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四川宜宾维姐土特产店 宜宾土特产专卖店电话地址

当前位置:51特产网四川宜宾维姐土特产店 宜宾土特产专卖店电话地址更新时间:2023-11-19 12:44:48

一. 四川省 宜宾 屏山县 屏山口水鸡

屏山口水鸡

屏山口水鸡原料:三黄鸡、料酒、辣椒粉、葱、大蒜、姜、酱油、盐、糖、醋。

做法:

1)

鸡洗净,斩成块。在水即将烧开前,把葱姜料酒都加到锅里。水开后放入鸡煮10分钟。煮的时间不要太长,这样鸡肉比较嫩。

2)煮好的鸡要立刻放到凉水里,最好是冰水里激一下。这样皮质细腻紧滑,脆脆的不容易散烂。

3)葱姜蒜洗净,切碎。起锅,倒入油,待6成热时,放入葱姜蒜碎,爆炒出香味,关火,冲入辣椒粉中,沉淀后沥出的油就是红油了。(备注:如果没有过滤网,将葱姜蒜捞出后,再将油冲入辣椒粉中。)

4)将鸡肉从冰水中取出沥干,切成小块,放入盘中。

5)将酱油,盐,糖,醋混合两勺红油,搅拌均匀后,淋在鸡肉上面。根据你自己的口味,可以配一些香菜,香葱,芝麻。

二. 四川省 宜宾市 南溪县 宜宾鹅肉干

选用优质无公害“四川白鹅”为原料,辅之以几十味名贵中草药材,经过现代工艺精心烹制而成,色泽鲜,香味浓,回味悠长,是居家和馈赠亲友的首选佳品!

三. 四川省 宜宾 筠连县 炖鸡面

炖鸡面原料:鸡、面。

制法:将鸡炖好后,拌面吃。

宜宾特色炖鸡面,选料严格,做工精细,色泽奶黄,咸鲜醇香,入口爽滑。

四. 四川省 宜宾 珙县 楠桥蚕桑

蚕桑,即养蚕与种桑。是古代农业的重要支柱。相传是嫘祖(黄帝正妻)发明。蚕桑文化是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与稻田文化一起标志着东亚农耕文明的成熟。而就汉文化的主体文化丝绸文化、瓷器文化则标志着中原文明进入鼎盛阶段。

楠桥村位于四川省宜宾市珙县底洞镇,这里是一片片绿油油、错落有致的桑园,一条条阡陌纵横的水泥路通向各家各户,一栋栋碧瓦红墙镶嵌的小洋楼被掩映在满岭翠绿的桑园间,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显得格外庄严和醒目,一条蜿蜒曲折的已硬化的南风公路横穿全村境内,像一幅山村新画卷,使山村的旧貌换上了新颜。在村两委班子成员的带动下,全村村民积极试验养蚕新技术,将传统的春、夏、秋和晚秋,4季之间有间隔的方法改进为现在的第一季蚕刚到第二眠的时候,就开始育第二季蚕了,同时实行小蚕共育。这样多批次滚动养蚕,既增加了批次和产量,又减少了桑叶浪费。改变传统的年3-4次养蚕布局为年5-8次。今年,这项新技术已经在全县推广。天然彩色蚕茧试养成功。2009年上半年,楠桥村在去年推广的“工厂化”养蚕的基础上,建立了‘公司+协会+农户’的生产模式,引进彩色蚕茧进行试养,村支部书记李跃康成为第一位试养人,并取得成功,在他的带动下,全村扩大了养殖规模。

五. 四川省 宜宾 叙州区 泥溪芝麻糕

泥溪芝麻糕,是四川省宜宾市宜宾县泥溪镇的著名,该品香味浓郁,吃起来香软可口,甜而不腻,和其他地方的芝麻糕比起来更加滋润,不干涩,不掉渣,入口即化。

宜宾县的特色食品泥溪芝麻糕,相传由清朝异人传授,距今已有百年历史,在岷江流域享有盛名,有民谣道:蕨溪的饼子泥溪的糕,月波的豆腐颤摇摇,“泥溪的糕”就是指芝麻糕,它以上等糯米、白糖及上桂等名贵中药材精制而成,具有绵软酥松,香甜爽口的特点,有纯芝麻香略带上桂等名贵中药材的清香,还有理气补脾健胃的功效。芝麻糕深受群众欢迎和喜爱。8G5

泥溪有不少专业生产芝麻糕的老作坊,最著名的是吉顺香、祥顺号及溢香斋三家老号,其严格的选料,精细的做工,让泥溪芝麻糕名气大增,销量越来越多,其中销量最大的是溢香斋。溢香斋三代做芝麻糕,祖辈积累了不少制作经验。8G5

