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51特产网

红河屏边县特产是什么 云南屏边县特产有什么好吃的

当前位置:51特产网红河屏边县特产是什么 云南屏边县特产有什么好吃的更新时间:2023-11-05 03:16:42

一. 四川省 攀枝花市 盐边县 盐边西瓜

盐边西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盐边西瓜历史悠久,据《盐边县志》记载,1968年以来,李子、桃子、西瓜等分布于海拔1600-1800米的低中山区,种植零星分散。西瓜曾集中在惠民乡民主河坝种植的记载,距今已有近50年历史。 盐边西瓜品质优良,以成熟早、皮薄、瓜瓤桃红色,肉质细腻带沙,多汁,纤维素少,不倒瓤,含糖量高,维生素C丰富,适口性好,远销成都、上海、北京、昆明、绵阳等大中城市,深受消费者的喜爱。 80年代初,盐边西瓜已从原来惠民局部种植辐射到渔门、永兴、箐河、国胜、鳡鱼、红果、桐子林、益民、红格等10个乡镇,年种植面积4.0万亩。1990年开始引进推广西瓜双膜覆盖栽培技术,1996年开始试验推广西瓜嫁接栽培技术。现已发展为阳畦嫁接育苗,以高温棚,大拱棚为主的双膜或多膜栽培。 盐边县人民政府高度重视西瓜生产,2009年西瓜生产正式纳入盐边县中北部地区农民致富的骨干产业,省、市把盐边县西瓜生产纳入二滩移民后期扶持的主要项目。年平均播种面积4.0万亩,总产量16万吨,已形成一个专业镇,27个专业村,注册了“潓民”商标。

地域范围

盐边西瓜产于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是我国西南资源“金三角”区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产品地理标志地域保护范围包括盐边县渔门、永兴、惠民、国胜、箐河、鱤鱼、红果、桐子林、红格、益民、和爱等11个乡(镇)。东至和爱乡东界,南至红格镇南界,西至永兴镇西界,北至国胜乡北界。地理坐标为东经101°21′23″-101°58′45″,北纬26°21′23″-27°06′08″。保护面积15000公顷,年产量30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盐边西瓜果形近圆形,果皮绿色,上覆墨绿色条带或齿带;果整齐均匀;果面光亮,皮薄,瓜瓤鲜红色,果肉松紧适度,无空心,籽粒小,汁多,爽脆,味甜,纤维少。 (2)内在品质指标:盐边西瓜可溶性固形物≥10%,总糖≥8%,含有丰富的维生素C。 (3)安全要求:符合《无公害食品西瓜》(NY5109-2005)安全要求。

