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猫王腊肉土特产 古丈小腊肉土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猫王腊肉土特产 古丈小腊肉土特产更新时间:2024-05-18 01:38:58

一. 海南省 定安 定安腊肉

腊肉产品在生产过程中,取定安黑猪的五花肉、肥肉、瘦肉和后腿肉,配以上等酱油、白糖、酒、盐等做为辅料,科学加工,晾晒干而成。本系列产品在加工制作过程中不加任何添加剂,防腐剂以及色素。纯属天然绿色肉类产品,经烹饪熟后,香气四溢、味道鲜美、诱人心田。

二. 江西省 吉安 安福县 安福烟熏腊肉

鲜肉切分后腌制10日左右起卤,继而凉晒半月,再吊在厨房内受灶烟熏陶,月余后即成“烟熏腊肉”。安福烟熏腊肉切开后精肉色泽红润,肥肉晶莹剔透,肥而不腻,不生虫,便于长时间保存。

三. 陕西省 商洛 柞水县 腊肉炒粉皮

腊肉炒粉皮

腊肉炒粉皮是的传统名菜,腊肉香而不腻,粉皮滑软爽口,是佐酒的佳肴。《重修县志》中有载“年节时,家稍宽裕者,无不宰猪,腌以盐,熏以烟,即为腊肉”。柞水的腊肉炒粉皮不同与饭店、宾馆里的腊肉炒粉带,它是选用上好的腊肉和洁白的洋芋粉精工细作而成。

将选好的腊肉,最好是猪后臀肉,肥瘦都有,用温水洗净,放在铁锅里煮熟,切成薄片待用。洋芋粉放大碗内,放盐、水适量,鲜蛋一枚,搅拦成糊状。锅置火上,把粉糊制成硬币厚的粉皮,将其切成菱形方块待用。置炒锅,放腊肉烤炒,沥出油来时,放葱、姜略炒,再放青椒、粉皮翻炒,出锅时放蒜泥即好。成菜香气四溢,爽滑可口,腊肉棕红,粉皮白中微黄,色美味香,营养丰富,回味悠长,是招待宾朋的首选菜肴。粉皮的厚薄程度,亦可展示主妇的厨艺。

四. 四川省 绵阳 北川县 北川腊肉

北川腊肉是四川省绵阳市北川县的。北川腊肉采用北川传统工艺腌制。制作出的腊肉色泽洪亮,味道醇香,肥而不腻,瘦而不柴,适应现代人对营养健康饮食的需求。

腊肉是一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风味食品,全国各地腌制的腊肉口味都不尽相同,北川腊肉就是其中尤为著名的一种,北川县位于四川盆地西北部全境皆山,峰峦起伏,沟壑纵横,山脉大致的白什、外白为界,其西属岷山山脉,其东属龙门山脉,最高点插旗山海拔4769米,最低点香水渡海拔540米,相对高差4229米。地势西北高,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平均每公里海拔递降46米。密布的溪流分别汇集于湔江、苏宝河、平通河、顺山势自西北向东南奔流出境。

凭借北川的独特气候以及人文文化,北川腊肉随着当地的历史以及人们生活的不断演变,就形成当地以及全国比较出名的腊肉之一,淳朴的北川人民,利用当地的地形优势,全年用绿色的粮食以及植被养殖出来的猪,味道鲜美,口感更独特,把喂养出来的猪,熏制成腊肉,起初是为了把吃不完的猪肉,用一种方式存储起来,智慧的人们,就想到把新鲜的猪肉熏成腊肉,这种方式可以存储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这也是往往用来招待贵宾朋友的一种食物,随着生活的慢慢的改善以及被更多的人所认知,渐渐就形成了一种当地的,被更多人使用。

北川腊肉的做法

一:材料准备:绿色粮食以及青草养出来的猪、松柏树枝、食盐、花椒、茴香、桂皮等辅料

二:制作北川腊肉的步骤:

1、备料:取皮薄肥瘦适度的鲜肉或冻肉刮去表皮肉垢污,切成0.8一1公斤、厚4—5厘米的标准带肋骨的肉条。如制作无骨腊肉,还要切除骨头。加工有骨腊肉用食盐7公斤、精硝0.2公斤、花椒0.4公斤。加工无骨腊肉用食盐2.5公斤、精硝0.2公斤、白糖5公斤、白酒及酱油备3.7公斤、蒸馏水3—4公斤。辅料配制前,将食盐和硝压碎,花椒、茴香、桂皮等香料晒干碾细。

