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恩施长阳土特产直播间 长阳土特产直播

当前位置:51特产网恩施长阳土特产直播间 长阳土特产直播更新时间:2024-01-21 19:09:46

一. 湖北省 恩施州 宣恩县 土家腊肉

土家人家家都兴喂年猪,主要是图过年时有肉吃,过年吃不完的,土家人便把它制作成腊肉,不仅便于保存,而且肉色更加好看,把腊肉放在锅里烹煮,香飘十里,勾人食欲,是土家人平时招待客人摆在席上的主菜。

土家腊肉的制作方法是:

(1)将猪肉分成三至五斤(或更大)的块,便于入味和加工储藏;

(2)把盐炒黄,加花椒炒出香味出锅;

(3)把肉用温盐抹匀,放入盆中,将盆底的肉皮朝下肉朝上,面上层的肉皮朝上肉朝下排放整齐,每3~5天翻一次,10天后沥干水分挂到熏房中;

(4)用松柏枝加核桃壳、花生壳、桔子皮等柴草料进行烟熏烘烤,月余后待肉变棕红时即可。

熏好的肉应该放在通风处,可保存两至三年不变质,名曰“腊肉”,也称“土家腊肉”、“恩施熏肉”。土家腊肉色泽焦黄、肉质坚实、熏香浓郁、风味独特。

食用时,取肉在火上将肉皮烧焦黄,放在温水中将皮泡软,刮洗干净备用。

腊肉的烹调方法比较多,不同部位不同,排骨、猪蹄一般用来炖,制作火锅;其它部位一般用来与鲊广椒、蒜苗、山野菜、小米一起炒、蒸而食。

比较有名的腊肉菜品有:小米蒸年肉、鲊广椒炒腊肉、糖年肉、蕨粑炒腊肉、腊蹄子火锅等。

二.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团堡山药

团堡山药以其独特品质被日、韩专家誉为“中国野山药”.

三. 湖北省 宜昌市 长阳 资丘木瓜

资丘木瓜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木瓜属蔷薇科,是植物贴梗海棠的果实,“皱皮木瓜”是其果实加工而形成的产品。闻名一方的长阳土家族自治县“资丘皱皮木瓜”,种植历史十分悠久,清朝年间就久负盛名,中国药典所载“中国资丘木瓜”即为长阳的“资丘皱皮木瓜”。因为当时长阳交通闭塞,木瓜要靠人工肩挑背驮到清江河边的资丘码头水运出境,销往祖国各地及东南亚、非洲等国家,“资丘皱皮木瓜”因而得名。新中国成立以后,“资丘皱皮木瓜”发展较快,在国内外市场享有盛誉,成为我国出口免检商品,也是我国木瓜出口的主流品种。“资丘皱皮木瓜”以其“籽少、色正、皮皱”的特色和上乘的品质著称于世,具有独特的药用价值和保健功能。其营养价值不亚于猕猴桃,民间有“杏一益、梨二益、木瓜百益”之说。

其药用价值独特,是我国传统名贵中药材,《本草纲目》等许多医药学资料均有关于“资丘皱皮木瓜”的记载。经化验分析,“资丘皱皮木瓜”含大量有机酸、维生素和多种蛋白酶,具有平肝舒筋、和肾化湿、抗炎抑菌、降低血脂等功效,对伤寒、痢疾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癌细胞等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资丘皱皮木瓜”被广泛用于临床配方生产妙济丸、木瓜丸、风络痛片、骨刺消痛液、参茸木瓜酒等多种中成药品,以及木瓜护肤品、木瓜香皂、洗面奶、沐浴露等化妆洗浴用品。木瓜还是生产木瓜罐头、果浆、饮料等一系列保健食品的优质原料。

近几年,随着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行动计划”的实施以及中国加入世贸组织,“资丘皱皮木瓜”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极为可观的市场前景。长阳把木瓜作为特色农业项目大力发展。到2002年底,以榔坪镇为重点区域,“资丘皱皮木瓜”种植总面积达到2万亩,其中原有老园7000亩,近年新发展1.3万亩。2002年,木瓜鲜果产量2500吨,干品产量620吨,产值420万元。预计到2006年可实现鲜果产量8400吨,干品产量2100吨。 2002年3月,湖北省科技厅等四家单位联合挂牌,榔坪镇成为“湖北省道地中药材GAP示范建设基地”,随着GAP 条例出台,基地建设将受到政策保护。在“资丘皱皮木瓜”的发展上,坚持走产业化道路,已与江西汇仁集团、三九集团、武汉中医药研究院等科研单位和药业集团签订了“湖北地道中药材GAP示范建设基地合作开发意向书”,由武汉中医药研究院提供技术指导,江西汇仁集团和三九集团将长阳木瓜基地作为药材原料供应基地,为木瓜的发展提供了销售保障。