二.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棕榈

红河棕榈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红河棕榈是云南红河红河县的。

红河县棕榈种植历史悠久。据《红河县志》记载:“清乾隆年间,境内山区已有棕树种植,本世纪(20世纪)20年代有所发展”。红河县哈尼族、彝族棕榈种植和利用历史源远流长,已有1000多年的历史,棕片与棕板已成为山区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之一,并形成了种棕、采棕、食棕、歌棕、舞棕、颂棕的独特棕榈文化。 很久以前哈尼族的祖先就会用棕片缝成蓑衣,是人们外出劳作理想的防潮防寒必需品,更是红河人南下“走坝子”的行装之一。后来,棕片在哈尼族的生产生活中用途极广,也就开始人工驯化、培育和大面积栽培种植了。所以,红河县境内哈尼族的历史文化、生产生活习俗都与棕榈有着密切的联系,人们吃、穿、住、行都离不开棕榈制品,至今流传有“年青人不砍棕榈树,只有老年人才能砍棕榈树”的习俗,人们歌颂棕榈树说“不吃你的饭,不穿你的衣,每年还送上一层皮”,也就有了“千年桐,万年棕,世代儿孙吃不穷”的美名,当下,用棕片加工棕丝做成高档床垫,是人们享受健康保健睡眠最理想的绿色家居产品,深受消费者青昧。 阿扎河是红河县棕榈树的原产地。据说远古时候,在红河洛孟和哈普后山经常有老虎出没,曾有人被老虎紧追不放,危急之时,穿上蓑衣,老虎大惊,以为怪兽,竟落荒而走。后来蓑衣就成为圣服而受到山里人的崇拜和爱戴,人们出入皆披之,一避风雨、二防凶兽。 红河县棕榈种植源远流长,采剥棕片加工棕丝是哈尼族、彝族传统的产业和重要经济来源。在哈尼族、彝族居住的山区就是一片棕榈林园,如今,棕榈树成为了哈尼族、彝族一种富贵、祥和、幸福的圣树,并把棕榈树称之为“红河哈尼梯田卫土”。平时,哈尼族和彝族老人都会讲“蓑衣圣服”、“年青人不吹棕树”的故事;每逢哈尼族、彝族六月年和十月年,无论男女老少都去街上跳“棕扇舞”,唱“棕榈山歌”;每年冬春季节可尝棕笋、棕苞、棕花菜果等美食,四至五月可品棕米饭或棕米粥等有机食品。每蓬街天,可欣赏和采购琳琅满目的棕榈工艺品作纪念。勤劳朴实的哈尼族、彝族人民在长期的生产生活中创造了一系列的棕榈文化,我县《棕煽舞》舞蹈、歌曲《棕榈情愫》已成为红河流域哈尼族聚居地区民族节日活动不可缺少的民族特色表演节目。散文《棕榈》、《棕榈情》、《棕榈林间也耕田》《棕榈树与哈尼族》等文献是红河县棕榈文化之乡的代表作品。 世界上可产纤维的棕榈科植物超过16个属100余种,但红河棕榈纤维是自然界最耐腐蚀的天然纤维,品质优良,用途极广,广泛用于工业、农业、渔业、交通运输、建筑、海产养殖、民用等方方面面。云南省80多个县(市)出产棕片中,红河县棕榈种植面积、棕片及棕丝纤维产量及质量均居全省乃至全国第一位,是全国最大的棕丝纤维原料生产基地县。红河县是有名 “棕榈之乡”。“红河棕榈”已成为红河县的一张名片。对此,中央电视台在农业综合频道(《每日农经》栏目)于2011年4月对我县的棕榈产业发展进行了专题报道。 近年来红河县委、县人民政府非常重视“红河棕榈”产业发展工作,成立了以县委、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为组长,农科、林业、棕业公司等部门领导为成员的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和红河县棕榈产业科技开发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全县的棕榈产业发展和科技开发。到“十一五”末全县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县林业局统计数),县内棕榈企业有棕丝加工、棕丝软垫加工和棕机械加工三种类型。据不完全统计,至2012年12月,全县棕个私企业有1800余户。在此基础上红河县制定了《红河县棕榈产业发展规划》,计划最终使全县棕榈种植面积达100万亩以上,年产棕丝30万吨左右,棕丝软垫系列产品10万立方米,建成全国棕榈纤维原料种植基地、产品加工基地和技术研发基地;努力把棕编工艺产品技术开发培育成为红河县、红河州乃至云南省民族区域特色的优势旅游产品名牌之一。我县现已申请和批准的棕制品商标有“红榈”、“红河迤萨”、“阿姆山”和“棕榈之乡”4个。下一步我县还要加大对红河棕榈棕花、棕果的食用及红河棕榈药用的利用开发。 红河棕榈纤维用途广泛,可用于编织各种工业用品和日常生活用品,用于生产垫、毯、刷、帚以及绳索,如棕榈床垫、座椅靠垫、地毯、棕榈绳、棕榈扫把、棕榈衣等,红河棕榈出丝率高,棕片出丝率达70%以上,棕板出丝率达30%以上,纤维长而粗细不一,纤维长度在15~60cm,最长达100cm以上,外观呈棕色、红棕色或褐色。纤维不蛀虫,具有拉力强,耐磨擦,耐腐蚀,耐水湿等特点。生产出来的坐垫、床垫、枕头等产品,具有舒适性、透气性、无污染、不受虫蛀等特点,深受人们青睐,产品远销昆明、贵州、重庆、成都、广州、深圳、苏州、杭州、上海等地。

红河棕榈

所在地域: 云南

申请人: 红河县棕榈产业协会

所在地域: 2014年

地域范围

红河棕榈产地位于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红河县境内,涉及辖区内迤萨镇、阿扎河乡、石头寨乡、洛恩乡、甲寅乡、宝华乡、乐育乡、浪堤乡、架车乡、大羊街乡、车古乡、垤玛乡、三村乡,共13个乡镇。地理坐标为:东经101°49′~102°37′,北纬25°05′~23°26′之间,东西长81km,南北宽40km,种植面积66666.7公顷,棕丝年产量为30万吨。

三.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大翼橙

红河大翼橙俗称“阿蕾”(哈尼语)。1975年中国农业科学院柑桔研究所和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园艺研究所等单位在红河县乐青乡发现。

1976年定名为红河大翼橙。常绿乔木。主要特征为翼叶大于身叶,翼叶长12-18厘米,比身叶长2-3倍。果近球形至扁圆形,皮较厚,处野生状态。果味酸,微苦,多数不能吃。