2、腌渍的三种方法:

(l)干脆。切好的肉条与干腌料擦抹擦透,按肉面向—下顺序放入缸内,最上一层皮面向上。剩余干腌料敷在上层肉条上,腌渍3天翻缸;

(2)湿腌。将腌渍无骨腊肉放入配制腌渍液中腌15一18小时,中间翻缸2次;

(3)混合臆。将肉条用干脆料擦好放入缸内,倒入经灭过菌的陈腌渍液淹没肉条,混合腌渍中食盐用量不超过6%。

3、熏制:熏前必须漂洗和晾干。通常每百公斤肉胚需用木炭8—9公斤、木屑12一14公斤。将晾好的肉胚挂在熏房内,引燃木屑,关闭熏房门,使熏烟均匀散布,熏房内初温70℃,3—4小时后逐步降低到50—56℃,保持28小时左右为成品。刚刚成的腊肉,须经过3—4个月的保藏使成熟。

五. 湖南省 常德市 石门 石门土家腊肉

石门土家腊肉是土家人民为延长猪肉保质期而独创的一种具有特殊风味的地方名产,其特点是:脂香浓郁、皮色黄亮、肉色似火、红艳喜人、滋味鲜美、营养丰富。

六. 四川省 成都 武侯 四川腊肠腊肉

腊肠,腊肉是四川地区农家婚贺,过节,待客等宴席上必不可少的食品,其颜色红白相间,色泽明亮,非常诱人,吃到嘴里有点麻,咀嚼的过程中有一种直抒经典古辞,朗朗上口[个人感觉,嘻嘻!],但最浓郁的应该是香,让人回味悠久.

四川腊肠,腊肉有着悠久的历史,其独特的制作方法,时节的选定,风干的效果,使其味道独特,独具魅力.四川腊肠的特点:麻辣口味,外表红油油的色泽感,切开后红白相间,只看着就能想象到那一阵“辣香扑鼻”。

七. 陕西省 汉中 留坝县 煎饼腊肉

煎饼这种传统食品,或以面粉洋芋粉,藕粉等为原料,制成薄如宣纸的薄饼,在配以腊肉制成菜品,其食用时煎饼筋道有忍性、腊肉香醇浓郁,是传统的地方美食。

八. 四川省 南充市 西充 腊肉火锅

“喜逢嘉客火锅烧,也喜鸡豚味最饶;借问平日糊口计,可怜顿顿是红苕。”这首《竹技诗》,是1862年(同治元年),西充训导刘洪典赞美西充人民勤苦好客,所作的八首《竹技词》的第一首。开头的两句,就是赞美西充的腊肉火锅。

西充的火锅和全国的火锅一样,有悠久的历史。相传开始于黄帝时期,发展于汉唐时期,而又精于宋代,盛于清代。

西充的腊肉火锅,腊肉是其特点。西充的腊肉,别具一格,一是制作考究,可以久存不坏;二是色泽金黄,干爽结实;三是香气扑鼻,味美不腻。相传从汉至今,家家户户都会制作。一般在“冬至”前后,即杀猪醃制。杀猪叫“杀过年猪”,醃制叫“醃过年腊肉”。腌制的方法,备猪肉十斤,用花盐一斤,花椒五钱,混合炒热,抹在当天所杀的猪肉上,装入瓦缸压紧,腌七至十天,中间翻腌一次,上下对调,然后取出,用温开水洗净,挂于通风之处,晾干即成。

西充腊肉,分“大刀”(重四斤左右)和“小刀”(重一斤左右)。大刀又叫“大块腊肉”,小刀又叫“小块腊肉”,特别讲究腊头蹄、腊尾肚、腊心舌、腊肝腰、腊背流、腊排骨、腊香肠,这些叫做“盘子菜”,主要用来待客佐酒。此外,还讲究腊大肠、腊边油、腊肘子、腊刀菜。腊大肠和腊边油,一般多是自己一家人吃,腊肘子和腊刀菜,一般多用于送人。在杀过年猪做这些的同时,还要做腊鸡、腊兔、腊鱼、腊牛肉和血皮、血糕等。