四.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山药

利川山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利川山药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又名"薯蓣"。多年生缠绕藤木,有青、白、红藤三种。四月生苗延蔓,紫茎绿叶,叶有三尖,似白牵牛花叶而更光润。五六月开花成穗,乳白色。结荚成簇,荚凡三棱合成,空而无仁,大小不一,皮色土黄而肉白,可用以繁殖,煮食甘滑与其根同。地下具圆柱形肉质块茎,如脚掌者,称"脚板苕"。多用块茎或珠芽繁殖,块茎供食用;中医学上用作益健脾胃、补肺肾药,性平、味甘,主治脾虚泄泻、消渴、遗精、带下等症。据浙江农大《高等院校教材》载:山药含水分76.76%,碳水化合物19.68%,蛋白质1.89%,脂肪0.06%,粗纤维0.45%,灰分1%,还含有维生素A、B、C、E,胆碱、粘液汁、酶、薯芋皂甙等。利川山药以块茎大、根须大、根须少、皮薄、肉细、味美而著称。主产团堡、元堡、凉雾等地,年产达1000吨以上,主销川、鄂、湘诸省。( 利川)

利川山药,在利川市有1500多年的种植历史,地道的山珍佳肴,是来自山野的“绿色之风”,富含硒、锗等稀有微量元素,性平味甘、无副作用,是医疗上一种常用中药,也是人们喜食的一种上乘滋补蔬菜和天然保健品。利川山药中尤以利川市团堡镇产的红皮山药品质最佳、药用价值高,其特点为皮薄(呈淡紫红色)、色白、质实、高粘液质、水分含量低、味清香怡人、口感绵和。 2007年,利川山药成为国家质检总局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008年,利川山药产地被国家绿色食品中心认定为“全国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2009年,利川山药获国家绿色食品认证;同年,在农业部信息中心举办的首届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论坛上,“利川山药”的品牌价值为2.32亿元;2010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获国家有机转换食品认证;同年,“龙船水乡”牌利川山药被选定为上海世博会专供产品,在国际有机食品博览会成功签约160万美元。

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了对利川山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现批准自即日起对利川山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保护范围 利川山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利川市人民政府《关于拟界定利川山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的函》(利政函〔2006〕50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利川市团堡镇、柏杨坝镇、建南镇、忠路镇、谋道镇、汪营镇、元堡乡、凉雾乡、文斗乡、沙溪乡、毛坝乡、南坪乡、都亭街道办事处、东城街道办事处等14个乡镇街道办事处现辖行政区域。

五. 湖北省 恩施州 咸丰 咸丰白术

咸丰白术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咸丰白术,中药药材品种,系湖北省咸丰县。咸丰种植白术历史悠久。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等环境条件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他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是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2007年5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公告,正式批准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白术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入药,有补脾益气、藻湿利水的功效,是中医药方中最为常用的一味药,有“十药九术”之说。咸丰白术因其尾部圆大,上部颈项细长,形似鸡腿,俗称鸡腿白术。由于特殊的地理、土壤、气候和环境条件以及先进的栽培技术,咸丰鸡腿形白术相对于其它产区以蛙形为主的白术,具有有效成分含量高、绿色无污染、加工饮片形状好、质地均匀坚实等质量优势,成为各大中药材市场上的抢手货,保持了连续17年“零库存”的俏销记录。咸丰白术的质量特色,直接促成了咸丰白术产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至今,咸丰白术种植面积达3万亩,年产量超过万吨,约占全国白术常年产量的55%。

一、地理条件

咸丰县地处鄂西南山区,为云贵高原延伸部分的武陵山区余脉。东经109°0 图2 咸丰白术植株特征

[1]9′,北纬29°41′。境内山峦起伏,沟壑纵横,溪流密布。全县最高海拔1911.5m,最低海拔435m。地形地貌复杂,全县呈南部高、中部低,东北向西南倾斜,沿唐岩河河床呈东北高、西南低,形成唐岩河向西南倒流的现象。咸丰县位于新华夏系第三隆起带与长江中下游东西构造组合部,寒武纪至三迭纪比较发育。南部和北部的构造山地及中部剥蚀山地是主要地貌类型。有高山、二高山、低山三大类地态。 白术种植忌连作,病虫害易交互传染。咸丰白术主要种植区域在二高山,植被条件好,山形小,自然形成隔离带,有效地避免了白术病虫害的传播。咸丰白术适宜生长区为海拔600m~1200m,该县绝大部分区域均有白术种植生产。[2]