六. 四川省 宜宾市 叙州区 宜宾早茶

宜宾早茶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宜宾早茶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中国早茶:宜宾最早

宜宾种茶源远流长,早在公元前1022年就有“园有芳茗”和“贡茶”的记载,至今已有3000多年历史。同时,宜宾市也是四川省茶叶主产区,也是全国最大的早茶生产基地。

宜宾早茶地理优势

宜宾地理条件得天独厚,拥有最适宜茶叶生长的优越气候和土壤条件,茶叶常年在2月上旬就可开园生产上市,一般比省内和江、浙一带主产茶区早15-30天左右,属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

宜宾市九县一区海拔700米以下的地区均分布有早茶基地,主要分布在翠屏区、宜宾县、高县、筠连县、珙县、江安县等沿金沙江、岷江、长江及支流河谷地带海拔700米以下的区域,总面积15万亩,其中无性系良种茶园10万亩。

宜宾茶产业概况

2009年,宜宾市茶园面积达56万亩,茶叶总产量2.5万吨,其中茶叶农业产值7.1亿元,茶业综合产值32.3亿元。

2010年,宜宾市的名优早茶产量达1.02万吨,早茶鲜叶产值5.4亿元,早茶综合产值9.8亿元,达到历史新高,呈现产销两旺的良好态势,茶叶出口有了实质性的突破,茶叶对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支撑作用已经凸显,宜宾已成为全省乃至全国最大的早茶产地。

目前,宜宾全市现有早茶加工企业近800家,年加工能力2万吨以上。其中加工能力达50吨以上有241个,1000吨以上有 7个,3000吨以上有2个。现有国家级和四川省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个,市级龙头企业14个,有茶业产值近3亿元企业1家,近1亿元产值企业1家,全市各类大小茶馆、茶坊千个以上。叙府、醒世、金叶和龙湖翠等茶叶企业的31个产品获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8个品牌获无公害农产品认证,3个品牌获有机茶认证。“川红”工夫红茶、“叙府龙芽”等20多个产品先后多次获得国际和国家级金奖。目前全市茶业重点龙头企业拥有 “中国驰名商标”1件(“叙府”牌商标),“四川省著名商标”4件,“四川省名牌产品”3个,“叙府龙芽”为“四川省十大名茶”。

宜宾早茶荣誉

2009年,中国茶业流通协会授予宜宾“中国早茶之乡”的称号;此外,“宜宾早茶”还获得了农业部地理标志认证;

2010年3月10日,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隆重举行的宜宾早茶节品鉴会上,四川省叙府茶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叙府”牌“叙府龙芽”成为了钓鱼台国宾馆指定用茶。

地域范围

宜宾早茶产于四川省宜宾市辖区内的屏山县、宜宾县、高县、筠连县、江安县、珙县、长宁县、南溪县、兴文县、翠屏区等9县1区的123个乡(镇)991个自然村,在宜宾市600米以下中低海拔高度的茶区,是名优生态早茶生产的最适宜区。宜宾市地处四川省南端,金沙江、岷江、长江交汇地带,北纬27°50’—29°16’、东经103°36’—105°20’。宜宾早茶保护面积20000公顷,年产量1万吨。

七. 四川省 宜宾 南溪县 四川白鹅

四川白鹅

四川白鹅分布于四川省温江、乐山、宜宾、南溪、永川和达县等地。主要特性:四川白鹅属中型绒肉兼用鹅种。全身羽毛洁白,紧凑,喙、胫、蹼橘红色,成年公四川白鹅额部有一个半圆形肉瘤。成年母四川白鹅肉瘤不明显。无咽袋,偶有腹褶。眼睑小,圆形,虹彩蓝灰色。

南溪县南溪镇莲花村处于四川省西南部,位于长江上游沿岸,这里的自然条件非常适合白鹅生长。

四川白鹅是我国优良的地方畜禽资源保护品种,位列白鹅保护品种之首,具有生长快、产蛋量高、适应性强、肉质及产绒性能好等特点。近年来四川省南溪县大力发展白鹅养殖产业,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

为了加强四川白鹅标准化养殖区、养鹅专业示范村、科技示范园区的建设,南溪县将镇莲花村确定为养鹅专业示范村,现在该村大部分村民从事白鹅养殖;将南溪县四川白鹅育种场作为四川白鹅科技示范园区;积极推行标准化、规模化养殖,推动全县白鹅产业发展。2009年实现年出栏商品鹅450万只,存栏种鹅8.5万只。

