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在江西卖新疆特产 新疆特产叫卖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在江西卖新疆特产 新疆特产叫卖更新时间:2024-01-07 21:59:43

一. 新疆 新疆兵团四十八团红枣

新疆兵团四十八团红枣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八团红枣产区位于喀什地区巴楚县境内,地处叶尔羌河和泽依达里亚河之间,属于叶尔羌河下游洪积平原地区。土壤以林灌草甸土为主,土层深厚,土质良好。境内分布着具有荒漠特色的原始胡杨次生林,千亩红枣园与天然胡杨林交织相会,特别适合发展林果业。1968年,四十八团建团后,根据自然和社会经济条件,综合农业地貌、气候、水文、土壤、植被及当地生活习俗,大力发展种植红枣、苹果、梨等果树,经过近40年的努力,红枣植面积已稳定达到3333.3公顷,年产干枣2.4万吨。由于四十八团属暖温带极端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蒸发量大;光照充足热量丰富;昼夜温差大;无霜期长;长日照、强辐射、高积温和温差大等特点,使得所产果品个大、味甜、光泽圆润、果香浓郁、酸甜适宜、皮薄肉厚、口感细腻,并富含人体所需的多种营养元素。产品在全国省会级城市覆盖率达90%以上,干制红枣系列产品多次荣获中国国际农产品交易会获金奖”;商标荣获“新疆著名商标”。每当红枣销售季节,北京、广州、深圳、上海、江浙等内地客商纷涌而来,果品供不应求。

“四十八团红枣”特征明显,外在感观特性主要为:果实中等,长圆锥形;果皮薄、紫红色(橙红色);果肉厚、淡红色,果肉致密、较脆,汁液中等多;核小、味甜;干枣有弹性,受压后能复原,耐贮运。内在品质指标:经测定每100g产品中总糖63.2g,碳水化合物73.9g,蛋白质2.1g,vc13.8mg,另外四十八团红枣还含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其中每100g产品中三萜类化合物42mg,环磷酸腺苷(CAMP)23.8㎎,芦丁1.6㎎,而三萜化合物具有较强的抑癌、抗过敏作用;环磷酸腺苷是人体能量代谢的必需物质,能增强肌力、消除疲劳、扩张血管、增加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肌营养,对防治心血管疾病有良好的作用。

“四十八团红枣”主要分布在师市四十八团、四十五团和四十六团境内。

地域范围

第三师四十八团红枣产区位于喀什地区巴楚县境内,地处叶尔羌河和泽依达里亚河之间,属于叶尔羌河下游洪积平原地区。东与奇特林场相接,西与色力布亚的英蔓里相邻,南至叶河与麦盖提林场相望,北至泽河。地理坐标,东经78°07′-78°21′,北纬39°22′-39°30′;东经77°52′00″-78°09′30″,北纬38°03′30″-39°18′01″;东经77°38′-77°53′,北纬38°40′-38°53′。地域保护范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四十八团、四十五团、四十六团,红枣种植面积3333.3公顷,年产干枣2.4万吨。

二. 新疆 喀什 叶城 叶城核桃

叶城核桃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根据历史记载,新疆喀什地区叶城县已有2000多年的核桃种植历史。

新疆叶城县地处塔克拉玛干大沙漠的南部,是目前新疆县域中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县,被称为中国的“核桃之乡”。据了解,叶城县核桃产量2010年达到5.5万吨,产值11.13亿元,人均核桃收入2229元。预计2011年核桃产量将达6.2万吨,产值11.45亿元,农民来自核桃的收入达3000多元,占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半壁江山,以核桃为主的特色林果业已成为农牧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叶城核桃真正成了农民的“摇钱树”和“开心果”。

叶城是目前新疆县域中核桃种植面积最大的县。为了保护叶城核桃这一具有民族区域特色和极强地域性产品的声誉和地位,维护叶城核桃原产地域少数民族果农的合法权益和叶城核桃产品质量和特色,进一步提高叶城核桃市场知名度,叶城县在2006年就着手叶城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工作,2008年叶城核桃正式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

