玉汤(俗称天花烩鸽蛋)

“天花”系猪脑子(可用内脂豆腐代替),打碎后如片片剪碎的霜花,熟鸽子蛋或鹌鹑蛋洁白如玉,用烹制的高汤调制而成,用芫荽略作点缀,汤清如水,味美爽口,此为临清应乐园饭店的拿手绝活。

云锦蛋花羹(发菜蛋花羹)

细如发丝的发菜、鸡蛋花和烹制的高汤,白、黑、黄相间,翻卷如云绵,色、香、味、形俱佳,使人胃口大开,此为“六聚饭店”的拿手绝活。

鸡血豆腐汤

此为“四美村饭店”的拿手汤品,用龙山野山鸡血和临清古楼豆腐坊做的水豆腐切条,再配以精心烹制的高汤,挂薄芡而成,一般吃“三鲜锅贴”必配此汤,其汤中鸡血和豆腐条红白相间,再配上绿色芫荽点缀,很是出彩。

纹丝豆腐汤

此汤是在“鸡血豆腐汤”的基础上,临清市宾馆的厨师大胆采用现代化的工具和工艺制作而成的一道创新汤品,豆腐细如发丝,红白色彩相间,形佳汤美,大快朵颐。

苦瓜里脊汤

苦瓜碧绿清火,里脊肉用油划过雪白如玉,再配以烹制好的上好高汤,从视觉上看,绿白相间,汤清见底,初品清香满口,再品微苦肉香,味美、清火、去油腻,此为临清宾馆厨师的拿手汤品。

红花玉丸金汤(俗称红花鱼丸汤)

此汤用藏红花、鱼丸、上好的高汤烹制而成。汤成金黄色,海鱼做成的鱼丸洁白无瑕,淡淡的藏红花药香,淡淡的鱼丸香,令人百喝不厌,而滋补身体,是食补的上好汤品,此汤为临清宾馆厨师所创。

酸辣醒酒汤

此汤在普通鸡蛋汤的基础上加以改进的,关键就在于烹胡椒面和烹醋上,其量可根据口味的轻重来定,此汤胡椒面的糊香和烹醋香浓宜可口、除油腻、提神、助消化,酸辣醒酒,是临清厨师刻意独特改进的一道名汤。

回鱼汤

是临清的传统名汤,吃鱼时不破头尾,尽量保持鱼骨架的完整,以示对厨师的尊敬,厨师便即兴免费为客人加工一道可口的鱼汤,以示回敬,此风俗为临清仅有。此汤鲜、酸、清口、去油腻是为酒席终了的佳汤。

二、热菜

花椒扣肉

此菜为临清官府菜,也是临清传统蒸碗之一(临清蒸碗有:粉蒸肉、花椒肉、腐乳肉、辣子肉、黄焖鸡等),用上等的五花肉、花椒等其它佐料上笼蒸制而成,肥而不腻,老少皆宜,具有养颜美容、滋补之效。抗日名将张自忠犹爱食之,所部每与日寇决战或将士凯旋,将军必用家乡花椒扣肉犒赏官兵,从而传为佳话。

辣爆龙山野鸽

龙山是明清时期运河清淤堆积而成,为临清八景之一“龙山远眺”之所在,山上树木苍翠,常有野鸽栖息,城中居民多捉其母鸽进行饲养,繁育雏鸽作为滋补佳肴,为临清名菜之一。乾隆年,纪晓岚微服来临清,调查御药案,食后难忘,后向乾隆推荐,而享名一时。

酥炸运河虾

临清居漕运咽喉,地势高亢,为保运畅,置闸河以节水势。城内水网遍布,水清草茂,多产鱼虾,因地处北方,故生长缓慢,品质更为细嫩。1948年,陈毅元帅过临清在祥兴楼品尝炸虾后,道:味美胜江南。

红烧猪手

明万历年间,税监马堂体态肥胖,督理临清税务。横征暴敛,民不聊生。产业工人恨其伸手太长,便购买廉价猪手烧制食之,寓意“烧猪手、减税赋”。后激发“民变”火烧马堂署。此菜品做工益精,软烂脱骨,入口即化,有健身美容功效,成为地方特色菜品。