八. 四川省 宜宾 叙州区 鱼香肉丝

“鱼香肉丝”是川菜中的传统名菜。在四川,烹制许多风味菜看时,都离不开泡辣椒,这种泡辣椒在四川的酱菜店里都有出售,在当地又称“鱼辣子”,俗称“鱼香”

凡是制作“鱼香”菜肴的调味料一般都与做川菜“豆瓣鱼”的调味料相同,都具有咸 、甜、酸、辣、香、鲜等味,异常适口。“鱼香肉丝”就是用“鱼香”调味料并采取与民间烹鱼相类似的做法烹制而成的。该菜制法别致,用料与众不同,具有独特的滋味,因而深受人们 的欢迎,成为川菜中最著名的菜肴之一,并流传到全国各大城市和香港、澳门地区,在美国、日本、英国、法国、西德、新加坡等许多国家的中餐馆里都有此菜供应。原料:猪腿肉(三成肥、七成瘦)200克,水发玉兰片50克,葱花、水发木耳、泡红辣椒、湿淀粉各25克,蒜未、酱油各15克,姜未、醋各10克,精盐:克,白糖12克,肉汤50克, 熟猪油100克。
特点: 色泽橘红,肉质较嫩,酸甜微辣,鲜香可口。关键: 肉丝必须切均匀。酸辣味要适度,以突出香味。( 宜宾)

九. 四川省 宜宾 兴文县 碎米芽菜

四川—碎米芽菜,是著名的四川“四大名菜”之一,是宜宾的,有着悠久的历史。宜宾芽菜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在产地自然环境和人文因素的共同影响下,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味:香、甜、脆、嫩、鲜,并得以代代相传成为四川家喻户晓的传统酱腌菜。

文化:据可考资料清嘉庆《叙州府志。物产》中记载:“葱韭蒜......白菜青菜蔓菁.....各厅县志皆有。”说明当时做为芽菜的原料——青菜已经有较为广泛的种植了。

在宜宾芽菜的长期发展历史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特的加工工艺。据资料记载,在清光绪年间,叙州(宜宾旧称)近郊的农户将其青菜去叶剖丝,晾晒适度,拌入食盐、红糖,再加入香料配制装坛腌储而成。

制作:

1. 将鸡脯肉剁细;

2. 辣椒和腌芥菜都切成细粒;

3. 锅内放油烧至七成热时,放肉末炒散,随后放入辣椒和腌芥菜,炒匀。

4.炒匀后; 用盐、白糖、葱花、味精、酱油、花椒粉调味即可。

十. 四川省 宜宾 叙州区 横江眉毛酥

横江古镇眉毛酥已成功入选宜宾县第四批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眉毛酥因手工捏成眉毛状而得名,其制作工艺相当繁琐。

据介绍,制作眉毛酥皮颇为考究,先用开水将一半面粉冲成糊状的熟芡,另一半用熟猪油将面粉揉匀,然后将水发面和油发面搅拌均匀,各分三分之一。将其中两份与赤红和赤绿的色红混合,再将全部混合面粉揉合,形成三种色彩,成条分小团,压扁加馅。馅用炒熟的芝麻、花生米、核桃、苏麻、白糖、少量熟猪油混合。把饼坯用手捏成眉毛状,下入盛有猪油的铁锅里炸,浸炸至起酥、皮硬不浸油、色微黄时捞出,沥净油即成。

刚出锅的眉毛酥色泽淡黄,形态美观,入口酥而香脆,甜而不腻。

眉毛酥的由来

关于眉毛酥还有这样一段故事。

相传,1862年石达开横江大战时,如花似玉的韩宝莹在石城山万松寺病重治疗,清军四川总督骆秉章部追击时,石达开派23名官兵营救,官兵牺牲未果。清军严刑拷问韩姑娘后,韩姑娘流落在李家坝。横江李老幺糕点匠见其惨状为其治病并向其求婚,见她“愁眉不展,长吁短叹”,问后得知:十四岁时战火烧到她的家乡,家人1逃离,途中遭遇土匪被杀,韩宝莹躲在草丛之中也被土匪捉去,后被石达开的军队营救,石达开又令手下将匪首捉来在韩宝莹父母坟前斩杀。韩宝莹以身相许,石达开不许,并求在军中从事记录数年。

在李老幺家治疗期间,听说石达开在成都“凌迟处死”,次年韩宝莹病故,其眼大睁,眉头紧锁。李老幺为其做眉毛状的糕点祭上,口念:“韩姑娘与石达开在世不能成双,在天堂成幸福一对”。一会儿,韩宝莹眼睛紧闭,眉毛舒展,非常好看,老幺认为糕点神奇,后取名“眉毛酥”。“眉毛酥”之名由此而得,其生意也越来越兴隆。

推荐特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