叶城核桃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喀什地区叶城县、莎车县、泽普县、麦盖提县、巴楚县等5个县现辖行政区域。

三. 新疆 新疆胡萝卜

新-特的气候非常适宜胡萝卜生长,种植面积为16.5万亩,总产量42.6万吨,主要出口哈萨克斯坦等中亚各国。新疆胡萝卜中β-胡萝卜素、色素及干物质含量高,贮藏期长,胡萝卜汁色彩泽艳、明亮、香气自然、口感好。主栽品种为黄皮胡萝卜和红皮胡萝卜。

四. 新疆 伊犁 新源县 新疆牦牛

新疆牦牛为肉、乳、役毛绒兼用品种。适应高寒草原严酷的自然条件,抗逆性强,耐粗饲、易管理。成年公牛胴体重255 公斤,屠宰率52.42 %;2岁母牛胴体重153公斤,屠宰率47.96%。泌乳期产乳在300公斤以上,年产毛1.47公斤,绒0.51 公斤。新疆牦牛肉乳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是有机食品。新疆牦牛主要分布在天山南麓的阿尔金山、昆仑山、帕米尔高原等海拔2400-4000米的高山地带,中心产区在和静县巴音布鲁克区。全疆存栏22.4万头,年出栏4.5万头。

产地(或分布):分布于天山南麓。

数量: 1985年存栏5.6万头。

主要特征:毛色以黑色、褐色、灰色为主,其次为黑白花及红白花。哈密地区以全身纯黑色牛为主,其次为灰色、黑白花。头粗重,额短宽。鬐甲高耸,胸深,四肢粗短。全身披长毛,腹下长毛下垂呈裙状,尾毛呈扫帚状。成年公牛体高为123厘米,体重为290千克,母牛体高为113厘米,体重为210千克。屠宰率一般为47~59%,母牛平均日产乳量为2.6千克,平均产毛为1.3千克,产绒为0.4千克。公母牛2.5岁-3岁初配,繁殖率各地不一,约在37~97%,成活率为90%以上。

五. 新疆 博尔塔拉 博乐 新疆枸杞

产地:博尔塔拉

枸杞子,别名很多:河南称杞子,红耳坠;山西称地骨子.枸茄茄;江苏南通称枸杞头;天津称血杞子。属植物茄科落叶灌木,有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种。习惯上认为,产于宁夏回族自治区的中宁.中卫.宁武者品质最好。

新疆枸杞也有野生和人工栽培两种。野生枸杞粒小.肉少.色差,目前收购.出口的全为人工栽培的产品。南疆.北疆都有栽培,以博尔塔拉自治州所产为最多,质量也比较好。

博尔塔拉枸杞,以粒大.肉厚.籽少.色红.柔润等优点,颇受国外客户欢迎。枸杞有滋肾水.益精气.润肺.清肝热.明目之功效。主治虚损痨伤.咳嗽.目赤生翳.肝虚下泪.经络虚痛。 枸杞以每年夏至前后,果实成熟时采收的质量最好。秋季则于处署至白露间采收为宜。过早过迟,均引响枸杞质量。

六. 新疆 阿勒泰 哈巴河县 新疆手抓饭

抓饭是新疆各族人民普遍喜爱的食物,维吾尔语称其为“波罗”。做法是先用油炒洋葱、胡萝卜条、羊肉块,然后放入淘净的大米加水焖蒸。抓饭营养丰富,具有食补的功效,是维吾尔民族过节、待客的必备食品之一。因为最初是用手抓食的,故得此名。不过现在大家吃抓饭都改用筷子或勺子,不再直接下手抓啦。

