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长治特产白酒 长治有什么好喝的白酒

当前位置:51特产网长治特产白酒 长治有什么好喝的白酒更新时间:2024-05-08 19:13:02

一. 山西省 长治 潞城 松蘑

松蘑

松蘑又名松菇、松蕈、鸡丝菌、松口蘑等,日本国称其为松茸,是名贵的野生食用菌。松蘑不但风味极佳、香味诱人,而且是营养丰富的食用菌,有“食用菌之王”的美称,不亚于猴头、灵芝,欧美尤视之为珍品。为牛肝菌科真菌褐环乳牛肝菌、点柄乳牛肝菌的子实体。

二. 江西省 景德镇 乐平 赣王系列白酒

赣王系列白酒产品采用纯粮酿造、精选优质原粮、老窖发酵、科学调剂、五粮风味、入口香醇,饮后舒畅豪爽。目前已形成以“赣王特曲”、“赣王南酒”、“乐平老窖”为主的浓香型和米香型系列品牌。产品多次获得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江西省质量监督检验优等品称号,2007年4 月20日赣王老窖白酒经国家酒类及饮料质量监督检验中心进质量检测,产品质量达到国家优级标准,并颁发了证书。目前江西赣王酒业有限公司生产的赣王系列白酒已销往全国各地,深受消费者的青睐。

三. 北京市 昌平 北京莲花白酒

莲花白酒属于高级滋补酒,是北京地区历史最悠久的著名佳酿之一,酒性柔和,芳香宜人。该酒始于明朝万历年间, 据近人徐珂编《清稗类钞》中记载:“瀛台种荷万柄,青盘翠盖,一望无涯。孝钦后每令小阉采其蕊,加药料,制为佳酿,名莲花白。注于瓷器,上盖黄云缎袱,以赏亲信之臣。其味清醇,玉液琼浆,不能过也。”到了清代,莲花白酒的酿造采用万寿山昆明湖所产白莲花,用它的蕊入酒,酿成名符其实的“莲花白酒”,配制方法为封建王朝的御用秘方。1790年,京都商人获此秘方,经京西海淀镇“仁和酒店”精心配制,首次供应民间饮用。1959年,北京葡萄酒厂搜集到失传多年的莲花白酒御制秘方,按照古老工艺方法,精心酿制 成功。莲花白酒以昌平酒厂生产的优质高梁酒为基酒,加入当归、熟地、黄芪、砂仁、何首乌、广木香、、丁香、川芎、牛膝等20多种名贵中药材,进行蒸、炼、调配,入瓷坛密封, 陈酿而成。

四. 重庆市 忠县 乌杨白酒

  乌杨白酒是忠县宏发酿酒有限责任公司开发研制的清香型瓶装系列产品,它采用传统固态小曲酒生产工艺,引用乌杨镇特有的山泉,选择上等高粱、大米、小麦等粮食为原料,运用现代微生物发酵工程技术酿造,将传统的缸口过虑、先进先出勾兑方法与先进的电脑分析检测设备相结合,精心调味勾兑而成,具有典型的“清香型”特征和醇、甜、香、净、爽的独特乌杨白酒风味,多年来一直享有“沿河上下走、好喝不过乌杨酒”的赞誉。2001年获得重庆市酒类行业首届产品质量行评优秀奖。2002年获得重庆市知名产品称号,2003年获得重庆市酒类行业第二届产品质量行评金奖。

五. 山西省 长治 长治县 上党揪片

上党揪片就是用手往下揪的面片。无论在长治城市还是乡村,揪片都是一种家常便饭。

将揉好的面团擀成薄片,用力将面一片一片地揪成纽扣大小、中间有凹的小片,甩进锅里,面片漂起即熟。这种揪片嚼起来劲道,食之有味。

——摘自《美食寻香》

六. 山西省 长治 城区 长治堆锦

长治堆锦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长治堆锦,又称"堆花",为民间画类工艺品,是长治地区的。其创制时间尚未考证,但从现存资料看,至少在清末民初已闻名遐迩了。

古城长治丰厚的物产资源、悠久的文化传统、朴实的民风民俗、聪慧的能工巧匠,赋予了长治堆锦粗犷的艺术风格和精美的工艺技巧。使这一艺术以其独特的风采呈现于我国民间工艺品的百花园中。

长治堆锦以丝绸织物为主要面料,草板纸、棉花为骨架,经剪裁、贴飞边、压纸捻、续棉花、拨硬折、捏软褶、渲染描绘等十余道工序制成。其单体造型小巧精致。以人物为例,一般身高在15-25公分之间。因制作中各部分棉花的厚薄不均,边缘粘贴的纸捻粗细各异,再加上拨折叠压时的顺序变化,使画面产生一定的立体感。对人物的头、手、佩饰、道具的制作要求十分精细,直径仅两毫米的手指必须内填棉花,外包绸缎。头饰、道具要用金银箔料刻成十分精美的图案,一些地方还要彩绘。