哈尼族用叶作为肉食去腥的辛香调料。可作柑桔砧木。红河大翼橙的发现,证明中国有丰富的柑桔类原始种质资源。

四.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葛根粉

红河葛根粉是云南省红河州红河县的。红河生产的优质葛根粉,获得2008年全州优质旅游产品殊荣,一鸣惊人。

在红河县的崇山峻岭中,生长着一种不大起眼的续生藤本植物,浑身毛绒绒的对生网状复叶和长长的藤子或互相缠绕或攀沿其周边灌木,它的名字叫葛根。

葛根主要食它的块茎,可生食也可熟食,可起到清凉解毒的功效。如果将它加工成淀粉,又是一种最佳保健食品。每年深秋为采挖葛根的最佳季节,人们把它挖回加工成淀粉拿到市场上出售,又是一笔赚钱的生意。

生长年限越长的葛根块茎就越粗大,五六年都未挖过的葛根可长到1米多长、一二十公斤,刨起来就相当费力。

加工葛根粉工艺简单,先把它洗净粉碎,加水搅拌过滤,除去杂质后让它沉淀于缸底后,将水滗干,取出淀粉晒干,擂成粉末,就成了白生生的葛根粉。

五.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陕北山杏

陕北山杏

陕北山杏通身是宝,从杏肉、壳到仁无不有用。鲜杏果肉加工制作的杏脯、杏酱是多年畅销市场的食品。杏仁可用于多种食品加工,除生产大宗的杏仁炒货、杏仁蛋糕、杏仁酪、杏仁饮料、口香糖、杏仁巧克力等多种糖果糕点外,也可用作华夫饼干,蔬菜色拉,焙制品上面的调味品,或肉禽、海产品色拉加味品等,还从中提取分离出多种单一组份,用于添加强化其它食品,制作高档营养食品,还用于面霜、面乳等多种化妆品;杏仁油用于制作香精、食用油或高级润滑剂。壳用于油漆、活性碳、肥皂等多种化工品。

陕西是山杏原产区之一,以天然林为主。建国后,陕北、渭北许多县以营造水土保持林为目的,大量播种山杏,形成了林带。山杏的主要产品是杏仁,为重要的木本油料,传统的出口物资,主要用于药材、榨油、糕点、食品等。既有极好的经济效益,又有保持水土的作用,是黄土高原上较好的树种之一。

山杏,适应性强,耐旱、耐寒。有早熟、中熟、晚熟之分;离核、粘核之分;甜仁、苦仁之分。

栽种,一般采用直播造林,随整地随播种,每穴3~5粒种籽。陕北多以种播,出苗整齐。若是春播,人们常将种籽进行“沙藏处理”。苗长头五年内,要进行定苗、修枝、松土、除草,每隔二三年还要复垦一次,十年后即可疏伐。

杏仁既味美,又和“幸人”谐音,故人们在一些喜庆的宴席上和馈赠礼品时,常用“杏仁粥”、“杏仁酥”、“杏仁糕”、“杏仁羹”等食品,以取其“人人幸福”之意。此俗在陕南各地流行。

六. 云南省 红河 红河县 红河香菇

香菇是世界第二大食用菌,也是我国之一,在民间素有“山珍”之称。它是一种生长在木材上的真菌。味道鲜美,香气沁人,营养丰富,素有“植物皇后”美誉。香菇富含维生素B群、铁、钾、维生素D原(经日晒后转成维生素D)、味甘,性平。主治食欲减退,少气乏力。

七. 四川省 攀枝花 盐边县 盐边红格脐橙

盐边红格脐橙是四川省攀枝花市盐边县红格镇的。红格镇是攀西脐橙、椪柑生产基地,这里多为山地,日照强,生产的水果甜味浓,深受大家的喜爱。因此也远销省内外。红格脐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红格镇属攀枝花市近郊,位于盐边县城东南部,东经101°55′,北纬26°30′,最高海拔2400米,最低海拔1200米,年平均气温20.5摄氏度,年日照时数2700小时。东靠和爱乡,南与凉山州接壤,西与仁和区金江镇隔江相望,北与新九乡相连。境内S310省道东西贯通,金沙江从镇域西南经过。红格水果种植远近闻名,优质脐橙、芒果、桂圆等规模化种植,农资农副产品购销两旺。

昔格达村位于红格镇北部,距镇政府4.5公里,红新公路从村内穿过,昔格达村以独特的大小龙塘及优质水果远近闻名。2006年启动实施了观光农业项目,提出了“立足资源优势,做好优质水果和早市无公害蔬菜”的发展思路,制定了“以优质水果和早市无公害蔬菜兴村富民”的经济发展战略。集中力量抓好2000亩优质脐橙基地,300亩芒果基地,1000亩荔枝桂圆基地,建成了1100亩早市无公害蔬菜基地。

红格脐橙是盐边县特色水果,是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全县种植面积约2万亩,年产量1.5万余吨,年产值5500余万元。