金钩玉牌

此菜源于清代乾隆年间,相传乾隆皇帝南巡途经临清,路遇一船夫之女,此女长的如花似玉,武艺高强,惩恶扬善,深得乾隆赏识。乾隆亲自去此女家做客,船夫之女下厨制作美食款待皇上,席间端上此菜,乾隆帝品尝后,赞不绝口,随即取名金钩玉牌。

锅烧牛肉

为临清特有的名吃之一。用上等的精肉作原料,经复杂加工,做出外酥里嫩,香美可口的佳肴。历经四百多年的传承,深受食客欢迎。运河砂锅海参

临清明清时期堪称商业都会,漕运咽喉,军事重镇,货物集散,海鲜干货亦从临清运往中国腹地。丰足的材料能够使厨师研究海味的制作,运河砂锅海参即是代表作之一,是滋补养生之佳品。

炸熘卫水鱼(或叫鱼跃龙门)

卫河发源于太行山南麓,流经临清。卫河河曲流急,河槽窄深,水美鱼鲜。乾隆皇帝南巡,途径临清,河内一条鲤鱼跳到船上,侍卫便说:“鲤鱼也识龙颜,前来叩见。”皇帝大悦,以此赏给随从,他们便拿到考棚酒家精心烹饪。这道菜外酥里嫩,味道鲜美,得到了皇帝和随从们的大加赞赏。

琉璃丸子

临清砖城永清门外运河岸边有一元代“琉璃井”,井边一小酒肆,用面粉做成丸子过油炸,再用清油熬糖,裹于丸子之外,色泽晶莹剔透,味道甜香酥脆,即可当菜肴,又是美味点心,是临清走亲访友宴请宾客之佳品。

三、主食

油酥火烧

临清风味小吃。将面团剂子,抹上香油,芝麻盐.精油(动物油最佳),擀成长圆形烙后,炉内烧烤而成,即可食用,外酥里嫩.香咸可口,香而不腻,勘称一绝。

素合子

韭菜(时鲜蔬菜)、木耳加盐、精油、香油调成馅,面粉加水调成面团,下剂,擀皮、包馅,加鸡蛋液,成合子形状,下锅烙熟即成。特点:口味咸鲜,色泽金黄,老少咸宜。

菜蟒

临清特色主食之一。把菜馅均匀摊在面皮上,卷成蟒状,蒸8分钟即成。成品透明,隐约可见绿色的韭菜,整体看象蟒蛇的颜色花纹和形状,故名为“菜蟒”

三鲜锅贴

临清特色风味小吃之一。可荤可素。调馅,和面,擀成铰子皮,包入三鲜馅成月牙形,在铛上煎制、焖煮而成。成品底酥里嫩,香鲜可口。

糊子饼

为临清大众喜爱的主食。面粉加水加鸡蛋加精盐,和成糊,锅烧热,加入少量植物油,依量放入糊,转锅摊成薄饼,两面烙熟即将,搭配临清特色汤食之,回味无穷。

云卷

为临清宾馆独创特色主食之一。优质面粉发酵,卷成生坯,用旺火蒸熟,即可食用。

六. 山东省 聊城 东昌府区 东昌葫芦

东昌葫芦有着悠久的历史,伴随着京杭大运河的贯穿,东昌葫芦享誉大江南北。东昌府葫芦艺术渊源流长,特别是东昌雕刻葫芦艺术最为突出,在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果展上,东昌雕刻葫芦作为唯一葫芦艺术作品入选。

东昌葫芦雕刻历史悠久,宋代为简单性雕刻的稚形期,明代、清代至民国为取材广泛、技法多变、精雕细刻的成熟期。雕刻用料考究,刻工纯熟,线条流畅,图案丰富,制作精良。用料多以“大葫芦”、“亚腰葫芦”和“扁圆葫芦”为主,题材以花鸟、虫鱼、走兽、人物、山水居多,其中最多的是戏葫芦,表现当时老百姓耳熟能详的戏剧故事与戏剧人物。

近年来,聊城市委、市政府和东昌府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东昌葫芦艺术的发展,专门制定出涉及葫芦种植、葫芦加工、葫芦销售三大产业链条的东昌葫芦发展规划。市区两级文化部门在整理、挖掘、研究葫芦艺术方面下大力气进行传承、发展、创新。2006年,在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和山东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会上,东昌葫芦艺术大放光彩。