原料

羊排、胡萝卜、洋葱、大米。

调料

孜然粉、盐、酱油、姜、花椒、干山楂片

做法

1、胡萝卜洗净去皮,切成较粗的丝;洋葱切丝;姜切片;花椒和干山楂片放入一次性调料包中待用; 2、大米洗净,用清水浸泡30分钟; 3、羊排洗净斩成小块,锅中加适量凉水放入羊排和姜片,大火烧开后将浮沫撇干净,调入酱油、盐、孜然粉,放入花椒和山楂料包,盖上锅盖转中小火煮15-20分钟。待羊肉煮至用筷子可以顺利戳出小洞即可关火; 4、炒锅倒油烧热后,放入洋葱煸炒变色后,加入胡萝卜翻炒约2分钟盛出; 5、先将羊肉放入电饭锅,然后放入炒好的洋葱和胡萝卜,再将泡好的大米沥干平铺在最上层。将煮羊排的汤倒入电饭锅,汤以刚好没过所有材料为宜。盖上锅盖,执行正常的煮饭程序,饭煮熟后用勺子将饭搅拌均匀即可。

提醒

1、煮羊排的时候,水一开就要立刻撇去浮沫,浮沫要撇干净,因为之后要用这个汤代替水来焖米饭。 2、煮羊排的时候放几片山楂可以有效的去除羊肉的膻味。

3、胡萝卜不能切得太细,否则和米饭同煮的过程中会化掉。

七. 新疆 乌鲁木齐 水磨沟区 新疆野西瓜

新疆野西瓜

野西瓜这种植物的叶呈掌状裂,再羽状深裂,叶外形极像西瓜,而称为野西瓜苗。但它属于锦葵科的直立草本植物,与属于葫芦科攀缘草本的西瓜相去甚远。它的果实外形与西瓜外形极为相似,故称为野生西瓜。对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关节肿大、四肢发麻等有特殊的疗效。

用法:

方法一:取外敷:野西瓜(适量以盖住患处即可),用白酒泡10-20分钟,泡软后,捣碎,用鸡蛋清调成糊状,摊平在一张白纱布上.用白纱布把野西瓜和蛋清的糊状物,裹起来.敷在患处.(切记不要把野西瓜和蛋清的糊状物直接敷在患处,那样会灼伤皮肤),敷15-25分钟后(最长不超过30分钟)

方法二:每250克泡酒一斤,泡制一个星期后,将药酒涂抹于患处,坚持数日,以自己接受状况为易。

温馨提示:

本中药材,有些人可能会过敏,因此使用前请先局部试用,以免发生皮肤过敏的现象。

特别提示:野西瓜千万不能食用,只能外敷!

八. 新疆 喀什 伽师 热瓦普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热瓦普纪。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

热瓦普,又称热瓦甫、拉瓦波、喇巴卜。维吾尔族、乌孜别克族弹弦乐器。流行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相传创制于十四世纪。清代被列入宫廷的回部乐。《律吕正义后编》(公元1746年成书)收录称喇巴卜。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

民间流传的喀什热瓦普,全长130厘米。音箱呈半球形,用整块桑木挖制,面部蒙羊皮或驴皮。琴头的弦槽部位向后呈直角弯曲。琴杆上缠有二十八个丝弦品位。琴杆与音箱连接处两侧各设一弯角。琴杆、音箱上镶有驼骨、贝壳等装饰。张一条主奏弦和四至六条共鸣弦,均用钢丝弦。主奏弦定弦c1,四条共鸣弦定弦e、A、d、g,六条共鸣弦定弦#f.B、e、A、d、g或B、e、E、A、d、g。音域约两个八度。

发展历史

公元14世纪,国内外民族文化交流广泛开展,维吾尔族人民在原有民间乐器的基础上, 吸收外来乐器,创制出一些新乐器,喀什热瓦普就是维吾尔族人民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民间一直盛传不衰。到了清代,热瓦普被列入宫廷回部乐(即维吾尔族音乐)中,并以喇巴卜、喇叭卜之名载入史册。成书于公元1746年的清《律吕正义后编》(卷四十五)《回部乐技》 载:“司胡拨一人,回名喇巴卜。”清《皇朝礼器图式》附有其图。《清史稿》(卷一一) 载:“喇叭卜,丝弦五、钢弦二,木柄通槽,槽形如半瓶,下冒以革。曲首凿空纳丝弦,以五轴绾之,左二右三,曲首右侧以两轴绾钢弦。用手冒拨指,或木拨弹丝弦,应钢弦取声。”在公元1854年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撰写的《乐师史》 (古维文手抄本)中,叙述了十七位艺人创作的“木卡姆”流行情况,据艺人讲: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20世纪30年代,上海民族器乐演奏社团大同乐会,曾参照历史资料制作了一套我国民族乐器,包括古代乐器和少数民族乐器,其中就有喇巴卜两件,并且还做了一些改革尝试,原形制的七条琴弦,有五条丝弦、两条钢弦,乐会制作的喇巴卜只张了五条丝弦。喀什热瓦普流传至今,已有数百年的历史,并在北疆地区也有流传,它在工艺、音质和演奏诸方面,都较以前有了较大的发展。

