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包头青山区蒙古特产专卖店 包头哪的内蒙特产店最好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包头青山区蒙古特产专卖店 包头哪的内蒙特产店最好更新时间:2024-01-27 16:40:52

一. 内蒙古 包头 石拐区 马宝

病马胃肠道中所生结石。另名马粪石、马结石。完整马宝呈球形。卵圆形或扁圆形,大小不等,一般直径6-20百米,重250-2500克,但也有小如豆粒者。外表灰白色或粉白色。断面灰白色,有同心层纹。质重,气臭,味淡。中医学上用作药物,功能行血,消肿,益肾。内蒙古草原是马宝的主要产地。

二. 内蒙古 包头 白云矿区 柿子铜壶

铜壶形状扁圆,如同柿子,故称柿子铜壶。是蒙古族、汉族人民生活的必备品。同治年间开设的铜铺有大成玉,其后有福玉成,郭铜铺、许铜铺、丁铜铺、吴铜铺、郭铜铺等。

柿子铜壶特点:柿子铜壶外形美观,闪闪发光,久用水无异昧。

三. 内蒙古 包头 土默特右旗 拔丝奶豆腐

拔丝奶豆腐

内蒙古风味名菜。以奶豆腐为主料烹制而成。将奶豆腐切条、裹面粉,挂上用鸡蛋清、淀粉、面粉制成的松糊入油锅炸熟,呈金黄色捞出。锅内加适量白糖熬成拔丝糖浆,倒入炸好的奶豆腐,并撒些芝麻,裹匀糖浆装盘即可。此菜色泽金黄,口味甜香,上席牵丝不断,是酒席中的佳品。

四. 北京市 房山区 十渡鲟鱼

古鲟鱼距今已有一亿四千年的历史,生物学家称其为活化石,在十渡流水养鲟鱼小区,您可以观赏到此珍稀品种,同时,鲟鱼肉味鲜美,营养价值极高,鱼籽更是珍贵佳肴,鲟鱼肉在国际市场上卖到40-60美元/公斤,鲟鱼籽卖到160-200美元/公斤,由于鱼籽黑褐色,素有“黑金子”之美称。

五. 内蒙古 包头 达尔罕茂明安联合旗 包头三蓝地毯

包头三蓝地毯

来包头不带走几块地毯回家,就好像来了内蒙古没有去吃羊肉一样,总觉得少了点什么。的确,就像羊肉之于内蒙一样,地毯也是包头的代表之一。

包头是内蒙古最早用羊毛编织地毯的地区,最有名的当属三蓝地毯。是用包头本地复盛园生产的土蓝鼓染成的毛钱织成,传说这样的地毯是永不随色的,而且妙就妙在年代愈久,它的颜色就会越艳丽,于是这种由深蓝、浅蓝、旅蓝三种颜色编织而成的“三蓝”地毯也就成为了包头最为有名的旅游纪念品之一。

这么有名的纪念品当然在包头的很多地方都会有的卖,如果你在旧区的话,可以到火车站前的中山路,那里有很多手工艺品和土品的小商店。相对于新区的那些高楼大厦,这里的价位就显得低廉很多。但是不推荐在这里买二百元以上的大地毯,毕竟对于我们这些门外汉,怎样挑选质量上乘的纯羊毛制品,还是信誉高的大商家值得信赖啊!不过中山路可绝对是小礼物的天堂,一个毛茸茸的纯羊毛椅子坐垫要价才只有三十元,一个纯毛手工编织的汽车方向盘套最多也就二十多元,一个30厘米见方的非常精美的民族工艺挂毯还不到五十元,真的非常超值。建议如果给朋友们带纪念品的话,不妨到这里多挑选一些,也好来个团购砍价啊,也许会拿到让你都不敢相信的价格哦!

如果想给自己家里的客厅选一个很好看的纯羊毛地毯,还是建议到新区的各大商场里,毕竟这里的质量更有保障。当然,这里的价格也会比旧区的高出很多,但比起其它的城市,这里还是有着产地的价格优势的。在新区的王府井商场、包头百货大楼、蓝天购物广场、娜林商厦这些大商场里,都有蒙古毛织品的专柜,只要是上边上标注着是纯羊毛的就一定是百分百的羊毛,质量绝对放心。面积越大价格也就会越高,一般一米见方的地毯价格在五百至八百元左右,2米见方的在一千元左右,要是3米见方的就在两千元以上喽。建议最好在商场有活动的时候购买,打折加上返券,绝对物超所值!