早期的长治堆锦以制作礼品为主。有置放在条几上的座屏,有数达十余平方米的中堂、条屏等等。其内容多为反映岁时俗尚、人生礼仪的吉祥图案。

长治堆锦影响较大的艺人是我市炉坊巷李家的李模(?-1931年)、李时忠(1890-1967年)父子。他们在长期的艺术实践中苦心钻研,不断创新,是集绘画与制作技巧于一身的全能艺人,为长治堆锦的形成和发展做出过可贵的贡献。1910年前后,他们曾应邀前往晋中、太原一带作艺。在将近3年时间为冯玉祥、吴佩孚、阎锡山等军政要人和地方权贵制作了一批堆锦作品,因此而备受青睐,名声大振。1915年,他们制作的"春桃"、"夏荷"、"秋菊"、"冬梅"四季条屏,荣获巴拿马赛会银质奖。遗憾的是当时的奖章、证书和其它实物已失于战乱。

长治堆锦从其诞生到新中国成立后的合作化前一直采用"传媳妇不传闺女"的家族式传艺方式。1931年,李模去世后,长治堆锦的生产逐渐萎缩,技艺退化,李家艺人基本上改做油漆裱糊。李时忠之后,再没有出现过全能艺人。

1953年,李时忠、李时杰、陈玉珍、李松等堆锦艺人参加了长治市油漆裱糊合作社(市工艺美术厂前身),成立了长治堆锦的第一个生产小组。这个时期生产的堆锦不以盈利为目的,批量也很小。有"李密苦学"、"张骞寻源"、"木叶照书"、"刻舟求剑"等传统题材作品,也有"歌唱和平"、"英雄常在"等现实题材作品。其中部分作品作为礼物赠送给来访的朝鲜和苏联友好代表团。1964年秋季广交会后,长治堆锦开始出口,1965年到1966年,长治工艺美术厂共生产了套装"八仙人"和"巾帼英雄"、"天女散花"、"葡萄熟了"、"快乐的童年"等4000套条屏、单幅画及盒装产品。1972年至1979年,又生产出口了一批套装堆锦礼品盒和折叠式堆锦纸篓。这期间,技艺人员还在保持以绸缎为主要面料的情况下,借鉴了其它新兴工艺画的一些经验,扩大了用料范围,增加了制作手段。制作了一批主题鲜明,构图巧妙、物象准确、1合理、色彩明快、装潢新颖的创新堆锦,成为长治堆锦的换代产品。创新后的长治堆锦,曾参加1978年全国工艺美术展览和多次省级展览,"拜月"、"听琴"等作品还获得了79年省工艺美术创新奖。

七. 山西省 长治 武乡 功臣长寿宴

"功臣长寿宴"原名"吉祥寿席",是上党地区的富户儿女们为长辈祝寿时颇有讲究的一套传统寿席,早在明末清初就流行于晋东南一带。新中国成立后,特别是近年来对寿席模式进行了改革,深受长辈与晚辈的喜欢。长治市委、市政府接待处为接待好南下的老干部回故里观光,在上级规定标准的前提下,结合"吉祥寿席",设计了一套新派寿席宴,既简单大方还不失体面。

"功臣长寿"宴的场面很讲究,中堂挂"寿星图"或挂名人书写的"寿"字。中堂两侧挂贴对联,

如:

福如东海长流水

寿比南山不老松

不屈不淫,一颗红心为革命

敢言敢恕,一身正气为黎民

主办单位致祝寿词,领导讲话,放轻音乐伴奏。开宴前桌上摆四寿水果,看台上"万寿无疆 "四字菜。席间大件,均带"寿"字,上一道菜报一道菜名,并说一句打油诗,主食以寿面、寿桃为主。最后结束还要吃佛寿瓜。

正餐八大件:

1、寿比南山(是将南瓜的皮面上雕刻出山水、松柏树、仙鹤、寿星、蟠桃等图案,再挖去瓤 、籽,填入煮熟的八宝饭,再上笼蒸10分钟即成。)

2、返老还童(是用老鳖和童子鸡同煮的一道菜,二则原料同是滋补品。菜名取老鳖的"老" 字和童子鸡的"童"字而得名。)

3、延年益寿(此菜选长山药、枣泥、樱桃等原料制成。山药又名玉延,樱桃的桃多带寿字, 故借题发挥,取名"延年益寿"。)