如果说“弹拨尔”是一种能奏出极富有魔力的乐器,那么“热瓦甫”这种乐器就是最为普及的乐器了。 热瓦普,又称拉瓦波、喇巴卜。产生于公元14世纪,至今已有600多年的历史。在毛拉·艾斯木吐拉穆吉孜的《乐师史》中记载,热瓦普起源于南疆喀什。它不但是维吾尔族喜爱的乐器,也是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等少数民族所喜爱的弹拨乐器。

热瓦普-种类

维吾尔族的热瓦甫种类很多,分为喀什热瓦甫、新型热瓦甫、多朗热瓦甫和牧羊人热瓦甫等。喀什热瓦甫因流行于喀什一带而得名,它发出的声音柔和,音量虽较小,音色却委婉细腻。 欢乐的节日人们弹起喜爱的热瓦甫新疆的塔吉克族把热瓦甫称为“热布卜”,是塔吉克族人民使用最普遍的弹弦乐器。主要流传于新疆西南部的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及邻近的莎车、泽普、叶城和皮山等地。热瓦甫多用杏木制成,与维吾尔族的多朗热瓦甫相似,全长7O厘米,比热瓦甫稍短、粗,琴箱较大、呈扁圆形,主要以牛、马或驴皮蒙面。演奏时用杏木、梨木、牛角或化学拔片弹奏音乐,演奏出的乐曲音色丰富,音响旋律多变,所以常用于合奏及独奏。(此外,塔吉克族还有一种专供儿童弹奏的小型的热布卜,叫做“热布卜乔”。)

九. 新疆 塔城 沙湾县 飞鹅

塔城飞鹅又称草鹅,体形大,成年公鹅体重5公斤以上,母鹅3-4公斤,以青草为食,冬季以糠麸、蔬菜为主。觅食能力强,秋后能成群结队飞往数公里甚至10多公里的农田茬地觅食,早出晚归,不需人看管。1985年塔城市科委、科协从东北引进产蛋性能好的豁眼鹅进行改良,形成了本地独具特色的塔城飞鹅。 塔城飞鹅由于生活习性特点,形成肉鲜味美纯绿色品质。而且市场销路十分看好,随着近几年畜牧业的快速发展,塔城市立足资源,敏税意识到塔城飞鹅的市场前景。制订了一系列有效的扶持政策,以专业户带动基地,在本市北山沿前山坡一带,形成了55万亩区域化养殖规模。截止目前塔城市飞鹅养殖专业村5个,养殖户180个,养殖规模5万余只。销售市场已辐躲到全疆及出口到独联体等国。( 塔城)

十. 新疆 喀什 麦盖提 干果

干果

以独特的地理环境及特有的自然条件养育了这名扬天下的瓜果,从而有了独自的干果食品!麦盖提县干果经济价值很高;大部份含有植物油,蛋白质,淀粉、糖,以及维生素AI、B1;B2,和甙、钙、镁、钠、钾、铁、钡、矽等,还可以当作高级食品的重要原料,更多是贵重药材。在少数民族药材中,常作为延年益寿的滋补品。据现代医学研究,以上原素具有补气壮身、止咳平喘、益智安神等功效,可治疗体虚无力;腰膝酸痛、血管软化、高血压、神经衰弱、肺虚咳嗽、胃病、小儿佝楼等。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