二、气候条件

咸丰气候总的特点是:冬少严寒,夏无酷暑,气候温和,终年湿润,降水充沛,年平均气温13.9℃,年降水量1200mm~1500mm,年均日照1158.5小时,年相对湿度>85%。海拔800m以下为低山温暖丰雨区,年平均气温15℃~17℃,年降水量1300mm~1500mm,无霜期270天~290天,相对湿度80%;海拔800m~1200m为二高山温凉少光层,年平均气温11℃~15℃,年降水量1500mm~1700mm,无霜期220天~270天,相对湿度80%~85%;海拔1200m以上为高山多雨丰光层,年平均气温8℃~11℃,年降水量1700mm~2400mm,无霜期160天~220天,相对湿度85%以上。 适宜咸丰白术生长的气候条件为:气温24℃~29℃,无霜期220天~240天,降水量1100mm~1300mm,大气相对湿度80%左右。白术喜凉爽气候,怕高温多湿,植株生长速度随着温度升高而加快,日平均气温超过30℃时,植株地上部生长受到抑制。根茎生长适宜温度26℃~28℃。8月中旬至9月下旬为根茎膨大最快时期,如昼夜温差大,又有一定水分,根茎生长最快,产量亦明显提高。而咸丰二高山则能很好地满足上述条件要求。[2]

三、土壤特征

该县出露地层的土壤母质,主要有石灰岩、砂质页岩、石英砂岩、紫色砂页岩、第四纪黏土、河流冲积物等。咸丰白术产区为微酸性至中性土壤,pH值5.5~7.0,有机质含量为3%,土壤肥沃,腐殖质层深厚,多为砂泥土,保水性强,排水性好,滤水透气。白术生长前期(3月至7月),主要是地上部分长高;生长后期(8月至9月),为根茎生长期。前期生长比较耐旱,忌渍水,有利于根茎向下生长;生长后期需要充分的水分及较大的昼夜温差,有利于根茎膨大。正是咸丰白术主产区砂泥土为主的土壤类型,很好地满足了白术全生育期生长要求,从而造就了咸丰白术“鸡腿形”的独特形状。[2]

四、环境条件

咸丰县地处边远的高山和二高山,地势空旷,植被覆盖率高,空气清新且湿度大,没有工业污染,山川秀丽,地理环境优越,为咸丰白术的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态环境。经监测,产区空气环境质量SO2含量为0.01mg/L,NO2含量为0.019mg/L,TSP含量为0.004mg/L,达到GB3095《环境空气质量标准》一级标准;土壤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15618《土壤环境质量标准》;灌溉水环境质量各项指标均符合GB5084《农用灌溉水质量标准》。环境总体质量符合中药材GAP规范要求。

18世纪中叶,白术经湖南传入咸丰,当地人民利用咸丰良好的生态环境及自然优势,以栽种白术等经济作物为主业。在长期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种植与管理经验,并世代相传,为“咸丰白术”品牌的最终形成,奠定了原始基础。 清道光年间,咸丰白术开始叩开山门,走向山外。《施南府志·方物志》载,“金峒、唐崖(该县小村、清坪一带)产术,入药甚佳。……皆为夔州(重庆万州一带)商所购”。 民国时期,咸丰白术,在川东等地已晓有名气。随着咸丰与外界联系增多,白术得到一定发展,但仍以药农零散种植为主。由于战乱不断导致恶性通货膨胀,咸丰白术一度成为“硬通货”,作为向外界以货易货的重要交换手段。据《咸丰县志》记载,当时的县政府曾数次责成财政科,到民间征集术、麻等农副产品,由挑夫挑至毗邻的四川万县等地,换回盐、火柴、棉花等人民生活所必需的日用品。 1949年以后,咸丰白术得到了长足发展。20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该县分别在小村和清坪建立了药材场,并从湖南平江、浙江嵊县等地聘请技术人员,大面积专业化种植白术、黄连等药材,使中药材逐渐成为了该县一个重要支柱产业。1978年,该县白术、黄连等药材年产量已达数百万公斤。《人民日报》曾先后以《千吨黄连》、《万吨白术》为题进行报道。改革开放后,咸丰白术发展步入了黄金时期,咸丰白术的生产规模逐渐扩大、产量逐年提高、品质不断提升,并很快得到了市场的普遍认可,最终形成了在全国中药材行业内具有很高知名度的“咸丰白术”这一品牌。

