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福建小时候的特产 福建各地的特产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福建小时候的特产 福建各地的特产更新时间:2024-01-07 10:01:03

一.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气糕

气糕把粳米碾成粉,然后放在木制杯状模型里,放在炊锅里蒸熟。气糕中间放少许红糖或白糖,顶上也主些红糖或白糖。( 福鼎)

二. 福建省 宁德 古田 竹枕

是宁德传统产品。因被作为贡品而驰名。其工艺原由古田杉洋传入,传入后经历代人逐步精练而成。清宣统二年(1910年)时最盛,从业人员40多人。民国18年(1929年)产量只剩500多个;民国31年时只剩“马仁记”、“阮中记”2家;1949年只剩“马仁记”1家,年产70多个。1985年建立工艺美术厂,曾抽调马、阮二家后代马锦铭、阮灿灿等5名技师、10名徒弟组成竹编车间。后因技术专利保护问题未能解决,技师不愿传艺,使这一生产工艺濒于失传。

三. 福建省 龙岩 连城 包粄

【包粄】亦可称为客家饺子,具体做法和饺子无异,只是外皮不同。这个我好像也没吃过,可能因为方言和书面语不同吧,我都不知道包粄对应的方言是什么。

四. 福建省 宁德 寿宁 黄独

黄独

黄独原为野生植物之块茎,具有“清热解毒”之功效,外形如同刺猥,肉质如土豆橙黄,脆嫩,色艳味甘,酥脆可口。据传,南北朝时,皇帝率军追击南蛮来犯之敌,军粮赶运不及,士兵又深受酷暑之害,病的病、倒的倒、素得黄独熬汤充饥,士兵病愈,一举歼灭敌军主力,皇帝班师回朝赐黄独为“江南一绝”,原省委书记陈光毅到寿宁考察时赞誉寿宁“黄独鸽子汤”为“八闽一绝”。黄独富含人体所需的蛋白质,维生素C和钙、铁等矿物质,营养价值高,具有清热解毒、防癌抗癌的药理作用,堪称绿色食品之王。

五. 福建省 厦门 同安 煎蟹

煎蟹的做法比较简单,将整只蟳对半切开,放入佐料,如盐、酒、再沾上调和了许多姜末的蛋黄,放入油锅中,用文火慢慢煎至蟹壳呈红色后出锅。煎蟹最关键的是掌握火候,火太大容易将蟹肉煎焦,火太小又不入味。火候刚好的煎蟹出锅时蟹壳油光发亮,成大红色,蟹肉的香气扑鼻而来,令人食指大动。这时你可千万别犹豫,快快抓上一只,尽情享用美味吧,不过可先光顾着啃蟹身,肥硕的蟹钳也是不可不尝的美味,蟹钳肉质饱满,而且由于外壳的保护,调料并不直接接触蟹钳肉,使得蟹钳既保持了蟹肉的鲜味,又不失煎蟹独有的味道。有些老食客深知蟹钳之美味,会专门点上一盘蟹钳,边啃边聊,一整晚的时光就这样被消磨。

煎蟹一条街原来是在莲花路,而后又搬迁致嘉莲路,于是人们又跟随到此。人们对美食的热爱总是单纯而又执着。也许置身于美食中,才能还原一个真实的自我.

厦门煎蟹是一个庞大的产业,有着一条远近闻名的煎蟹一条街,当中的公园煎蟹、同安煎蟹、莲花煎蟹都是做了十多年的老店了。巍为壮观的莲花新村煎蟹一条街,就因为一盘菜端出如此阵容,想必福建省没有其它一个地方能出其右?

此外,同安区丙州的煎蟹,更是独树一帜。正在规划新的海滨休闲煎蟹一条街。丙州的煎蟹得益于他们产品的新鲜和渔民对螃蟹的熟捻。

六. 福建省 三明 将乐 大卷

大卷

将乐客家传统宴席上的主菜。做法是:把豆腐捣碎,伴入切成丁状的萝卜、瘦肉、笋等原料,调入适量的地瓜粉,放笼内蒸熟后切块装盘,再淋上酱油、麻油,洒上少许葱花。其味鲜美。

七. 福建省 三明 尤溪 素面

素面

主要原料:菠菜汁、菌菇

、鸡蛋

、面粉、芦笋

做法:

1.将菠菜榨成汁.与面粉揉合成面团,擀成薄薄的面皮片。

2.把擀好的面皮,切成面条丝

3.锅里水开后放点盐,再一条条的顺着轻拿起面条放入锅内,煮开面条浮起后捞出在碗内

4.另起油锅,打入鸡蛋做个荷包蛋盛出

5.放清鸡汤或高汤煮开,把菌菇,芦笋放入开锅后,加盐,少量胡椒粉做成面汤倒入面碗里拌匀即可

八. 福建省 南平 建阳 福建莲子心

福建莲子心:又名莲蕊,主产于建阳一带。以个大、色青绿、未经煮者为佳。味苦,性寒。具清心去热、止血、涩精之功效,治心烦少眠,口舌生疮,止血,遗精,高血压等症。

九. 福建省 宁德 福鼎 锅边

锅边

福州风味小吃丰富多样,其中锅边,方言又称“鼎边糊”,已成为福州地方的一种特殊标志,凡在福州生长或长期客居福州的人无不爱吃。离乡旅居海外的福州人,在异国他乡听到“鼎边糊”3字,也会感到好像亲眼看到了家乡的美景。

鼎边糊,又称锅边糊,在铁锅里盛上蛤、香菇、虾米、葱、黄花菜及配料熬成的清汤,点着火,待铁锅上方四周烤热后抹上花生油,再将预先备好的浓米浆均匀泼在铁锅内缘四周,烘干后铲入汤中,稍煮片刻即成。刚出锅的鼎边糊白脆薄润,汤清不糊,食之细腻爽滑,清香可口。

福州人几乎家家都会做鼎边糊,每到中国农历立夏时节,福州市民与郊区的农民都要做鼎边糊过夏。因为立夏已进入农忙旺季,这一天煮鼎边糊,不仅是一家人吃饱吃好然后下田劳动,还要互赠左邻右舍一起品尝。像涮鼎边糊一样,“一纹(涮)就熟”,借以联络感情。

十. 云南省 大理 永平县 傈僳族的“麻布衣”

居住在大理地区的傈僳族,新中国成立前,大都是居住在高寒山区,穿着都用自己栽种的1籽剥下的丝皮加工制作的衣服,傈僳族群众叫它“麻布衣”。

傈僳族男子服饰,上身穿一件用10多个麻布丝纽子对排相扣的麻布对襟短农;个别地区男子着长衫,下穿一条大裆麻布裤子,有的头戴瓜皮小帽或以青布包头,或不戴帽而喜蓄一咎发辫缠于脑后。头人及个别富庶人家的男子,则爱在左耳上戴一串大红珊,以表示自家富有,在人们心目中和社会上享有的荣誉、尊严和地位。大多数男子脚穿自家编织的草鞋或用麻线编织的麻草鞋。特别不可缺少的是,成年男子都要左腰配腰地右腰挂一个用熊等兽皮制成的箭包,用来盛箭,身背导弓,犹如一名武士,给人有一种粗护、洒脱、刚毅、威武的感觉。

傈僳族妇女的服饰又与男子截然不同,它给人的感觉又是美观、大方。妇女习惯在前额打一种人字形状的叠式包头,头缠丈二长的黑布绕子。而年轻妇女的头饰打扮要分三层底为黄色或蓝色,二层用花毛巾,三层为青包布。傈僳族妇女不论老少,都喜爱戴银耳环,手戴镯子,年轻妇女则显示自己年青漂亮,再配戴一些贝壳、银币等装饰品,有的还成串挂于胸前,妇女下身着用火草或白布、青布加工制作的百格裙,裙长及地,走起路来人如在云中,蹲下裙散开,又如人在花中。妇女多数腰系自制的白麻布腰带,带上绣有花、叶图案。脚穿布鞋或胶鞋。这种装束使傈僳妇女行走时长裙摇曳摆动,显得购娜多姿,有一种独特的风韵,使人见之不忘。

1949年后,随着生产的发展,生活的改变,傈僳族人民的服饰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古朴风雅的服饰添进了现代风采,让傈僳族服饰变得更加绚丽多彩,就象那开放的马樱花,散发出独特的芬芳。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