4、后福无量(此菜选用青鱼,青鱼也叫厚鱼,厚与后是谐音,常食青鱼无恙,故得名"后福无量"。)

5、长生不老(取肥肠和海参、青菜同炖的一道菜肴,肠与长是谐音,参与生是谐音,加之青菜的"青"字,得名"长生不老",永葆青春。)

6、长命百岁(此菜名是祝愿人们长寿的颂词,取肥肠和羊散丹做主料,借肠长偕字音,故得名"长命百岁"。)

7、和善长寿(此菜主要取漳河泥鳅也叫"鳝鱼",同熟猪肠共煮的一道菜,其意味着和睦善良则能活大岁数。鳝、善,肠、长是谐音,故定名"和善长寿"。)

8、福如东海(取冬瓜在外皮上雕刻上"福、禄、寿"的图画,挖去瓤籽,把海里游的,山上长的,空中飞的,陆地上跑的著名贵重原料和药材,做成一道滋补汤菜,倒入冬瓜内,再放入蒸笼里,蒸10分钟即成。)

正餐八大件上席时都要一一报菜名,并要加一句后接语。如:

寿比南山不老松, 革命功臣是英雄。

返老还童年年寿, 活到百岁没活够。

延年益寿活年轻, 上党面貌处处新。

后福无量大丰收, 革命传统不可丢。

长生不老精神振, 邪门歪道都敢碰。

长命百岁岁岁明, 一身正气为人民。

和善长寿步步高, 没白来世走一遭。

福如东海长流水, 功臣寿宴就是美。

八. 山西省 大同 浑源 恒山白酒

产于浑源。浑源酿酒源于明代,500多年来形成独特的生产工艺和产品风格,故有“吸水烟下兰州,喝烧酒浑源州”的民谚在华北一带久为流传。恒山白酒与恒山黄芪、恒山悬空寺并称恒山“三绝”。

品种:恒山特制老白干、北岳高梁酒、恒山大曲、特制高粱酒、恒山春、北岳烧酒、恒酒和二锅头等。

恒山白酒以恒山著名的“北岳甘泉”为酿造用水,以上等高梁、谷糖和麦麸为原料,将传统的生产工艺和现代先进的技术相结合酿造而成。

九. 河北省 衡水 安平县 安平白酒

安平白酒是河北省衡水市安平县的。安平因为产优质高粱,酿酒历史悠久。大豆口散装白酒和原浆酒,成为周边地区广大老百姓自己的酒,成为在外安平人的家乡酒,花钱不多,可口好喝,深受本地人的喜爱。

安平酒。名声不大,民间口碑好。安平因为产优质高粱,酿酒历史悠久。从我记事,也就是上世纪三十年代,城里就有制酒的烧锅,(酒厂)厂长叫韩廷柱,把师叫三江。当时生产散装烧酒,在当地小有名气。解放后,随着粮食的统购统销,原料困难,制酒行业烧烧停停。直到改革开放,粮食市场开放,并出现卖粮难,农村先后出现了制酒烧锅,采用传统固体发酵工艺,生产的白酒很受欢迎,很快发展壮大形成规模。王各庄生产出“圣姑牌”白酒,从此安平有了自己的品牌白酒。为了开发新产品,他们的技术人员曾到“老白干”、“甘陵春”酒厂和全国名酒厂家考察,并走访保健专家,开发出崭新品种保健酒“醇醪”,上市后博得好评。安平盛唐本草醇保健饮品厂,又推出了保健酒“本草醇”。该酒选用二十四种名贵中药,以精选黄米为主料,采用传统工艺与现代技术酿造而成。具有强身保健功能,芳香可口,开瓶满屋香,喝后回味香。隆重上市后,被河北省政府选为专供品,招待部门、外事部门、大型超市都有“本草醇”的供应,安平产的酒登上了大雅之堂,上了高级餐桌,并受到好评,为我们争得了光荣。

大豆口,是我县白酒的古来产地。改革开放以后,充分利用当地粮食资源,大量生产散装白酒。大豆口散装白酒和原浆酒,成为周边地区广大老百姓自己的酒,成为在外安平人的家乡酒,花钱不多,可口好喝,深受本地人的喜爱。酒厂又改进工艺,提高技术、打造了高标准、高质量的“豆口醇”,扩大了销售领域,使我们的酒打开了地界,进入城市,上了大型超市,登上了大雅之堂。安平随着“豆口醇”的酒香让更多的朋友所了解,大豆口的酒为安平增光添彩。