东昌葫芦在传统雕、刻、烙、漆、描等技法上有继承性突破,表现内容也更加丰富,既有中国传统的山水、花鸟、人物、民间故事,也有富含时代特色和生活气息的现实作品。东昌葫芦还有食用葫芦、药用葫芦、酒葫芦等产品供广大客商选择。

东昌府区葫芦产业逐步发展壮大,全区有堂邑镇、梁水镇、闫寺办事处、道口铺办事处、张炉集镇等五大生产基地,种植总面积达5000多亩,葫芦生产和加工企业60余家,年产葫芦5000万个以上,销售额近3亿元,不但畅销全国,而且出口到英国、美国、加拿大等10多个国家。

信息来源:东昌府区人民政府

七. 山东省 聊城 东阿县 东阿毛笔

聊城毛笔制作业有着悠久的历史,明代中叶境内有制笔工人1000余。清代第一个状元傅以渐进京会试,即选用聊城上等毛笔。康熙皇帝曾用聊城毛笔撰文赋诗,并为光岳楼题写“神光钟暎”匾额,足见聊城毛笔在当时已享有盛名。



聊城所产毛笔有200余种,大小不一。按规格区分有毫长最大的“抓笔”,可写3尺大字;也有可写豆粒状小字的蝇头小楷笔。按制作原料不同可分为“羊毫”、“狼毫”、“兼毫”、“七紫三羊”等等。聊城毛笔,除少数纯羊毫楷笔外,基本上都是沿用三国时期“韦诞法”制作,经过72道工序,方为成品。其特点是外型美观、刚柔相济、吸墨性强、经久耐用,具有精品毛笔所特有的“尖、齐、圆、健”4德,是书画之佳品。1955年曾被评为全省同类产品第一名。不仅畅销国内,而且曾5次经青岛、上海、广州等口岸销往香港、日本等地。著名书法家舒同、杨萱庭都曾用聊城毛笔写了不少佳作。

八.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运河什锦面

运河什锦面,通称十香面,为临清宾馆特色名吃。据宾馆饮食部厨师介绍,运河什锦面由-宴中的温面和本地民间小吃捞面综合改进、演变创新而来。十香面,顾名思义,要先有面条,是普通的面条,一般是机械轧制而成。奢侈点的是自家擀的手擀面,和面的时候要加鸡蛋,盐,这样擀出的面条才够筋道。特别是用石磨面加工成的面条口味最佳。

十香面烹饪制作工艺流程讲究,菜码品种多,名为十样菜,其实,菜料达十八样以上,且随季节变换蔬菜。作十香面要求的刀工要好,丝、丁、沫,都是些精细活。主要炒菜有:炒茄丝、炒西胡丝、炒绿豆芽、炒韭菜、炒蒜薹末、炒菜豆角末、煎鸡蛋花;随炒菜上的小菜有:鲜黄爪丝、酱爪末、胡萝卜末、咸疙瘩末、韭菜花末;佐以小碗调味料:本地香醋、芝麻雪上盐、芝麻酱、蒜泥;还有两个卤,即西红柿鸡卤、肉卤(牛肉卤、猪肉卤)。吃的人可根据自己的口味选择,面条滑嫩,爽口。目前,运河什锦面已向国家工商总局申请品牌注册。

九. 山东省 聊城 冠县 冠县油桃

冠县油桃

--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油桃,学名桃驳李(拉丁学名:Prunus persica var. nectarina)。油桃(英文:Nectarine)是普通桃(果皮外被茸毛)的变种,是一种果实作为水果的落叶小乔木,油桃源于我国,在亚洲及北美洲皆有分布。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有野生的油桃,当地称为"李光桃",它对土壤、气候的适应性和栽培技术跟普通桃基本一样。“桃驳李”被认为是一种把桃树嫁接至同属的李树后所结的果子,又或者是桃和李的杂交种,“所以”外表像李子一样光滑,但味道和口感都跟桃子相似。

十. 山东省 聊城 莘县 雁宾特酿

莘县酒厂生产的“雁宾特酿”浓香型白酒具有无色透明、窖香浓郁、醇厚、绵甜、爽净、余味悠长等特点,分38°、39°、44°、49°、54°等多种规格。1988年获省优称号,1985年获全国食品博览会银奖,1990年摘部优桂冠,1993年获布鲁塞尔尤利卡世界发明金奖。38°雁宾特酿1994年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