红格脐橙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红格脐橙的产地保护范围为盐边县红格、益民、桐子林、渔门、永兴、国胜、惠民、格萨拉、箐河、共和、温泉、敢鱼、红果、新九、和爱、红宝16个乡(镇),涉及盐边县南北部的河谷平坝区域。地理坐标为东经101°08′07″~102°03′20″、北纬26°25′28″~27°20′55″。

八. 云南省 红河 弥勒 弥勒葡萄

弥勒葡萄为地理标志证明商标。弥勒葡萄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云南省弥勒县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有葡萄种植,由于独特的气候、土壤等地理条件,弥勒葡萄品种得到优化,表现出适应性强、抗病、早熟、优质、丰产,高效等特点。“云南红”酒是由云南弥勒县种植的葡萄酿制的。“种上5亩葡萄,给个县长都不干,种上30亩,省长也不当,”富起来的农民说起话来喜洋洋的。弥勒说葡萄,真是越说话越多。

弥勒葡萄

地域范围

弥勒葡萄的地域保护范围为云南省弥勒县境内。地理坐标为:东经103°04′18"—103°49′、北纬23°50′—24°40′,南北长78㎞、东西宽50㎞,全县国土面积4004平方公里。根据葡萄生长主要具备的条件是:①充分阳光照射;②温暖的气候条件;③较长的生长时间;④适时的雨水灌溉;⑤干燥干爽的气候;⑥较大的日夜温差;⑦透气的沙石土壤;⑧抑制病虫害的发生。根据弥勒的自然环境条件,选择较为适宜种植葡萄的地区。弥勒葡萄种植的地域主要涉及弥阳镇、新哨镇、竹园镇、朋普镇、虹溪镇5个乡镇。产地面积2666.7公顷,年总产量100000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弥勒葡萄果为圆形,颗粒大、果实大小匀称,果穗长10-13厘米,穗重150-200克,百粒重200-300克,果面洁净,果粉完整,无病虫害,果面无干瘪和机械伤。水晶葡萄果皮色泽金黄色,形态如玉如珠,晶莹闪耀,似玛瑙、赛珍珠;玫瑰蜜葡萄果皮色泽紫红色至紫黑色,形态如蓝宝石。 (2)内在品质指标:弥勒葡萄含糖高、香味醇、肉软汁多,清香味甜,营养丰富,其中:总糖≥11%,可溶性固形物≥13%。耐运输,鲜食、酿酒加工兼用。 (3)安全要求:符合国家无公害葡萄产品的规定。

九. 陕西省 榆林 定边县 白泥井辣椒

白泥井辣椒--2015年度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

定边县农业局

白泥井辣椒定边县白泥井镇助民大棚蔬菜专业合作社

十. 陕西省 榆林 靖边县 靖边胡萝卜

靖边胡萝卜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靖边胡萝卜为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靖边胡萝卜是陕西榆林靖边县的。

靖边县东坑镇黄家峁村鸿丰蔬菜专业合作社位于靖边县东坑镇黄家峁村,注册资金20万元,固定资产800余万元。公司现已建成日光温室200亩,钢结构拱棚800亩,30亩的现代物流市场一处。2014年种植胡萝卜1万余亩,亩产10000斤,每斤0.3元,每亩总收入3000元,总收入3000余万元。远销武汉、长沙、成都等地;出口韩国。

2014年,靖边县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申报的“靖边胡萝卜”通过农业部农产品质量安全中心审查和组织专家评审,实施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地域范围

靖边胡萝卜生产区域位于靖边县境内,主要涉及宁条梁、东坑、中山涧、王渠则、席麻湾、镇靖、龙洲、张家畔、杨桥畔、海则滩、黄蒿界、红墩界、天赐湾、周河、青阳岔、杨米涧、小河等17个乡镇,215个行政村6个社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08°17′-109°20′,北纬36°58′-38°03′,东到龙腰镇村,南到贾家湾村,西到西园则村,北到白城则村,总面积5.6万亩,年产量33.7万吨。

产品品质特性特征

1.外在感官特征:靖边胡萝卜根茎圆柱形,收尾圆钝,根长20-24cm,单根质量200-350 g;表皮光滑,型状整齐,皮、肉、芯色泽鲜亮,肉色橙红,芯细且与果肉分界不明显;肉质细密,口感脆甜。 2.独特内在品质指标:靖边胡萝卜营养丰富,其中膳食纤维含量不低于2.34mg/100g,钙不低于18.7mg/100g,铁不低于0.92mg/100g,β-胡萝卜素不低于4.96mg/100g。 3.安全要求:靖边胡萝卜的产地环境符合NY5010《无公害食品蔬菜产地环境条件》要求;选种符合GB8079《种子要求》的规定;肥料依据NY/T496s《肥料合理使用准则》,技术规范为DB14/87《无公害农产品生产技术规范》。

推荐特产