十. 陕西省 宝鸡 眉县 太白酒

太白酒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太白牌太白酒始于商周,盛于唐宋,成名于太白山,闻名于唐李白,是我国最古老的酒种之一。选用优质高粱为原料,大麦、豌豆制曲做糖化发酵剂,配以土暗窖固态续渣分层发酵,混蒸混烧传统老六甑工艺精心酿制,酒海贮存、自然老熟,科学勾兑而成。其品质清亮透明,醇香秀雅,醇厚丰满,甘润挺爽,诸味谐调,尾净悠长。曾被列入《中国名酒传》,被评为“陕西名酒”、“陕西名牌产品"等五十多项大奖。

太白酒太白酒年产量三千余吨,产品有高、中、低度六个品种,高、中、低档及容量为750ml-125ml八个规格、三个系列。其太白珍品一支笔,内装经酒海储存四十年以上的陈藏老酒,具有醇香典雅、甘润挺爽、尾净悠长的凤香型酒风格;50度浓香太白家宴酒,具有香气四溢、醇和绵甜、回味悠长之 特点;45度精品“一壶藏”、50度精装太白酒和48度太白喜酒香味纯正,绵甜爽口;250ml钻石精品具有醇香秀雅、醇和绵甜,酒体丰满、尾净悠长之风格。
“太白”系列的各种品牌酒都具有包装高雅、雍容华贵、喜庆大方等特点,是馈赠亲友宴请宾客的理想之选。
雪水酿太白,佳名传古今。陕西太白酒,香溢飘五州。
陕西“太白牌”太白酒,是秦岭主峰太白山北麓脚下陕西眉县金渠镇太白酒厂生产的历史名酒,是闪烁在浩瀚酒海中的一颗明珠,是我国唯一注册的正宗太白酒,也是闻名遐迩的中国优质酒。
陕西太白酒因唐代“诗仙”李白曾饮和采用太白山上的融雪水作酿浆陈酿而成,故得其名。
眉县金渠镇酿酒历史源远流长。据《眉县志》记载和关中西部出土的秦汉文物考证,古褒斜道的开通,促使眉县酒业自古就极为兴盛发达。金渠镇地处褒斜栈道要塞,又兼水陆交通要冲,加上太白山雪水甘醇和当地物产丰富等优厚条件,因而酿酒业早称“得天独厚”、“誉满秦川”,素有“酒乡”之称。唐初,李世民驾前有一吏部尚书王硅,是眉县北部王家水泉人。此人常给皇宫奉送故里金渠镇所产佳酿,深得宫廷喜爱。其后唐王朝常购此酒入宫,使金渠镇酒业大兴,名声远震。

太白酒因太白山得名,又因唐带大文豪李白而成名,这些赋予了太白酒厚重的人文文化。唐王朝是中国历史上贡献最大、国力最强、历史最长的王朝之一,富足的经济和繁荣的文化促进了酒业的发展,太白酒在唐代也出现了空前昌盛的发展景象。李白是盛唐时期中国最著名的“诗仙”、“酒圣”,在他流传下来的1000多首诗中,与酒有关的就有170多首,其中著名的《蜀道难》写的就是李白从巴蜀到长安求取功名,过巴山翻越秦岭主峰太白山夜宿金渠镇,饮了当地所产太白酒后,诗性大发,联系人生艰辛,回忆蜀道艰险,写下的千古绝唱。唐代以后,长安、汴梁及关中一带大都市所开酒店悬挂“太白遗风”、“太白酒家”者甚多。

医学名著中的太白酒

医学名著《黄帝内经·素问·汤液醪醴论》中还记载着一段黄帝与岐伯讨论酿酒的对话(岐伯是太白山脚下人,他既是黄帝的臣子,又是我国医学家之始祖):“黄帝至岐,见岐伯引载而归, 太白酒

访以治道:‘为五谷汤液及醪醴奈何?’岐伯答道:‘必以稻米引之稻薪,稻米则完,稻薪则坚。’”从这些讨论中,可了解到当时酿酒的原料是稻米,经过蒸煮酿成的酒称为“醪醴”。值得重视的是当时已经采用蒸煮工艺,这与考古发现的配套酿酒器具中的甑互为印证。甑的主要作用是蒸煮谷物原料,这表明那时可能采用繁殖霉菌的熟食原料作酒曲或直接酿酒,可见宝鸡地区当时的酿酒技术已经有了相当的发展。
眉县在炎黄文化的发祥地宝鸡。这一带气候适宜,土质肥沃,是中华民族最早发源地之一,颇具兴家酿酒之地利。炎黄先民在这里“耕而作陶”,在发明原始农业和原始制陶业的同时,也发明了中国最早的原始酒文化。在宝鸡地区的炎黄原始酒文化的孕育下,太白酒的诞生已是历史之必然。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