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山东寒亭土特产 潍坊寒亭农业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山东寒亭土特产 潍坊寒亭农业特产更新时间:2023-10-27 03:50:26

一.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雨山核桃

雨山核桃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雨山核桃

肥城市边院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为胡桃科植物。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20克,脂肪较多,碳水化合物10克;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等多种维生素。对人体有益,可强健大脑。是深受老百姓喜爱的坚果类食品之一。被誉为“万岁子”、“长寿果”。

二. 山东省 泰安 肥城 肥桃

肥城的肥桃又称大桃或佛桃,以其果大、味美而驰名中外,是肥城的著名,素有“群桃之冠”的美誉

( 肥城)

山东肥城,盛产肥桃,肥桃又称佛桃,俗话有云:“烟台的苹果莱阳的梨,肥城的佛桃甜如蜜”,位于泰山西侧的佛桃之乡,即是山东省肥城市。而在2004年的12月份,国家林业局在公布的第三批名优经济林之乡中,肥城市喜获“中国肥城桃之乡”的称号。肥桃是中国名优。

明万历十一年(1583年)《肥城县志》载:"果以多品,惟桃最著名。"说明肥城栽培肥桃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1726年《山东通志》载:"桃产肥城者佳,临清次之,分销各处。"

1932年《中国实业志》载:"肥城之桃,莱阳之梨,鲁西一带之西瓜,烟台之苹果及葡萄,尤蜚声于国内,为该省……山东肥城所产之肥桃,以其形大、色美、味甘、汁多种种特点,自古即成贡品,声价之高实为他种之桃所不及。"

肥城市政府从二00二年开始,本着“以花为媒,招商引资,发展旅游,扩大影响,繁荣经济”的宗旨,每年举办一届桃花旅游节。经过这几年的开发建设,整个桃花景区正逐步向一个功能齐全、设施完善的旅游景区迈进。

桃花是该市独具特色的旅游资源,境内十万亩桃花已获得大世界吉尼斯之最,世界最大的桃花园。春季桃花盛开之时,争奇斗艳,一片粉红色花的海洋,花的世界,被誉为“世外桃源,人间仙境”。当地政府已将这一旅游资源变为旅游产品,来带动肥城旅游业及相关产业的发展。在桃花盛开的季节,以花为媒唱发展旅游招商引资大戏,吸引了众多游客和投资商。

三. 山东省 聊城 临清 临桃

【临桃】 临清白塔窑,俗称“蟠桃”。此桃顶端凹陷,呈扁圆形,单果重200~250克。成

熟后的蟠桃,白中透红,扎一个小孔,可用嘴把桃汁全部吸光。此桃有“五月鲜”、“薄皮”、“秋

节”3个品种。“五月鲜”农历五月上市;“薄皮”农历七月成熟,其味道略好于其他两种;“秋节”

个稍大,成熟于农历八月,是中秋节的供品和馈赠亲友的佳品。

清康熙帝在位期间,沿运河南巡,曾3次路过临清。据说,当他的船只行驶到临清城西南白塔窑

附近时,岸边果实累累的桃园美景吸引了他,于是,停泊上岸,品尝此桃。果然,质美味鲜,连连称

赞。此后,临桃被定为贡品。后来,由于黄河多次决口,桃树数量逐年减少,加之漕运停止,贡桃至

光绪年间,始被取消。

四. 山东省 泰安 新泰 章鱼

章鱼

主料:面粉500g

配料:花生油175g,莲茸馅400g,花椒粒

制作工艺:

1、先将面粉分为2份,1份为300g,用油75g,水适量调成水油面团

2、另一份为200g,用油100g调成油酥面团

3、将油酥面团包入水油面皮内,擀开,折叠,再擀开成长方形,卷成筒状摘剂40个

4、取一个剂包入馅心,先做成章鱼的坯形,再剪出章鱼的足

成品特点:造型美观,口味酥脆。

五. 山东省 济南 干贝四丝

干贝四丝山东传统海味名菜。此菜是以干贝、海参、冬笋、鸡脯肉为原料,将干贝撕成四份,其它原料均切成细丝烧制而成。是济南聚丰德饭店特一级烹调师程学祥继承下来的拿手菜,成菜色泽红亮,鲜香味醇。

六. 山东省 济南 槐荫区 山东糖煎藕

特点:色如琥珀,作蜜饯甜食。

制法:

(1)将大藕去泥洗净切碎,日晒出水气。

(2)将沙糖、金樱末、蜂蜜与切碎的藕同时装入瓷器内,用泥封闭。

(3)用弱火煮三天,冷后即可开用。

七. 山东省 泰安 东平 东平荠菜

荠菜,又名“芨菜”,“护生草”,十字花科一年生草本。基部叶丛生,羽状0或不0,叶被毛茸。春天开白色小花,成熟时结含有种子的短角果。荠菜有较强的耐寒力,在我县多野生于初春的麦田中。