西充的腊肉火锅,就是用以上种种腊肉,加上新鲜蔬菜和适量的肉汤配合而成。因此有荤有素,有菜有汤,既可配整桌筵席,又可单独成席;既可饮酒当菜,又可吃饭当菜。在配整桌宴席上,有“四碗火锅”、“七碗火锅”和“九碗火锅”。四碗火锅,四菜是配菜,荤素各半,和火锅一道上席,七碗火锅和九碗火锅,火锅是和最后的四碗上席。单独火锅席,是地地道道的腊肉火锅席,多是招待至亲好友。火锅分三层:上层是腊香肠、腊心舌等“盘子菜”;中层是腊肉,以半肥半瘦为佳,一般每人三块,也有不分块数,截成“骨牌形”,要吃几块,各人自便。底层是新鲜蔬菜和活豆腐、血皮、粉皮等。三层均可兼吃,但一般是上层吃酒,中层和底层吃饭。无论是单独火锅、四碗火锅、七碗火锅还是九碗火锅,吃到后来,都是边吃吃边往火锅内添汤或把席上有的菜倾入火锅内煮,形成大杂烩,味尤鲜美。这时男女主人,也从厨房出来“劝饭”多谓:“有好客,没有好酒好菜,饭请吃饱。”宾主之情,此时达于高峰。这种风情,至今在广大城乡,多尤存在。

西充的腊肉火锅,与我国北方的“涮羊肉火锅”、南方的“三鲜火锅”以及东北的“白肉片火锅”、上海的“菊花生片火锅”、广东的“海味火锅”、重庆的“毛肚火锅”、广元的“牛羊肉火锅”,丰富了人类的烹饪内容和生活内容,一直受到了人们的喜爱。今天,西充的腊肉火锅,有集全国火锅大成的趋势,仅县城一地的大、小餐馆,就有西充饭店等近十家打出了“山城火锅”的招牌,把重庆的“毛肚火锅”与我国南北方火锅以及各种生片涮肉火锅,结成姊妹花,真是千姿百态,风味更佳。

九. 甘肃省 定西 漳县 腊肉蕨菜、韭菜

腊肉蕨菜、韭菜

蕨菜,一年生草本植物,多见于高寒阴湿地区,又名白薇。相传商末伯夷叔齐避乱首阳山,食薇而生。漳县盛产蕨菜,誉满陇上,出口日本、东南亚一带。漳县腊肉选用“蕨麻猪”(靠食蕨麻的瘦肉猪)为原料专用漳盐腌制,肉质细嫩,色泽鲜美,存放时间长。阳春三月,几场好雨过后,嫩蕨破土而出,满山满屲,摘回一笼,煮熟,凉水浸泡,去除苦味。和腊肉炒,另加粉条少许,烙薄饼数十张,切成三角状,夹蕨菜腊肉几筷,卷起嚼之,别有风味。

漳县盛产韭菜,青翠肥大,分红根叶与白根叶两种。当地人习惯“头刀包饺子,二刀蒸包子,三刀炒腊肉。”做腊肉韭菜较为讲究,先将韭菜切成半寸见方,大油炒脆,加上盐等,再将切成细条的腊肉,和上粉条,搅匀。食用时用薄饼卷着吃,旋卷旋吃,非常鲜美可口。正二三月,城镇、乡村,到处可闻腊肉韭菜的香味。

十. 湖南省 永州市 江华 瑶家腊肉

瑶家腊肉是湖南省永州市江华瑶族自治县的。瑶家腊肉精肉鲜红、肥肉透亮,入口香脆、肥而不腻,口感极佳,是瑶族同胞日常享用和宴客时最上乘的佳肴美食。

江华瑶族自治县,是湖南省永州市南部的一个县。江华县自古至今,人杰地灵,是全国瑶族人口最多、面积最大的瑶族自治县,被誉为“神州第一瑶城”。

江华腊肉是瑶族同胞待客佳品,系瑶族祖先盘王首创而得名。其制作方法为江华瑶族同胞所独有,曾多次被国宴采用,深得品尝者交口赞誉。肉条通体金黄油亮,肉香骨脆,肥而不腻,风味独特,经年不腐。

制作腊肉是我县瑶民的一种习俗,一种文化。每年春节前,这里的瑶民们都要制腊肉。

制腊肉的最佳时间是在农历冬至之后立春之前,这段时间制的腊肉色美肉香能长期存放。其制作的方法是:买好新鲜猪肉后,把猪肉切成长条(每条1-2公斤为宜),然后洒上食盐与白酒(最好是三花酒)腌泡7-9天后,用温水洗净,再用绳子穿好挂在柴灶上,让它在柴灶上慢慢被柴火自然地熏干(如无柴火灶可晒干)。熏干后的腊肉呈焦黄色,熏久了变焦黑色。要是腊肉过了春季还吃不完,可用温水洗净晒干,再放进干爽的瓷缸里,可存放一年而不变质。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