六.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武汉欢喜坨

欢喜坨在武汉已有百余年历史,它是糯米粉滚成圆团,再裹上一层芝麻,炸熟后外脆内软,咬一口,一声脆响后糖汁四溢。

武汉传统小吃“欢喜坨”,现在在三镇不少大中型酒店同样有售,不同的是,它有个更雅的名字“1元”。为啥改名?因为两年前,它就是以这个名称入选“中国名点”。

不过,除了饮食圈内人士,两年来,武汉市民并不知道欢喜坨走了“上层路线”。

欢喜坨又称欢喜团、麻汤圆、麻鸡蛋,为湖北荆州江陵等地的传统风味小吃。为何叫欢喜团呢?据传,清末荆州城内有陶姓一家,在战乱中走散,历尽苦难,终于又合家团聚了。陶姓老人庆幸一家人没有丧生战乱,找出所存的糯米,经淘洗、磨浆、沥干后,掺入适量面粉和红糖,搓为小团,再蘸满芝麻,炸制成熟。没想到,成品十分甜美,一家人吃得十分快乐。为了纪念团圆,就此称之为“欢喜团”。陶家也以善制“欢喜团”而出了名。

虽然众多老武汉对欢喜坨有着难以割舍的情结。但随着人们饮食口味上对油重、量大食品的冷落,欢喜坨正在退出武汉“主流早点”行列。

欢喜坨

改良后的欢喜坨,面粉和芝麻的选料更讲究,“个头”增加了一倍,且由实心变成了空心,看着大气,吃着精致,且酥糯爽口。

2004年,武汉明星花园酒店就是以这种“1元”申报“中国名点”,获得成功。

记者了解到,如今,1元在江城大、中型酒店还很是得宠,其价格由过去早点摊上的每个5角,变成了每份(12个)14元左右。

精于面点制作的武汉商业服务学院“中国烹饪大师”方元法说,欢喜坨“老树发新枝”说明,只要在创新上下功夫,文化积淀深厚的武汉小吃仍有自己的市场空间。比如,近日,在第二届中国餐饮业博览会上,武汉四季美的西红柿汤包、开洋烧麦也被中国饭店协会认定为“中国名点”。它们的经历,与欢喜坨一样。

这种食物在不同地方也有不同的叫法,如在重庆地区被俗称为“麻圆”

七. 内蒙古 包头 东河区 南海黄河鲤鱼

南海黄河鲤鱼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南海黄河鲤鱼

包头市南海湿地风景区管理处

南海湿地景区不仅有宝贵的湿地资源和丰富的旅游资源,同时,渔业养殖历史悠久,早在1958年这里就成立了包头市鱼种站,南海子成为我市重要的副食品产地,而南海鲜鱼则一度供不应求。2012年,南海湖被自治区农业厅认定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同年,南海湿地的鲤鱼、鲫鱼、鲢鱼等水产品获得国家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颁发的无公害农产品证书。2014年,“南海黄河金翅”被认定为自治区著名商标。

八. 内蒙古 包头 石拐区 牛鞭

公牛的生殖器。牛鞭性平,味甘,入药有养血止血、滋阳润燥的功能。亦可加工成宴席佳肴。

九. 湖北省 武汉 青山区 青山麻烘糕

闻名长江中下游的传统糕点湖北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它既有米烘糕香、松、脆、爽的特点,又有云片糕甜润易溶的风格。麻烘糕选料讲究,它采用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及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吃起来具有麻仁、桂花的香味,又疏松、甜、脆、爽口。

青山麻烘糕已有近百年的历史。相传麻烘糕最早出现在清朝末年,当时在清朝皇室供职的各地翰林,每年春节后,按照惯例都将本地的土带至京城,互相馈赠品尝。由于麻烘糕用料考究,色香味形俱佳,倍受翰林和皇室达官贵人的青睐。至于当时的麻烘糕由何人何时制作,无从稽考。辛亥革命以后,这种兼生产和销售于一体的麻烘糕厂店,在青山至黄石沿江一带竞相出现。当时,青山镇就有蒋利记、万星恒、薛合仁、张义茂、张朗如、合记等六七家厂店生产经营麻烘糕。以蒋利记为最早,有四个师傅掌作,生意比较兴隆。万星恒为最大,他从阳逻请了陈名清、朱婆苕、张幼庭、吕易太等师傅专门做麻烘糕。因蒋利记和万星恒都抽大烟,到抗战前这两家店铺相继倒闭。1938年,日本入侵武汉后,汉口“五路财神”合资开办了生产麻烘糕的福兴作坊,便由张朗如掌管经营,人员有苏昆成、汤义昌、骆长发、苏益占。抗战胜利后,张朗如以三万块银元买下了福星作坊,改名为鸿兴杂货店,聘请王开鹏、荣忠良两位师傅掌作,工人有郑明喜、曹复元、胡定国等。这之后,张朗如的侄儿张凤鸣继承掌管鸿兴杂货店,并与张荣堂、张益兴合股经营,易名为鸿兴食品厂,以期扩大再生产。在此期间,其他几家生产经营麻烘糕的厂店因本小利薄、生意不佳而倒闭,只有鸿兴的资本较大,生产也稍有扩展。1949年5月武汉解放,其他厂店先后歇业转行,唯独鸿兴食品厂生存下来维持少量生产。1954年在人民政府的关怀下,鸿兴食品厂不但没有倒闭,反而发展到有20余名职工的企业,既做麻烘糕,又做饼子点心,麻烘糕也逐步打入国际市场,每天生产40-50箱(每箱50盒),通过香港销往东南亚国家。至此,麻烘糕形成定性产品,为名扬国内外的湖北之一。