荠菜嫩株作蔬菜,野生以二月初未开花时为佳,栽培则不受此限制。荠菜的味道鲜美,营养丰富。据分析,每100克野荠菜中含蛋白质4.2克,脂肪0.32克,糖4.8克,多种维生素高达4.4毫克,还含有钙、磷、铁等微量元素,以及人体所需的十多种氨基酸。

荠菜被当作蔬菜食用,古人早有记载,《诗经》有“谁谓荼苦,其甘如荠”的说法,宋朝诗人陆游写下过“春来荠美忽忘归”的句子,可见其食用历史之久。

荠菜吃法多种多样,最常见的有采摘后洗净,连根带叶蘸酱生吃,味脆嫩爽口;也可蛋炒荠菜,或者与肉一起制成馅,包水饺吃。每年二三月份,我县城乡集市上,都有采挖的野生荠菜出售,每年上市交易量约10吨以上。很多农民挖荠菜卖钱,此时,不少饭店、酒楼都争相购入,作为待客佳蔬。

随着人们回归大自然意识的增强,对野生蔬菜的需求量越来越大,现在已有人工栽培的板叶荠菜和散叶荠菜上市。

荠菜含有荠菜酸,生碱、氨基酸,葱酮类等成份。性凉,味甘淡,功能凉血止血,可以治疗吐血、尿血,崩漏、痢疾等病症。

八.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大家洼鳎米鱼

大家洼鳎米鱼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大家洼鳎米鱼是山东省潍坊市滨海开发区大家洼街办的。大家洼鳎米鱼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大家洼街道办事处,位于潍坊市北部,地处渤海莱州湾南畔,现为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半滑舌鳎即鳎米鱼由于营养丰富、口感良好,深受市民的喜爱。

2013年,潍坊滨海经济技术开发区渔业协会申报的“大家洼鳎米鱼”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大家洼鳎米鱼,学名半滑舌鳎,本地又称它米鱼,主要分布在山东潍坊滨海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滨海区)大家洼镇北部海域及陆域养殖区。海域部分位于滨海区沿海防护堤以北,西至老河中心线及延伸线,东至滨海区与昌邑市海域分界线,面积510平方公里。陆域养殖区为海水池塘养殖和地下水大棚养殖,分散分布于滨海区境内,即寿光以东,虞河中心线以西,寒亭区以北,面积677平方公里。海域四至坐标:西至E119°01′、N37°11.7′,北至E119°07′、N37°21′,南至E119°16′、N37°05′,东至E119°21′、N37°22′。陆域四至坐标:西至E118°53′、N36°56′,北至E119°53′、N37°18′,东至E119°18′、N37°18′,南至E119°18′、N36°56′。年产量1400吨,年产值3.4亿元。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官特征:大家洼鳎米鱼背腹扁平,体长呈舌状,体型稍宽、肉厚;头眼甚小,两眼均在头的左侧。有眼侧被栉鳞,淡褐色;无眼侧被圆鳞,呈白色。背鳍及臀鳍与尾鳍相连续,无胸鳍,鱼吻呈半圆状,雌雄个体差异大。 2、内在品质与指标:鳎米鱼的营养成分和食疗功能,古今中外多有资料记载,史证有据,内容丰实。现代中医认为,食用鳎米鱼有益气健脾、补虚、补肝肾的功能;抗脉粥样硬化的功能;防心脑血管疾病和增强记忆力、保护视力的功能。鳎米鱼性平、味甘、鲜,一般人群中男女老幼皆可食用。一般鳎米鱼营养成分中蛋白质(15.20 g/100g —16.60g/100g)。由于特殊的生长环境和充足的天然饵料,使大家洼鳎米鱼脂肪含量比其它地区的鳎米鱼高出0.09g/100g,造就了大家洼鳎米鱼的优良品质,食时,味香清新,口感爽滑细嫩,富有弹性。 3、质量安全规定:大家洼鳎米鱼严格按照上述中的产地环境,苗种质量、生产管理中的有关要求之外,还要符合GB18406.4-2001《农产品安全质量无公害水产品安全要求》、DB37/T1785-2011《海水鱼类养殖渔药使用技术规范》、DB37/T713《水产苗种渔药残留限量》、NY5072《无公害食品渔用配合饲料安全限量》、NY5052《无公害食品海水养殖用水水质》中相关指标、准则要求进行生产,并不断完善质量管理,严格细化,确保莱州湾鳎米鱼的质量安全。

九. 山东省 潍坊 寒亭区 杨家埠风筝

中国是风筝的故乡,从有文字记载以来,已有2000多年历史。潍坊是发明风筝和放飞风筝最早的地方之一,而杨家埠风筝是潍坊风筝的一支独有流派,甚至可以说是主要流派。它与杨家埠年画一样,在我国民族艺术宝库中,都凭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占有了一席之地,堪称“寒亭名片”。