中国国家质检总局根据《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组织了对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审查。经审查合格,批准自2007年5月29日起对咸丰白术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2007年第79号)。

保护范围

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以湖北省咸丰县人民政府《关于界定咸丰白术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的函》(咸政函[2005]31号)提出的范围为准,为湖北省咸丰县所辖行政区域。

六. 湖北省 恩施州 利川 利川坝漆

坝漆又称国漆,特指产于湖北省恩施自治州的优质天然生漆,现在主要有利川毛坝坝漆和咸丰小村坝漆。

周恩来总理曾经这样赞誉利川毛坝的生漆:“坝漆清如油,照见美人头,摇动琥珀色,提起钓鱼钩。”的确,用过利川毛坝漆的人都知道它是一种非常优良的涂料。其漆酚含量高,膘度特别厚,亮光好、燥性好、浓度大,这是一般的人工合成漆无法比拟的。产于毛坝的生漆不仅是优良的漆料,其树还是传统的经济林,其漆木合一的特点曾经给漆农们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坝漆分家培品种和野生山漆树两大种类,通俗称为中、小木漆和山大木漆。

坝漆历史悠久,最早记载见于清初的1684年。据史料记载,清代改土归流时,现在的利川市毛坝乡隶属于当时的咸丰唐崖土司,因毛坝集镇处于南北湘川的古驿道上,是商贾的必经之地,因此毛坝便成了生漆的集散地,坝漆也因此而名。光绪二年,江西漆商邝二川首到利川经营生漆,并在毛坝设立了收购点,收漆的商号多达几十家,产品远销日本、法国、美国、德国、英国、香港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解放前,日本京都大学教授吉田彦文来此考察后这样称赞坝漆:“白云转红云,酸香味奇特。世界称美好,品质超全球。”

建国后,我国更加注重坝漆的发展。1952年,国务院总理周恩来亲笔题写奖旗:“坝漆名冠全球”。坝漆从此海内外扬名。据记载,仅利川毛坝,1951年的产量就达5000多担。后受极左路线影响产量一度下跌。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毛坝乡实行恢复性生产,1981年的产量达到了1064多担,成为当时我州出口创汇农副产品中的佼佼者。当地还将坝漆编成民歌进行传唱:“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渐渐的,坝漆成为了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毛坝人民将生漆加工后输送到全国各地,广泛用于高级红木家具、工艺品、药用、啤酒桶等以及化工工业、石油工业、采矿工业、纺织印染工业。随着生漆加工业的发展和生漆产品的畅销,“毛坝坝漆清如油,光泽照见美人头,摇动虎斑味酸香,提起弹丝如鱼钩”的民歌也传遍了五湖四海。渐渐地,坝漆成为湖北的一块金字招牌。

科技兴漆,将坝漆打造成毛坝的支柱产业,成为毛坝乡乃至利川市历届领导的决心与共识。1997年,这里专门建起了坝漆中学,设置了坝漆培植、加工、研制等课程,先后培养出了1000多名适用型人才。与此同时,利川市还先后办起了两家制漆厂,研制了10多个品种,开始了坝漆的工业化生产。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利川市供销社还利用上海电影制片厂摄制《中国生漆》科教片,拨出专款请漆农观看,进行科技知识的普及教育。该市还通过生漆研究会等形式,培养出了150多名坝漆科研人员。

七.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恩施竹筒酒

恩施新塘土家竹筒酒是用民间秘方,以土家自酿醇香苞谷酒作基酒注入深山原生态一年生以上老竹竹腔中,酒竹之间竹茹相融,天然酿成成熟的竹筒酒。

《本草纲目》中记载:竹子“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养血清爽”,竹内膜富含竹衣、竹茹、竹沥、哈多糖、赖氨酸和多种维生素。竹筒酒竹味浓香,自然清纯,入口绵甜温和,饮之舒经活血、清热去闷。

恩施新塘土家竹筒酒产品介绍:

1、材质高:竹筒酒对楠竹的选择要求质密肉厚,在海拨高、多雨多雾、空气湿润环境,无工业及生活污染的环境中生长。酒取自土家自酿的60度以上的苞谷酒,选材蒸煮均来自大山深处天然环境。

2、新鲜性:竹子采收后,立即加工种酒,酒与楠竹长时间一起,楠竹吸收了酒中甲醛和部分酒精,溶入了楠竹的精华后酒中含着浓郁竹香,并且喝后不上头,回味无穷。

3、原生态:为了维持竹筒酒原生态绿色酒的特色,采收后只作简单成品加工,而不做任何的再生产或密封加工以及任何防腐及外包装处理,让酒自然散发酒香、竹香。(竹筒两头均能闻到)

4、民族性:土家竹筒酒让你更加贴近天然,走进土家文化,是送礼,饮宴必备佳品。

八.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毛坝漆

为国产名牌生漆,汁浓,味香,色泽光亮,含水量少,燥性好,抓木力强,是家具和工艺美术品的理想涂料,具有优良的防腐,抗酸碱性能。用毛坝漆作涂料的漆器,工艺精湛,不变色,有光泽,美观清洁。近年来清江油漆工艺美术厂用毛坝漆作涂料复制了许多战国时期的出土文物,与原件十分相似,受到国内外旅游者的高度称赞,堪称艺术珍品。

九. 湖北省 恩施州 恩施市 湖川山地猪

湖川山地猪是一款优良的地方猪品种,因猪肉品质好,获得国际优良肉质标准,因屠宰率较高,脂肪多,皮薄而著称。是制作火腿和熏肉常见的猪种,适宜山区养殖。

因产于湖北省、四川省、湖南省、重庆市交界处,四川盆地东边所属的大巴山、巫山、大娄山、武当山、荆山及乌蒙山一带而得名。

历史调研

据对四川巫山县大溪乡新石器时期文化遗址出土的家猪左下颌骨和陶制猪头的考证,该地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已饲养家猪,至今约有5000年以上的历史。

1980年在湖北、四川、湖南三个省地方猪种资源调查的基础上,经《中国猪品种志》编写组和有关省对资料的整理分析,鉴于湖北的鄂西黑猪、四川的盆周山地猪和与湖南西部接壤地区的猪种,所处生态条件类似、猪种主要特征特性较一致,历史上猪种间有一定的交往,将其归并,统一命名为湖川山地猪。2007年重庆市在猪种资源调查时,在该市合川县发现了合川黑猪,在潼南县发现了罗盘山猪,在丰都县发现了渠溪猪,经分析,这些猪种的生态条件和湖川山地猪类似,分布范围也在湖川山地猪范围之内,应是湖川山地猪中的几个类群。四川的丫杈猪是盆周山地猪中的一个类群。

湖川山地猪1986年收录于《中国猪品种志》,据记载20世纪80年代时湖川山地猪分布于40多个县,主产区约有繁殖母猪20万头(不包括合川黑猪、罗盘山猪和渠溪猪)。近年来,由于该地区引入外国猪种,湖川山地猪的饲养量有所减少。原有的类群之间也较少发生猪种交流,某些类群的猪只有在交通较闭塞的山村中才能找到,数量也已不多。

湖川山地猪-地理分布

湖川山地猪(鄂西黑猪)主要分布于湖北省的恩施、郧阳、宜昌地区;四川省的达县、宜宾地区,重庆市的万县、涪陵,湖南省的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等,共40多个县。

品种特征

湖川山地猪头稍长,额部皱纹浅,背腰平直,腹大不拖地,臀部较倾斜,四肢结实,被毛黑色,部分猪的额部,肢端、尾部有白毛,0数5~6对

品种性能

湖川山地猪成年公猪体重128.35±3.66公斤,体长136.73±1.54厘米,胸围119.30±1.11厘米,体高70.32±0.91厘米,成年母猪相应为:94.04±0.98公斤,124.01±0.40厘米,106.65±0.29厘米,61.47±0.21厘米。母猪头胎产仔数8.69±0.18头,二胎产仔数10.27±0.18头,三胎及三胎以上产仔数11.33±0.13头,产活仔数11.39±0.28头。

十. 湖北省 恩施州 鹤峰县 竹节人参

专家学者誉为“百草药之王”的竹节人参是恩施珍稀药材。竹节人参为五加科植物竹节参的干燥根茎,别名土参、土精、血参、竹节三七等,主治咳嗽多痰、劳伤吐血、跌打损伤、痈肿、外伤出血。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