过去的麻烘糕生产全部是手工制作,原材料要求严格,虽设备简陋,但制糕师傅一丝不苟,认真选料,精心制作,讲求质量。主要原料都选定产地,以应山县的糯米、咸宁市的桂花、黄梅县的黑芝麻和上等绵白糖精制而成。生产一百斤麻烘糕,配料比例是:糯米40%,棉白糖40%,油、黑芝麻、桂花、红(绿)丝共20%。下料后,经过合(把原料反复拌合)、打(打实装进盘子的糕粉)、炖(将装有糕粉的盘子放在热水上面走过,起加温紧密的作用)、切(用刀子按规格切成薄片)、烘(用炭火掌握火候烘烤)等工序,这样制作出来的麻烘糕,色白味甜、松酥爽口。

1955年,国家决定选择青山作为武钢的基地,为了支援武钢建设,1957年由长江食品厂派来的28人在蒋家墩(现红钢城)建立一个分厂,次年5月1日投产。1959年经上级批准,将青山分厂交给青山区,同时与公私合营鸿兴食品厂合并,成立武汉市地方国营青山食品厂。新厂充分利用鸿兴食品厂过去的人力和技术,继承和发扬麻烘糕的生产工艺,还生产蛋糕、面包、糖果、饼干等产品。但因形式变化和原材料不足等因素的制约,这些产品时断时续,只有麻烘糕一直坚持生产,并不断发展。1965年,还增添了压糕机、切糕机,结束了麻烘糕手工成型和手工切片的历史。1967年,经过干部群众的努力,改造生产工艺,变炭烤为电烤,初步形成切、烘、收配套生产小型连续化,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在保持原有配方、形态的前提下,1978年通过技术革新建立麻烘糕生产线,使麻烘糕生产走上了现代化生产的道路,产值、产量大幅度上升,平均日产由过去100多箱增加到400多箱。青山麻烘糕原来一直是市场畅销糕点,它不仅享誉省内外,而且年年都有出口任务。1962年和1982年两度荣获湖北省优质产品称号。2006年,青山麻烘糕与老通城豆皮、武汉煨汤、武汉“过早”、蔡林记热干面、武汉面窝等13项“传统手工技艺”同时入选为武汉市“首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十. 北京市 石景山区 绢人

北京—绢人,是美术人形的一种。民间布制玩具“针扎”、““彩扎”等手工艺品,都和它有着密切关系。 它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中的历代士女,戏剧人物和民族舞蹈造型等题材。 艺人们经过雕塑、彩绘、服装、道具和头饰等十几道工序的精细手工制作,做成栩栩如生的立体人型。 它的头脸和双手都是用蚕丝制作的,它从头到脚,从里到外都选用上等丝绸、纱绢做成,“绢人”由此而得名。 北京绢人是北京特有的一种民间艺术品,是以丝绢为主做的人形,传统的民族手工艺品,有一千多年的历史。

文化:在古代,我国民间流行用竹、纸为原料,制作各种工艺品。早在唐代(公元618-907年)福建南部农村就盛行彩扎,开始时是用纸扎成各式飞禽走兽、花鸟鱼虫,后来又表现一些广为流传的戏文和神话故事,制成花灯,到处陈列,供人观赏。以后,这种扎制花灯的工艺逐步发展.形成了彩扎工艺品,据《东京梦华录》记述,北宋时民间艺人能剪绫为人,裁锦为衣,彩结人形了。至明代,民间还有制作绢人的。

清代时,以绢绫绸纱剪扎成老寿星和麻姑,同寿桃寿面一起,做为祝贺寿诞的礼品,可惜的是,制作绢人的技艺一度失传了。

如今的北京绢人的诞生,是在新中国成立后的50年代中期,我国应邀参加在印度举行的同际玩偶展览会,文化部通过全国妇联把制作展品的任务交给了葛敬安、李佩芬、杜崇朴等同志。于是他们从各方面收集资料,反复推敲,终于在两个月的时间里,试制成功了五件表现少数民族妇女形象的作品,及时送展,获得好评。后来,成立了北京美术人形研究组,陆续试制出许多新作品,这种绢人具有新中国气派和民族风格。从质料上看,国外的人形头部,采用石膏粉,胶泥和木头做成,而北京绢人,从头到脚都采用了中国丝绸、绢纱,人物的脸型、服饰和动作表情,充分体现出中国风貌。也因为做成人形的主要原料是彩绢,所以被人们称做“北京绢人”。

鉴别:北京绢人制作精美,神态各异,色彩绚丽,风格高雅,具有很高欣赏和收藏价值。以铅丝为骨骼,棉花纸絮为血肉、绢纱为肌肤,真丝为秀发,彩绘丝绸为服装,塑制而成的玩偶。多取材于中国民间故事和传说、传统戏剧中的各类人物、古装仕女及舞美造型等内容,经过能工巧匠们雕塑、制模、彩绘、缝纫等十几道工序,最终制作成栩栩如生、呼之欲出的立体玩偶造型。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