溯源

西杨家埠村是杨家埠风筝的的中心产地,也是潍坊风筝的故乡。明代初年,杨氏家族已开始扎制风筝。至明末,西杨家埠的艺人把木版年画的技艺与风筝工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使风筝与木版年画成为齐头并进的姊妹艺术。清乾隆至嘉庆年间,西杨家埠已有风筝作坊30余家,年产风筝4万余只,其附近仉庄、三角埠、王家道、仓上等村也开始仿效生产。清末民初,杨家埠一带村庄所扎制的鹤、燕、蝶、蝉及各种人物风筝近百种,无不惟妙惟肖,巧夺天工。仅西杨家埠村就有60余户、200余人从事制作,年扎风筝18万余只。“七七事变”前,每年清明节前后,每逢潍城沙滩二、七大集,杨家埠风筝上市量8000余只,年经销量超过20万只。抗日战争时期,杨家埠风筝受战乱影响,日趋衰落,至潍城解放前夕,风筝的扎制业几乎濒于绝迹。

新中国成立后,杨家埠风筝的制作在各级政府的关怀下,迅速得到恢复。其中哪吒闹海、刘海戏金蟾、水漫金山寺等20余种风筝,已开始销往青岛、济南、哈尔滨等地。在北京、天津、潍坊三家风筝产地鼎足而立的竞争中,潍坊风筝以扎、糊、画俱佳和放飞高稳的特点,独树一帜。1958年,西杨家埠扎制的风筝开始进入国际市场,先后参加了美、英、日、法等19个国家和地区的展销和放飞。

“文革”期间,西杨家埠的风筝扎制业受到极大破坏,年均扎制不足1.5万只。1978年,杨家埠风筝得到长足发展,年扎15万只。1981年已达到抗战前的水平。1984年,杨家埠风筝的扎制达35万只,1986年达50万只。1987年,杨家埠村风筝厂成为国内最大的风筝加工厂,杨家埠风筝年扎制量突破100万只。

杨家埠风筝的扎制原多为鸟虫与人物类,有着浓郁的乡土风味。经历代艺人不断创新,现杨家埠风筝已拥有300多品种。小不盈尺,放飞时用细线牵动,微风即起;大长数百米,放飞时需8吨载重汽车牵引,四级风以上方能腾空。1982年以来,在国际国内风筝比赛中,杨家埠风筝以造型奇特,形象逼真,色彩鲜艳,起飞平稳吸引了众多的国内外友人。其中,“荷花屏”、“小蜈蚣”、“天女散花”、“友谊花开”、“钟馗”、“包青天”等10余件作品,分别获全国风筝比赛一、二、三等奖和创新、设计奖。1986年,西杨家埠村85岁的风筝老艺人杨同科,积其丰富的扎制经验,创作了长350米,腰径70厘米,共320节的超大型“龙头蜈蚣“,在第三届潍坊国际风筝会及第一届全国风筝邀请赛放飞中,使国内外20万观众为之叹服。美国《洛杉矶时报》用一个整版的彩色篇幅刊登了这个世界上最大的风筝,国内外近百家报刊、电台也纷纷作了报道。泰国《世界日报》称“山东杨家埠风筝蜚声中外”。1988年4月,在第五届潍坊国际风筝会上,有美国、联邦德国、泰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等13个国家和地区的风筝协会负责人,一起荐举潍坊市为“世界风筝都”。

杨家埠风筝扬名中外,吸引了国内外知名人士和游人。西杨家埠接待来宾逐年递增。谷牧、贺敬之、朱穆之、郝平南等来此为其题词赞誉。有48个国家的驻华使节前来参观。1988年9月,民间艺人杨其民应邀参加巴西中国艺术节,进行风筝扎制表演。同年11月党支部书记杨高之应邀赴法国进行文化交流。

杨家埠风筝正以窗口的作用,推动文化的交流与合作。风筝产品也已由低档,转向中、高档,由内销为主转向外销为主。

信息来源:寒亭区史志办

十. 山东省 酿茄斗

酿茄斗原料:茄子250克。猪肉20克、水发海米20克、鸡里脊肉15克、鸡蛋清15克、樱桃15克、水发木耳15克、玉兰片15克。花生油50克、葱15克、姜10克、味精1克、芝麻油10克、清汤100克、绍酒15克、精盐5克、淀粉50克。

酿茄斗做法:茄子去皮、蒂,切成3厘米见方、2厘米厚的块,中间挖去2厘米见方,成"斗形,洗净。猪肉切成绿豆大小的丁,水发海米切碎。鸡里脊肉剁成泥状,加鸡蛋清。湿淀粉、精盐搅匀成鸡料子,樱桃每个切两半,水发木耳、玉兰片均切成末。炒锅放油烧至七成热(约175℃),加入葱、姜末爆炒。加肉丁、木耳、海米,玉兰片炒熟,加芝麻油、味精拌匀成馅料,盛入碗内。装上前斗,上面抹上鸡料,再沾上一片樱桃,入笼蒸透装入盘内。炒锅内加清汤、味精、绍酒、精盐,中火烧沸,用湿淀粉勾稀芡,淋在茄汁上即成。

信息来源:山东省情网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